【收藏】足跟痛分型及验方13种

寒湿型:

多因感受风寒外邪,或涉水踏路,或居住湿地,足跟疼痛,则至肿胀,下肢沉重,畏寒肢冷,得温痛减,伴乏力,全身酸痛。舌淡白,脉弦紧。

药用:黄芪30克,续断20克,薏苡仁30克,羌活10克,独活12克,伸筋草24克,木瓜12克,防己12克,鸡血藤30克,苍术10克,茯苓15克,桂枝20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虚损型:

年老体弱之人多见足跟疼痛,不敢着地,病程久,行动无力,劳则加重,伴腰膝酸软,头晕耳鸣,面色无华。舌质淡,脉弦细。

药用:鸡血藤30克,山药30克,伸筋草24克,熟地黄18克,牛膝30克,何首乌10克,桑寄生15克,杜仲10克,肉苁蓉10克,山萸肉10克,白芍10克,当归10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损伤型:

有外伤史或或奔走跳跃史,痛点以跟腱抵止点的跟骨结节附近为著,呈牵扯样疼痛或刺痛,局部可见肿胀、压痛或跛行。舌暗,苔薄白,脉弦紧。

药用:牛膝30克,赤芍12克,薏苡仁30克,苏木10克,木瓜10克,当归15克,秦艽10克,桃仁10克,土元6克,红花6克,制乳没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骨刺型:

足跟疼痛,多为钝痛或针刺样疼痛,受寒或劳累后加重,不能久行、久立,甚至行走困难。舌淡,苔薄白,脉沉紧。

药用:牛膝10克,鹿衔草30克,淫羊藿20克,当归10克,鸡血藤30克,肉苁蓉10克,茜草12克,威灵仙10克,熟地黄15克,红花6克,补骨脂10克,骨碎补12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验方13首

足跟痛是因跟骨足底面所附着的肌肉、韧带随力量不均衡,使骨膜受到牵拉而引起的骨科疾病,现代医学称“跟骨骨膜炎”,又称“跟骨骨刺”。治宜宜肝健脾疏通经络,祛寒以除湿,和血以止痛。

1:处方:牛膝、木瓜、透骨草、嫩桑枝、威灵仙、海藻、昆布各20克,紫苏叶、制川草、草乌各15克,米醋200毫升。

用法:加水3000毫升,浓煎取液1500毫升,加入米醋,趁热先熏洗患处,日洗2次,每次30分钟,10天为一疗程。

疗效:熨洗一疗程,疼痛消失而愈。

2:治足跟痛

处方:吴茱萸、五味子各10克。

用法:药研细末,置患足鞋垫后跟处铺平,上盖两层软布,穿着行走,日换药1次。

疗效:用药5天见效,有效率100%。

3:治跟骨骨刺

内服处方:熟地25克,牛膝、木瓜、杜仲、归尾各9克,汉防己、炙甘草各6克,肉桂3克。

服法:水煎,日1剂,服2次。

外洗处方:皂角60克,人发16克。

用法:药用水煎,去渣取液,浸泡患处,日2次。浸后用三棱针在患足后跟正中线,红白肉际处扎针2.6-3.3厘米深,捻转留针30分钟,日1次。

疗效:内外兼治3-5天,有效率100%

4、奇方速治脚跟痛(跟骨骨刺)(引自国医圣轩博客)

足少阴肾经脉入跟中,肾虚精怯,经脉失养,加之湿盛气虚,气血失于周流,寒湿痹阻,不通则痛。拟补阳还五合附桂八味,当归四逆加吴茱萸汤合方化裁,下病治上,益气温经,活血通络:

内服方:

生芪120克,当归、附子各30克,九地45克,油桂、川牛膝、木瓜、乳没、通草、细辛、防己、泽泄各10克,吴茱萸(洗)、茯苓各15克,白芍30克,炙(zhi)草15克,化铁丸(槠实子、威灵仙)20克,“炮甲珠6克,象牙屑4克”(研粉热黄酒送下),鲜生姜10片,枣10枚,五剂。

外洗方:

防风、苦参、红花、甘草、透骨草各30克,水1500毫升,煎汁1000毫升,入白酒0.5公斤,微沸,趁热搓洗,浸泡双足。

上法,内外兼治,一日痛缓,二日后可走路,五日后盲目症状消逝。古方化铁丸,软坚散结之力甚强,兼补肝肾;炮甲珠通络,象牙屑善消骨刺。

按:余用此法加减经治各类骨增生病约300余例,效果甚好。只因跟踪方便,难以准确统计。肾主骨,治肾为本。肾四味、骨碎补,培元固本散,善后服之,可以治根。屡用屡效。

5、治疗脚跟痛组方:威灵仙、透骨草、独活各三十克,鸡血藤六十克,玄胡、白芍、川牛膝、乳香、没药各二十克,芒硝(另包)五十克,食醋二百五十毫升。

用法:将前九味药物放锅内,加冷水三千毫升左右,浸泡一小时,煎沸约半小时,然后过滤取汁,倒入盆内,加入芒硝、食醋搅匀。先用热气熏蒸,待水温不烫时,将患足浸入盆内。若水温下降可再加温。每次熏洗一小时左右。每日两次。每剂药可连用两天。每次熏洗前需

将药液加热。

6、脚跟疼痛。中药熏洗方法简单,易掌握,同时药费便宜。药方组成如下:刘寄奴、海桐皮、苏木、白芷、生大黄、姜黄、羌活、透骨草、赤芍各20克,加水煮沸15分钟。先用蒸气熏,待水温不烫时,双足浸洗30分钟,每日1~2次,第2天药液加热后仍可以用。7~10天为1疗程。脚跟疼痛中药熏洗效果好而且还可以促进局部受损组织的修复,治疗后不易复发。

(摘自《家庭中医药》2009年第04期作者:秦红松)

7、五川灵仙汤(不可内服,只可用于泡脚)

药物组成:川芎20克,川乌20克,川牛膝30克,川断30克,川椒20克,威灵仙30克,木瓜20克,透骨草30克,鸡血藤30克,元胡20克,乳香20克,没药20克,芒硝(另包)50克,食醋250毫升。

方解:方中川乌、川椒、威灵仙、透骨草、鸡血藤祛风散寒,通经活络;元胡、川芎、乳香、没药活血散瘀,行气舒筋;木瓜、川断、川牛膝补肝肾,强筋骨;芒硝软坚散结,消肿止痛;食醋含醋离子,有较强的渗透作用,可助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之力。诸药水煎熏洗,药物作用于局部,渗透肌肤,直达病所,促进气血流通,改善局部血液运行,软化骨刺,促进炎症吸收,从而使症状缓解或消除。

用法:将前12味药加冷水3000毫升,浸泡12小时,煮沸30~40分钟,倒入盆内,加芒硝、食醋搅匀。先用热气熏蒸患处,待水温不烫时浸洗患足。水温下降时可再加热,每次熏洗时间不少于1小时,早晚各1次。1剂药可用两天。

8、足跟痛消散

药物组成:A、桃仁、红花、牛膝、木瓜、制川乌、制草乌、威灵仙、细辛、白芷、伸筋草(熏洗)B、威灵仙、急性子(透骨草)、生乳香、罂粟壳。(外敷)

功能主治:各种原因引发的足跟痛、足跟骨刺引发的各种酸麻肿痛不适。

用法用量:

一、将A号半瓶放入沸水中熏足,至水温可将足入水,然后泡足20分钟擦干。二、取B药粉适量与醋混合,置于容器中加热,5分钟后取出,摊于敷料上3-5毫米厚(敷料可选用纱布、保鲜膜),敷于患处30-40分钟后取下,晾干后,洗净。三、每日一剂6天为一疗程。

方解:所谓足跟痛属于中医“痹症”范畴,多为风、寒、湿等外邪入侵人体,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致。据此症的特点,足跟痛消散运用辛散温通、舒筋活络、活血止痛的伸筋草、红花、制草乌、制川乌、威灵仙、细辛、白芷组成。威灵仙辛咸温,辛能走散,咸能软坚,文能通络,《药品化义》:“因其力猛,亦能软骨”。乳香调气活血,定痛,追毒,《纲目》:“消痈疽诸毒,托里护心,活血定痛,伸筋”。两方经本研究所发掘、研究以及实践针对足跟痛、跟痛症、足跟骨刺有显著之功效。

临床应用:足跟痛消散适合足跟疼痛、跟骨刺、脚底部酸胀或针刺样疼痛,步履困难。

9、偏方治疗

滋阴活血汤

【组成方法】熟地、鸡血藤各30克,肉苁蓉20克牛膝、白芍、黄芪各15克,黑杜仲、当归各12克,淫羊藿、红花、干姜各9克,木香3克。每日1剂,水煎服。

【功效应用】滋阴补肾,活血祛痛。治疗足跟痛。

【方剂来源】《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补阴汤

【组成用法】熟首乌60克熟地黄30克西杞子15克知母10克黄柏10克怀牛膝15克水煎服。

【功效应用】养阴补肾,壮筋骨。治疗肝肾阴虚型的足跟痛,腰膝酸软。

【方剂来源】《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透骨外洗方

【组成用法】透骨草、寻骨草、老鹤草各30克,黄蒿20克,独活15克,乳香、没药、血蝎各10克。水煎洗足。每日2次,每次10~15分钟,7~10天为1疗程。

【功效应用】活血通络,搜骨止痛。治疗各型跟骨骨刺。

【方剂来源】《中国民间疗法》

二乌摩擦方

【组成用法】川乌、草乌、威灵仙、樟脑、桃仁各30克,独活30克,红花、当归、生大黄、细辛各20克,白芥子50克。研末,以醋调敷,摊纱布上,以患足足跟踩踏。每次10分钟,每日数次,1个月为1疗程。

【功效应用】祛寒化湿,活血止痛。治疗各型跟骨骨刺。

【方剂来源】《常见病简易疗法手册》

10、内服方组成:熟地15克,补骨脂15克,当归15克,丹参15克,川断12克,白芍15克,黄芪20克,川芎12克,三七粉6克(冲服),独活12克,威灵仙12克,牛膝12克。

附外用洗方:生川乌、生草乌、川芎、三棱、乳喷鼻、没药、牛膝各15克,制马钱女2克,细辛12克。

功能:补肾通络,温经散寒,壮骨柔筋。

11、骨质增生丸

组成:熟地黄2两,鸡血藤1两5钱,骨碎补1两5钱,肉苁蓉1两,鹿衔草1两,淫羊藿1两,莱菔子5钱。

出处:《外伤科学》。

功效:养血,舒筋,壮骨。

主治:肥大性脊椎炎,颈椎病,关节间游离体,骨刺,足跟痛,以及筋骨受伤后未能很好修复,而致经常性痠痛者。

用法用量:每服1-2丸,日2-3次。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3钱。

12、清热固经汤

组成:炙龟板8钱(研粗末,先煎),牡蛎粉5钱(包煎),清阿胶5钱(陈酒炖冲),大生地5钱,地骨皮5钱,焦山栀3钱,生黄芩3钱,地榆片5钱,陈棕炭3钱,生藕节5钱,生甘草8分。

出处:《简明中医妇科学》。

主治:虚热证兼肾阴虚,崩漏量多,色殷红,每日到黄昏更多,有时颧赤,身体瘦弱,皮肤干枯,头眩耳鸣或耳聋,咽喉干燥或干痛,口舌碎痛,牙齿动摇或牙龈痛,或午后潮热,或骨热酸痛,掌心灼热,心悸心烦,夜寐不安,腰膝酸软,足跟痛,夜有梦交,或兼白淫,大便干燥,小溲黄涩,舌质红有裂绞,舌苔花剥,脉象虚数,尺脉虚大。

用法用量:水煎,分2次,食远温服。

13、加减四物汤

组成:生地、白芍、归尾、白术、苍术、黄芩、黄柏、陈皮、牛膝、甘草梢。

出处:《医学集成》卷三。

(0)

相关推荐

  • 中年人足底筋膜炎、治疗及康复方法

    一.病因: 超负荷压力的长期作用,可造成足底筋膜的急性或慢性损伤.长时间的超负荷的徒步.登山.久立或行走工作者.长期.慢性轻伤引起等:扁平足.高弓足.足跟肌腱过短等足部结构异常,行走时足部着力不当,也 ...

  • 跟骨骨刺--足跟痛--程宇宏整理

    [跟骨骨刺--足跟痛]多见于中老年人.偶尔拾得民间一方经多年临床实践,确有奇效,可称一绝.[治法]活血化瘀,软坚消肿.[方药]皂荚,老陈醋,白酒各250克.[制法]先将皂荚置于砂锅内,加水3000毫升 ...

  • 经常足跟痛?中医辩治让你告别足跟痛!

    足跟痛的原因 足跟痛:又称脚跟痛,其主要表现为单侧或双侧足跟或脚底部酸胀或针刺样痛,步履困难.发病多与慢性劳损有关.中医学认为,足跟痛多属肝腎阴虑.痰湿.血执等因所致.肝主筋.腎主骨,肝腎亏虚,筋骨失 ...

  • 【足跟痛:分型及验方13种】

    寒湿型: 多因感受风寒外邪,或涉水踏路,或居住湿地,足跟疼痛,则至肿胀,下肢沉重,畏寒肢冷,得温痛减,伴乏力,全身酸痛.舌淡白,脉弦紧. 药用:黄芪30克,续断20克,薏苡仁30克,羌活10克,独活1 ...

  • 股骨颈骨折的分型,用哪种合适?

    股骨颈骨折分类方法很多,概括起来可分为3类: ①根据骨折的解剖部位进行分类: ②根据骨折线方向进行分类: ③根据骨折的移位程度进行分类. 根据骨折解剖部位的分型:大多数将股骨颈骨折分为3型,即头下型. ...

  • 收藏|多图详解5种常见跟骨骨折分型

    一.Sanders分型 此分型基于冠状位和轴位CT表现,在冠状面上选择跟骨后距下关节面最宽处,从外向内有两条线将其分为相等的三等部分,分别由A.B代表等分点,距下后关节面和载距突之间为C点,跟骨后距下 ...

  • ​中医提醒,慢性哮喘的3种辨证分型,建议收藏!

    中医在治疗哮喘病时,有个原则:"急者治其标,缓者治其本""发时治肺.平时治肾". 对于慢性哮喘,中医多以治本为主.一般情况下,多分为肺虚型.脾虚型和肾虚型. 1 ...

  • 一次性收藏掌握13种川菜味型调法 就等于你学会了上百道经典川菜【技术总结第11期】

    哈喽大家好我是王刚 今天将13种川菜常见味型: 红油.蒜泥.烧椒.鱼香.泡椒.荔枝.酸辣.酸甜.家常.椒麻.麻辣.水煮.红烧 及其配方.比例.做法技巧等 一次性教给大家 可以做凉拌菜.炒菜.烧菜.炖菜 ...

  • 收藏!咳嗽的4个分型及35种常见止咳药的中医辨证【一点资讯】

    秋冬交替,天气越来越凉,咳嗽的人也越来越多. 从生理的角度讲,咳嗽是人体清除呼吸道内分泌物或异物的保护性呼吸反射动作,但是长期严重的咳嗽却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很大的影响,特别是"肺健康" ...

  • 颈椎病6种分型

    颈椎 病6种分型.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案在临床医学上,根据颈椎病所表现出来的症状,和受累的病灶部位,总共分了六大类:1.颈型颈椎病 2.神经根型颈椎病,3.椎动脉型颈椎病,4.脊髓型颈椎病,5.交感神经型 ...

  • 骨科基础 | 颈椎病6种分型及临床表现

    在临床医学上,根据颈椎病所表现出来的症状,和受累的病灶部位,总共分了六大类:1.颈型颈椎病 2.神经根型颈椎病,3.椎动脉型颈椎病,4.脊髓型颈椎病,5.交感神经型颈椎病,6.混合型颈椎病(含两种或两 ...

  • 13种常见病中成药,疗效好,收藏备用

    这13种常见病中成药,医院不愿开,药店不愿买,收藏备用!   [1]慢性咽炎--常备--金嗓清音丸 常用于:阴虚肺热而致的咽喉肿痛,慢性咽炎.喉炎   [2]过敏性鼻炎--常备--辛芩颗粒 常用于: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