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门】陈亢:问一得三,力阻人殉(上)

陈亢字子亢,又字子禽。《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无陈亢,《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列其为孔子弟子,并且说他“少孔子四十岁”。《论语》中有三个段落谈到了他,一是《论语·学而》: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论语集注》十卷 清光绪四年畲砚山房刻四书读本

陈亢问子贡说:老师每到一个国家,总是能够提前了解到这个国家的政事。这种资格是他求来的呢,还是那个国君主动给他的呢?子贡说:老师为人温良恭俭让,所以他才得到了这样的资格,他求的方法,或许与别人求的方法不同吧。

看来陈亢不了解老师的为人,以至于有人怀疑他究竟是不是孔子的弟子,臧庸在《拜经日记》中说:“《史记·弟子列传》有原亢籍,无陈亢,盖原亢即陈亢也。郑注《论语》《檀弓》俱以陈亢为孔子弟子,当是名亢字籍,一字子禽。籍,禽也,故讳籍字禽。否则亢言三见《论语》,弟子书必无不载,太史公亦断无不录。《家语》既有原抗字子籍,不当复有陈亢子禽矣,明系王肃窜入。”臧庸指出《史记·弟子列传》中有原亢籍,无陈亢。他认为原亢就是陈亢。

【孔门陈亢像】《圣庙祀典图考》五卷.清顾沅编.孔继尧绘图 清道光六年吴门赐砚堂顾氏刻本

二是《论语·季氏》第十三章载: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某天,陈亢问孔子的儿子孔鲤:您从父亲那里得到过特别的教导吗?孔鲤说没有,他同时又说某天父亲一个人站在那里,我快步走过去,父亲问我是否学了《诗》,我说没有,父亲说不学《诗》怎么会说话呢,于是我就赶快去学《诗》。又有一天,父亲又是一个人站在那里,我快步走过去时,父亲问我是否学礼了,我回答说没有,父亲说不学礼就不能立身,于是我就赶快去学礼。我在父亲那里就得到了这两次教导。

陈亢听到孔鲤的所言后,大为高兴,他说自己本想问一件事,却得到了三个收获。一是知道了学《诗》,二是知道了学礼,第三则是知道了君子不会偏向自己的儿子。

孔子为什么让儿子去学《诗》和礼呢?《大戴礼记·劝学》称:“孔子曰:'野哉!君子不可以不学,见人不可以不饰。’不饰无貌,无貌不敬,不敬无礼,无礼不立。”

孔子强调君子首先要好学,同时还要懂礼,对此,《孔子家语·致思》中有更为详细的讲解:

孔子谓伯鱼曰:“鲤乎!吾闻可以与人终日不倦者,其惟学焉。其容体不足观也,其勇力不足惮也,其先祖不足称也,其族姓不足道也;终而有大名,以显闻四方,流声后裔者,岂非学者之效也?故君子不可以不学,其容不可以不饬。不饬无类,无类失亲,失亲不忠,不忠失礼,失礼不立。夫远而有光者、饬也;近而愈明者、学也。譬之污池,水潦注焉,萑苇生焉,虽或以观之,孰知其源乎?”

《孔子家语》十卷魏王肃注.明隆庆六年徐祚锡长洲刻本1

孔子对儿子孔鲤说:能令一个人整天和别人谈天说地而不知疲倦,大概只有学问吧。如果一个人的容貌不值得让人欣赏,勇气也不值得让人害怕,先祖也不值得让人称赞,家族姓氏不值得让人称道,但是这个人最终却拥有伟大的名声,并且这个名声能够传闻天下,流传于后世,这就是学问的功效啊!所以君子必须学习,容貌也必须修饰,不修饰容貌就缺乏礼貌,不懂礼貌就失去别人的亲近,失去亲近之人就没人对你忠诚,没人忠诚就失去了礼仪,失去礼仪就不能自立。懂得修饰的人,远远地就能让人看到光亮;走近看时就更加明亮,这正是有学问所致啊。比如一个烂泥塘,雨水注进去后,芦苇就生长出来,虽然有人来观看,但有谁知道水的来源呢?

按照孔鲤的说法,其父并没有给予他特殊关照,这是否说明父亲不关心他呢?司马光在《家范》中说:“远者,非疏远之谓也,谓其进见有时,接遇有礼,不朝夕嘻嘻相亵狎也。”

《孔子家语十卷》魏王肃注.明隆庆六年徐祚锡长洲刻本2

司马光在评价陈亢所说的“君子远其子”一句时称:所谓远,不是疏远之意,只是不要有太近的接触,否则的话,无法郑重地教导儿子。刘宝楠在《论语正义》中认为:“案:古者命士以上,父子皆异宫,所以别嫌疑,厚尊敬也。一过庭须臾之顷,而学《诗》学《礼》,教以义方,所谓家人有严君者,是之谓远。”

远古有教养家人的做法,父子不住在同一房屋内,以此来避嫌,同时也为了增加儿子对父亲的尊重之情。其实这件事孟子有过专门的论述,《孟子·离娄上》载:

公孙丑曰:“君子不教子,何也?”孟子曰:“势不行也。教者必以正;以正不行,继之以怒;继之以怒,则反夷矣。夫子教我以正,夫子未出于正也,则是父子相夷也,父子相夷,则恶矣。古者易子而教之,父子之间不责善。责善则离,离则不祥莫大焉。”

公孙丑问孟子:君子为什么不亲自教导儿子呢?孟子说:这是因为在理势上难以做到,因为教导儿子一定要用正道,但如果儿子不听教训,那么接下来自然就引起了父亲的愤怒。教训儿子的本意原本是爱儿子,但到了愤怒的程度,反而是伤儿子。假使儿子也反过来怨恨父亲用正道来教训他,他指出父亲所做的事也不一定都是按照正理。这种相互指责就伤害了彼此的感情,天伦关系受到伤害,所以古时的人都彼此换儿子去教训。因为父亲一定要责备儿子学正道,就会产生感情上的隔离,这是后果很严重之事。

当然以上的所言主要是说孔子为什么很少教导儿子孔鲤,那么陈亢是什么心理要这样问孔鲤呢?朱子在《论语集注》中说:“亢以私意窥圣人,疑必阴厚其子。事理通达而心气和平,故能言。品节详明而德性坚定,故能立。当独立之时,所闻不过如此,其无异闻可知。”

朱子对陈亢之问持批评态度,因为陈亢在发问前就已认定孔子一定会厚待孔鲤,给孔鲤开小灶。当他听到孔鲤所言时,方明白自己的心理设定是错误的。黄式三在《论语后案》中亦称:“以为远其子者,疑圣人必有不传之秘,特未尝传子也。后儒舍经文正训而求圣人不传之秘,正与子禽同意。”

在黄式三看来,有些儒生不仔细研究经文,而去揣测圣人有什么不传之秘,这种做法就如同陈亢的心理设定。故孙奇逢在《四书近指》中批评陈亢说:“他人以为道有异,圣人原无所容其异也。他人见为子可私,圣人原无所容其私也。《诗》《礼》之训,伯鱼与弟子孰不闻?此外求异,私心也。遂以为远其子,亦私心也。陈亢到底未得分晓。”

《论语》中涉及到陈亢的另一则内容出自《论语·子张》:

陈子禽谓子贡曰:“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于子乎?”子贡曰:“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动之斯和。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

陈亢对子贡说:你为人太谦虚了,因为你对老师太恭敬了,老师哪里比你贤呢?子贡回答说:君子一句话就可以知道他有知识还是没知识,所以说话要小心啊。夫子是难以企及的,就如同天空一样,不可能登着梯子上去。夫子如果执掌一个国家,他就能让这个国家立起来,将该国引上仁义之路。通过安抚感化,使百姓都来归附,通过政务活动,使社会安定和谐。他这样的人活着被百姓尊重,去世后百姓也会非常悲哀。这么伟大的人物,我怎么能比得上他呢?

从字面意思来看,陈亢的这句发问对孔子颇有不敬之意,对此,皇侃在《论语义疏》中的解读是:“子禽当是见孔子栖遑不被时用,故发此不智之言。子贡抑之既竟,故此更广为陈孔子圣德不与世人同也。”

皇侃认为当时孔子周游列国得不到重用,所以陈亢才说出这种不理智之言,子贡特意用孔子的伟大来抑制陈亢的说法。元胡炳文在《四书通》中说:“子禽之问凡三:始则疑夫子求闻政,次疑夫子之私其子,今则子贡贤于夫子,所见者每降益下。此篇子贡之称夫子者亦三:始则喻之以数仞之墙,次则喻之以日月,今则喻之以天之不可阶而升,其所见每进而益高。同一孔子弟子,所见何霄壤之邈如是哉?其死也哀,而子贡哀慕之心,倍于父母,至庐墓者凡六年之久,则晚年所得于夫子者,盖益深矣。”

胡炳文指出,《论语》中记载三条陈亢的提高,第一条是陈亢怀疑孔子从哪里求得诸侯国的政事,第二条是他怀疑孔子偏私其子孔鲤,第三条则认为子贡贤于孔子。他的所问每况愈下,而子贡对其师每次的夸赞都在升高。为什么子贡和陈亢都是孔子的弟子,但见解却差得这么远?

陈亢当时为什么发此问?难得直接材料,但那时确实有一些人在质疑孔子,比如《论语·子张》载有叔孙武叔捣毁孔子之事,子贡当时就予以了反击,他把孔子比喻成太阳和月亮,以此说明没有人能超越老师的伟大。想来陈亢是受这种思潮的影响,也对老师的一些做法提出了疑问。但是,他的一些观念显然受到了老师的重大影响,比如《礼记·檀弓》载:

陈子车死于卫,其妻与其家大夫谋以殉葬,定,而后陈子亢至,以告曰:“夫子疾,莫养于下,请以殉葬。”子亢曰:“以殉葬,非礼也;虽然,则彼疾当养者,孰若妻与宰?得已,则吾欲已;不得已,则吾欲以二子者之为之也。”于是弗果用。

《日讲礼记解义》六十四卷 清鄂尔泰.张廷玉等编撰 清乾隆十四年武英殿刻本

陈子车在卫国去世了,他的妻子和家宰打算用活人为他殉葬,陈亢是陈子车的弟弟,陈亢闻讯后赶了过来。陈子车之妻和家宰跟陈亢解释说:陈子车有病,到地下后没人照顾他,所以他们准备用活人殉葬。陈亢回答说:用活人殉葬不合礼仪,尽管如此,但我哥确实有病,应当有人去照顾他,然而除了妻子和家宰外,谁还能照顾得更好呢?如果不能活人殉葬,正合我意,如果一定那么做,那就请你二人来殉葬吧。陈妻和家宰听到他的话后,马上打消了活人殉葬的想法。

由这段记载可以看出,陈亢很懂儒家礼法,想来他是从孔子那里学得的,同时他又很机智,懂得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其做法让人想到了西门豹治邺。可见他为人很聪明,他不断向同门人提问,也说明了他有质疑精神,通过对方的回答,使得他对一些问题有了进一步了解,这正是陈亢超人之处。

(0)

相关推荐

  • 素说《论语》:季氏篇(十三)

      一.原 文   季氏第十六 16.13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 ...

  • 李煜晖:《论语》章句教学例析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以"文化之根"为主题,选取了先秦儒.道.墨等各家各派经典论说文.<<论语>十二章>是其首篇,按照原书篇次,从<学 ...

  • 【第466期】音频学《论语·子张篇第25章》子贡怎样概括孔子的一生?

    音频学<论语·子张篇第25章>子贡怎样概括孔子的一生? 19·25  陈子禽谓子贡曰:"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于子乎?"子贡曰:"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 ...

  • 说不尽的孔子

    传孔子所收弟子多达三千人,有较大成就者72人,其中最主要的有: 1.颜回:生于前521年,去世于前481年,春秋末鲁国人,字子渊,亦颜渊,为人谦逊好学,不迁怒,不贰过,尊重老师,对孔子无事不从无言不悦 ...

  • #每日学论语#15.3【2017-7-30】

    #每日学论语#15.3 [原文] 子曰:"赐也,女(rǔ)以予(yú)为(wéi)多学而识(zhì)之者与(yú)?"对曰:"然,非与(yú)?"曰:" ...

  • 【孔门】樊迟:小人之辩(上)

    樊迟姓樊名须,字子迟,按照司马迁的说法,樊迟比孔子小三十六岁,故其为孔子晚年的弟子,没有跟随孔子周游列国,然其为孔门七十二贤之一. 后世对樊迟的评价大多持负面,一是因为孔子骂他是小人,二是有人认为樊迟 ...

  • 义门陈:伯宣公上源与旺公上源

    义门陈:伯宣公上源与旺公上源

  • 【孔门】陈亢:问一得三,力阻人殉(下)

    关于陈亢的遗迹,我从网上查得安徽蒙城县庄子祠内藏有陈亢故里碑,2021年2月25日,我开车前往蒙城庄子祠内寻访此碑.近几天一直在下雨,致使行进速度比往常慢了许多,赶到庄子祠时已是下午五点,停下车后,飞 ...

  • 【孔门】子张:才高意广,务外失中(上)

    子张为孔门十哲之一,十哲一词本自<论语·先进>所载: 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 ...

  • 【孔门】子思:刚毅好大,承志安贫(上)

    孔伋字子思,以字行,他是孔子的嫡孙,尽管他算不上是孔子的弟子,然而他跟随孔子参加过一些活动,并亲承孔子教诲,同时他的思想直接继承于孔子,所以子思被视之为孔子重要传人.元至顺元年,子思被封为" ...

  • 【孔门】冉耕:德行出众,罹患恶疾(上)

    孔门七十二贤中,有五位姓冉,其分别为冉耕.冉雍.冉求.冉季和冉儒(亦作孺).并且五人中的前三位被列入十哲,他姓难比,更为难得者,无论三冉还是五冉均为一家人. 关于五冉间的关系,据山东<冉氏宗谱& ...

  • 【孔门】宓子贱:所得者三,所治者小(上)

    宓子贱,名不齐,字子贱,以字行,他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司马迁说他比孔子小三十岁,然而<孔子家语>中却说他比孔子小四十九岁.关于他姓氏的写法和读音,各种史料中有一些不同,黄式三在<论语 ...

  • 【孔门】秦祖、壤驷赤:五泉山上三贤祠(上)

    2021年3月13日,乘飞机前往兰州,首都国际机场三号航站楼内的乘客比以往少了大半,偌大的候机楼如此清静,让人感觉颇不适应.正点登机后,直到关机舱,人数也仅有三分之一.不知什么缘故,航空公司把乘客都安 ...

  • 【孔门】公冶长:善辨鸟语,因囚成婿(上)

    公冶长是孔子的女婿,虽然有这样特殊的身份,然而<论语>一书中仅有一条提到了他,<论语·公冶长第五>:"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