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畿史话」 永清村名的由来⑤——大辛阁乡

大辛阁:位于永清县城正西偏北 6 公里处。建于明永乐年间,刘姓由山。东迁来在此定居。在其宅前盖一楼,宅后盖一阁,有“南楼北阁”之称。为表示辛勤建阁于后世,故此得名大宰阁。

东、西下七:位于大辛阁乡驻地正北偏东 4 公里处。建于宋末,是高七村的缉合,因地势较低又位于岔口东、西两侧,故起名东、西下七。

鲁家窑:位于大辛阁乡驻地东北偏北 4.5 公里处。建于清中叶,原是东下七鲁姓的窑地,后张姓由山东聊城迁此定居,故取名鲁家窑。

陈岔口:位于大辛阁乡驻地正北偏东 3 公里处。建于宋末,最早张、陈两姓由山西省迁来,陈姓占居优势,取名陈岔口。

北岔口:位于大辛阁乡驻地东北偏北 3.5 公里处。建于宋末,原名高七村,明时界于永清至固安,牛驼镇至安次境内的交叉路口处,遂改为叉口村,后又演变岔口村。因全村自南向北分成三个居住点,北点称北岔口。

中岔口:位于大辛阁乡驻地东北偏北 3 公里处。建于宋末,原名高七,明时,因界于永清至固安、牛驼镇至安次境内的交叉路口,遂改为叉口村,后又演变为岔口村。因全村自南向北分成三个居住点,中间的称中岔口。

苏家务:位于大辛阁乡驻地西北偏北 2 公里处。建于明初,开始苏姓由山西迁来到此居住,故取名苏家务。

刘庄:位于大辛阁乡驻地东北偏北 2.5 公里处。建于清初,最早刘姓由沈阳逃荒到此定居,由姓氏而得名。

南岔口:位于大辛阁乡驻地东北偏南 2.5 公里处。建于宋末,原名南高七,明时,因界于永清至固安,牛驼镇至安次境内的交叉路口时,遂改为叉口村,后又演变为岔口村。因全村自南向北分成三个居住点,南点称南岔口。

阚家衍子:位于大阁公社驻地东北偏北 1 公里处。建于清朝中叶,因阚姓最早到此定居,故取名阚家桁子。

老君堂:位于大辛阁乡驻地正东偏北 3 公里处。建于宋朝,原村南二百米处有一庙堂,名曰老君庙,又名老君观,建村时即以庙堂得名老君堂。

西太平庄:位于大辛阁乡驻地正西偏北 2.5 公里处。建于清嘉庆年间,原为朝廷显责和坤搜刮民财,侵占土地的地方。后败露革职,土地归还农民。农民惧怕后患,宫府保证太平无事。后迁民建村,故得名太平庄。1982 年4 月更名命名时,因属重名村,故改为西太平庄。

宋家营:位于大辛阁乡驻地正西偏南 1.5 公里处。建于明末,宋家由山西迁来至此定居,取名宋家营。

中和顺营:位于大辛阁乡驻地正西偏南 2 公里处。建于明,最初有一座七佛寺,寺有众多僧人,故名和尚营。后来村民一为谐音,二为顺利,改名和顺营,因村分东、中、西三道街,中衔称中和顺营。

东、西和顺营:位于大辛阁乡驻地西南偏南(北) 2.5 公里处。建于明,最初有一座七佛寺,寺有众多僧人,故名和尚营。后来村民。一为谐音,二为顺利,改名和顺营。因村分东、中、西三道街,东衔称东和顺营、西街称西和顺营。

雷家营:位于大辛阁公驻地西南偏南 1.5 公里处。村建于明初,燕王扫北时民言“七十二连营”之一。

小辛阁:位于大辛阁乡驻地东南偏南 1 公里处。建于明朝中叶,刘姓等户由山东逃荒到此定居,因村北 1 公里处有大宰阁,且户数较少,取名小辛阁。

赵各庄:位于大辛阁乡驻地东南偏北 2.5 公里处。建于宋末,最早从山东迁来赵姓到此定居,故取名赵各庄。

陈家场:位于大辛阁乡驻地东南偏北 3.5 公里处。柳(泉)码(头)公路在村北通过。建于清末,古时为永清城里陈姓的打谷场,后因陈家人口增多,分出一部分贫户到此定居,故取名陈家场。

大营:位于大辛阁乡驻地东南偏北 2 公里处。建于明初,燕王扫北时,为大军营盘驻地,后由山西迁民建村,故取名大营。

西郝家场:位于大辛阁乡驻地东南偏北 3 公里处。柳(泉)码(头)公路在村北通过。建于明末清初,郝姓由肃宁逃荒到此定居,后逐渐发展成村以郝姓居多。故取名郝家场。1982 年4 月更命名时,因届重名村,故改为西郝家场。

大焦垡:位于大车间公让驻地西南偏北 4.5 公里处。建于唐初 原名龙凤庄,该村史姓四兄弟均在朝为官,因反抗朝廷,犯灭门九族之罪,全村也被焚毁,成为一片焦土,后迁民在此居住,取名大焦垡。

张四营:位于大辛阁乡驻地西南偏南 4.5 公里处。建于明初,原名张、黄、李、景营,是以姓氏取名。抗战时期,联村办公,因张姓在前,故名张四营。

陈家营:位于大辛阁乡驻地西南偏北 3.5 公里处。建于明初,最早程由山西迁来,山西口音“程”、“陈”不分,逐步演变为陈家营。

草厂:位于大辛阁乡驻地西南偏南3公里处。建于明初,原为军队存放草料的场地,故取名草厂。

小曹营:位于大辛阁乡驻地正南偏西 2 公里处。建于明初,燕王扫北时首领姓曹,因仅有八户人家,取名小曹营。

辛立庄:位于大辛阁乡驻地西南偏南 3 公里处。建于明初,原名卧马营,以军马栖地得名。与草厂邻村,两村贫穷分明,草厂村人认为卧马食草,因此告官,卧马营改为辛立庄,意为新建立的庄子。

华圈:位于大辛阁乡驻地东南偏北 3.5 公里处。建于清朝中期,当时有张、陈等户在姜家屯华家地中建村,周围都是华姓土地,故得名华圈。

姜家屯:位于大辛苦阁公社驻地东向南北 4.5 公里处。建于清,原名江马屯,是从姓氏而得名,姜家屯由江马屯演变而来。

樊庄:位于大车间公社驻地东南偏南 3 公里处。建于明永乐年间,从山西迁来樊姓到此定居,以姓氏取名樊庄。

后李迂务:位于大辛阁乡驻地正南偏东 3.5 公里处。建于宋末,原名礼谦务,村民以“礼让谦虚”而取名。李迁务由礼谦务演变而来,因村分两处,故有前后之称。

前李迁务:位于大辛阁乡驻地正南偏东 4 公里处。建于宋末,原名礼谦务,村民以“礼让谦虚”而取名,李迁务是由礼谦务演变而来,因村分两处故有前后之称。

白庙:位于大辛阁乡驻地东南偏南 4.5 公里处。建于明韧,原有白衣庙一座,住有尼姑多人,后由山东等地迁民在此定居,以庙得名白衣庙。后又简称白庙。

更多精彩推荐,请关注京畿学堂
传播文化  诚请转发

   投稿邮箱:523090170@qq.com

(0)

相关推荐

  • 中国古村落【176】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岔口乡冯家峪村

    中国古村落【176】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岔口乡冯家峪村

  • 每天一县: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

    每天一县: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 太史慈子义 丹徒区(321112),秦时使赭衣囚徒三千凿京岘山,因得名.秦时设立丹徒县,民国时称镇江县,1949年复为丹徒县,2002年设区. 辖2个街道.6个镇:高资街 ...

  • 中国古村落【177】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岔口乡大前村

    中国古村落【177】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岔口乡大前村

  • 「京畿史话」 永清村名的由来⑦——别古庄乡

    别古庄:位于永清县城正东偏南 15 公里处.建于宋朝,有一个性张名别古在此以烧盆为业,后来形成村庄,以人名命名别古庄.     焦庄:位于别古庄乡驻地正北偏东 6,5 公里处.建于明.永乐年间,从山西 ...

  • 「京畿史话」 永清村名的由来⑥——刘其营乡

    刘其营:位于永清县城正东偏北 4.5 公里处.柳(泉)码(头)公路在村中通过.建于明洪武年间,燕王扫北时,此地设营因代兵将领姓刘,故取名刘其营. 大仲和:位于刘其营乡政府西北偏北 4.5 公里处.明永 ...

  • [京畿史话] 永清村名的由来④——北大王庄乡

    北大王庄:位于永清县城正北偏西 6.5 公里处.建于明永乐年间.最先王.孙.高.柴四姓由山西迁民来此定居.因王姓发展较快,人多户大,起名大王庄.又因位于县城以北,后改为北大王庄. 南小营:位于北大王庄 ...

  • [京畿史话] 永清村名的由来之——韩村镇 ③

    东.西苑家务:位于韩村镇政府驻地正北偏东2.5 公里左右.该村据查明永乐年间,有苑氏一家最先在此落户,而得名苑家务.一九六二年分为东.西范家务. 楼台:位于韩村镇政府西北1.5 公里处.建于明永乐年间 ...

  • [京畿史话] 永清村名的由来②

    南曹家务:位于永清县城正北 9 公里处,故道灌渠南侧.建于明,从山西迁来曹姓,开荒种地,以姓氏得名曹家务.明末,从河间又迁来回族同姓,居住于北,本村故名南曹家务.风,毫无预兆地席卷整片旷野,撩动人的思 ...

  • [京畿史话] 永清村名的由来 ①

    一堡.二堡:一堡位于县城正北偏西3公里处,二堡位于县城正北偏东 2.5 公里处.1937 年前,城内只分称为东.西后街.十字街.南.北门里.日伪统治时期,建立保甲制后,城内分为四个一保",以 ...

  • 「京畿人文」赵复兴:浅谈文博馆的严肃性

    固安文博馆开馆之后,吸引了不少观众.人们满怀希望而来,看后却不禁感到有不少缺失. 从内容上看,实在是过于单薄.过于瘦弱.过于简化了.上下五千年,堂堂一州县,怎么就那么一点点东西呢?进门之后看见大厅墙壁 ...

  • 「京畿人物」清初大家、藏书第一人——大兴采育孙承泽

    孙承泽(1593-1676),字耳北,一作耳伯,号北海,又号退谷.退谷逸叟.退谷老人.退翁.退道人等.原籍山东益都,世隶顺天府上林苑(今北京市大兴区采育)籍,长期生活在北京.明末清初政治家.收藏家.明 ...

  • 「京畿必读」明代蒋一葵《长安客话》

    <长安客话>,史料笔记,八卷.明蒋一葵撰,万历时期成书.此书为明代专门记载北京地区的文献中,仅存的几种之一.十七世紀末叶,清康熙朝朱彝尊编辑<日下旧闻>(一六八八年刊印),曾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