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城民谣“老十景”:九曲亭

鄂城民谣“老十景”:九曲亭

九曲亭位于城外西山灵泉寺东南白虎垴东麓的山腰,古代建筑,市级保护文物。
  亭内红柱镶黄屏,屏壁正反面分别书有苏轼(东坡)诗和其弟苏辙大作,故有“苏子遗亭”之称。因时代久远,历尽宋、元、明、清四个朝代,先后七次重建、改建,四次改名。元代泰定改名为“最乐”亭;明代嘉靖改名为“怀坡”亭;直至清代康熙年间才恢复为现名。同治十年因战争焚毁,由张之洞捐款重建,是鄂城名气很大的景点之一。

  “九曲亭”原址不在此地,何时迁建如此,难于考证,史学家们的争论没有一个结论。但不论它在何处,从一些典著中可以看出“九曲亭”选址的自然环境:攀“九曲”羊肠小道才能抵达此亭歇息,亭旁怪石嶙峋,数十棵百围千尺的古木参天为此亭遮阴蔽日。

  上世纪50年代中期无论是从小西门出城还是经寒溪塘上山,都要沿着山路九曲而上,还可以欣赏到“九曲亭”外古木的英姿,听青山松涛,任凭清风拂面驱烦热。放眼东望,小城街景一览无余。滚滚东去的大江,江中雄踞蟠龙矶上的亭阁,洋澜湖畔农舍,渔帆点点,一幅自然天成的水墨丹青尽收眼底。亭内供游人歇息的石凳和明式倚栏巧妙地把左右四个红色亭柱连在一起,烘托着正中两个红色木柱上的对联与围镶着正面是苏轼的《武昌西山诗》、背面书写苏辙的《武昌九曲亭记》的巨大木亭板壁,中脊大梁上留有“同治戊辰湖北提学张之洞捐修”的字样。古诗、游记和近代的字为游人立体地展示了九曲亭深厚文化底蕴和历史的变迁。细品当年曾引得黄庭坚、张耒等文豪大家30多人次韵酬和的东坡《武昌西山诗》,不能不为诗人卓尔不凡的精神人格所折服,叹服这座“中国文人精神上的高峰建筑(徐迟)”的确是一处怡情养性的最佳处所。
  遗憾的是,1958年后建“八一钢铁厂”,人为地阻断了亭的“九曲”之径,一条现代化的马路将依山而建的“九曲亭”改成了面山临崖,没有了攀崖登亭的艰辛,体会不到清风拂面除暑热的心境,那品味古典文化的意境被亭前路上红男绿女、汽车的喧嚣打乱了。

(0)

相关推荐

  • #书法# 苏轼书《武昌西山诗帖》欣赏

    #书法# 苏轼书《武昌西山诗帖》欣赏

  • 鄂城民谣“老十景”:三眼桥

    鄂城民谣"老十景":三眼桥 老城内三个孔的桥有两座,一座是城中心"四眼井"附近的益家桥,一座是南门城外"儒学"内的三眼(孔)桥,都是石桥.益 ...

  • 鄂城民谣“老十景”:二宝塔

    鄂城民谣"老十景":二宝塔 像很多历史名城一样,古建筑宝塔是不会少的,鄂城就有两座宝塔. 一是"文星塔",又名"文峰塔",欲称南门塔,因其在 ...

  • 鄂城民谣“老十景”:一鼓楼

    鄂城民谣"老十景":一鼓楼 编者按:风景秀丽的自然景观.历史悠久的人文景区.标志性建筑等作为一个地区或城市的名片,凝聚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历代群众和文人墨客常常用数字归纳这些地方名胜 ...

  • 鄂城民谣“老十景”:十字街

    鄂城民谣"老十景":十字街 老鄂城八街十巷纵横交错,除了县衙门.古楼.四眼井按中轴线布局形成鼓楼街外,所有的街道基本上是尽头街(即丁字形),真正意义上的十字形街道只是东起熊家巷至辛 ...

  • 鄂城民谣“老十景”:八卦石

    鄂城民谣"老十景":八卦石 "八卦石"位于建设街与南浦路北段丁字型交叉口靠东一侧绿化带处.鄂城方言"时""石"不分,老鄂 ...

  • 鄂城民谣“老十景”:七星塘

    鄂城民谣"老十景":七星塘 鄂城方言中的"坛""堂""塘"同音,所以民谣中也有"七贤堂"." ...

  • 鄂城民谣“老十景”:六大房

    鄂城民谣"老十景":六大房 "六大房"因方言"房""坊"音同字不同的原因,照样有多个版本之说. "房" ...

  • 鄂城民谣“老十景”:五家巷

    鄂城民谣"老十景":五家巷 鄂城方言"五""邬"字音不分,所以,在"十景"民谣中有两个版本. "五家巷&quo ...

  • 鄂城民谣“老十景”:四眼井

    鄂城民谣"老十景":四眼井 四眼井,在老街离"鼓楼"百米之遥的南端,与当年县衙门在一条中轴线上,因一口水井上有四个取水口而得名,现在是老城区保存下来唯一的古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