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勒工名———古铜镜中的质量故事
鄂州,三国时称武昌,史载,汉末、三国六朝时期是全国四大产铜铸镜中心之一(另三处为:绍兴、徐州、洛阳),因铜镜出土量大、品种多、类别齐全、历史与学术价值高等原因,被誉为古铜镜之乡。
现鄂州馆藏铜镜有600余面,时代上自战国,下讫明清。其中三国时期神兽镜特色显著,不仅在数量上雄踞全国之冠,而且铜镜文化博大精深,泽被中外。这些神兽镜中,众多铭文隽永深刻,字迹优美,不仅极具艺术色彩,而且历史文化价值颇高,其中不乏一些“纪氏”铭文,为我们了解吴国的铸镜匠师提供了重要线索,是研究我国铜镜文化的第一手资料,弥足珍贵。
所谓的“纪氏”铭文,就是包含“姓”或“姓名”、“铸镜作坊名号”的铭文,这些“姓”和“姓名”多数指代铸镜的匠师。鄂州馆藏神兽镜的“纪氏”铭文,有三羊、青羊、青盖、鲍师、鲍唐、鲍豫、陈世、薛氏、李氏、张氏、朱氏、荣氏、暴氏、肖氏、范氏、谢氏、王氏、盖惟顺、尚方等20多种。其中鲍氏、陈氏号称“大师”,这两种神兽镜流传的数量最多、馆藏的地区最广,范围涉及海外日本,由此也成为探索日本“三角缘神兽镜”历史渊源的重要依据。下面列举其中一些典型的“鲍氏”、“陈氏”神兽镜予以说明。
黄龙二年分段式重列神兽镜(见图一),湖北鄂城出土,其纪氏铭为:大师鲍豫而作明镜。
黄武六年重列神兽镜,1956年8月31日鄂州第二十一号墓出土,北京大学考古系教授俞伟超在《鄂城汉三国六朝铜镜》(文物出版社,1986年版)序言中断句的纪氏铭为:“会稽山阴作师鲍唐。”
这种“会稽山阴作师鲍唐”的铭文印证了一个历史事实———黄初二年(公元221年)孙权从会稽(浙江绍兴)征调能工巧匠到武昌(今鄂州)兴办各种手工业,同时又说明会稽山阴铸镜师的引进是鄂州铸镜业兴盛的原因之一。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