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刘禹锡《有所嗟二首》中提到的鄂州

有所嗟二首

唐·刘禹锡

庾令楼中初见时,武昌春柳似腰肢。

相逢相笑尽如梦,为雨为云两不知。

鄂渚濛濛烟雨微,女郎魂逐暮云归。

只应长在汉阳渡,化作鸳鸯一只飞。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后授监察御史。因参加王叔文集团,被贬朗州司马,迁连州刺史。后因裴度力荐,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世称刘宾客。其《竹枝词》《柳枝词》和《插田歌》等组诗,富有民歌特色,为唐诗中别开生面之作。有《刘宾客集》。

作品赏析:一般地说,刘禹锡的诗通俗清新,明白晓畅,但也不乏含蓄隽永之作。第一首就写得比较隐晦,与其说是写景,不如说是怀人。诗人当年在庾令楼中初次见到的是什么呢?是人,还是武昌春柳?按照后文的意脉来推断,我们不妨将第二句的意思倒过来理解,那位女郎的腰肢似武昌春柳一样柔美,一样婀娜,应该是人。这样理解,“武昌春柳”就成了一个比喻性意象,更富有诗意。接下来,诗歌展开今昔对比,嗟叹之情,不禁油然而生。当初,他们“相逢相笑”,是何等亲热;如今看来,却是春梦一场,那场相会,只能留下深情的回忆了。这里除了“武昌柳”之外,还运用了两个典故。一是庾令楼,指旧时武昌南楼。晋时,庾亮在武昌,秋夜气佳景清,使属吏殷浩、王胡之等人登南楼吟诗赏月。二是巫山云雨,典出宋玉《高唐赋》:“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指古代神话中巫山神女兴云降雨一事。巫山云雨,是古诗中常见的意象。比如,“一支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李白《清平调》)“岂知为云为雨处,只有高唐十二峰。”(李商隐《深宫》)当然,最著名的要数元稹在《离思》中写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经历过“沧海”“巫山”这样至大至美的景象,别的地方的水和云就看不上眼了。元稹的诗是悼念亡妻的,后两句的意思是说,从女人堆里经过,看都懒得看一眼,除了爱妻之外,再也没有使自己动情的女子了。“为雨为云两不知”,刘禹锡所怀念的人,其关系自然不一般了。看来如刘禹锡者,也是有故事的人。其诗浓艳,其情哀婉,难怪有人把本诗的著作权归在了元稹的名下。

第二首诗意显豁,“鄂渚”“汉阳渡”,直接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女郎”“鸳鸯”,明白地交代了故事的女主人公,当然“鸳鸯”也是一个比喻性意象。本该成双成对的鸳鸯,此时此地,却只有这“一只”。这只鸳鸯,只能长期留守在“汉阳渡”了。“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西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纳兰性德《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如此情景,岂不令人嗟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