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绘画艺术,正在走向历史上的第三次高峰
无论是从绘画风格,还是人文特点,抑或时代审美特征来说,中国绘画艺术,当前正在走向第三次历史高峰。首先还是得讲一下前两次高峰。
宋画,巅峰造极
宋代美学是后世只能膜拜的一座高峰,而宋代的绘画艺术,被普遍认为是中国美术史上的最高峰。宋代理学的“格物致知”是当时士大夫阶层的精神内核,而正是这些士大夫绘制了无数的精美画作,作品重视写生。
从唐时就设有宫廷画家,五代时期设有画院,宋延续了画院制度,宋徽宗设立了新式的翰林图画院,画家的地位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并有了明确的考核、选拔制度和等级划分,最高级为待诏,即随时等待皇上诏来,应景做画,以图一乐。(当年李白给唐明皇作诗,也是这个意思。)
宋 赵佶 听琴图 故宫博物院藏
不务正业的非典型皇帝——宋徽宗赵佶,是宋代典型的优秀画家和书法家,其艺术上的才华和造诣令人佩服,他也通过翰林图画院筛选和培养出了众多优秀的绘画人才,造就了宋代在绘画艺术上的辉煌。
上面这幅正是宋徽宗的代表作,右上侧正是用他创立的瘦金体题写的《听琴图》,左下侧是他的花押(防伪签名)“天下一人”,上方是佞臣蔡京题的一首诗,其书法造诣极高。(书法史上的“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蔡襄的位置本是蔡京的,因为是奸臣被顶替了。)这幅作品整体一派祥和之气,士大夫围坐听琴、赏景,好不雅致;作品中的人物造型、用笔、设色都是宋代典型的画风。图中人物的着装和器物摆饰都充分反映出了时代的审美。
宋代留名在册的画家就一百五六十人,还有众多佚名的。
唐代和五代时期为人物画、山水画开辟了新天地,到了宋代则日臻成熟,山水、人物、花鸟、禽兽等各类题材得到全面发展。从画风上看,有淡彩,有重彩;有工笔,也有写意。这一时期的风貌可类比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古典)写实主义。
作为院体画家,他们大部分作品都是为了满足宫廷的审美需求,和士大夫阶层舞文弄墨的诉求。
台北故宫的“镇馆三宝”
宋 范宽的《溪山行旅图》,静谧雄浑
宋 郭熙的《早春图》,灵动缥缈
宋 李唐的《万壑松风图》,壮美刚劲
这三幅作品都是全景式构图,但气象各异,代表了宋代山水的黄金时代。
宋 赵昌 写生蛱蝶图全卷 纸本
宋 林椿 果熟来禽图/枇杷山鸟图 绢本
宋代画家的写生能力,在其花鸟作品中,可以得到充分的肯定,有如相机般捕捉物象的能力。
宋 崔白 双喜图 绢本
宋 佚名 荷蟹图 绢本
把动物的姿态描绘得栩栩如生,生动活泼。
宋 文同 墨竹图轴 绢本
“笔法严谨而潇洒,枝叶劲挺繁密,繁而不乱,密中有疏,竹叶以浓墨为面,淡墨为背,墨色清润,阴阳向背层次分明,开后世墨竹之先河。”
一眼看去像是工笔绘成,实则全靠写意的功夫,每片竹叶一笔而成,潇洒自如。
南宋 周季常 应身观音 绢本
人物造型精准,观音、罗汉与世俗人物个性鲜明、生动,汇于同一幅画面中,不知的佛国,亦是人间?
宋 苏汉臣 秋庭戏婴图 绢本
宋 李嵩 骷髅幻戏图
这幅作品可以用很时髦的一个词来形容“超现实魔幻主义”,画面内容本身是风俗题材,呈现的是民间艺人在进行“魔术表演”,骷髅控制着骷髅,像是木偶戏,引来妇幼围观。(记得90年还有一些民间艺人下乡表演魔术,有砍头之类的戏码,小孩都不敢看。)
南宋 梁楷 泼墨仙人 纸本
宋代画风除了主流的工写,也出现了精湛的大写意笔墨的作品。这幅梁楷的泼墨仙人很有代表性。
宋 李公麟 五马图(全卷) 纸本
南宋 毛松 猿图
宋 佚名 子母鸡图 纸本
这些动物题材的画作,刻画精准,无论的线描,还是设色渲染,神态尽显,中式的工笔写实重传其神韵。
宋 佚名 赤壁图/荷亭消夏图 绢本
南宋 刘松年 四景山水圗卷 全卷
南宋 马远 踏歌图轴 绢本
南宋 夏圭 烟岫林居/松溪泛月 绢本
马远、夏圭是南宋极具代表性的画家,学术界常用“残山剩水”来形容他们的作品,诠释南宋江山的“破败”。个人认为主要还是审美在转变,他们不再热衷于全景式构图山水,而是精简内容,追求空灵、悠远的意境。
南宋 米友仁(传) 云山图卷 纸本
独具风貌的的米家山水,烟云笼罩山林,云雾缭绕之境跃然纸上。
南宋 佚名 远浦归帆图
极简的笔墨,缥缈的意境,在南宋逐渐兴起,也为后世的文人画奠定了基础。
宋 王希孟 千里江山(全卷) 绢本
宋 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长卷) 绢本
最后展示的这两幅是在民间都耳熟能详的华丽之作,为宋代的绘画高峰收尾,再恰当不过了。
文人画,率性可贵
儒家影响之下的中国读书人多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宗,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郁郁不得志多矣,满腹诗书却无法施展抱负。当思想上的独立与自由,与现实发生了严重冲突时,只能寄情予诗书画,无形中造就了一批又一批的文人式画家。
他们的绘画作品只表达自己,侧重于个性的释放,他们多数是归隐田园、山间,因此山水画成为了最主要的表现题材。他们作画,不再像士大夫那样为了满足或迎合宫廷、帝王的喜好。
元 倪瓒 古木竹石图轴
第一批文人画高峰期在元代,因为蒙古族统治,汉人的社会地位极其低下,政治上无法得志,只能寄居田园、山野,他们主要以水墨画为主,画风飘零、淡宕,孤寂、野逸,以元四家: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为典型代表。(人物生平和时代背景,可自行脑补。)
元 倪瓒 紫芝山房图轴
倪瓒的极简是做得最极致的,他惜墨如金,笔简意远。据说他有严重的洁癖。
元 黄公望 富春山居图 合璧卷
黄公望也是常年隐居于江湖,深入山林河川,创作出传世的浅绛山水《富春山居图》。
元 吴镇 芦滩钓艇图 纸本
元 吴镇 芦花寒雁图 绢本
逍遥自在的独舟,看似清闲,画面却给人一种孤寂之感。
元 王蒙 秋山草堂图/西郊草堂图轴 纸本
王蒙画风相对其他三位,画面内容饱满,笔触更细腻,但表现的也是隐居山间,虔心修身的场景。
明 八大山人 鱼 纸本
第二批文人画高峰期是少数民族统治汉族的清代,汉人依然不得志,以明末清初四僧:石涛、八大山人、髡[kūn]残和弘仁,为典型代表,他们都出家为僧,必是看破人间事。石涛和八大还是明朝宗室后裔,国破家亡之悲情溢于言表。
清 八大山人 荷花小鸟图轴纸本
清 八大山人 双鹿图 纸本
八大山人的作品,极具个人化的情绪符号,其笔下的鱼、鸟、鹿,眼珠朝上,翻白眼是其标志,表达的是画家对现世的不满与不屑。
这一时期的文人画,可类比西方美术史主要转折期的印象派,脱离美术的规制,更加强调表现内心和个人性情。
清 石涛 云山图 纸本
清 石涛 陶渊明诗意图册
清 石涛 山水花卉图册
石涛是一位大才,诗书画皆精,题材涉猎广泛,山水、花鸟作品异常出彩。笔墨寥寥,意境自现。
清 髡残 雨洗山根图轴
清 弘仁/号渐江 山水册 纸本
文人画,回归到绘画中纯粹表达自我,不为讨好他人。文人式的绘画表达,似乎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每一个时代都有一批人在诉说自己的情思,都希望以文人的姿态活动于世间。
中西融合,无限可能
20世纪初,中国在经济、政治、科技、军事等等方面在都落后于西方,在文化上的不自信和危机感,促使众多有识之士向西方学习,在绘画上更是不断探索,迎来了中国美术史上的第三次高峰,是以中西融合为主基调,寻求变革与求新的绘画艺术探索。
林风眠与徐悲鸿,是最早一批向西方求学的美术教育工作者,他们带回来了两道道路:徐悲鸿把美术带向了绘画的道路,林风眠把美术带向了艺术的道路。
林风眠 白鹤起舞 纸本设色
林风眠作为优秀的美术教育工作者,培养了众多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画家:赵无极、朱德群、吴冠中等等。其中赵无极是一位典型的、成功的代表性人物。
中西结合,是一种文化的碰撞与交融。但文化的根脉、精神内核必须是东方的,具有民族特色的,绘画语言可以是多样的。赵无极作品里中式审美是其本质,虽是抽象作品,但依然以意象和变幻莫测的山水为形,色彩绚烂、深邃,是东方含蓄美学的集中体现,也能被西方人所识别和接受。他是中西融合的成功典范。
赵无极 抽象系列作品
赵无极 抽象系列作品
赵无极 抽象系列作品
第三次的绘画艺术高峰期目前正处于发展阶段,真正的顶峰还远未到来,依然在探索的路上。这一次与西方没有可参照的对比,应该是同步而行。每个民族都在全球化的格局下,弘扬自己土壤里生发出来的文化。
当代艺术思潮、观念艺术思潮对中国艺术的影响,也是不断深入,对于艺术的思考不再是强调画技,抑或纯个人的情绪和小情感,更多应该思考:站在国际视野下,画面之外应该传递或引领一种什么样的文化价值观?站在多元文化的大背景下,提炼和发扬自己民族特色的文化,方式、方法必然是多元的、综合的。
徐冰 天书系列作品
徐冰,是另一种形式和艺术符号的表达,但是东方思维与世界格局的文化碰撞,正在影响着这一代人。
石齐 意象人物 纸本彩墨
石齐,一位努力探索和发扬“新中国画”的艺术家。
下一步,或许将是与人工智能的对抗、博弈与再生。
子阳艺藏 出品 | 原创精品 | 转载请注明出处
合作事宜 | 请联系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