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真正的悲伤不是落榜,而是一直活在落榜的“阴影”中!

高考,每天都上演这“有人欢喜有人忧”的场景。当一部分考生在为好成绩而庆祝时,另一部分考生可能正在为不理想的成绩而情绪低落,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在为下一步的打算而纠结:是将就着进入一所很普通自己又不喜欢的高校就读,是继续复读,还是告别求学生涯,走上社会?

选择的纠结、心情的郁闷,让一些高考生非常痛苦,他们经历了十几年的寒窗之苦,本以为高考之后就可以稍微有些解脱,结果却扑了一场空。“世界太不公平,为什么别人努力了就能获得回报,而自己努力了却一无所获”,这是部分高考落榜生的内心独白。

“人比人气死人”,如果硬是与那些高分考生对比,只会越来越陷入痛苦的深渊。事实上,即便是那些高分考生,也不见得就很高兴,他们仍然会觉得自己没有发挥好,仍可能悲伤。所以,不要去羡慕他们,更不要把自己与他们做横向比较。

而从纵向看,高考只是人生的一个经历,这个经历或辉煌或落寞,都不能完全决定人生轨迹。因此不妨把目光放长远一点,从一个更大的层面上去看待高考“落榜”这件事。当心中有了大的概念,“落榜”这件事才会显得微不足道,也才能走出落榜的“阴影”。

“落榜”的高考生,不应该放大内心的痛苦

近些年高校招生人数一直保持着增长,考大学成为了一件非常稀疏平常的事情。人们对落榜的看法也变得不太一样。有些人觉得只要高考成绩没达到本科线就是落榜。倘若以这个为标准,约半数的高考生是落榜生。

落榜高考生的悲伤主要源于对高考的重视。对高考重视是一件好事,可是一旦走入极端,就会转化为痛苦。这种痛苦再经过与别人幸福的比较,就变得更为严重:为什么我会这么惨?为什么那么多人比我好?为什么别人不在乎我?

在这种认知模式下,痛苦会被放大数倍,巨大的落差感让自己倍感折磨。再加上“势利”的社会对失败者的冷淡,不少高考失利的考生会有一种“被遗弃”的感觉。他们的存在似乎就是为了衬托成功者的光芒。

既然现实已经这样,又何苦盯着失败不放?又何苦不断放大内心的痛苦?毕竟悲伤换不来别人的同情,就算能换的来,又有什么用?所以对自己好一点,试着去丢掉那个让自己感到痛苦的东西,重新找到自己想要的状态。一旦找回原来的状态,就不会再被悲伤迷住双眼,也就重新振作起来了。

“落榜”后的未来取决于自己能否振作起来

落榜的原因有很多,既可能是自己不够努力,也有可能是运气不佳。只是事到如今,也没必要在去纠结是什么导致自己落榜,而是要放眼未来,从此刻做出改变,展示出一个全新的姿态。

很多因高考成绩不理想而悲伤的考生,不仅仅是因为对自己不满意,也不仅仅是因为把自己的不幸和与他人的幸福作对比。他们情绪的低落,还饱含着对家人深深地愧疚。

某位今年高考成绩距二本线差四分的考生就是如此,他本人对这样的分数感到特别可惜,郁郁寡欢。而得知他高考成绩的父母则表现得更为痛苦,母亲还情不自禁地留下了眼泪。这位考生想起母亲三年来为自己付出的牺牲,再看到母亲的悲伤和父亲的哀叹,心如刀割,觉得非常对不起父母。

一旦痛苦在内心中所占的比重过大,就很难与之对抗,随之而来的就是情绪的崩溃、意志的消沉。然后就活在落榜的“阴影”里,一直悲哀下去。

高考生真正的悲伤不是落榜,而是一直活在落榜的“阴影”中!倘若在落榜的“阴影”中无法自拔,就可能会成为生活的“弃子”。优胜劣汰,社会就是这么残酷。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不过是宇宙中的沧海一粟,而此时的痛苦也不过是人生中的沧海一粟。如果只把高考当成人生的一个经历去看待,那落榜这件事就不过是一个小小的烦恼。

十几岁的年轻人,未来有着无限可能。无论是选择复读,还是做其他决定,只要积极面对、不懈努力,一定会有灿烂的明天。重新振作起来,不负青春年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