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所医学院得到地方大力支持,未来或升格为“山东第二医科大学”

去年年初,由泰山医学院、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山东省立医院,山东省千佛山医院等教学、科研、医疗单位组建的山东第一医科大学成立,山东省最大的医学科学研究机构就此诞生。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高校,一成立就是山东省重点建设大学。作为山东省实施科研融合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得到了地方重点支持。目前(截止2020年4月),学校有5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含双聘院士2人)、3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5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个山东省重点学科,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生物与生物化学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建有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卫生健康委重点实验室、省重点实验室等省级以上高水平创新平台40余个。因为有底气,该校的建设目标为“国内领先、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应用研究型一流大学”。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的成立,引起了社会广泛讨论,大家的兴趣点不是在“科教融合改革”,而是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这个校名上,既然有“第一”,那是不是会有“第二”呢?
这个问题现在有了答复。前不久,烟台市在回复“建议加大高等教育扶持力度,助力烟台发展”的提案中表示:已向省里呈报《关于支持滨州医学院创建山东第二医科大学的请示》,明确表态“支持滨州医学院升格大学”,并强调正在研究推进“省市和校地共建滨州医学院”事宜。
此次计划更名为“山东第二医科大学”的滨州医学院,前身为创建于1946年的原国立山东大学医学院,1956年独立建制为青岛医学院,后经过搬迁、更名,于1983年开始使用现名。目前该校是山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也是一所以医学学科为优势,残疾人高等教育、康复高等教育为特色,医、理、工、管、教等多学科门类渗透融合、协调发展的省属本科医学院校。
滨州医学院面向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是一所地地道道的“二本院校”,不过其分数线不算低,通常都超过本科线五六十分,部分地区投档线甚至高出本科线八九十分。滨州学院设有临床医学院、基础医学院、特殊教育学院、口腔医学院、护理学院、中西医结合学院、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康复医学院、老年医学院等14个院系,规模适中,一千五百余亩的校园里,生活着一万六千余名全日制大学生,其中有近两百位留学生。
如果滨州医学院能如愿升格为“山东第二医科大学”,知名度应该会有较大程度地提升,起码人们会对“山东第二医科大学”的校名很有兴趣。再者,该校升格为大学的过程,就是地方不断投入资源、加大支持力度的过程,学校的整体水平肯定会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台阶。
成立山东第一医科大学也好,规划建设“山东第二医科大学”也罢,都是山东优化高等教育发展布局、提振地区高等教育水平的一个缩影。以“孔孟之乡,礼仪之邦”闻名的山东,拥有70所本科高校,数量超过北京、上海、广东,位居全国第一(截至2020年6月30日),其中山东大学和中国海洋大学为“双一流”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这里学习氛围浓厚,人们对文化有着发自内心的敬意,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是公认的国内顶尖,所以每年高考成绩非常优秀。
可是,拥有全国第一数量本科院校的山东,仅有3所“双一流”高校: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和中国石油大学,中间高校断层,知名大学占比很小。缺乏合理的梯队、高教资源极度不平衡,是山东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
而山东人数众多,高考生数量位于国内前列,2015年至2019年,每年山东省高考报名人数稳定在50-60万左右,大概是国内四大生源省份之一。山东的高教资源,似乎远不能满足本地考生的需求。人们主观上对学习的重视,以及客观上面临的僧多粥少,导致山东学子学习压力极大,他们从小挑灯夜战,只为在这千军万马中杀出一条“血路”。
好在近年来,山东采取了一系列新动作,一方面成立新大学,一方面引进“双一流”大学新分校。2016年5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青岛研究院成立;2016年7月,复旦大学、青岛市、黄岛区三方共建的复旦大学青岛研究院成立;2017年8月,西北工业大学与青岛市科技局、青岛市教育局、蓝谷管理局四方共建的西北工业大学青岛研究院成立;2019年5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与西海岸新区管委确定在西海岸新区共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青岛国际校区;2019年6月,中央美术学院青岛校区开工奠基仪式在青岛西海岸新区举行……
未来,或许不仅仅会出现一个“山东第二医科大学”,也会出现一个高等教育水平更高、创新能力更强的山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