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文明20条》出2.0版了,央视盛赞,作为淮安人的我hin焦虑
我的朋友圈有一些宿迁人,其中一位和我互动的唯一方式,就是不断将宿迁文明城市的相关信息甩给我,顺带着批评淮安几句。我理解并感谢他,他对淮安真有点鲁迅先生对阿Q的心思。毕竟,宿迁淮安本一家,打断骨头连着筋。
这是他最新转给我的,6月4日《宿迁文明20条》(2.0版)刚出台,央视当天的新闻就播出了。
6月6号,我去了一趟宿迁,路上一直和同事讨论着宿迁经验,并和淮安文明城市创建作比较。
回来后心情一直很难平复,内心里有很多感慨,本想写篇文章完整地说一下,但思绪纷乱,索性就将这两天的感想汇集于此。
如果因此能够产生话题性,引发大家对于淮安文明创建的关注和积极参与,也算我没白忙。
要想获得支持,必须给老百姓赋权
我认识的几乎所有宿迁人都对于宿迁入选全国文明城市,认为理所当然,并且对于宿迁创建活动有很高的认同感和参与度,对于创建的成果有获得感和幸福感。
淮安的这一轮创建又开始了,如何在创建过程中获得市民的普遍关注、认同和参与,宿迁经验很值得学习。
宿迁的创建是从市民讨论“文明20条”开始的,话题性所引发的对于创建的关注,是最终全民参与的保障。
淮安市应该放下身段,积极组织讨论——面对与宿迁的差距,我们应该怎么做。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何况,宿迁已经推出了《文明20条》的2.0版本,完全可以组织讨论并虚心学习借鉴。
如果想获得自下而上的支持,必须给市民老百姓赋权,让老百姓真正感受到在创建这件事情上,自己是有发言权的,否则,这一轮的创建前景堪忧。即使侥幸通过验收,也很难在心理层面获得认同和支持。
太好面子,必然失了里子
《宿迁文明20条》(2.0版)出台,与第一版相比,这个27.8万人参与、4.53条建议汇成的新公约,既有延续,也有创新。
如果这个文明20条是北京的上海的,我们是不是会毫无心理障碍地学习借鉴,甚至派考察团去实地取经?就因为是宿迁的,我们仿佛要绕道而行。官方平台几乎未对此作出任何反应,也没看到行动上有所体现。
我倒想建议,不如就以宿迁经验大讨论为契机,和小兄弟比一比找差距,认认真真学习,踏踏实实改进。
如果在这种事情上还要面子,那就不要指望文创过程是踏踏实实做里子。我逐渐感到了焦虑。
红框标注出的即为宿迁那位朋友
淮安人,你觉得创建跟自己有关系吗?
微调查,请大家心平气和地回答一个问题:从4月底开始的新一轮文明城市创建,作为普通淮安市民的你,感受到了吗?
从大家的反馈来说,明显看得出对于淮安新一轮文明城市创建,大家的认知度和认同度都不高,更谈不上主人翁意识被激发。
总体还是老样子:创建是他们的,我们什么也没有。
宿迁经验接地气,淮安规范没看见
大家觉得是不是有必要发起一场讨论,看看我们淮安的文明规范应该如何制定?
宿迁新老两个版本的《文明20条》都是在市民中广泛征集的,征集的过程也是宿迁创建文明城市宣传发动全面开花的过程。比如这个2.0版本,是在已经拿下全国文明城市后,广泛听取社会公众意见后修订的,参与人数达27.8万人次。
提倡什么、反对什么,都是老百姓日常生活的经验总结提炼,很接地气,简单易记易操作。
邻居家的好经验我们应该学,对不对?我不认为学习宿迁是丢面子的事情,你们觉得呢?
据说淮安之前也征集过,我没什么印象,今天特意关注了“文明淮安”,也没看到。
宿迁的文明创建屡有创新,不断在全国刷存在感,给自己加分很多。
关于淮安文创存在的问题,我们以前曾多次发文予以分析,分析原因,分析危害。不过大多是上一次创建失败的教训总结,有点马后炮的意思。
所以,这一轮创建,我们决定全过程跟进。
淮安再出发,前景怎么样?
这一轮的创建是4月25日启动的,被列入全市今年五件大事之一。
在动员大会上,蔡市长提了四条要求,最后一条强调了“全员化”至于三年的创建过程中,将采取哪些具体措施保障“人人参与”,我在“文明淮安”微信公众号上没有看到,也没有看到本轮创建工作时间表:
不管从政府层面对于创建工作和市民老百姓的关联性方面做得有多么令人不满意,淮安,终究还是淮安人的淮安,我们每个人都对于城市的未来发展负有责任。
就像“文明宿迁”首页所说:我文明,宿迁文明,同理,我文明,淮安文明。我们在哪里,哪里就是淮安。
对照两地的文明办官微,就可明显感受到宿迁和淮安在创建上的观念差异。宿迁的口号是“我文明,宿迁文明”,是从市民老百姓的视角,强调了个体的文明程度对于城市文明的决定性作用,可以唤起人们的主人翁意识;淮安的官微,则仍是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很难令市民老百姓产生认同感。
这是去年9月我们分析淮安和宿迁差距时文章中的一段,目前,两家官微的功能介绍仍如上图所示。
拍胸脯,表决心,然后呢?
淮安新一轮的文明创建开始了,在“文明淮安”平台,部分县区和单位纷纷表态,要打好这一战。
类似的拍胸脯、表决心式的做法,我们见得很多,有的是真抓实干,卓有成效;有的则是雷声大雨点小,一阵子轰轰烈烈之后,不了了之。
其实对于我们普通老百姓来说,能不能创下牌子,我们并不关心;我们关心的,是能不能真正“建成文明城市”,将创建成果固化下来,让文明深入人心,成为习惯。
这既需要自下而上的素质提高和意识培养,更需要制度层面的宣传、发动和保障。
而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让老百姓真正感受到自己是城市的主人,既可以为好的现象点赞,也可以对一些事情说“不”。
我们期待着,上下齐心,利可断金。
来自朋友圈的声音
以下是近两天朋友圈关于淮安文创的一些声音——
以一种不文明谴责另一种不文明,显然,“文明”二字,从理念到行动,我们还有很多路要走:
有人透露,淮安将出台自己的文明公约:
宿迁从地域划分上来说,属于北方,民风剽悍,也历来被认为人文积淀不如淮安。然而,窥一斑而知全豹,在渗透到每一个人日常行为的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宿迁的整体文明程度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淮安的城市精神是“崛起江淮,包容天下”。崛起,不仅仅是经济的发展,还应包括形成可以对外输出的价值观。
就目前来说,面对不断刷新世人眼球的宿迁,淮安若想“崛起江淮”,继续保持苏北中心城市的地位,就必须让城市管理水平和全体市民素质都得到提高。
而这一轮的创建的结果,将直接决定“崛起江淮”是停留在应然层面,还是变为一种实然。
“包容天下”的胸襟,则是淮安从政府到市民百姓,必须完成的心理建设。
关于淮安的文明创建,你还有什么好的建议和意见,请在右下角“写留言”。我们欢迎心平气和的讨论,拒绝情绪化的表达。
因为,好好说话(第17条),也是文明的题中应有之意。
宿迁文明20条(2.0版)
1. 有序排队不插队。
2. 出入电梯间先下后上。
3. 公共场所不喧哗。
4. 不过分劝酒。
5. 不剩菜、不剩饭。
6. 公共场所不吸烟。
7. 不随地吐痰。
8. 公共场合不穿拖鞋和睡衣。
9. 遛狗要牵绳,及时清理宠物粪便。
10. 垃圾分类不乱扔,看到垃圾“弯弯腰”。
11. 咳嗽、打喷嚏时要遮挡。
12. 楼道里不放杂物。
13. 少用塑料袋,购物自备环保袋。
14. 车让人,人快走。
15. 亲朋聚会时不玩手机,不冷落他人。
16. 朋友圈不拉票、不刷屏。
17. 好好说话不抬杠。
18. 带好孩子不吵闹,不干扰别人。
19. 邻里遇事搭把手。
20. 约定时间不迟到,答应的事要做到。
相关链接
1.【文明淮安】请规范斑马线,别让文明的成本过高,更别让行人被动成为“钓鱼执法者”
3.不会过日子看邻居 | 创文让视觉污染更严重,这样的“文明”我们不想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