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散文五人行|冻凤秋|镜中
周末散文五人行与你同行
周末散文五人行
五位志同道合的作家
周末奉献给读者一杯清茶
愿我们的书写
能拨亮心灵那盏小桔灯
送给读者一份精神食粮
送给自己一份开心快乐
镜中
文|冻凤秋
一
是怎样把打碎的镜子收拾起来,装到一个提袋里的,她已经记不清了。
一切突如其来,年少的她还没想好怎么交代。
沉默着,直到妈妈发现,问是谁打碎的?她含糊其辞,推说不知道。
妈妈倒也没有细细追究。反正已是碎了。
那面右下角印花的好看镜子,方形的,带着银色支架,曾多少次被青葱嫩指抚摸过,曾多少次照见白皙年轻的脸,曾多少次解读过新嫁的欢愉和眼泪?
渐渐,嫩嫩的手指将被繁重的劳动折弯,变形,发黄,布满斑点,伤痕;渐渐,黑黑长长的辫子定格在照片里,白皙年轻的笑容将被遗忘,有一天,你会问,那个不像自己的人,究竟是谁?
后来,换了一面红色塑胶边框的新镜子。她长大离家后,每次回去,总是拿这面镜子先照照脸,镜子很写实,不但不美化,反而总是提出各种意见,比如脸太大,皮肤干燥,粗糙,有晒斑等等。她像做了亏心事,匆忙洗脸,往脸上涂抹隔离防晒霜,勉强通过了镜子的审视,她才放心下来。并不是要见什么人,是为自己心安。
这是外表的粉饰,外在的妥帖也是精神的一部分吧,谁能将两者截然分开呢?
只是,那个最初的谎言和破碎的镜子一起被存放在记忆里,虽不曾抹去,却也很少被反省。
那是否就是心灵蒙尘的开始?
后来,每一个小小的、无伤大雅的谎言都仿佛是一粒落在心上的尘埃。比如小学时,因为路远,怕黑,不想去上早自习,就编了各种理由;比如读初中时,在宿舍偷吃零食,在老师问询时,却坚决地否认;比如明明是自尊心受挫,赌气离开家,跑到僻静处发呆,却在回去后,轻描淡写地说是出去找同学聊天了;比如身体僵硬,跳不好芭蕾,考试后却私下求老师打分高一点……
漫漫岁月,谁没有收集这样一些尘埃呢,或许因为是小事并不在意,或许轻易就原谅了自己,或许还有可能被当做机智来炫耀。
但有一天,她开始在无意识中对自己撒谎。是多年后,在回忆往事时,她开始意识到内心深处真正的渴望。
只是那渴望一闪而过,还没来得及和现实的力量、约定俗成的看法打个照面,就似水中花,镜中影,瞬间消失。
美名其曰选择,考大学时,选择多数人选择的文史类,放弃外语类;选择熟悉、稳妥的大学,放弃日记本里默默写下的心愿,放弃内心深处不曾说出的意愿。连犹豫都未曾犹豫,一点小小的遗憾而已。
读研,工作,又一遍类似的情景上演。最后得到的只是合乎面子,合乎情理的,被丢弃的永远是那份一旦说出,就在风雨飘摇中被驳回的心意。
到最后,对自己说,大体方向是对的,怎么都行吧!
甚至在感情中,也是如此。
那些小说中,戏剧中,电影里的情节故事,是怎样模糊了脑海里与现实的界限,又怎样无疾而终。
没有长眼睛吗?不会看清楚吗?你内心的感受的到底怎样,你享受当下吗,你深夜痛苦吗,你就不能下定决心吗?
问了也没有用,有时寂寞,有时迷茫,有时逃避,有时狂热,有哪一刻,是“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
也因为自己曾有的迷惑,轻易就谅解了他人的犹豫和过错。漫漫岁月,要绕多少弯路,越过多少谎言,才能抵达内心的纯粹。
二
世界是一面巨大的镜子,每个人都是一枚小小的碎片。碎片里映射出天地的模样,生存的状态,个个不同。
鲁迅先生在《而已集·小杂感》曾写到:楼下一个男人病得要死,那间隔壁的一家唱着留声机,对面是弄孩子。楼上有两人狂笑;还有打牌声。河中的船上有女人哭着她死去的母亲。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
在生活河流的表面,个人的悲欢情绪似浮花浪蕊,转瞬即逝。对你来说刻骨铭心、命运攸关的事,于别人而言,可能轻描淡写,甚至宛若笑话。如果恰好有类似的经验,引起共情和安慰,也不过是局限于表层的情与理,更深刻的感受难以倾诉。一旦试图用语言讲出来,就会瞬间失真,或被曲解。终究,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立场,角度,观点,而更多的,不过是累积的情绪和心结,不过是不肯释然的傲慢与偏见,不过是一个接一个的谎言和掩饰。
或者只是因为截然不同的性情,南辕北辙的经历,彼此错失的心境,让两个身影向左走,向右走,一再擦肩,一再停滞,一再沉默,无法重叠。
是不是这一些些尴尬的经验,让人难以直面,难以交流,有些话在喉咙边打转,始终不曾说出口。
或许用文字表述出来会好一些。在心底沉淀过,经过时间的打磨,经过思维的整合,过滤掉琐碎和偏狭,心灵的镜面被擦亮,会呈现一种深沉的激情和智慧的澄明。然后,也要恰好的时间,被看到,读懂,愿意放下负累,解除迷障,去敞开,连接,真正走进彼此心里。
在文化的长河中,在文艺的世界里,在世道人心的变化中,影响和相通来得更加缓慢。常常,很难在身边获得多么热烈的掌声和回应,反而需要长期的执着,默默地付出,去熏陶,去浸染。其效果,其价值,可能要隔着遥远的距离,隔着漫长的时间,才看到清晰的图景。
就像诗人杜甫,“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当时人们对于杜甫,十分冷淡,在他同时代比较著名的诗人中,无论是识与不识,竟没有一个人提到过他的诗。这让人难以想象。他去世四十年后,才开始有尊崇和赞颂声。元和八年(813)元稹为杜甫写墓志铭,“苟以其能所不能,无可无不可,则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元和十年(815)白居易写《与元九书》,“诗之豪者,世称李、杜……杜诗最多,可传者千余首。至于贯穿古今,覙缕格律,尽工尽善,又过于李焉”;元和十一年(816)韩愈《调张籍》中称“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即便如此,还要再过四十年,杜甫的诗才能在更大范围内被承认,而要数个世纪后,人们才能真正认识到其伟大所在。
在艺术史上,艺术家在活着的时候能够尽享自己果实的,如毕加索、齐白石,实在不多。大多数画家包括八大山人和梵高等,都是有生之年穷困潦倒,后来的后来,却如此深刻地影响着世人的审美。
总是在那历史的深深处,诗与思的高高顶,真善美的大境地,一切如大海般广阔,如星月般璀璨。当你抵达,或者只是在你日复一日努力抵达的过程中,当你觉得筋疲力竭,几乎无望时,会有云开雾散的的时刻,风清月朗的时刻。真诚无碍会带来心灵的共鸣、灵魂的交响,一切豁然开朗。
或许,要聆听的只是内心的热爱,要看清的是时代的走向,要追随的是未来的脚步,当你去做,答案就在其中。
三
每时每刻,都似在镜中。
对于现代人,似乎镜子还不足以清晰地照见岁月的流逝。当你看见第一根白发,第一缕眼纹,都曾心惊肉跳。次数多了,渐渐也就习惯,习惯于和衰老平静相处,安之若素,以为可以这样日复一日,在庸庸碌碌中,岁月静好,天长地久。
直到遭遇突然的变故,陷入不期而至的困境,或者面临不得不做的选择,必须担负的责任压力,猝然应对的挑战等等,当你在焦虑不安中失眠,当你因思考过度疲惫不堪,当你在犹豫不决中失魂落魄,你终于明白谁都不经老。
何况,无处不在的是他人的眼睛。多少个镜面,倒映出无数个你:你的喜悦,你的伤心,你的焦躁,你的期盼,你的消沉,你的骄傲,你的失落,你的成功,你的虚荣,你的逃避,你的勇敢,你的辉煌,更有你的衰老……我们多么在乎这一切,虽然如王羲之《兰亭序》中所言“修短随化,终期于尽”,但至少曾经“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至少在此地,四周“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急湍,映带左右……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至少这个春天,“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为何不“欣于所遇”,为何不“怏然自足”呢?
历史是更清澈的镜子,倘若我们有足够深厚的底蕴去鉴往知来,观兴衰,明荣辱,懂进退。
只怕更多的时间都被各种各样的镜头包围了。手机像素越来越高,人人都是摄影师,以镜头记录生活。谁也躲不过。何况抖音、快手、微视等,已经潜入日常的方方面面。各种秀,各种晒,各种挠人心扉的画面,各种感人肺腑的歌唱,演奏,对白……每一天,从睁眼到闭眼,都如此精彩,你怎么忍心睡去,怎么愿意老去,还不快跟上潮流,加入狂欢?
你可以选择退却,淡出,“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心灵的丰富、坦然和静笃,是最宝贵的财富。但诗书田园的理想,寄情山林的心愿,并非一味恬淡闲适,反而是静中进取,在“诚”和“敬”中修身,达道。
有时想,我们来人世间一趟,只不过是根据各自的性情、禀赋、境遇,来选择一条修行的道路。而无论什么样的路,都需要在世事纷扰中保持一颗心的明澈,坚定。
明代思想家、哲学家王阳明认为人心本来就如同不染尘垢的光明之镜,本来就如同皎洁无瑕的普照之月,由于私欲无限膨胀的污染和蒙蔽使得它变得黯然无光了,但是这并没有使它丧失分辨善恶的能力,需要涤除心灵的尘垢和肮脏的污秽使之恢复光明普照的本质,这就是为善去恶的功夫。
心即理是阳明心学的起点,具体的做法是就知行合一,而最终要达到的境界就是至善,致良知。
记得某个春天的夜晚,和一位尊敬的师长在校园里散步,他说,我思考了很久,真善美中,善还是应该排在第一位。
在通向至善过程中,有无数条分叉的小径,你很容易就沉沦,陷落,分心,迷惑。有时候,会有人拉你一把,推你一下,而最根本的,是要唤出自己内心的力量,让心灵之镜清澈如初。
心外无物,心的强大力量,会带你冲破一切阻碍,包括内在的惰性和外在的迷障,会引领你朝着所梦想的前方,披荆斩棘,无所畏惧。
但愿历经人世沧桑之后,你会如阳明先生一样,坦然地说:我心光明,亦复何言!
四
杭州西湖边的宝石山上,纯真年代书吧,月光下的古典的窗格里,传来诗朗诵:重要的是,你务必在雏菊尚未全部凋零之前/赶快发怒,或者发笑/赶快从箱子里找出我那件薄衫子/赶快对镜梳你那又黑又柔的妩媚/然后一整生的爱/点燃一盏灯/我是火,随时可能熄灭/因为风的缘故。
清凉的朗诵声里,耄耋之年的诗人在打盹。她心底的诗情却被唤醒。她在纸上写下小小的一首,拿到诗人面前,看他惊讶的神情。
那是六年前,一切刚刚开始。
会有一面镜子永远守候着她吗?
让她坐到镜中常坐的地方/望着窗外,只要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梅花便落满了南山。
嘉
宾
有
言
12
蔡红霞
河南省委宣传部文艺处二级调研员。
春寒料峭,乍暖还寒的时候,看到凤秋转来的文章《镜中》,并嘱我读后可以说一些什么。读好文是件赏心悦目的事情,可再去谈体会就会有些压力。一是怕班门弄斧,二来也怕有附庸风雅之嫌。然细之想来,读书并及时梳理整合思维,以文字留存,也是一种学习的方式,提升的机会,挺好。
凤秋的文笔好,口口相传,是早早就知道的,阅读文章后更是深有同感。“春风再美也比不上你的笑,没见过你的人不会明了”大抵也是这个意思。《镜中》沿袭了凤秋文章一以贯之的美文风格,文字温婉,逻辑严谨。然而,仅仅以此来评判文章,或许是低了。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指出“文艺创作的目的是引导人们找到思想的源泉、力量的源泉、快乐的源泉”“让人们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看到梦想就在前方”。从一位作家那里读到自己的感受,甚至自己的生活,这也是我喜欢读凤秋文章的缘由,每每都可以从中找到共情点,思绪良久,《镜中》也是如此。乍暖还寒的时候,从《镜中》我感受到了温度。
人到中年,一路跌跌撞撞,半生兜兜转转,有多少还没来得及和现实的力量、约定俗成的看法打个照面,就瞬间消失的渴望;有多少始终没有说出口的话在喉咙边打转;有多少大方向是对的,合乎面子情理而不了了之的这些那些......人生慢慢亦漫漫,我们每个人始终都应该保有一面镜子,正衣冠,明得失,在纷扰世事中保持一颗心的坚定,“乱云飞渡仍从容”;在通向至善的过程中,让心灵之境清澈如初。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应该也是如此。
冻 凤秋
阅读者、行走者,写作者
曾用笔名晴雪、风儿
作品以散文、诗歌、文艺评论、中短篇小说为主,出版有随笔集《风吹书香》《心田种字》等。现供职于河南省文联。
当我行走
触到灵魂的颤动
当我回首
听见花落的声音
当我写作
看到命运的恩赐
—冻凤秋
点击下方
延伸阅读
周末散文有约
华静|榆钱缀满枝头的时候想她了
方丽娜|嘉宾有言
2021·3·26
“嘉宾有言”名录(以文字发布时间为序)
冯秋子 刘秀娟 梁衡 凸凹 穆涛
张凡 杜卫东 史建军 王剑冰 乔叶
张庆和 施亮 王也丹 刘琼 郝朝帅
李林栋 罗雪村 尹世霖 李迪 何向阳
梅洁 古耜 徐忠志 王小朋 彭程
王谨 陈先义 侯军 高洪波 裘山山
徐迅 李硕儒 单占生 沉石 林立公
王彥 刘虔 李静宜 俞胜 马淑琴
梅小璈 陈喜儒 范昕 简以宁 刘齐
陈丹玲 何频 宁新路 王道生 宋长征
任彥芳 颜华 阿紫 陈桥生 纪从周
刘丙钧 阚则思 刘玉琴 胡健 任蒙
吕高排 祝欣 程步涛 戴荣里 雨瑞
冯敏飞 周璐 徐庆群 张策 苏北
何弘 王贤根 朱竞 李迪 鲍尔吉·原野
范党辉 赵李红刘湘如 蒋建伟 魏华莹
胡玥 马誉炜 韦法明 任启亮 冯杰
毛梦溪 董岩 吴光辉 王彬 孔会侠
艾 英 李青松 张国领 叶竹钧 碎碎
王子君 王克臣 欧阳青 郑润良 章平
林遥 江南 陈戎 张刃 周华诚
江耀进 刘笑伟 周敏 王巨才 高众
杨勤良 孙书柱 卢盘卿 陈先平 孙现富
苏湲 沉石 施亮 刘红 雷健 李明新
孙晓青 董国政 刘永良 廖华歌 王晓霞
金涛 盛慧 黄传会 邱梅 初小玲
蔡秀文 北乔 王升山 刘海燕 周振华
夯石 舟扬帆 张健 李玉梅 陈新 彭俐
王晓君 续维国 赵岩 曹怀新 孟庆忠
白忠德 吴小妮 刘虔 吴重生 王玫
李丹莉 王永刚 蔡红霞
鸣谢报刊名录(排名不分先后)
自“周末散文五人行”2018年3月问世以来,承蒙诸多报刊杂志厚爱,对五人行公众平台发表的散文加以刊发或转载,特刊登此名录,以鸣深深谢意。
报纸:
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解放军报、人民政协报、中国纪检监察报、学习时报、工人日报、文艺报、中国文化报、中国艺术报、作家文摘、检察日报、中国国门时报、中国建材报、中国测绘报、中国环境报、中国自然资源报、北京日报、北京晚报、京郊日报、贵州日报、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羊城晚报、山西晚报 河南日报
期刊:
海内与海外、学习与研究、海外文摘、散文选刊、散文、天津文学、中国老年、民主、国酒文萃、厦门文学、红豆 安徽省文联
每周一书
华静文丛(三卷)
华静 著
中国标准出版社
“冰心散文奖”获奖作品。
每本书都像一个窗口,将一种力量和感动传送进来,也传送出去。乐观的人生态度,浓厚的情感表达,美妙的景色描写,独特情怀的分享,无不让人沉醉。三本书,弥漫着情感的温馨、思辩的光芒和人文哲思的碰撞。
(京东、当当、亚马逊有售)
同步上线 支持媒体
《北京日报·名家夜话》公众平台
《今日头条》媒体平台
《天天快报》媒体平台
《腾讯新闻》媒体平台…
制作 剑钧
周末散文五人行信箱
zmswwrx@163.com
欢迎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