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笔记166】解读园林经典《说园》(下)

上期文章请点这里:【景观笔记165】解读园林经典《说园》(上)
PART 2
园林元素的处理
知道了造园大的原则,我们就来具体看看对于园林的每个元素都是怎么处理的。
整体来说园林工作者要对其背景深入细密的研究调查,不能鲁莽从事。这是个态度问题,我们今天很多设计,还未对现场吃透便开始一通设计,必然行不通。
而对于园林来讲,无非是:山水、树石、建筑、和配景,我们还是依次来聊。
1、山水
造园中山水是骨架,建筑树石为血肉。所以山水是造园最开始要考虑的布局。比如我最喜欢的辋川别业的山水布局就很有意思,山脉在辋川谷两侧连绵不绝,时开时合,水也就跟随山势形成了车轮状的布局,这也是“辋川”二字的来历。
造园对于山水处理的最高境界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这句话似乎小孩子都会讲,那么有一些更具体的方法吗?
按照陈先生的话来说,“范山模水,用局部之景而非缩小”。比如网师园水池模仿虎丘白莲池,极妙。
虎丘的白莲池就是近方形的水面
网师园中的方池
这就是一种对于现有优秀自然景观的模仿,可别小看了这种方法,自然界的山水格局是我们造园时的宝库,这点我们很多学者也在做这种工作的整理,比如王云才老师用“字词句”来整理优秀的山水格局。
那么我们普通人应该怎么判断什么是优秀的自然山水呢?那就得请你记住一句话了:
“我们说山贵有脉,水贵有源,脉源贯通,全园生动,要从真山真水中获得启示。水随山转,山因水活,溪水因山成曲折,山蹊随地作低平。”
我们看自然界的山大多不是独立的,山与山相连对形成脉,山脉就会有不同的势,势你可以简单理解为气势,所以好的假山至少从整体看要是一体的,还要像真山一样避免对称。
我们看下山西五台山的感觉
中国园林的营造方式也有很多参考了中国画。在中国传统山水画中也讲究“左急右缓,切莫两翼”。
如果我们把富春山居图的主峰裁剪出来,你能看到左边因为有主峰则“急”,右边要画出山之余脉要“缓”。所以在石涛手下的片石山房也遵循了这个思路。
片石山房的大假山
明末清初叠石家张南垣拿手的平冈小陂,陵阜陂阪就是对于自然界的细致观察,概括出的优秀布局。
豫园的大假山出自张南垣
寄畅园中八音涧也是张南垣的代表作品
至于假山具体用何种材料,每种材料又怎么叠山,我们放在《说园三》中具体来说。
有山就必定有水,我们还用寄畅园来举例子,寄畅园中的水面叫做锦汇漪,意思是把所有美好的景色都汇集在水面上了,那么这个水面有什么特别之处吗,我们来看下平面图。
寄畅园是山麓园,你看水面西侧有一股水源,这就是水的源头,在园中开合之后在园子的南侧通过非常小的溪流流出,这么一来一去就是来龙去脉,具体细节你可以参看我写的寄畅园。景观师这辈子一定要去寄畅园【NO.59】
所以无论你在园子中的那个地方,都能感受到水,它就像一个活的湖面连通着不远的自然水系。这是最难能可贵的地方。
2、树石
我们再来聊聊植物和花石。无论是植物还是花石在园林中都讲究入画,要有画意。窗外花树一角,即折纸尺幅。山间古树三五,幽篁一丛。
植物大多不讲品种,但要入画,对植物的形体要求是很高的,但优秀的植物形态是可遇不可求的,例如寄畅园中的枫杨,网师园的古柏。
看画面末端枯枝的古柏
除了孤景树,大多时候植物和花石是组合在一起出现的,例如留园的古木交柯。
留园石林小屋
还有一些园林以一种树见长,成为园林的一个亮点,如留园多白皮松。
图为五峰仙馆对面的石景和白皮松
再比如怡园多松、梅;沧浪亭满种箬竹
这些都无疑让园林更有地方特色。
郭熙说:“山以水为血脉,以草为毛发,以烟云为神采”而植物花石就可看做园林中的毛发,丰富园林细节的同时也强化了园林的地域特色。
3、建筑
中国的园林建筑在形体上有个性和局限性。例如建筑各有尺度,放大缩小亦有范畴,这就要求我们不能乱做。
拙政园东部亭子放大了,既非阁,又不像亭,最后沦为了空间的过道。
相反,瘦西湖五亭桥与白塔模仿北京北海大桥,五龙亭,白塔,因为地位不够大,将桥与亭合二为一形成五亭桥,白塔体型亦相应缩小,这样与湖面就相称了,形成了瘦西湖的特征,不能不称佳构。
中式建筑大多独立,连接度不足,所以在园林中就得想办法把这些建筑连为一组,这也就是廊庑的由来。利用廊庑,我们可以将建筑空间打通,还能过渡室内外的空间,配合独立的折廊让原本不那么灵活的中式建筑活泼了起来。
4、配景
在《说园》中,陈先生讲到了张灯夜游,名贵之灯是临时悬挂的,张后即藏。照明灯宜隐,装饰灯宜显,形式要与建筑相协调。
前几年电影《妖猫传》中就有很漂亮的园林夜景。
现在有些园林为了适应夜游,都装上电灯,往往破坏园林风格。网师园作为夜游园在广告上的感觉是这样的。
但实际是这个样子的,只能说一言难尽。
PART 3
园林的中庸之道
讲真,《说园》中并没有说到“中庸”这个词,陈先生只是从大致四个方面阐述了园林的调和。但这种阴阳调和在小蚂哥看来,用“中庸”表达也有道理。中国人讲究做事有分寸,留空间,不希望把事情做到极端。
所以,在园林中“曲与直”、“静观与动观”、“仰视和俯视”、“大于小”都是相对的,这也是陈先生讲“有法无式”的原因。
下面我就从这四方面,给大家依次解释一下:
1、曲与直
很多人把中西方园林简单理解为中曲西直,认为西方园林那种大轴线是直,而中国园林曲径通幽的感觉是曲。
这样理解其实并不准确,中国园林也分曲直,而且是“曲中寓直,曲直自如”,那曲直分别在什么时候使用呢?
如果园林两侧都有风景,曲折可使行者左右顾盼,延长观景距程,增加趣味,拙政园中有柳荫路曲,遍植垂柳,人们在每个转折处都有景可观。
如果站在建筑中隔水望山,大多建筑临水都是平直的,苏州园林艺圃中就有最大的水榭——延光阁。建筑临水形体非常平直,坐在建筑中给你最开阔的视野。
延光阁临水而筑,有着平直的建筑立面和水岸线。
但要注意曲折有度,一般折桥要低于两岸,有凌波之意,弯曲的地方设计观景点。陈先生还批评了“上海豫园九曲桥,生硬屈曲,行桥宛若受刑”。
豫园九曲桥缺少周围景物
所以在造园中虽然大部分都是曲线,但曲中寓直,曲直自如。
2、静观与动观
我们今天即便初学景观,都知道区分动静,这完全是从人的使用出发的,是人性场所中特有的功能。在园林中,面积越小的园林越适合静观,面积越大的园林越适合动观。
静观是园中能够驻足的观赏点,小园或者庭院面积有限,只能在有限的空间内辗转腾挪,创造画面。
比如网师园,宜坐宜留建筑多,绕池一周,有槛前细数游鱼,有亭中待月迎风,轩外花影移墙,峰峦当窗,宛然入画,静中生趣。
射鸭廊视角
竹外一支轩视角
濯缨水阁视角
月到风来亭视角
而动观是要有较长的游览路线,显然适合大园,既然是动态的游览,那么景物的前后顺序就更为重要,所以从难度上来讲,也比静观之园难度更大
比如拙政园,径缘池转,廊引人随,移步换影。中西部庭院的景点加起来一二十个,如果没有统一的规划安排,很容易就杂乱无章,让人晕头转向,好在今天的拙政园大体保留了原本的游览顺序,我们才得以按照古人的心境去体会。具体请看我写的这篇文章:【景观笔记134】拙政园专家路线详解
所以对于动静,我们可以简单理解为:小园宜静观,大园宜动观
3、仰视与俯视
在视景塑造上,我们一般分为“平视、仰视和俯视”。这在北宋画家郭熙的《林泉高致·山水训》中能找到对应:“山有三远”,即“高远”、“深远”和“平远”。

我们在观景的时候平视是最常见的视觉经验,但仰视和俯视则不然,只有当我们登至高处,向下俯瞰,才能体现深远的感觉,比如我们之前说的北魏悬空寺。

而当我们站在山脚下,或者高楼下向上张望,又会产生一种“高远”的震撼。这种对于空间的竖向的考虑不正是我们的竖向设计嘛。
好,那我们想象一下,你在园林中抬起头,能看到什么呢?树梢,(假)山顶和建筑的屋檐……
在《园冶》中有这样的论述:“小红桥外小红亭,小红亭畔,高柳万蝉声”
在《秋波媚》中有:“绿杨影里,海棠亭畔,红杏梢头"的句子

不管是高柳和杏梢都是把人视线引向高处,建筑物和山顶依然,这些地方就是我们设计要注意的细节。

那么相反,我们考虑一下在园林中俯视,你能看到什么呢?山脚,建筑基础,花卉和置石,水面……
杜甫有诗云:“一丘藏曲折,缓步百跻攀”说的就是俯视的感觉。
所以不论建筑基础,假山脚,水口,树梢都要着意安排
除了这些细节,我们也要设计俯视和仰视的观景点,比如山际安亭,水边留矶,这样就可以自然引导人的视线。
雪香云蔚亭在拙政园水中的山坡之上
所以你看在中国园林中,大多都是平地建园,并没有意大利园林的台地优势,但我们仍然在园林中考究仰视和俯视,即便是竖向空间有限,仍具有无限的可能性。
台地园有着先天的绝对优势
4、大与小
最后我们来看看大与小,这是个相对的概念,不是绝对的。如果我们单从面积来比较,网师园8亩左右,大约5000多平方,相比拙政园的80多亩,50000多平方差了整整十倍。显然和拙政园比,网师园是小园。

但如果拿网师园和残粒园比较,残粒园的花园面积只有0.21亩,约140平方,那么网师园看起来就不那么局促了。

所以单纯的比较面积没有意义,我们要从园林给人营造的感觉来讲大与小。留园的东部庭院建筑众多,将园林分割成大小不同的相对独立的空间,随着你在空间中的时间增多,你会感觉园林的面积越来越大。
大量的隔墙、漏窗、洞门将空间变成了一个类似欧式的迷园,虽然占地面积不大,但每一寸空间都被充分利用了。我曾经也写过一篇迷园进行详细的解释。
【景观笔记NO.111】一口气读懂迷园
中国园林大部分都讲究园林的分割,园林空间越分隔感觉越大,越有变化,以有限的面积造无限的空间,大园包小园就是此理。
比如我们之前说到的清晖古园,虽然面积不大,但隔墙众多,让人在众多空间中来回穿梭,你就会感觉园林挺大,这是空间的把戏。
清晖园住宅部分被大量的洞门和景墙分隔
这种例子,举不胜举:西湖三潭印月;拙政园枇杷园;颐和园谐趣园;网师园殿春簃。
三潭印月
我们今天很多公园入门便是大园就会空旷平淡,让人未游就没有了兴致,故园林不起游兴是失败的。
小蚂哥曾在上海做过古典园林的调研,古漪园今已开放成公园,古漪园门口还保留了障景的独立空间,平时既可以根据节目摆放花卉,也让人在进入园林之前有个心里建设的过程。
古漪园入口有南翔壁作为遮挡形成过渡空间
瘦西湖景区是个私家建筑群,其妙在各园依水而筑,独立成园,既分又合,隔院楼台,红杏出墙,丽丽倒影,宛若图画。虽瘦却不觉寒酸,反而窈窕多姿。
拙政园东园辽阔,游人无兴,几乎成为过道,分则两利,合则两伤。
拙政园东园早已经被毁,今天的归田园居完全是重修的。已经变成了类似公园集散地的空间,经常摆放一些绿雕作品,如果把东园硬要合并在拙政园中一同欣赏,无疑拉低了拙政园的艺术价值。
今天的拙政园东园
总之无论大于小,园林尽量不让人一次游尽,留待多次为好。今天大多数园林都是一条路贯穿多个景点,一次游玩,不再想来。
我们总结一下,陈从周先生讲无论是“大小”、“俯仰”、“动静”还是“曲直”,都在表达东方的儒家智慧——中庸。一般人理解的“中庸”是指做人做事“差不多”的意思,做事不求极端,大差不差就行了。而我理解为,中庸是指做人做事要恰到好处,追求一种极致的适合,达到一个平衡点。而这也是陈从周先生比较这些方面的真正意图。
PART 4
结语
你看短短8/9页的《说园》我们就总结了9000多字,其实陈从周先生很多的观点都可以举出更多例子,介于文章长度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总览文章的三个方面:1、造园有法无式 2、园林主要元素的处理 3、园林的中庸之道
我们可以理解为宏观,中观,微观的角度理解园林,站在宏观的角度,造园有法无式,我们要懂得造园所秉持的一些基本原则;
站在中观的角度,造园分为了掇山理水,树石花木,建筑营造等,这些元素不仅有先后的考虑顺序,每种元素之间也有千丝万缕的关联;
站在微观的角度,造园中我们要考虑大与小,曲与直,俯与仰,动与静的关系,只有不断的比较,修改才能造出一方“佳园”。
关于陈从周先生的说园后文,我也会做详细深入的解说,敬请期待。这篇就到这里吧,蚂蚁景观,以小见大,我是小蚂哥,一个热爱景观的人,我们下期见吧~
(0)

相关推荐

  • 怎样欣赏苏州园林

    苏州园林,是吴文化的艺术瑰宝,是人造的理想化的山水世界. 苏州园林,又称江南私家园林.起始于先秦,发展于唐宋,兴盛于明清. 晚明时,苏州园林的欣赏方式和造园方法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随之诞生了第一部系统完 ...

  • 江南私家园林经典案例赏析——拙政园

    拙政园在苏州娄门内之东北街,始建于明初,是江南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品,拙政园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一起被誉为中国四大名园. 正德年间,御史王献臣因官场失意,致仕回乡,占用城东北原大弘寺所在的 ...

  • 周四产品说丨为何这些高端楼盘,都选择了新中式园林

    建筑,是城市外在的"立面",也是人居美好生活的"容器".中国文化的强势回归,既是时代步伐,也迎合了国人的需求.新中式既传承了传统中式风格的精髓,又随着居住品质的 ...

  • 【景观笔记169】解读园林经典之《续说园》(上)

    大家好,我是小蚂哥.这期我们接着来解说<说园>的第二篇<续说园>.我们在上篇的解说中已经大致将陈从周先生对于园林的整体看法勾勒了出来,但每一部分大多寥寥几句,没有细说,所以在说 ...

  • 解读园林经典《说园》(上)

    PART 0 写在<说园>之前 大家好,我是小蚂哥.很多朋友让我聊一些园林经典,所以我准备分几期聊聊陈从周先生的<说园>一共五篇,但第一篇提纲挈领,是了解陈从周造园思想的主线, ...

  • 【景观笔记】艺圃——园林意境的典范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侵删.文字部分部分引用了豆瓣文章:艺圃的三种时间尺度 大家好,我是小蚂哥.我们的古典园林景观笔记终于写到了艺圃. 这可不是小蚂哥懒,要知道古典园林想要吃透,融会贯通再和大家分享出来, ...

  • 【景观笔记】日本园林中的石文化(上)/NO.106

    大家好,我是小蚂哥.很多人都在我的后台回复枯山水,看来大家对日本园林的兴趣很高啊,那么这期我们就来聊聊日本园林中最最最常见,最最最经典的元素--石组. 其实无论是哪种园林,石组都是不可或缺的,中国园林 ...

  • 【景观笔记】日本园林中的石文化(下)/No.107

    大家好,我是小蚂哥.我们上次说到日本的石文化受到三种文化的影响,他们分别是: 1.从中国道家演变的朴素的哲学思想 2.中国佛教禅宗思想 3.巨石崇拜演变的单纯风景式的表达 我们上次说的三尊石,须弥山石 ...

  • 【景观笔记133】园林意境的升华——时间与空间的交融

    本文部分观点和图片来自网络,并参考了杨鸿勋先生的<江南园林论>. 大家好,我是小蚂哥.上期的辋川别业大家感受怎么样呢?我计划写12期古典园林,名为<古典园林启示录>,意在通过园 ...

  • 【景观笔记148】哈普林经典作品波特兰系列广场你看懂了吗?

    大家好,我是小蚂哥.我们接着来梳理经典的大师景观作品.纵览现代景观史,劳伦斯·哈普林一定是个里程碑式的人物,当然这并不只是因为他是第二代美国景观师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还被誉为"哈氏山水&qu ...

  • 【景观笔记170】解读陈从周园林经典《续说园》(下)

    大家好,我是小蚂哥.这期我们接着来解说<续说园>.我们在上篇的解说中已经将宏观的三个方面一一解读,没看过的小伙伴可以看一下. 这期我们就来讲讲陈从周先生<续说园>中对于中观和微 ...

  • 【景观笔记】四个天下第一集于一身的园林——何园(上)

    大家好,我是小蚂哥.之前我们讲过了片石山房,这期我们来扒扒何园. 片石山房的传送门: 石涛的人间孤本"片石山房"(上)[NO.72] 石涛的人间孤本"片石山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