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三重(林君董氏奇穴)

    [董师原文]

穴名:在外踝骨尖直上三寸向前横开一寸。

主治:甲状腺肿大(心脏病引起)、眼球突出、扁桃腺炎、口歪眼斜(面神经麻痹)、偏头痛、痞块、肝病脑瘤脑膜炎。

取穴:当外踝尖直上三寸,向前横开一寸处是穴。

手术:针深寸至二寸。

穴位定位

  [诠解发挥]

穴名:重者,一起并用也,此三重穴之三穴常-起并用。此为三个穴的第一个。

定位及取穴: -重穴位置在悬钟穴向前,即向阳明经方向横开一寸处。

现代解剖:肌肉:在腓骨短肌和伸趾长肌分歧部。血管:有胫前动、静脉分支。神经:当腓浅神经处。

维杰新用:大腿髋骨疼痛特效。脾发炎、脾肿大、脾病脾硬化、乳发炎、乳肿大、乳痛、乳房小叶增生、甲状腺肿大、偏头痛,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睡中咬牙及肩臂手腕痛、中风后遗症、脑震荡后遗症及脑性麻痹,踝痛或扭伤、脚趾痛。可治落枕。

解说及发挥

1.三重穴位在少阳(胆)经阳明(胃经)之间,治疗少阳、阳明两经合并之病(如颜面神经庥痹)甚效。

2.本穴治肝脾之病,其原理与木斗、木留类同。但此处之脾非指脾脏及藏象病,而是指的现代医学之脾。因此扎针时针在右边,三穴一-起用。

3.穴在胆经(主风)胃经(主痰)之间,主治风痰之症。

4.余之特殊经验,以本穴治疗大腿髋骨疼痛特效,盖此穴紧邻悬钟,悬钟为髓会,又胆经循行经过惋骨。此穴也可治落枕,以肩井穴痛者尤效。

5.治疗踝痛或扭伤,可以此穴为主穴,外踝加昆仑,内踝加太溪,个人则以小节穴为主,不论内外踝,-针即见卓效。

6.亦可治疗脚趾痛及肋痛、脚胫湿痒。

7.配四花中穴,针之能治步履难移。

8.与二重、三重一起下针,治疗脾病及乳病。见三重穴后之解说。

二重穴

      [董师原文]

穴名:在一重穴上二寸。

主治:同一重穴。

取穴:当一重穴直上二寸处是穴。

手术:针深寸至二寸。

穴位定位

  [诠解发挥]

穴名:重者,一起并用也,此三重穴之三穴常一起并用。此为三个穴中的第二个。

定位及取穴:在一重穴上二寸。即胆经光明穴前一寸。

现代解剖:肌肉:在腓骨短肌和伸趾长肌分歧部。血管:有胫前动、静脉分支。神经:当腓浅神经处。

维杰新用:大腿髋骨疼痛特效。脾发炎脾肿大、脾病、脾硬化、乳发炎、乳肿大乳痛、乳房小叶增生、甲状腺肿大、偏头痛,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睡中咬牙及肩臂手腕痛、中风后遗症、脑震荡后遗症及脑性麻痹,踝痛或扭伤、脚趾痛。可治落枕。

解说及发挥:见一重穴。

三重穴

      [董师原文]

穴名:在二重穴直上二寸。

主治:同一重穴。

取穴:当二重穴直上二寸处是穴。

手术:针深寸至二寸。

运用:一重、二重、三重穴同下针(即所谓回马针),为治上述各症之特效针。

穴位定位

  [诠解发挥]

穴名:重者, -起并用也,此三重穴之三穴常

一起并用。 此为三个穴中的第三个。

定位及取穴:在二重穴直上二寸。即胆经外

丘穴前一寸。

现代解剖:肌肉:在腓骨短肌和伸趾长肌分歧

部。血管:有胫前动、静脉分支。神经:当腓浅神

经处。

维杰新用:大腿髋骨疼痛特效。脾发炎、脾肿

大脾病脾硬化、乳发炎、乳肿大、乳痛、乳房小叶

增生、甲状腺肿大、偏头痛,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

痹、睡中咬牙及肩臂手腕痛、中风后遗症、脑震荡

后遗症及脑性麻痹,踝痛或扭伤、脚趾痛。可治

落枕。

解说及发挥:

1.一-重穴位于胆经之悬钟穴向前一一寸,二重穴在一重穴上二寸,三 重穴在二重穴上二寸。所谓回马针即倒马针,即一起两针或三针并针。

2.三针同下,除治上述各症特效外,尚可治脾发炎、脾肿大、脾硬化(脾家病用针以右边为主) ,乳发炎、乳痛、乳房小叶增生,甲状腺肿大等症甚效。

3.本穴有增加脑部血液循环及祛风化痰之功效,治中风后遗症,脑震荡后遗症及脑性麻痹均有极大功效。

4.本穴治偏头痛,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唾中咬牙及肩臂手腕痛亦有殊效,皆与祛风化痰有关。

5.三重穴位在少阳(胆)、阳明(胃)之间,治疗少阳、阳明两经合并之病(如颜面神经麻痹)甚效。

6.本穴治肝脾之病,其原理与木斗、木留类同。

7.穴在少阳胆经及阳明胃经之间,少阳主风,阳明主痰,主治以风痰之症见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