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阿根 | 童年的记忆:窝桶
【往期回读】
大桥镇 卞阿根
每年进入严冬后,大人们为防婴幼儿感冒受凉生病,不得不给他们使用窝桶。窝桶有两种。一种是站窝桶,一种是摇窝桶。
窝桶有两种。一种是站窝桶,一种是摇窝桶。
站窝桶成圆台形,高约1米,是用木板箍成的,上口直径约35公分,下口直径约85公分,在窝桶内离地面约40公分的高处,装有一个井字形的木条格,上面铺上留有几个小孔的木板,下面放一个火缽儿。火缽儿里放的是些耐燃的木渣屑或高粱壳,把灶堂里烧下的火种灰覆盖在上面,然后放在窝桶底下,让木屑或高粱壳慢慢燃烧,这样一会儿窝桶里就暖和了。这种站窝桶是给3至5岁年龄的孩子站在里面避寒用的。孩子们用窝桶,大人们是很小心的,一会儿就得看一下里面的火缽儿,如果火钵儿里面的火太旺,就要把火缽儿取出来等会儿再放进去,不能熏燃了木板,而烫伤孩子的腿脚,我在4岁那年的冬天站窝桶,脚就被烫伤过一次。如果火缽儿里面的火种不好,孩子站在里面不暖和,大人们就会再添些木屑、高粱壳和燃用的火种给孩子们保暖。
摇窝桶也是用木板箍成的,成长椭圆形,桶体前面高约60公分,后背高约85公分,在窝桶内离地面约35公分高处装有几根小方木条,上面铺上留有几个小孔的木板,这种窝桶是给婴儿冬天保暖当床睡的,自然下面要放火缽儿给窝桶内保暖。因为婴儿不会讲话,又喜欢哭闹,有时候就在窝桶的后背面底下搁一块砖,便于孩子哭闹时大人们好摇。窝桶一摇,孩子就不哭闹了。像出生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前的人,婴幼儿时的冬季,白天很多时间都是在这两种窝桶里度过的。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吹拂了神州大地,吹暖了万里山河,百姓们的生活条件不断得到了改善和提高,从此每到冬季,孩子们的衣着穿戴样样都有,加上电热毯、取暖器、空调等家用电器进入了千家万户,幼童婴儿过冬再也不要站窝桶和睡窝桶了。窝桶已成为历史的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