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狄青的悲剧结局
狄青的骁勇善战,渐渐吸引了领军的将领伊洙的赏识,伊洙与狄青一起谈论军事,深深的为他的谋略所折服,遂将他举荐给了韩琦和范仲淹,韩琦与范仲淹也十分的赏识狄青,告诫狄青作为将领元帅,不通史实,不能以史为鉴就只有匹夫之勇,上不得大台面,狄青听此觉得很有道理,于是开始利用训练的闲余时间读书,而这也对狄青今后的征战中有了很大的助益。狄青成名了,但当年从军时脸上刺的字还在,上朝时和一班相貌堂堂的大臣们站在一起似乎有点大煞风景。仁宗曾劝狄青敷药除掉,但狄青拒绝了。狄青指着自己的脸说:“陛下根据功劳提拔臣,而没过问臣的出身门户;臣之所以有今天,就是因这些,臣希望保留它好鼓励军队,不敢奉行您的命令。”仁宗听此很是感动,再也没提祛疤的事。后以彰化军节度使身份任延州知府,又升枢密副使。
皇佑五年(1053年),广南西路广源州(今广西靖西)的蛮族首领侬智高发动了叛乱,因为宋的主要军力都集中在汴梁和北方边境。当地的厢军战斗力不强,将领的指挥也是漏洞百出,所以长久没有战绩,反而让侬智高占领了不少城池。宋仁宗无奈,只好派孙沔、余靖做安抚使,从北地抽调部分精锐,整合当地厢军共同剿灭叛乱。狄青闻讯来了精神,就主动打报告请求带着自己的亲兵去平叛。他说:“臣当兵出身,除了战场杀敌,没有什么可以报效国家。希望能带得数百个蕃落骑兵,再加上一些禁兵,去将叛贼的头砍下送回京城。”仁宗佩服他的豪言壮语,于是任命他为宣徽南院使、宣抚荆湖南北路,负责处理广南叛乱之事,并在垂拱殿设酒为他送行。
此时,官军连战连败,士气非常低落。狄青在赶往前线的路上急令各将不得擅自与叛军接战,而要听从他的统一指挥。众将闻令后忙勒住自己所辖军马。可就是有人偏偏不服从狄青的军令。广西钤辖陈曙想趁狄青未到,擅自率步兵八千攻打叛军,结果大败于昆仑关,随军的殿直袁用等人也望风逃遁。
急急赶到的狄青收拢败军后,召集众将说: “号令不一,是军队失败的原因。只有严明军纪,才能战胜叛军。”他当众宣布逮捕陈曙,并召来袁用等人,依战败逃跑罪,推出辕门斩首。孙沔、余靖两位抚臣相视惊愕,堂下众将更是吓得两腿颤栗,一时军中凛然。此后,狄青命令军队扎营休整,借以迷惑叛军。看到宋军不再攻击,叛军以为宋军怯战,慢慢放松了警惕。就在叛军以为狄青不会马上进攻的当口,狄青秘密集合人马,一昼夜间就越过了昆仑关。
积胜的叛军还是很有战斗力的,刚一交锋,宋军前锋孙节就力战而死,叛军士气高涨,孙沔等人吓得脸色突变。狄青却不以为意,手举令旗指挥骑兵,从左右两翼冲出。这些曾跟随狄青战败西夏的宋军铁骑,轻而易举地就冲垮了叛军的阵营,叛军见大势已去,只能望风而逃。宋军狂追了五十里,斩首数千级,其中侬智高的亲族同党被杀死者达57人,另外还生擒叛军500多人。听闻前线战败消息的侬智高总算见识了面涅将军的厉害,连夜纵火烧城后逃走,此后,叛军一败再败,侬智高只得流亡国外了。狄青约束部队开进了失陷多日的邕州城,将被叛军裹胁的老弱7200多人释放、遣散,然后将叛军将领的首级挂在邕州城下示众。如此恩威并用,狠狠地震慑了当地人,让他们知道了朝廷的威严。
狄青平定叛乱,维护国家统一,是值得后人称颂的。据说老天都在助他。狄青刚到邕州时,正遇上这里毒瘴弥漫,有人说是叛军在江水上游放毒,将士饮水而死者很多,狄青非常忧虑。哪知没过多久,就有一股泉水从城寨下涌出,取来一喝,味道甘美,宋军靠此度过了难关。
起初,交趾人请求出兵助战,余靖认为他们可信,便在邕州、钦州准备了粮草等待他们,宋仁宗也下诏要用三万缗钱赏赐给交趾国做军费,并许诺平叛乱更有厚赏。狄青不同意,他一面传令余靖不要派使者到交趾借兵,一面立即上奏说:“凭一个侬智高就能横行两广,使朝廷无力讨伐,蛮夷必会轻视大宋。如果再向蛮夷借兵,那蛮夷贪得无厌,要是进而发动战乱,我们又怎么抵御他们呢?所以绝不能借兵!”宋仁宗采纳了狄青的意见。叛军很快被平定了,交趾人也不敢越雷池一步,人们都很佩服狄青的远略。
在平定侬智高叛乱前后,狄青与宋仁宗的关系可谓君臣相得。狄青刚率部南下,宋仁宗就为他担忧:“狄青素有威名,叛军定会害怕他的到来,想方设法地算计他。一定要保护狄青的安全,担任左右传令的人,非狄青的亲信不可,哪怕是饮食起居时,也应该防备突然袭击。”宋仁宗专门派使者飞驰前线训戒。等获悉狄青已打败叛军,宋仁宗吩咐宰相迅速议定恩赏,生怕慢了起不到奖勉的作用了。此后狄青复任枢密副使,并兼护国军节度使、河中尹。没多久,宋仁宗又任命他为枢密使,并赏赐给他一套在京师敦教坊的宅第,还特旨优先给狄青的儿子加官进级。
如此优渥的赏赐与亲睦的君臣关系,引起了掌握北宋话语权的大臣们的忌妒与疑惧。他们莫名地担心像狄青这样一个深得将士爱戴的名将重演陈桥兵变,更受不了一个出身行伍的粗鄙武夫位居他们之上,于是,针对狄青的迫害网无形中编织起来。一个谏官站出来揭发,说狄青家的狗长出犄角,而且还会冒光。这可是赵匡胤生下来红光满室的一个翻版,其意不言自明。宋仁宗对此没有答复。
没过两年,赶上汴梁发大水,狄青为了避难全家搬入相国寺,借住在佛殿上。这相国寺是大宋皇家家庙,岂是人臣可以居住的。于是朝廷便免去狄青枢密使之职,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之衔,离京出任陈州通判。嘉佑二年(1057年)二月,狄青因嘴上生毒疮,抑郁而终,再也不能带着青铜面具驰骋疆场了。宋仁宗对狄青的死还是很伤痛的,追赠其为中书令,谥为“武襄”,下令取来狄青的画像放进宫中,并亲为他御制祭文,还派遣使者到他家用中牢的礼节祭祀。可是,这些马后炮对一个渴望扬威疆场,浴血为国的将军来说,又有什么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