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莫高窟壁画——西魏(249窟下集)
窟顶四坡:诸神云集,风雨雷电
第249窟开凿于西魏。覆斗顶殿堂式,西壁开一龛,东壁已毁,南、北两壁绘千佛,中间绘说法图一铺,窟顶绘中国传统神话和佛教题材。这个洞窟今天最吸引我们的,也许就是在它窟顶上那风云气象万千、精彩纷呈的神灵异兽吧!
敦煌249窟窟顶正中藻井绘垂莲、火焰、忍冬、莲花纹。西坡画赤身阿修罗,身后须弥山忉利天宫,侧有雷公、电神、风神、雨师、乌获、朱雀、羽人;与之相对的东坡是二力士捧摩尼宝珠,两侧是飞天、朱雀、孔雀,下有胡人与乌获百戏,及龟蛇相交的玄武和九首人面兽身的开明;南坡画乘凤车的西王母(帝释天妃),在浩浩荡荡的巡天队伍下方,有狂奔的野牛、黄羊和虎;北坡画东王公(帝释天)乘四龙车,下方绘山林、黄羊等。【说明:窟顶四坡的内容,还存有争议,在介绍具体画面时会加以说明;此处先采用这种说法。】
窟顶正中为莲花藻井,窟顶四坡“图画天地,品类群生”,为佛教与道教同处的神佛世界。
窟顶四坡壁画,内容丰富,既有神话传说、佛道两教人物、天宫,又有古代建筑、人间生活和游牧狩猎的场景。绘画技法上运用中原传统晕染法,人物清秀,面颊红润;线描更加熟练、潇洒、遒劲有力。
窟顶-现代技术复制窟
(图片转载自:棕熊驴迹的博客,感谢原博主的拍摄)
以下按照西、东、南、北,依次赏析这窟顶四坡的天界美景
(一)窟顶西坡
1、阿修罗王
西坡的中间绘阿修罗王,四目四臂,立于海水中,上两手分别托日月。阿修罗王脚下是大海,头部上方绘须弥山峰【注释】和忉利天宫,天宫门半开半闭。阿修罗王右侧绘雷公、劈电、迦楼罗、羽人、仙人、鸟兽等,左侧绘风伯、雨师、乌获、仙人、飞天,其间绘有仙人、猿猴、朱雀。
【注释:佛经中讲述,须弥山是位于宇宙中心的大山】
(此处摘录几段解析,文字来源:讲解莫高窟---第249窟(阿修罗),dunhuang493的博客)
这个洞窟今天最吸引我们的,也许就是在它窟顶上那风云气象万千、精彩纷呈的神灵异兽吧!与此同时,今天最让我们困惑的,也恰恰是这些奇特犹如山海经内容的神灵。长期以来,学术界对此窟的窟顶内容争论不止,未有定论。
目前学术界对此窟窟顶内容的看法主要分为三种观点:一种认为画面上表现的是阿修罗、东王公和西王母,既有佛教内容,又有中国传统神话题材,是道教思想与佛教思想互相融合的反映。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佛教石窟的内容必须从佛教里寻找答案,窟顶的内容应是阿修罗大战帝释天。第三种观点认为窟顶的内容是纯粹中国传统的题材。
窟顶西披正中立于大海中的巨人,通常被认为是佛教里的阿修罗(见上图)。佛经曾记载阿修罗:“身形长大,四大海水不能过膝,立大海中,身过须弥,手拒山顶,下观忉利天。”画面中的阿修罗立于大海中,就是表现“四大海水不能过膝”,而他身后的那座高山也就是佛教中的须弥山,表现他“身过须弥”。山顶巍峨的宫城,则是佛教中帝释天的居处“忉利天宫”,完全是佛教题材。
在佛经中,阿修罗本是佛教中天龙八部护法神之一。阿修罗的外形特点就是身形高大,多眼、多手。至于画面中的阿修罗为什么要手托日月,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在《正法念处经》中讲的:“阿修罗欲观天女,可是,日百千光,照其身上,庄严之具,映障其目。”“时阿修罗作是思维:日障我目,不能得见诸天彩女,我当以手,障日光轮,观诸天女。即举右手,以障日轮。”又说阿修罗与眷属随从,行于海上,见月亮弥满,“如天女面”,既生爱心,以手障月,“欲观天女”,另一种说法是在《佛说长阿含经》中讲的:“阿修罗自生念言:我有大威德,神力不可少,而忉利天,日月诸天,常在虚空,于我顶上,游行自在,今我宁可娶彼日月、以为耳铛,自在游行也耶”。
当然也有学者认为,第249窟窟顶西披中部那座重峦叠嶂的高山不是佛教圣地须弥山,而是中国的昆仑山。根据《穆天子传》记载:“吉日辛酉,天子升于昆仑之丘,以观黄帝天宫。”这说明早在周穆王西游时就有黄帝的宫殿在昆仑山上。因此,此窟顶部表现的应是黄帝天宫才对。身形高大的巨人应该是中国传统神话中驱鬼的方相氏。
天宫城垣,下面是须弥山。须弥山是束腰形状,不同色彩表示重峦叠嶂(见下图)。
【注】阿修罗:四目四臂,手托日月,身材异常高大,足立大海,水不过膝。阿修罗是佛教中的护法神,六道轮回中介于天、人之间的一道,半人半神,生性好斗,常与天界众神争斗。
2、雷神、电神
雷神:虎头、人身、鸟爪、背生双翼,鸣奏一圈连鼓,雷神以手脚同时敲鼓,腾空飞跃,以此制造隆隆雷声。
电神:左下角侧身者,形似雷公,持有铁钻或金刚杵,单腿站立作弓形,全力向下猛击,以此制造霹雳闪电。
风神:身形类似雷神,但不持连鼓,双手背负风囊,大步飞奔。
雨神:右下角侧身者,也与雷神有些相似,龙头、人身、兽爪、双翅,口吐长练,向人间降雨。
雨师为神话中司雨之神,又名计蒙、屏翳、玄冥。《山海经》中说:“又东百三十里曰光山,其上多碧,其下多木,神计蒙处之,其状人身而龙首,恒游于漳渊,出入必有飘风暴雨。”第249窟的雨神作龙头、人身、兽爪、双翅,挥臂张口,口内吐出长练,向人间降雨。
【注】什么是“羽人”?
羽人的形象,中国古代典籍多有记载:东汉王充的《论衡》中说:“图仙人之形,体生毛,臂变为翼,行于云则年增,千岁不死。”许多道家的典籍称:学仙之人,“身生绿毛”,“耳出于顶”。《拾遗记》称:“或衣羽毛,耳出于顶。”《乐府·长歌行》曰:“仙人骑白鹿,发短耳何长。”《抱朴子》则说:身上有黑色绒毛,有羽毛翅膀,时而是人,时而成神,跃进山峦,在天空中飞翔。
此形象画面为:一仙人,头长且窄,两耳向上高竖超过头顶,上身袒裸,下着短裤,臂上生有大羽毛,有若鸟翼,奔腾于天空之中。此形象与文献中所记的仙人形象十分相近,与汉代画像砖上的长生不老仙人形象也很相似,所不同的是莫高窟的羽人也披上了飞天的大巾,应为早期将飞天与中国传统仙人相结合的形象。
正中是莲花座上的摩尼宝珠,由两位力士奋力托举,力士肩生翅膀,大步迈开。
宝珠上部两侧有飞天,梳着发髻,穿着羊肠裙,裙与巾带飘扬,如风卷波涛、又如跃动火焰。
画面右边的青鸟——与画面左边的朱雀(上图),形成对称。
上图右边这位长有蓝翅膀、穿着红短裤的飞奔者是——乌获:头生两角、背生双翼,飞行天界,为中国的大力神。
此坡从左到右,共画有三个乌获,这个乌获是中间的一位(下图是特写)。
(三)窟顶南坡
南坡顶部中心绘西王母乘凤车,有仙人骑凤前导,骑凤随行,飞天也前后相随。另外,开明、白虎、乌获等都在天上飞翔。下部的山林之中,则绘有羊、野牛、豺狼、羽人等。
另有一说:乘凤车人物并非是西王母或某位特定的神仙,而是泛指升仙者,所谓“白日飞升”的盛景——天门大开,升仙者乘上一架由三只凤鸟拉着的云车,其前后有引导和扈从的持节乘鸾方士,以及飞天、各种神灵,在漫天花雨之中,正在向着天界飞行。
窟顶南坡-仙人出行1右特写:凤车旁的鲸鲵——身生双翼飞行虚空之鱼
窟顶南坡-仙人出行1右特写:凤车旁鲸鲵下方的白虎
乘鸾持节方士,节,指的是“旌节”,即图中方士手持之物(形如一竖串三角形小旗)。
旌节,是皇帝赐予臣子的信物,以此来行使皇帝赋予的权力;在这里,方士手持旌节,乘风跨鸾,作为天界的使者,在迎接升仙者。
窟顶南坡-仙人出行1左(飞天、乘鸾持节方士)
窟顶南坡-仙人出行1左(特写1:凤车后方的乘鸾持节方士 局部)
窟顶南坡-仙人出行2右
窟顶南坡-山林动物(左下)
窟顶南坡-山林动物(左下)特写1:狼与山羊
下图:山峦之中,有几头鹿,或飞奔,或扬首张望。鹿的旁边有几头白描野牛。
山峦形似三角形,通过不同色彩色,表现出远近层次;山上的树木,生出柔软的细枝条,树冠犹如云朵。
窟顶南坡-山林动物(右下)
窟顶南坡-山林动物(右下)特写2
北坡画东王公(或帝释天)乘龙车,浩浩荡荡巡天图,下方绘有山林、狩猎图等。
另有一说:乘龙车人物并非是东王公或某位特定的神仙,而是泛指升仙者,所谓“白日飞升”的盛景——天门大开,升仙者乘上一架四龙拉着的云车,其前后有引导和扈从的持节乘鸾方士,以及飞天、各种神灵,在漫天花雨之中,正在向着天界飞行。
下图:位于中间这位长着蓝翅膀、体表为土黄色的神灵是——乌获:头生两角、背生双翼,回首望向龙车,迈开两腿,奋力奔跑,他被认为是中国的大力神。左下角,这位全身灰黑色是——羽人,耳高于头顶,披着巾带,边飞奔、边回首;迈开的步幅之大,使得两腿拉成“一”字型。
下图:右下方这位长有十几个头、蓝色龙身的,叫做开明神兽,再左边是乘鸾持节方士(穿红衣者),方士下方,有一人骑马射猎。
【本文图片与文字解说,部分参考资料】
1、《中国敦煌壁画全集02.敦煌西魏》(段文杰,樊锦诗主编;中国敦煌壁画全集编辑委员会编)
2、北京服装学院2014特色资源库-丝绸之路的美术之旅河西段(里面的敦煌专题资料)
3、《敦煌鉴赏》精选50窟(全彩)樊锦诗、刘永增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