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莫高窟壁画——西魏(249窟下集)

窟顶四坡:诸神云集,风雨雷电

第249窟开凿于西魏。覆斗顶殿堂式,西壁开一龛,东壁已毁,南、北两壁绘千佛,中间绘说法图一铺,窟顶绘中国传统神话和佛教题材。这个洞窟今天最吸引我们的,也许就是在它窟顶上那风云气象万千、精彩纷呈的神灵异兽吧!

敦煌249窟窟顶正中藻井绘垂莲、火焰、忍冬、莲花纹。西坡画赤身阿修罗,身后须弥山忉利天宫,侧有雷公、电神、风神、雨师、乌获、朱雀、羽人;与之相对的东坡是二力士捧摩尼宝珠,两侧是飞天、朱雀、孔雀,下有胡人与乌获百戏,及龟蛇相交的玄武和九首人面兽身的开明;南坡画乘凤车的西王母(帝释天妃),在浩浩荡荡的巡天队伍下方,有狂奔的野牛、黄羊和虎;北坡画东王公(帝释天)乘四龙车,下方绘山林、黄羊等。【说明:窟顶四坡的内容,还存有争议,在介绍具体画面时会加以说明;此处先采用这种说法。】

窟顶(下面是东坡,上面是西坡)

窟顶正中为莲花藻井,窟顶四坡“图画天地,品类群生”,为佛教与道教同处的神佛世界。

窟顶四坡壁画,内容丰富,既有神话传说、佛道两教人物、天宫,又有古代建筑、人间生活和游牧狩猎的场景。绘画技法上运用中原传统晕染法,人物清秀,面颊红润;线描更加熟练、潇洒、遒劲有力。

窟顶-现代技术复制窟

(图片转载自:棕熊驴迹的博客,感谢原博主的拍摄)

以下按照西、东、南、北,依次赏析这窟顶四坡的天界美景

(一)窟顶西坡

1、阿修罗王

西坡的中间绘阿修罗王,四目四臂,立于海水中,上两手分别托日月。阿修罗王脚下是大海,头部上方绘须弥山峰【注释】和忉利天宫,天宫门半开半闭。阿修罗王右侧绘雷公、劈电、迦楼罗、羽人、仙人、鸟兽等,左侧绘风伯、雨师、乌获、仙人、飞天,其间绘有仙人、猿猴、朱雀。

【注释:佛经中讲述,须弥山是位于宇宙中心的大山】

窟顶西坡-阿修罗

(此处摘录几段解析,文字来源:讲解莫高窟---第249窟(阿修罗),dunhuang493的博客)

这个洞窟今天最吸引我们的,也许就是在它窟顶上那风云气象万千、精彩纷呈的神灵异兽吧!与此同时,今天最让我们困惑的,也恰恰是这些奇特犹如山海经内容的神灵。长期以来,学术界对此窟的窟顶内容争论不止,未有定论。

目前学术界对此窟窟顶内容的看法主要分为三种观点:一种认为画面上表现的是阿修罗、东王公和西王母,既有佛教内容,又有中国传统神话题材,是道教思想与佛教思想互相融合的反映。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佛教石窟的内容必须从佛教里寻找答案,窟顶的内容应是阿修罗大战帝释天。第三种观点认为窟顶的内容是纯粹中国传统的题材。

窟顶西披正中立于大海中的巨人,通常被认为是佛教里的阿修罗(见上图)。佛经曾记载阿修罗:“身形长大,四大海水不能过膝,立大海中,身过须弥,手拒山顶,下观忉利天。”画面中的阿修罗立于大海中,就是表现“四大海水不能过膝”,而他身后的那座高山也就是佛教中的须弥山,表现他“身过须弥”。山顶巍峨的宫城,则是佛教中帝释天的居处“忉利天宫”,完全是佛教题材。

在佛经中,阿修罗本是佛教中天龙八部护法神之一。阿修罗的外形特点就是身形高大,多眼、多手。至于画面中的阿修罗为什么要手托日月,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在《正法念处经》中讲的:“阿修罗欲观天女,可是,日百千光,照其身上,庄严之具,映障其目。”“时阿修罗作是思维:日障我目,不能得见诸天彩女,我当以手,障日光轮,观诸天女。即举右手,以障日轮。”又说阿修罗与眷属随从,行于海上,见月亮弥满,“如天女面”,既生爱心,以手障月,“欲观天女”,另一种说法是在《佛说长阿含经》中讲的:“阿修罗自生念言:我有大威德,神力不可少,而忉利天,日月诸天,常在虚空,于我顶上,游行自在,今我宁可娶彼日月、以为耳铛,自在游行也耶”。

当然也有学者认为,第249窟窟顶西披中部那座重峦叠嶂的高山不是佛教圣地须弥山,而是中国的昆仑山。根据《穆天子传》记载:“吉日辛酉,天子升于昆仑之丘,以观黄帝天宫。”这说明早在周穆王西游时就有黄帝的宫殿在昆仑山上。因此,此窟顶部表现的应是黄帝天宫才对。身形高大的巨人应该是中国传统神话中驱鬼的方相氏。

天宫城垣,下面是须弥山。须弥山是束腰形状,不同色彩表示重峦叠嶂(见下图)。

249窟窟顶西坡-阿修罗特写

【注】阿修罗:四目四臂,手托日月,身材异常高大,足立大海,水不过膝。阿修罗是佛教中的护法神,六道轮回中介于天、人之间的一道,半人半神,生性好斗,常与天界众神争斗。

2、雷神、电神

雷神:虎头、人身、鸟爪、背生双翼,鸣奏一圈连鼓,雷神以手脚同时敲鼓,腾空飞跃,以此制造隆隆雷声。

电神:左下角侧身者,形似雷公,持有铁钻或金刚杵,单腿站立作弓形,全力向下猛击,以此制造霹雳闪电。

窟顶西坡-雷公击鼓、电神
雷公是司雷之神,又名雷师。自古以来雷与鼓相连,秦汉时雷神就是以手持椎、叩击连鼓而发出隆隆的雷声。东汉王充《论衡》说:“图雷之状,累累如连鼓之形,又图一人,若力士之容,谓之雷公,使之左手引连鼓,右手推椎若击之状。”画中雷神人身,头部及手足为兽形,双翅,臂生绿毛。连鼓围作圆形,雷神以手脚同时敲鼓,腾空飞跃,使人感到隆隆之声不绝于耳。这一雷公形象与王充的描绘完全相符。
窟顶西坡-雷神击鼓
电神又名列缺,俗谓打闪。敦煌壁画早期电神为人兽合体,图中电神人身兽头兽爪,双手持尖头铁杵,单腿站立作弓形,全力向下猛击,使之发生闪电。这种人兽合体的电神与后来的电母有很大差别,电母多为一女性形象,手持镜子反射出电光,而图中的电神则是击打铁杵来制造闪电的。
窟顶西坡-霹雳电神
3、风神、雨神

风神:身形类似雷神,但不持连鼓,双手背负风囊,大步飞奔。

雨神:右下角侧身者,也与雷神有些相似,龙头、人身、兽爪、双翅,口吐长练,向人间降雨。

窟顶西坡-风伯、雨师
风伯是司风之神,又称风师,字飞廉,能致风气,养成万物,有功于人。西汉《淮南子》称:“缴大风于青邱之泽。”高诱注:“大风,风伯也。”莫高窟的风神形象分两类,一类是早期外来的风神,如此窟为人兽合体,双手擎条形风袋,高举过头,奔跑动态状【见下图特写】,这是西亚和中亚的风神形象;另一类则作汉人形状,唐代以来,出现在劳度叉斗圣变中的风神,形象汉化,第146窟的风伯怀抱大风囊,跣足奔跑,圆睁的双眼、上翘的胡子,反映他正用力鼓风;晚唐第9窟的风神束高髻,身着花铠装,璎珞飘摇,跣足,怀抱花风囊奔行。
窟顶西坡-风伯鼓风

雨师为神话中司雨之神,又名计蒙、屏翳、玄冥。《山海经》中说:“又东百三十里曰光山,其上多碧,其下多木,神计蒙处之,其状人身而龙首,恒游于漳渊,出入必有飘风暴雨。”第249窟的雨神作龙头、人身、兽爪、双翅,挥臂张口,口内吐出长练,向人间降雨。

窟顶西坡-雨师
4、羽人
旁边侍立者为一位羽人,头长且窄,两耳向上高竖超过头顶,上身袒裸,下着短裤,臂上生有大羽毛,有若鸟翼;此右下侧的站立羽人,与画面左下侧的奔跑羽人,以正中央高大的须弥山相隔,形成左右呼应。
阿修罗须弥山左右两侧,各有山林动物、羽人
窟顶西坡-羽人(阿修罗须弥山左下侧)

【注】什么是“羽人”?

羽人的形象,中国古代典籍多有记载:东汉王充的《论衡》中说:“图仙人之形,体生毛,臂变为翼,行于云则年增,千岁不死。”许多道家的典籍称:学仙之人,“身生绿毛”,“耳出于顶”。《拾遗记》称:“或衣羽毛,耳出于顶。”《乐府·长歌行》曰:“仙人骑白鹿,发短耳何长。”《抱朴子》则说:身上有黑色绒毛,有羽毛翅膀,时而是人,时而成神,跃进山峦,在天空中飞翔。

此形象画面为:一仙人,头长且窄,两耳向上高竖超过头顶,上身袒裸,下着短裤,臂上生有大羽毛,有若鸟翼,奔腾于天空之中。此形象与文献中所记的仙人形象十分相近,与汉代画像砖上的长生不老仙人形象也很相似,所不同的是莫高窟的羽人也披上了飞天的大巾,应为早期将飞天与中国传统仙人相结合的形象。

5、山林动物
这是西坡左下角的场景:一只狒狒站在山岩上,身体微微前倾,正在平视着远方;上空飞翔着一只玄色鸟;山下一只鹿昂首望着天空,这些动物们都从各自视角,共同观看着须弥山上的玄妙景致。
窟顶西坡-左下角:狒狒与玄鸟
窟顶西坡-山林动物(阿修罗须弥山右下侧)
(二)窟顶东坡

东坡上部中央绘莲花摩尼宝珠,两侧各绘一飞天。莲花摩尼宝珠下绘二力士,两肩生羽,大步流星、飞行天界,手托宝珠。力士两侧分别绘一孔雀、一朱雀(形如凤凰)。下方由北而南(即从左往右),绘乌获、玄武、倒立力士、开明、神兽等。最下层是山林、野兽等人间的景象,部分已毁。今天只能看到一些山林树木以及山间的一只猕猴和一匹残缺的马。
窟顶东坡
1、宝珠

正中是莲花座上的摩尼宝珠,由两位力士奋力托举,力士肩生翅膀,大步迈开。

宝珠上部两侧有飞天,梳着发髻,穿着羊肠裙,裙与巾带飘扬,如风卷波涛、又如跃动火焰。

窟顶东坡-宝珠
2、凤鸟或朱雀
这是朱雀,四神兽之一,形似凤凰,为主管东西南北四方神之一,主管南方之神。
窟顶东坡-凤鸟或朱雀(左)

画面右边的青鸟——与画面左边的朱雀(上图),形成对称。

窟顶东坡-青鸟(右)
3、乌获

上图右边这位长有蓝翅膀、穿着红短裤的飞奔者是——乌获:头生两角、背生双翼,飞行天界,为中国的大力神。

窟顶东坡-倒立力士、乌获、猕猴、玄武(左一)

此坡从左到右,共画有三个乌获,这个乌获是中间的一位(下图是特写)。

窟顶东坡-倒立力士、乌获、猕猴
4、倒立力士
深目高鼻的力士,以手倒立,做着高难度舞蹈(或杂技、百戏)动作,柔弱无骨,又粗犷有力。
窟顶东坡-倒立力士
5、开明神兽
中国传统神兽,有13、11或9个头,人首龙身,一说是中国神话中的天皇、地皇和人皇。
窟顶东坡-猕猴、九头神兽(右下)

(三)窟顶南坡

南坡顶部中心绘西王母乘凤车,有仙人骑凤前导,骑凤随行,飞天也前后相随。另外,开明、白虎、乌获等都在天上飞翔。下部的山林之中,则绘有羊、野牛、豺狼、羽人等。

另有一说:乘凤车人物并非是西王母或某位特定的神仙,而是泛指升仙者,所谓“白日飞升”的盛景——天门大开,升仙者乘上一架由三只凤鸟拉着的云车,其前后有引导和扈从的持节乘鸾方士,以及飞天、各种神灵,在漫天花雨之中,正在向着天界飞行。

窟顶南坡-西王母出行
为升仙者驾车的是三只凤鸟,前后有方士随从,方士乘鸾持节;还有乌获,头生双角,两肋生有翅膀,正在飞奔(上图右下角露出局部);旌旗、天花、流云,布满空中,气势万钧。
窟顶南坡-仙人出行
正中是三凤驾车;前后各有一位方士随从,方士乘鸾持节(上图是车后侧的方士,下图是车前方的方士)
窟顶南坡-仙人出行1右(升仙者乘坐凤车)
1、鲸鲵
凤车侧下方是——鲸鲵,一种身生双翼、飞行虚空之鱼。鲸鲵的身下,有长虹般的红色云气。下图是鲸鲵的特写。

窟顶南坡-仙人出行1右特写:凤车旁的鲸鲵——身生双翼飞行虚空之鱼

2、白虎
四神兽之一,为主管东西南北四方神之一,守护西方之神。此画里的白虎神兽,形似龙身,全身轮廓线已经褪色,变得很淡;但身体两侧形如黑色火焰的翅膀、以及嘴里吐出的红舌,尚为清晰。

窟顶南坡-仙人出行1右特写:凤车旁鲸鲵下方的白虎

3、仙人出行

乘鸾持节方士,节,指的是“旌节”,即图中方士手持之物(形如一竖串三角形小旗)。

旌节,是皇帝赐予臣子的信物,以此来行使皇帝赋予的权力;在这里,方士手持旌节,乘风跨鸾,作为天界的使者,在迎接升仙者。

窟顶南坡-仙人出行1左(飞天、乘鸾持节方士)

窟顶南坡-仙人出行1左(特写1:凤车后方的乘鸾持节方士 局部)

旌旗、天花、流云,布满空中,气势万钧。

窟顶南坡-仙人出行2右

4、山林动物
此画中的动物,以较淡的色彩画出,山峦树林以较浓重的色彩画出。
画面中的羊,未上色,只剩一些白描的轮廓线尚可辨认;对这只狼的画法是:勾出轮廓线后,直接用石青平涂画出,似未再描定稿线,这很像“没骨画法”。
南坡上部是乘凤车的仙人,在浩浩荡荡的巡天队伍下方,有狂奔的野鹿、躁动的野牛、对峙的羊和狼等山林动物,见下图。

窟顶南坡-山林动物(左下)

下图:山峦中央,隔着一棵树,一只羊(图左)与一只狼(图右),正在对峙。

窟顶南坡-山林动物(左下)特写1:狼与山羊

下图:山峦之中,有几头鹿,或飞奔,或扬首张望。鹿的旁边有几头白描野牛。

山峦形似三角形,通过不同色彩色,表现出远近层次;山上的树木,生出柔软的细枝条,树冠犹如云朵。

窟顶南坡-山林动物(右下)

窟顶南坡-山林动物(右下)特写1(超大图)

窟顶南坡-山林动物(右下)特写2

(四)窟顶北坡

北坡画东王公(或帝释天)乘龙车,浩浩荡荡巡天图,下方绘有山林、狩猎图等。

另有一说:乘龙车人物并非是东王公或某位特定的神仙,而是泛指升仙者,所谓“白日飞升”的盛景——天门大开,升仙者乘上一架四龙拉着的云车,其前后有引导和扈从的持节乘鸾方士,以及飞天、各种神灵,在漫天花雨之中,正在向着天界飞行。

窟顶北坡-东王公出行

下图:位于中间这位长着蓝翅膀、体表为土黄色的神灵是——乌获:头生两角、背生双翼,回首望向龙车,迈开两腿,奋力奔跑,他被认为是中国的大力神。左下角,这位全身灰黑色是——羽人,耳高于头顶,披着巾带,边飞奔、边回首;迈开的步幅之大,使得两腿拉成“一”字型。

下图:右下方这位长有十几个头、蓝色龙身的,叫做开明神兽,再左边是乘鸾持节方士(穿红衣者),方士下方,有一人骑马射猎。

窟顶北坡-仙人出行1左
窟顶北坡-乘龙持节方士(龙车后方)特写
窟顶北坡-乌获
窟顶北坡-千秋共命鸟
窟顶北坡-有翼天马
窟顶北坡-飞奔羽人
窟顶北坡-狩猎图局部
窟顶北坡-狩猎图局部2
窟顶北坡-狩猎图局部2左特写
窟顶北坡-狩猎图与乘龙仙人1前
窟顶北坡-狩猎图与乘龙仙人2后
窟顶北坡-狩猎图右下角:白描野猪
窟顶北坡-狩猎图左下角:牛、山林
窟顶北坡-狩猎图左下角:牛

【本文图片与文字解说,部分参考资料】

1、《中国敦煌壁画全集02.敦煌西魏》(段文杰,樊锦诗主编;中国敦煌壁画全集编辑委员会编)

2、北京服装学院2014特色资源库-丝绸之路的美术之旅河西段(里面的敦煌专题资料)

3、《敦煌鉴赏》精选50窟(全彩)樊锦诗、刘永增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