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初中的数学学习兴趣
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力求参与某项活动并且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那么如何培养初中的数学学习兴趣呢?下面,朴新小编给大家整理了数学教学策略。
一、关爱学生,以情动人,建立朋友似的师生关系
教师既是学生的良师,又是学生的益友,融洽的师生关系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促进师生的互动。
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呢?首先,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以平等的、朋友的身份与学生交流,要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家庭背景及性格特征,要关心爱护每个学生,要用一颗真诚的心去感化学生,让学生走近你。其次,教师要树立良好的自身形象,使学生信服你、钦佩你,甚至模仿你,这样的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团结在你的周围,就会尽力去学你所教的学科,其积极性就会大大地提高,潜能也会得到最大限度的挖掘。
二、巧设课堂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
数学教学中面对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教师创造性地把教材中的问题编成生动形象富有情趣的故事,或者是学生乐于参与的活动,创设轻松愉悦,富有趣味性的问题情境,使学生感到学习数学是一件有意思又有趣味的事情,同时也让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我们学习数学目的是为了学会思考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有效地调动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去探索、去实践、去创新。比如:在探究多边形内角和定理时,教师由提问变为让学生自己去研究、发现,通过动手操作,从多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将多边形分成(n-2)个三角形。再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出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多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0。通过操作―探究―思索―猜想―证明,并展开讨论,学生通过充分的思考,步步推进,层层深入,从直觉和理论上得出结论,这样既使学生养成了动手动脑的习惯,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独立探究问题的能力。
三、利用多媒体,增强学生的兴趣
多媒体课件以其生动的图像、声音等效果已越来越受到各学科教师的欢迎,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使学生手、脑、眼、耳并用,使学生有新颖感、直观感,能唤起学生的“情绪”和激发他们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数学课也应利用多媒体教学,特别是一些抽象的几何知识,如果只有空洞的讲解,学生理解起来难度较大,不易接受。如果教师将它制作成课件,再配上生动形象的动画操作,不但节省了时间,增大了课堂容量,而且使图形直观,形象,知识的难度降低,将枯燥无味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比如,在教学全等三角形一章时,我利用课件多层次地展示了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学生就自然而然地掌握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及其判定。又如,在教学平面直角坐标系时,作一些课件,即省略了在黑板上画坐标系的大量工作,又能使知识简单化,形象化,具体化。这样就将一门枯燥乏味的:老师讲,学生听、理解的灌输过程,变成一门集声音、图像、动画、电影等融于一体的视觉理解过程,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数学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1.挖掘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动机是学习的动力,也是学生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方面。如在初一年级刚接触几何学习时,引导学生认识平面几何是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来的,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是今后学习的基础。通过切合实际的讲解,不但能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而且能培养学生为祖国富强而发奋学习的动机,使学生明确学好数学是为了国家和社会利益这一大目标。
2.挖掘数学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教师则应善于挖掘蕴藏于数学之中的美的因素,引导学生注意对数学美的欣赏,适时恰当地进行美育,增强学习兴趣,提高数学能力,这在全社会呼唤素质教育的今天,更显得紧迫且重要。
3.注重教法改革,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在采用“目标教学法”和“尝试教学法”教学时,探索了一种较合理的教学模式,那就是做到“三化”。即课堂内容的高效化,课堂效果的目标化,课后知识的系统化。
4.用典型实例教育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意志。在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不断地用榜样言行生动范例教育学生,培养学生顽强的学习意志。通过典型事例,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教育,从而有助于学生锲而不舍的学习意志的形成。
初中数学学习兴趣培养
一、新型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对某一学科的好恶,教育学家陶行知曾说:“一个老师最大的成功就是把他的学生教的喜欢学自己教的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调控学生的情绪,使其自信地、愉快地进入学习情境。教师在平时要多找学生谈心,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建立民主、活跃的课堂气氛。只有教师的教妙趣横生,学生的学才可能生动活泼,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教师的主导作用。这样学生才能喜欢这位教师,进而喜欢数学这门课程。
二、设计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兴趣是内化过程中的催化剂,在教学过程中,应把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教条性、经典性的内容给学生以出乎意料的新颖感受,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教学过程中要刻意创设诱发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情境,通过问题解决来优化学生的知识功能,优化教育功能。教学不是单纯的传授现成的知识,也不应满足于简单地解决一些问题,而应给学生提出具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课题,促使他们不能仅凭已有知识和习惯就可解决,而要进一步思考和探索.当学生跃跃欲试时,教师才去启发、点拨、诱导。反映在课上,教师要多有意识地设置疑问情境,引导学生不断探索,不断产生思维热点,不断使你的课产生高潮。当学生在挑战中找到乐趣,在积极思维中培养了思维的坚韧性,在"无疑"处发现疑问,从而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活的,才会富有生命力。巧妙设置与学生的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问题情境,创设自主参与的条件,就可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很乐意的投入教学活动中去,同时消除学生对数学知识抽象、枯燥的认识,从而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数学。当一个学生真正认识到这门课成为他实际需要的时候才会对它产生兴趣,只有把所学的东西和实际运用结合起来才是真正掌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属于非智力因素,却是学好数学的必要条件,是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动因,而课堂是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主阵地”,教师只有采取一系列配套的激励措施,采用灵活多样的教育教学方式,充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