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味赏析

不要轻易去写公文,我怕你出名。

我第一次出名是在《清扬往事》编辑部。作为编辑部主任,当然要总结总结,遂成一文:9月30日,《清扬往事》编辑部主任清扬主持召开了第三季度工作总结会,全面分析了编辑部第三季度的工作情况,总结了经验,指出了工作中的不足,展望了在流量时代《清扬往事》作为小众自媒体的发展前景,提出了今后工作的明确目标,部署安排了下一阶段的具体工作。

茉莉女士发来祝贺,读罢你的总结:感觉你肾亏,气力不足,讲话的时候是不是没有吃早餐?昏昏入睡。朋友们和读者纷纷打来电话,怎么写的这么通俗易懂,不像公文,不是你正常水平。

我告诉他们,我确实没有睡着,确实有点口语化,我只是为着出名。

我痛定思痛,立即修改。

9月30日,《清扬往事》编辑部主任清扬主持召开三季度工作总结会,全面分析编辑部三季度的工作情况,总结经验,指出不足。同时,展望在流量时代《清扬往事》作为小众自媒体的发展前景,明确提出今后工作目标,部署安排下阶段工作。

这样一改,瞬间觉得自己肾上腺激素分泌正常,一个人精神起来。

最近写公文出名的是以下这位兄弟。

我抓抓重点,来说一下,把“了”去掉是多么关键。

2016年批复了;也分批支持了;给予了部分经费支持;开展了前期的关键技术攻关工作;造成了极大影响;出现了深层次的技术难题。

讲真话,这不是一个公文写作老手写的文章。我们不必去教育人,但是可以学习改进自己的写作习惯。研究所本来想义正言辞的把张某研究员要回来,谁知道这位写文章的兄弟左一个“了”,右一个“了”,就像在唱歌,总是带着尾音,没有把手叉在腰间一顿臭骂的气势。既丢掉面子,又失里子。要骂人就骂个痛快,上来就是一顿劈头盖脸完事,效果估计不错。

我记得资治通鉴里,韩信骂吕后,就骂成千古名句。

通鉴记载:果若人言,'狡兔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烹!韩信仰天长叹,留下千古名句,绝代良将命丧妇人手。征战沙场的英雄悲情色彩徒然而生,历史长河里韩信的名字怎能抹去。

假如韩信在赴刑路上,仰天说道:狡猾的兔子死了,把猎狗煮了吃了,飞鸟都没有了,把弓箭都藏起来了,敌国都攻破了,效力的臣子都杀了。这些“了”字一增加,就像一位一辈子以打猎为生的老人,在慨叹自己的一生和所处的时代,一下子悲壮和英雄气概全无。

你看谭嗣同骂人不带脏字: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假如谭嗣同骂到:实在没有办法了,我自己把刀架在自己脖子上算了,活着的和死去的还是肝胆相照的伟人。一个“了”的加入,死都死的没有气势,严重拖慢刽子手砍头的节奏,怎么把死气沉沉的慈禧告诉后人。

只有大人物才可以用“了”字。

先看岳飞。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白了少年头。写做: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早生华发。于是岳飞不再是抗金名将,变成苏东坡,文学大家,无人可比。自此边境上少一个将军,文学大师的殿堂里多位大师。

讲讲东坡。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出嫁了。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才子佳人夫妻恩爱,小乔心甘情愿嫁公瑾,回归家庭,公瑾怜香惜玉,关心体贴小乔,其中情味全在这一“了”字里。如果写成遥想公瑾当年,铜雀锁二乔,于是东坡变成曹孟德,一双色咪咪的眼睛时刻盯着别人家的老婆,脑袋里想的是如何挖墙脚。或带兵征讨去抢,或是和儿子一起抢看谁动作快。建安七子怎比苏门三杰?

再看李白。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马上我们浮现眼前是一个侠客,手起刀落,干脆利索,隐身在芸芸众生中。不是李白,怎么能轻易用“了”字。就是翻译成白话文:一个人把事办完了,然后隐藏起来低调地生活。画面感严重受损,就像一个中年秃顶男,力不从心,匆匆完事,灰溜溜而走。

少用“了”字,淡去“了”味。情味趣味吃味就会有,总有一个人物在前方需要超越,总有一座山峰在远方等待攀登。

全文37个“了”字,赏析完毕。


清扬看图史 【微信号】clearstudy

一个人物,一个事件,一个时间,

都是我的神经。

菩提树下:

我的叔叔跟我说,你写得很好,语言有独特风格。他是教授,也有网友说我语言有特色,包括我的兄弟姐妹们,一并说谢谢。

《练一练文笔》全文没有“了”字,没有“的”、“得”、“地”。《明月我讲三点意见》全文没有“了”字。《别去考验期,不要拷打人》全文没有一个“了”字,读后感觉我胸脯里一团气,急于要去骂人,方才痛快。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