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然养生:人层次越高越朴素

德然养生荐读:

有智慧的人,在欲望上做减法,在精神上做加法。

层次越高的人,越懂得朴素的力量庄子在《逍遥游》里写道:

“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鼹鼠饮河,不过满腹。”

这是庄子的哲学智慧。

当欲望难平,一味索取时,人生反受其累。

层次越高的人,越懂得朴素的力量。

01

物质极简

五色乱目,能令目失明;

五音乱耳,能令耳失聪;

五味浊口,能令口味败。

人之所以有很多不快乐,有嫉妒、不满等情绪,很大的原因是物欲太强,想要的东西太多。

最新款的衣衫、限量版的包包、新出的手机......就算没钱可花,或者买到的东西全无用处,也忍不住剁手。

然而最后发现:物质永远追求不完,焦虑无时无刻不在。

日剧《我的家里空无一物》中,女主麻衣从“囤积狂魔”到“扔东西狂魔”,其间最触动她的一件事,是在经历一场大地震时,在满屋杂物里连瓶救命的水都找不到。

麻衣感叹:多余的东西会断送你的性命。

囤积虽然不至于让我们断送性命,但着实浪费了我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古希腊哲学家埃皮科蒂塔曾说过:

“一个人生活中的快乐,应该来自尽可能减少对于外来事物的依赖。”

懂得自己真正的需求,不在五光十色的物质中沉湎。

不管东西有多贵,多稀有,如果不是我们需要的,再好也不要。

知足者富。懂得知足,才是善身之道。

02

社交极简

曾有一个名为《我们一生将会遇见多少人》的广告,戳中无数人泪点。

视频中的场景,何尝不是我们真实的生活状态呢?

翻翻你的朋友圈通讯录,有多少人,加了好友后再也没有了交集;有多少人,只是点赞之交?

人情社会,遇事要求人,人脉大于天,多个朋友多条出路。

这些都没有错,错就错在,每天和我们一起喝得大醉,许下山盟海誓的,不一定是“朋友”。

朋友以酒肉聚,必以酒肉散。

人到中年,才开始明白,朋友不用太多,有三两知己足以。

所以,给通讯录减减负,有些人该删就删了吧,有些群该退就退了吧;

少参加无聊的饭局,少认识一些不必要的人,多陪陪家人。

生命,本该浪费在值得的人和事上。

03

追求极简

白岩松在“光阴的故事”里有一段演讲,回首自己的30岁时,他说:

30岁最大的人生感受是减法。
有的人在20多岁的时候拼命地做加法,但是忘了到一定的时候要做减法。
你不是所有的都适合,也不是适合你的所有的事你都该去做。

有人说,成长是做加法,而成熟是做减法。

我们一路追逐,不断给人生的行囊增加重量。

但如果不懂减法,就会遗忘初衷。

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让宫廷钟表组的王津老师一炮而红。

故宫有一对乾隆皇帝钟爱的铜镀金乡村音乐水法钟坏了,王津花了整整八个月的时间,细心修复。

修好后,王津拧上发条,眼前的钟立刻“活”了:

小鸡小鸭挥动翅膀,天鹅扭动身姿,船只航行,掩在树下的大门打开,里面的织女正在劳作,这化腐朽为神奇的一刻,让观众看得目瞪口呆,大呼精彩。

片里的旁白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

“现代中国需要工匠精神。原来我们的身边还有这样的人,真的一辈子只干一件事儿。”

走红后的王津,收到了很多节目递来的橄榄枝,他都拒绝了。

他说,我只想专心修文物,不想被其他的事情占用修文物的时间。

泰戈尔说过:

“有一个夜晚,我烧毁了所有的记忆,从此我的梦就透明了;

有一个早晨,我扔掉了所有的昨天,从此我的脚步就轻盈了。”

人生就如同雕刻,剔除多余的,才能留下精华;

专注当下,可能远比贪多更有意义。

04

越朴素,越富足

一个人的精力有限,身外之物与精神,犹如硬币的两面,难免此消彼长。

有一个故事,一位哲学家问弟子:如何除掉旷野里的杂草?

有人说用手拔,有人说用锄头除,有人说用火烧。他们一一试过,全都失败了。

哲学家告诉他们说:要除掉旷野里的杂草,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种上庄稼。

精神荒芜的心田,正是欲望贪恋疯长的摇篮。

一个追求精神成长的人,自然无暇顾及身外之物的诱惑与牵绊。

真正有智慧的人,都懂得在欲望上做减法,在精神上做加法。

他们深知,越朴素,越丰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