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面积、朴门设计中打造一个“奇南帕”(Chinampas)?

朴自然与您相伴的【2136】天

比尔·莫里森说过:世界上的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但解决方法依旧简单得可怕。来自玛雅先民的奇南帕系统(Chinampas)在现代农艺中渐渐重新苏醒过来,掀起了一阵复古风潮,朴门永续设计中也开始出现“漂浮菜园”的踪影。
阿兹特克帝国宏大的奇南帕可食景观是一段人类文明的历程,令人叹畏,再现几乎不可能,但却可以惺惺相惜,将可持续的薪火继承下去。
如此,可思考的问题就多了:奇南帕可否在今时今日再次发光焕彩,被越来越多的人使用,可持续的模式能否恰如其分地融入朴门设计系统中?小面积行不行,北方寒冷气候适合吗,产量和人力较普通种植床优异多少,应该在哪里规划?......
作为一种农作与水作结合的种植模式,“奇南帕”相当于一个大型的“鱼菜共生”养分自循环系统,植物给鱼提供食物,鱼的排泄物和水中的植物残余是非常好的作物肥料,二者同时产出食物。
朴门设计是连边边角角都不放过的,甚至视之如宝。海洋和河流交汇处的河湾,森林与草原连接的边缘等类似地段生物量和产出最为丰富,边界越大,生物多样性功能越大,系统越稳定高产。
所以,如果奇南帕系统设计得好,可以打造出大量横向或纵向的边界区域。杰夫·罗顿在其PDC课程中如此描述这样的系统:上面是高大林冠的树木,下面是树木和灌丛,土地上会长出食物,边界也能产出,爬架上也可以,地上养着鸡鸭,水里养着鱼、龙虾、水鸭,漂浮着的水生植物是上好的肥料和覆盖原料......这一切在奇南帕系统与边界设计中都可以实现,每一平方米都具备惊人的产量。

纵向、横向的奇南帕边界系统设计简图

有小面积水域的地区基本上都可打造“奇南帕”。等高线集水沟是朴门设计,特别是大面积的农场设计很重要的一个元素,不妨在里面起桩堆土,弄几个奇南帕,有一定坡度更好,收集的雨水可从一个种植床流向下一个,水中的养分逐渐升级,最后流出去用作灌溉水源,被浇灌的植物长势可想而知。
或在其中修筑堤坝,持续不断给种植床供水;集水沟两侧均可种植果蔬,加上奇南帕上的产出,总体产量更加丰富。两方生态系统互相呼应,产生双倍的生物多样性,更接近自然运作的模式。小块持续湿润的浅水滩或低地也可尝试奇南帕系统,“将近无法使用的地形也能利用起来”,也许奇南帕可以给你这个机会。

孩子们在奇南帕系统的河岸边钓鱼

一个好的朴门设计中的各个元素一定是多功能,相互作用的。本身多功能的奇南帕与别的元素碰撞会有什么奇妙的反应呢?
提供一个例子,在河水与种植床相接处种上一排植物,或直接在水中种植,为人、鱼、鸭提供食物,还能用作绿肥原料;鱼类可捕食边界植物吸引的昆虫,鸭群在岸上吃掉下的食物及其粪便可作为鱼食,水底的鱼粪和所有植物残余一年可捞上一次,加到种植床中,养料相当丰富。

从水底捞上的养料

在一些地区,当水道较为狭窄时,可在两种植床上方搭建一个拱形爬架,种植西葫芦、黄瓜、菜豆等爬藤植物,这样一来,人们可以直接在小舟上采摘,送到岸上,再回头摘取;此外,植物在上蔓延,美观阴凉,在其间荡漾来回,也是乐事一桩。
将周围的水和树木结合起来,作为种植环境,这种方法非常聪明。河道中的水比土壤更加恒温,整个奇南帕系统就是一个微型气候,可大大降低霜冻或其他极端天气的影响,是一个延长种植期的天然温室。
种植床上的树木可使种植床更加稳固,夏日遮阳,冬季保暖,平时防风,还能产果,温湿度水平更高,是打造食物森林的理想环境。
土壤肥力和水分完全自给,直接将底部余物加在土壤中即可,简单省事,还回收了垃圾废物。浸在水中的植物根系和垫底植物能够吸收大量水分,通过毛细作用将水分传给植物,灯芯床也利用了相同的原理,不用担心浇水问题。

高大树木:柳树,种植床里的作物,拱形爬架

如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朴门实践者将奇南帕加入了设计中,希望再现奇南帕的神奇魔力,提升原有的系统水平。奇南帕并不是死板的大面积水上作物种植,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设计,原理只有一个,设计却可以千变万化,尽情去玩,去创造吧。

农场上打造的奇南帕,木桩打底,圆形、半月形......干草覆盖种植

其实,古代中国也有类似的系统,主要用来种植稻谷,以“葑田”为名,并无太多记载。可见古代先民的智慧确实丢不得,还得多吸收历史的精华,装进行囊,未来才能走得更远。
历史学家认为,奇南帕系统是人类创造的最经济、最高产的农业系统。确实,如此功能叠加的设计系统绝对会在朴门设计中留下一席之地。这样接近完美的种植系统实践操作中效果怎样,还得做了才知道,期待你的分享。
看了这篇文章,觉得有用就点一下“在看”吧
或点击左上角公众号名称关注我们!
(毕)

朴自然探索永续美好生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