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见名人】:拜访李子煜老师
拜访李子煜老师
宣传部 刘起旭
6月14日,高考后一周,和同事一起慕名拜访了虞城高中退休老教师李子煜先生。
仰慕先生,从读虞城高中时就开始了。当时听众多校友说,先生的语文课讲的生动有趣、细致入微、说理透彻、知识丰富,更重要的是他视生如子,但是我没有福分,一直都不被分到他带的班级,只能羡慕那些受教于他的校友了。今日,终于零距离聆听先生教诲, 虽然只有3个小时的相处和交流,却着实被先生的博学、谦虚、勤奋和儒雅所折服。
与先生约好,我们在虞城高中办公室见了面。寒暄过后,先生自然从教学说起。“当老师一辈子,一路走来,有过风霜雪雨,有过坎坷经历,更多的还是阳光、白云和幸福。”先生对一生的感慨,有点浪漫诗人的情怀,深有感触的说,最让他高兴的事是他一辈子都选择教师这个职业,最让他幸福的是有那么多学生经常来看他。我们不可避免地谈到了退休生活,先生一脸幸福的说:“退休后的生活更丰富了,有空就骑着三轮车到乡下到街头体验当今好生活,写写散文、诌诌诗歌或小说,总结一下课堂过程,听几个年轻优秀教师说,还有点作用。”说着,先生拿出两本书,让我看。书的名字很浪漫,《雪泥留痕》,上下两册,洋洋洒洒足有50万余言。我以仰慕的心情和求知的欲望,尊敬的接过来,打开目录,光教育教学杂谈就有50多篇,从中足以看出,先生是把美好青春和毕生精力都献给了教育事业的。细细品来,《把讲和练结合起来》《教苑絮语》《写作教学拾零》和《“破万卷”与笔“有神”》等,皆是教学经验的结晶,无不闪耀着真知灼见的智慧之光;《抓“纲”岂能弃“本”》《嘴皮子功夫和语汇》《反弹琵琶亦有则》《关于备课的孔得管见》等,不仅切中肯綮、入木三分,而且充满思辨色彩,发人深省,启人心智。《写日记三忌》最令我神往,他在“三忌支差应卯,敷衍了事”中写道:“你在写日记当中,有一副专注,有一份激情,写得有滋有味,有棱有角,就能一次次收获成功的喜悦……更要紧的是,还要有一颗热爱生活的葱茏之心,能随时发现和认识生活中的美好所在,自然也就喜欢记述和表现了。”
从作品集可以读出,先生创作散文随笔,得心应手,涉笔成趣,情寓于文,佳作迭出,不少文章在省级报刊发表。《戏醉乡亲》《响河晨曲》折射出先生是个热爱生活的有心人,是个爱动脑勤动笔的人,不然不会把文章写得那么有思想、有温度、有文采,读读就身临其境:远处一队老人正展示扇子功,“旋转,提腿,扬手……”;“朝阳升起来了,熠熠金辉洒在一幅幅容光焕发的面庞上,洒在红花绿叶上,洒在高楼大厦上,洒在响河的绿波上……”好一幅太平盛世里老有所乐的绚丽画卷,有人有景,动静结合,美不胜收,令人陶醉。先生所作短篇小说虽不多,但以其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方言俚语,展示了地域性特色。我数了数,作品集收录了他的旧体诗与新体诗450多首,赋诗填词,先生亦身手不凡。以新韵写退休生活:“佳作美文亮我眸,深思细味亦风流”(《读书》),“喜爱作文言语织,诗思萦绕伴晨鸡”(《习作》),“挚友老龄情更长,夕阳共度互扶将”(《交友》),“鼓我清风两袖盈,嘉禾秀草尽多情”(《村游》)。他这样写乡村基础建设《油路村村通》:“万户千家喜气盈,村通油路戏清风。”……
先生自然是读了不少书的。当先生领我到他的“陋室”时,我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一进门,餐桌上、沙发上、门后面,一大摞一大摞,只要能放书的地方都是书。他又侧着身子领我来到既是卧室又是写作室还是画室的书房,床上、桌子上、地上、墙角、床头,简直成了书的海洋,文学、历史、哲学……忽然间,先生看见早上还没临完的连环画,告诉我,他这两年又捡起了年轻时的绘画爱好,经常骑着他心爱的三轮车下乡听戏、外出写生画起了速写。“现在画的速写摞起来都有我高啦”说着,伸开手臂比了比,然后拿出速写戏剧人物和虞城街头场景速写让我看,只看见一幅幅精美图画,形象鲜明、生动活泼,结构严谨、比例适当、构图饱满,那线条、那块面及其处理手法,十分接近著名画家叶浅予画风,勤奋精神非常人能比,功夫至深非专业无一能达。然而,先生谦虚的说:“玩玩而已,不入流的。”
最后,先生赠我作品集,用虞城话说了句:“起旭,我这里只有福(书)啊”。
是啊,李老师是个有福的人,祝福先生。
空了,还会骑上心爱的“坐骑”到学校转转、感受新变化。
上下教学楼,脚步依然不减当年!
先生言谈依然风趣、俨然当年。
先生作品集
作品集内页
先生挪书到门后,为进书房清清路。
高中北墙外,伴陪先生数十年的书房、书桌、台灯、钢笔……而今内容换了散文和速写
现场为年轻教师画速写
先生展示部分戏曲人物速写作品
最新虞城街头
向笔者介绍自己的文学作品集
有生自远方来,不亦说乎?2017年6月,昔日学生今日国家重要部门技术骨干秦清华、赵建民、胡绪波等,到家中拜望先生。
鹤壁能源化工职业学院副院长刘富义到家中拜望并与恩师一起回忆过往。
参加虞城高中八八届三四班毕业30周年联谊会并与学生合影
在虞城高中八八届三四班毕业30周年联谊会上讲故事的先生,风度不减当年。
与学生在联谊会上谈笑风生
国画新作《东临碣石》
2011年,与虞城县利民中学1958届四班部分学生在一起
1981年,在虞城县利民高中任教时的李子煜老师,课间备课。
原河南日报社著名编辑记者、杂文家,李老师的学生杨长春,为先生作品集写拔。
虞见:用图片讲述在虞城遇见的故事
百闻不如一见,遇见虞见,就是遇见一串串精彩的瞬间,就是遇见一张张难忘的记忆……
一张好的照片,会有它自己的温度。它可能是一个故事,更是一份感动和记录。有人说,爱上一座城是因为爱上了这个城市里专属于你的记忆,而照片,莫过于就是这份记忆最珍贵的证物。一路走来,虞城这片沃土拥有无数珍贵的历史定格,一张张照片记录着我们与它一同成长,每个人都是记忆的见证者,用相机和手机记录真实,用照片讲述故事,用图片展示精彩。
环境在不知不觉中改变,生活也在悄无声息的改变,拿起相机和手机,记录虞城的变迁,记录你我他的故事,记录那些遗失的美好,留下时光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