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明威的这本书,一口气刷到了底

之前有读者留言让我谈谈《老人与海》。

我一直记着这事,可惜身边没有书,无法开动。

这几天手边有一本《永别了,武器》,哐当哐当读完了,就先聊聊这本吧。算热个身。

01

海明威的长篇不多,《永别了,武器》是其中之一。

这本书初版于一九二九年,很快有了中译本,当时叫《战地春梦》,听起来有种才子佳人小说的感觉。

建国后重译,才改名为《永别了,武器》。

很明显,这是一本写战争的小说。具体的说,是写一个叫亨利的美国年轻人,跑到意大利参军,历经战争、爱情的一段故事。

这和海明威自己的经验高度重合。

他十几岁的时候,真的跑到意大利参加了一战,真的被炮弹炸伤,也真的爱上了一位护士。

如果说有一类作家必须要把自己活成小说,海明威一定是其中之一。

02

我读这本书,第一感觉:这是一本有年轻气味的书。

即使小说的主人公有幻灭,也是一种年轻人的幻灭,是切身的,还可以喊出来的疼痛,而不是那种蚀入骨髓的悲哀。

事实证明,写作这本书时,海明威真的很年轻。写作初稿时,他不过二十三岁。

只是稿件被小偷扒走,不得不重写,所以才拖到一九二九年出版。但,就算是一九二九年,这也是一个年轻小说家的作品。

举一个小例子:但凡一有机会,亨利就要和凯瑟琳上床,哪怕膝盖受伤,躺在病床上,也不放过。

这是一本荷尔蒙旺盛的书。和《老人与海》这种中年甚至老年之书,完全不一样。

03

小说很均匀的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一面写“我”与凯瑟琳相遇,很快坠入爱河,一面写“我”参与战事的种种,在前线遭遇炮弹袭击,不幸受伤。

第二部分写“我”在米兰养伤,凯瑟琳也来到这里,继续恋爱,感情升温。

第三部分写“我”回到前线,却在撤退中遭遇自己人袭击,见证了宪兵队毫不讲理地缉拿军官,跳河逃走。

第四部分写“我”找到凯瑟琳,和她一起划船逃到瑞士。

第五部分写“我”和凯瑟琳在瑞士的短暂生活。最后,凯瑟琳难产而死。

如上所示,这是一本把爱情和战争交织在一起的书,但实际上,我并没有感到爱情和战争真正的融合在这部小说里。它们各自发展,却并不相干。

关于感情的部分,写得并不好,就只是两个年轻人激情的热恋,这热恋相当地纯粹,美好,但也显得浮于表面。最后凯瑟琳的死,似乎也没有什么理由,只是作者没有办法写下去,不能不让她死了。

小说最好的地方,还是在写战争。

记忆深刻的,有两个场景。

第一是战地受伤。

开始还在吃饭,突然,“我听见了一声咳嗽,接着是一阵一乞一乞一乞的响声——随后是一条闪光……我努力呼吸,可是没法子呼吸,只觉得灵魂冲出了躯体,往外飘,往外飘,一直往外飘……”

在此之前,战争虽然近在眼前,但小说并没有正面描写,只是通过大家的谈话,新闻上的消息来呈现。

虽然身处前线,但士兵们对战争还要打多久,打到什么地步,其实是毫不知情的。

于是,战争,也就是是别人的战争。特别是亨利又是个美国人,他说这场战争就像电影里的战争,并不真实。

但这突如其来的炮弹,忽然将小说拉入了战争现场。刚刚还在说话、吃饭的朋友,突然死亡,战争的残酷这才如此贴己的呈现,就如同一根钉子,让亨利受伤,也给了读者痛感。

另一个场景是车队撤退,被自己人伏击,其中一位兄弟死于流弹。战争中的个人,忽然变得飘摇无依,明明是自己人,却杀死了自己人。紧跟着,宪兵们不由分说的处死“逃跑”的军官,而“我”也差一点被执行。

小说是以第一人称有限叙事展开的。小说开始时,除“我”之外的人物,都一直在谈论战争,但我似乎并不怎么说话。直到一次次亲身经历,才终于放弃了责任,认清了战争的“无意义”,“残酷与荒谬”。

对于参与过战争的人来说,着小说一定很有共鸣。

04

最后,谈谈语言。

由于是翻译,其实很难感受到原文的好。但仍然可以明显会感觉到,海明威真的太会写对话。

四五个人坐在一起,一句叠着一句,他仍然可以让对话毫不紊乱,甚至带着节奏感的进行下去。不服不行。

另外,这本小说,语言非常均匀,每一个章节,都是一段白描或心理描写,紧跟着一段非常有节奏感的对话,然后再来一段白描或叙述,再跟一段对话。

从文字来看,海明威太照顾读者了,他非常敏锐的把握了阅读的节奏,让读者时刻舒舒服服地进入故事,一点不会有凝滞,读不动的时候。

一读,就一口气读完了。

只是看了太多战争题材的电影,这个故事本身并没有那么不同寻常,其深度,可能因为写作者年龄的关系,也有所限制。

之后,准备多读几本海明威和福克纳。再聊。

#更多文章

这本书颜值不高,但非常好读!

看哭了!这是今年最动人的一部国产片!

差一点错过这本书,太赞了!

- 感谢关注 -
魏小河
(读书、电影、生活)
(0)

相关推荐

  • 每周只读一本书 · 年轻时的海明威,是你无法想象的存在

    我们老了,但永远有人在年轻着. "夜间醉倒在床上,体会到人生不过一醉,醒来时有一种奇异的兴奋,不晓得究竟是跟谁在睡觉.在黑暗中,世界显得那么不实在,而且那么令人兴奋,所以你不得不又装得假痴假 ...

  • 每日荐书20210721

    每天推荐一本属于今天的书 <永别了武器>:美国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海明威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小说讲述了美国青年亨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志愿到意大利北部参加战争,与英国护士凯瑟琳相识并相恋 ...

  • 《战地春梦》——原来海明威是个直男

    我去,海明威原来是个直男,嗯,直男癌.看了根据<永别了,武器>改编的电影<战地春梦>,我就觉得女主凯瑟琳是个傻白甜,男主亨利是有海明威的影子的,或者说是他心中理想男人的形象.在 ...

  • 海明威的这本书,太八卦了!

    在莎士比亚书店前打卡一张 一 海明威是一个复杂的人. 他创造了一种崭新的文体,参加了数次战争,经历了四次婚姻,大半辈子和抑郁症纠缠不清. 他痛恨富人,但终于成为富人:他崇尚勇敢,但内心敏感甚至脆弱:他 ...

  • 《老人与海》:本书为何能让人热血沸腾,硬汉海明威为何开枪自杀

    《老人与海》:本书为何能让人热血沸腾,硬汉海明威为何开枪自杀

  • 打造最优工作节奏的3个方法:达尔文、海明威、丘吉尔等都在用

    书海泛舟,人间清欢 这是书语人间为你解读的第669本书 <科学休息:迅速恢复精力的高效休息法> 大家好呀~ 今天,灵遥将为你带来一本新书,名字叫做<科学休息:迅速恢复精力的高效休息法 ...

  • 听名著:海明威《老人与海》全集

    古诗词文欣赏 品读古典诗词 畅享诗意人生 每日经典 聆听最美好声音 <老人与海>是海明威晚年的完美之作,凭借这部作品,他荣获1954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作品体现了海明威的人生哲学和道德理想 ...

  • 《老人与海》---海明威在古巴你所不知道的事情

    1928年4月,欧内斯特·米勒·海明威乘坐英国轮船奥丽塔号,由法国的拉罗歇尔港动身前往美国的基韦斯特岛.经过两个星期的航行,奥丽塔号顺利渡过大西洋,到达哈瓦那.这是海明威初次踏上古巴国土,陪伴他的是他 ...

  • 铁打的汉子 才尽的江郎|海明威新版文集三人谈

    海明威 主题:<海明威文集>新书发布会 地点:中信书店·启皓店 嘉宾:止  庵  学者.作家 徐则臣  作家 鲁  敏  作家 主持:宋  玲  上海译文出版社编辑 中国人最早读到的 正是 ...

  • 海明威的四次婚姻告诉女人:你对一个男人越好,他就会越快抛弃你

    美国前总统约翰·肯尼迪评价他:"他凭一己之力,几乎影响和改变了世界上所有国家的文学,以及人们的思考方式." 张爱玲称他的作品,是自己最挚爱的外国文学作品. 王小波说,从他的小说中看 ...

  • 海明威如何在古巴哈瓦那成立间谍机构?都有哪些人?

    二战全面爆发后,美国驻古巴大使馆注意到了哈瓦那当地潜伏的纳粹威胁.与此同时,自信有着西班牙内战经验的海明威也跃跃欲试再次投入斗争.一段时间内,海明威频频出入位于中城海岸边的大使馆,与工作人员交换意见. ...

  • 海明威如何写'煮咖啡'这件事儿?

    尼克在烤架下面塞进两大片松木.火头窜上来了.他刚才忘了舀煮咖啡用的水.他从包裹里取出一只折叠式帆布提桶,一路下山,跨过草场的边缘,来到河边.对岸给蒙在一片白雾中.他在岸边跪下,把帆布提桶浸在河里,觉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