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鲍艳举医案点滴记A√
学习鲍艳举医案点滴记A√
【医案心得】
上述医案,一诊是四逆散合缩泉丸加味,不效。后来加上了小柴胡汤治愈
我在考虑除了头面部五官是孔窍病,大小便也应该是孔窍吧,加了小柴胡汤后遗尿就好了。
古人有七窍流血的说法,按理说大小便问题也应当是孔窍病
【医案学习分享】
几条经合病,要分清主次,可能某条经只需加几味药即可,不必成方,阳明湿热和太阴里虚寒同时出现的情况要注意
舌暗就可以考虑有瘀血的存在,用桂枝茯苓丸。
对于太阴虚寒症,如果没有下利,鲍艳举一般用小建中汤加炮姜,有下利用理中汤,四逆汤
有黄痰一般加鱼腥草30g
痰热咳嗽加鱼腥草30g 桑白皮15g
精神焦虑患者,可以使用柴胡剂,可以考虑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合温胆汤。
腹痛病情复杂,望其舌暗,考虑瘀血,且治疗腹痛基本芍药必用,《神农本草经》芍药治疗邪气腹痛。
多经同病,要多经同治,仅治疗一经可能不效。
【鲍艳举经验学习分享】
口腔溃疡套方:甘草泻心汤加生石膏,玄参,生地(考虑入了血分)
肢节疼痛加桑枝
葛根汤治疗颈,肩,腰背部疼痛
由上述医案学习联想:
周身疼痛肢节疼痛涉及经方:
麻黄汤
葛根汤
附子汤
人参新加汤
桂芍知母汤
♥诸肢节疼痛~加桑枝
♥治疗外感咽痛,小柴胡汤加加减有效率要大于银翘散。
♥表证患者往往有内在因素,或者里湿热汗孔大开易感风寒,或者里虚,腠理不固,易感风寒,应当表里同治,单纯治表,效果并不好,而且容易复感。
♥咽痛痰多加桔梗,生薏米
♥对于里湿热之阳明病,大便黏腻,惯用处方大柴胡合四妙散加生石膏(里热盛再加)
大柴胡泻下湿热,四妙散清热燥湿,清热利湿。生石膏在里热盛的时候可加,或者加白虎汤。
♥皮肤病见红加金银花,连翘,大青叶(各30g)
♥头目热,眼干目赤加菊花30g
♥肺痨病:五味子9g 百部30g 党参10g
补虚杀虫,收敛肺气。
♥对于痰饮导致的胸闷气短,晕眩,吐涎沫:吴茱萸汤合苓桂术甘汤加杏仁,泽泻
(即加了茯苓杏仁甘草汤合泽泻汤)
《伤寒论》67、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
《金匮要略》呕而胸满者,吴茱萸汤主之。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
《金匮要略》胸痹,胸中气塞,短气,茯苓杏仁甘草汤主之,橘枳姜汤亦主之。
《金匮要略》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
【医案学习心得】
咽痛相当于咽干的重症,呼吸困难,喘声大作,胸闷相当于胸胁苦闷。
虽干咳无痰,但其胸闷,脉滑,亦可考虑半夏厚朴汤
治咳嗽首选半夏厚朴汤
治哮喘首选小青龙
胸痛明显可用旋覆花汤,活血行气,通阳散结。旋覆花治胸胁结气。
少阳郁火导致的咽干,喝水多不解,当以小柴胡加龙胆泻肝汤。
【上述医案学习心得分享】
腿沉,腿肿,一般从两方面考虑,一者阳明湿热下注,二者太阴阳虚水犯。
往往腿沉腿肿腰痛的情况,要加一味鸡血藤来活血通络止痛,常用30g
【上述医案学习心得分享】
口苦脉弦是定少阳证的主要指征,当使用柴胡剂,患者精神焦虑明显则以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为主。
胸闷气短,常优先考虑三种病机:少阳郁火上冲,阳明湿热上扰,太阴水饮上犯。虚证情况少见。
见疲乏无力不要只想到虚证一端。湿热困阻气机,气机不畅,亦可出现身重不灵活倦乏感。
【鲍艳举套方】
咳嗽:小柴胡汤+麻杏甘石汤+半夏厚朴汤
痤疮:大柴胡汤+四妙散+桂枝茯苓丸
鼻炎:小柴胡汤+麻杏甘石汤+辛夷苍耳子白芷
口腔溃疡(口舌生疮):甘草泻心汤+生石膏,玄参,生地
咽痛:小柴胡汤+金灯山根汤
痰饮胸闷气短:苓桂术甘汤+茯苓杏仁甘草汤
三阳合病:小柴胡合麻杏甘石汤或小柴胡合大青龙
湿热内蕴皮疹:消风散加白鲜皮30g
【鲍艳举常用加减】
咽痛加桔梗
咽痛痰多加桔梗,生薏苡仁
口干加生石膏或天花粉
痰热咳嗽加鱼腥草
寐差加生龙牡
腰背痛加葛根
眼干目赤加菊花
鼻窍不通加白芷辛夷苍耳子
胃酸加乌贼骨,煅瓦楞,煅牡蛎(一两味即可)
【麻杏甘石汤学习心得分享】
麻杏甘石汤没有表证亦可用:
麻黄配杏仁一宣一降,对应肺气一升一降,使肺气调畅。
麻黄配石膏,可清宣郁闭之肺热。
李士懋李老善用麻黄,取火郁发之之意。
里不合则外不谐,往往患者里热盛,汗出腠理疏松,容易受风可伴有轻微表证,可以用麻杏甘石汤解决。
【学习心得】
痰热可选:
半夏厚朴汤加生石膏(痰热咳嗽,咽部痰气互结首选)
温胆汤(痰热内生伴有焦虑惊恐情绪病首选)
小陷胸汤(有胸腹痛首选)
湿热可选:
四妙散加生石膏(一般首选)
八正散(湿热重,尿灼痛首选)
葛根芩连汤加生石膏(湿热下利首选)
【学习心得】
腰痛,下肢骨节痛,腿肿腿沉,往往考虑阳明湿热内盛,用四妙散,同时加鸡血藤30g以活血通络止痛。
阳明热盛,轻者加生石膏,重者用白虎汤,往往以口渴程度为指征。
表证不明显的腰背痛加一味葛根即可,表证明显加葛根汤。
【学习医案分享】
今学习一则医案,患者为太阳表虚证,用了桂枝汤证,很对证,用药后表证得解,随后又出现了白虎汤证。继续服用白虎汤得解。
学习心得:临床中在治疗表证时,要考虑一下其是否有内热的存在。因为解表药往往以辛温为主,虽表证得解,但容易助热伤津,形成阳明里热证。如果有内热可加一味生石膏防患于未燃,一步到位。
第26条: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通过这条也可以看出,表证汗出太过,助热伤津也会导致阳明里热证。但想来也是有其内热的因素存在,如果里面虚寒也不至于形成阳明里热证。
总而言之,用了解表的方子,对证也好,汗出太过也好,只要里面有内热的因素,都有可能转为阳明病。小便黄,大便干,口渴,苔黄,脉滑都有一定提示意义。
【上述医案学习心得分享】
鲍艳举治疗脾虚证,一般不直接用补气药,单纯的气虚证很少,往往夹杂痰湿,湿热,故而常用平胃散,厚姜半甘参汤,小柴胡汤中加重参草枣剂量
心烦,寐差,往往非一经所致,比如少阳阳明皆可。某个症状亦非一经所致,要综合考虑。
常用药:头面部热(孔窍有热)加菊花30g,
寐差加生龙牡各30g
患者有皮疹,皮肤见红,往往先从阳明湿热考虑
胸闷心悸气短常见病机:少阳郁火上冲,阳明湿热上扰,太阴水饮上泛。常用方子:小柴胡汤,四妙散,苓桂术甘汤加杏仁,泽泻(茯苓杏仁甘草汤,泽泻汤)
【医案体会】
自述头晕每在洗澡或洗头后加重。里面有太阴水饮,同气相求。
皮肤瘙痒考虑太阳病,流脓水考虑阳明病,可以选择用麻杏甘石汤治疗。
皮肤病一般都要加上风药:荆芥,防风,蝉蜕等。
肿瘤患者往往有瘀血,可加活血药,耳聋一般也加活血药(经验用药)
【上述医案体会分享】
鲍艳举胸痛常用旋覆花汤以化痰活血行气散结。
颈部神经被压迫,常常要加葛根,跟诊时也见老师这么用
胸闷气短,鲍艳举一定会用茯苓杏仁甘草汤。《金匮要略》胸痹,胸中气塞,短气,茯苓杏仁甘草主之。
但凡心肺症状都可以考虑使用小柴胡汤,因为少阳病病位,胸腹两大腔间,诸脏腑所在之地,包含了心肺。
【医案体会】
见手脚凉,不要被惯性思维所迷惑,认为就是太阴里虚寒,亦要考虑气机郁滞的四逆证,如何辨,当从舌脉及兼证辨析。
恶寒一症,一定要仔细辨析,首选想到的就是表证恶寒,其次是里阳虚,还要注意一下是否是气郁或者阳郁。气郁用四逆散,阳郁用白虎汤或承气汤。
少阳病单独出现的情况较少,往往伴有太阳阳明病,小柴胡汤合麻杏甘石汤的使用机会比较多。
外台茯苓饮治疗太阴水饮,方剂组成参苓白术散合橘枳姜汤(只取方剂名称)
病情迁延不愈亦可见表证,多见太阳中风证,并非只见于外感病,不见于内伤,辨证准确要果断使用。
【上述医案体会】
头痛既要辨经,亦要辨病机,患者具备太阴寒饮上冲的病机,就可以用吴茱萸汤,无论头痛部位若何,并非非是巅顶痛才用吴茱萸汤。
白腻苔亦提示有热,苔腻为热灼津液所致,并非见黄苔才有热,就像小青龙汤的痰,以粘稠还是清稀为鉴别要点,稠者,腻着为有热者。
有些症状并非典型六经病,但仍可以考虑进去,比如一些皮肤病可以考虑是太阳病,加一些荆防类药,虽然病机为里湿热之阳明病。
【鲍艳举医案学习心得分享】
三金排石:鸡内金,海金沙,金钱草。
表证轻者,一味葛根,表证重者,葛根汤。
里实轻者,一味大黄,里实重者,承气汤。
里热轻者,一味石膏,里热重者,白虎汤。
化疗药相当于中医的毒药,毒药进入体内容易产生瘀血,患者面色晦暗,舌暗红是指征。
治疗皮肤瘙痒症状:
偏于表者可选:桂麻各半汤,麻杏薏甘汤,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内外同治者,可选消风散[表证兼有表热]
里湿热者可选三仁汤,龙胆泻肝汤
【胡老六经辨证心得体会分享】
太阴病为里阴证,包括脾气虚,脾阳虚,水饮病等,少阴病为表阴证,为阳虚兼有表证(无热恶寒那种),可见太阴病少阴病都有阳虚那怎么鉴别?
阳虚可出现消化系统症状(腹胀,纳差,呕吐,下利),恶寒肢厥,脉沉弱。
只要抓住两个点就行,一者消化系统症状,二者表证。
出现了阳虚,先看有没有消化系统症状,有的话先把太阴病写上,再看有没有表证(无热恶寒那种,仅见闭塞流涕,身痛,没有发热),如果有就把少阴病写上,没有表证那就还是太阴病。
注:少阴病表阴证,是不会出现消化系统症状的,一旦出现消化系统症状,就辨为太阴病了。
【太阴病体会】
太阴病里阳虚证要进一分辨是病在中焦,属于理中汤证,还是病在下焦四逆汤证,病在中焦多表现为消化系统症状,比如纳差,呕吐,下利,腹胀,肚子怕凉,喜热饮。而病在下焦多表现为恶寒肢厥,小便频。肢厥的症状不加附子效果不好。
中下焦阳虚可用附子理中丸,附子理中丸是理中丸与四逆汤合方(生附子改成炮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