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名义」续集?快算了吧

    最近,一部国产剧在湖南卫视悄咪咪开播了。
    乍一看这名字,《巡回检察组》。
    没什么特别。
    再看看它的曾用名——《人民的正义》。
    演员表——于和伟、韩雪、韩童生、宋春丽、吴刚、许亚军、冯雷……
    一水的老戏骨加老熟人。
    而导演、出品方、播出平台也和《人民的名义》一样。
    好家伙,难道时隔三年,《人民的名义》续集终于要上了?
    但是越看越不对劲。
    无论是主题、类型、尺度还是质量,这次的《巡回检察组》都跟《人民的名义》八竿子打不着。
    看完前十集,人民的正义没见着,人民币的正义倒是处处都在彰显。
    卖汽车、卖衣服、买厨具、卖零食,咱买会员就是为了躲开广告,没想到一分钟看三个会员专享广告。(请大家选择DVD版,跳过TV版)
    更有许多网友揪出剧中许多常识性的政法知识错误。
    大型网友纠错现场
    现在,该剧在豆瓣上的评分是6.5,目测还要往下跌。
    一锤子给它定为烂剧,似乎太冤。
    你刚想夸它两句,它就拉跨给你看。
    咱拿这种国产电视剧还真一点办法也没有,只能一边行走在弃剧的边缘,一边摇头——
    可惜了这群好演员呐!
    从目前播出的剧集来看,《巡回检察组》的类型较为杂糅,既有对司法体系内部政治生态的呈现,又有案件调查的悬疑氛围,亦有对官民关系的探讨。
    《巡回检察组》的主线围绕发生在东川省内的“九三零杀人案”展开。
    此案本已执行死缓判决,但罪犯本人拒不认罪,其母亲(宋春丽 饰)两年间坚持上访伸冤,甚至在政府表彰年度先进法治人物时当众向司法机关发难,引发巨大的舆论风波。
    于是,检察官冯森(于和伟 饰)临危受命,接受省政法委书记张友成(韩童生 饰)的委派,奉命调查此案是否真的另有隐情。
    在此背景下,本剧花开两枝。
    一条线讲述以冯森、张友成为主的司法官员如何在主持案件重启的过程中解决权力与私情、工作与家庭的冲突;
    另一条线讲述冯森重翻旧案,由“九三零杀人案”牵扯出多起恶性犯罪事件。
    从现在的剧情不难推断出“九三零杀人案”背后隐情巨大,可能涉及到官商勾结、司法系统内部腐败等敏感话题。
    也可以看出该剧试图将政治生态与案件调查相结合,对检察系统自上至下、由内而外进行较为全面的呈现。
    野心之大,不言而喻。
    但剧集在每种类型上的表现都不尽如人意。
    首先,讲述政治生态的部分过于粗浅、幼稚,甚至漏洞百出。这是令整部剧格局立刻矮下来的重要原因。
    很多人看了第一集之后,可能会觉得公检法各部门高层领导在会议上互相踢皮球的场景似曾相识。
    乍一看,这幕戏有《人民的名义》开场内味了。
    帮大家回忆一下。
    《人民的名义》开场就是一次省委会议,围绕腐败官员丁义珍应该先“规”还是先“拘”展开一番政治角力。
    出场人物有汉东省政法委书记高育良,汉东省委常委、京州市委书记李达康,汉东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季昌明等五人。
    这五人在如何处理丁义珍的问题上发生分歧,看起来正襟危坐、公事公办,实际上各怀立场、话中有话。
    有的为争夺主动权,有的为保全自身,有的为打压对手,有的为站队表忠心。
    每个人的台词不仅展现了各自官职的功能与立场,更体现出个人的不同性格与所属派系。
    比如后来成为网红的达康书记,在这短短的几分钟内就体现出了有话直说、不爱拐弯抹角的耿直boy属性。
    而高育良作为本场会议的老大,其老谋深算、深谙弄权之术的特点也展露无遗。
    为了达到拘捕丁义珍同时打压李达康的目的,高育良先假装站队李达康,又说要请示新来的空降领导沙瑞金,得到尚方宝剑后亮明自己的反对态度,做了顺水人情给本派系的手下,同时不忘甩锅给大领导。
    一套手段下来行云流水,滴水不漏,让人不得不服。
    但李达康立刻回击,听说来抓人那小子是你学生?步步紧逼,毫不退让。
    两人性格之迥异,派系之对立立刻显现。
    可见,本场戏立人物、划山头,节奏明快、话术高明,三言两语间透露出关系网络的冰山一角,为后续铺下足够的悬念,经得起反复推敲。
    这个开局为《人民的名义》奠定了一定高度的政治视野,编剧周梅森对官场的洞察力和表现力可见一斑。
    回味完《人民的名义》,再看《巡回检察组》开场的会议,就有点相形见绌了。
    这场会议的背景是省里的法治先进人物表彰大会遭上访群众闹事,省政法委书记张友成紧急召集公检法各部门负责人商议对策。
    于是一场各部门相互推诿的大戏拉开。
    但是且看几位大佬的台词。
    先是东川省公安厅厅长严正义:
    再是东川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袁宏伟:
    接着是东川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陈长青:
    没错,台词很明显是各部门在诉苦、甩锅,没人愿意牵头翻案。
    毕竟,这是一个成立一百多人专案组的重点案件,至今犯人不肯认罪,家属不停闹事。
    翻案了,打自己的脸(一百个人的专案组呐!)。
    没翻案,打群众的脸(舆论依然发酵,怎样都难以服众)。
    但是除此之外你能看到什么?
    弦外之音?
    性格特点?
    还是派系斗争?
    别找了,你啥也看不到。因为编剧根本就没能力写出信息量庞大的台词。再进一步推测,编剧可能根本就没想好好展示政治生态
    不信你看后面,全都是靠英勇神武的检察组组长冯森一个人独闯虎穴龙潭,摆明了往刑侦剧的路子上走。
    所以开头这场戏,极大可能只是做做样子,摆出一副似乎深不可测的姿态,让人点头称赞:
    啧啧,好真实,好敢拍!
    实际上呢,这可能已经是本剧尺度的上限了。
    接下来你将看到基层领导之间的人情往来,比如你帮我把麻烦事瞒下来让我拿到奖金,我给你回报点好处。
    但是公检法大佬们的政治博弈却离整个故事越来越远。
    看到最新一集,我几乎可以肯定,在这部戏里是别指望看到什么精彩而真实的政治生态了。
    为啥?
    看看与《人民的名义》中高育良相同职位的省政法委书记张友成的行为举止多么幼稚,多么不符合省政法委书记的人设便可知一二。
    首先,在省表彰大会这样被媒体全方位包围的公众场面,突然闯入一位不露脸的群众来送锦旗,但凡有一点政治敏感度的官员都会第一时间考虑到场面安全的问题,而不是在不经任何核实的情况下立马顺水推舟,忘乎所以地唱高调。
    一个突如其来的反讽送给大家
    而张友成的反应像极了一个没见过世面的职场小白,或者一个急于巴结奉承的中层小领导,而不是一个已经做到副部级干部的官场老手。
    再看出事后他的反应,立刻恼羞成怒,又是甩脸又是甩锅,下属一番推诿后,他能做的也只是总结陈词——
    同志们,我也不知道怎么办,反正不论如何,不能再出事了!
    这说的不是废话么。
    可怕的是,张友成这个处于本剧政治生态中心的人物,一而再再而三地讲出大段大段的废话。
    儿子不老实,他被顶头上司提点敲打,完了就跟秘书在政府大楼里交起心来了:
    我身边的人不能出事啊,你们出事了我再清廉也没用啊。
    听着这些翻来覆去没有任何潜台词的大白话,看着这个空荡荡的充满回音的楼道,也不知道张友成是想让这楼里其他人知道他是个清官呢,还是他有个不争气的倒霉儿子呢。
    张友成,你可是个省政法委书记,跟秘书谈心去办公室行吗?实在不乐意,在车里聊也行啊!
    当张友成这个人物逐渐流露出傻白甜一面的时候,我对本剧的政治戏码彻底死了心——
    重磅级政治人物都被彻底沦为工具人,其他政治人物的深度又何须多言呢
    你们猜是谁给谁汇报工作?
    撇去政治戏码,我们来看案件调查的部分。
    可能由于编剧更擅长的缘故(编剧余飞的代表作《重案六组》第三、四部),破案不至于过分拉跨,但拖拉的政治角力戏份导致叙述案件调查的时间大幅缩短,剧情进展缓慢。
    且不说男主人公、巡回检察组组长冯森的真实身份拖了将近四分之一的戏份才公之于众(而这并不是什么高明的包袱。于和伟扮油腻、扮痞气、扮孤狼,都显得过于刻意,因为剧情简介早已将男主身份的秘密外泄——这就是个有点儿叛逆有点嚣张的检察组组长)。
    就说案情发酵中的两件根本不复杂的小冤案,来来回回三四集都讲不清楚。
    首先是“九三零杀人案”的中心人物、犯罪嫌疑人沈广军在监狱疑似被狱警打伤。
    几个监狱领导上来不分青红皂白对狱警一通指责批评,接着相互推诿,想着怎么压住事态。愣是演了六集,才有领导幡然醒悟:
    我们怎么宁愿相信一个罪犯也不相信自己的同志!
    而且,这还是因为该同志自曝悲惨身世,突然打动了前脚还在想着怎么隐瞒上级好拿年终奖的领导。
    听着挺感动,但你仔细一想,难道小狱警没有主角光环(老爸是主角),这些工作人员就不会先立案(或者内部调查),对监控、伤口情况等进行一番调查后再下判断?
    怎么领导说关就关,说放就放?
    其实,剧情后续安排了这些调查。
    只是同时,剧情要让位给张友成受到事业和家庭的内外夹攻、冯森调查“九三零杀人案”和妻子死亡两起案件,以及东川省首富之子黄四海监狱戏份。
    在多线并行的前提下,剪辑和叙事顺序不够巧妙,导致一个简单的事件被无限拉长
    这就让事件中的人物显得既蠢又被动,叙事节奏被打乱。
    同样让人觉得“到底有完没完”的,还有张友成之子张一苇遭“仙人跳”被诬强奸一事。
    这段情节从头到尾没有一场戏能够说服观众。
    首先,“仙人跳”女主角。“仙人跳”无非就是色诱,找这样姿色普通的女演员(莫怪女演员,选角的锅)把成天开跑车一看就没少祸害女孩子的张大少爷迷得精虫上脑,是想表达什么?
    哦,原来张一苇看过人家写的网络小说。
    是想说张一苇这个纨绔子弟虽然脑子不好使,但却是个不折不扣的文艺青年,总是能透过表象看本质吗?
    接着有人报警称张一苇强奸,剧情便开始无休止在张一苇辩白和张友成恼羞成怒之间拉扯。
    张友成来来回回就一个意思,你办事的过程中女孩有没有说“不”?人家说了你就是强奸!
    (虽然这个理儿也没错)但是,即使是法盲看到这里心里也会产生大大的问号——
    如果事后只靠当时女生的反应这一个条件来判断是否为强奸的话,那么是不是几乎所有女性都可以空口白牙指控任何一个与之发生性关系的人为强奸犯?
    专业人员的调查取证呢?
    张友成居然丝毫不考虑儿子有被诬陷的可能,直接将儿子从心底里打为了强奸犯,也不调查一下女孩的背景身份,也不考虑一下自己在这个位置被打击报复的可能性也很大。
    于是剧情一再被搁置、拖延,不断上演父不慈子不孝的人伦悲剧,来来回回都是那些“好自为之”之类的车轱辘话。
    作为省政法委书记,张友成这个角色看上去为了清廉而清廉,完全失去了高层官员应有的警觉性和复杂性。
    与其说“水至清则无鱼”,不如说“水至清则无脑”。
    剧中人指责“你不配当父亲”,观众吐槽“你不配当政法委书记”。
    于是戏里戏外的人第一次在“张友成他不配!”这一点上达成共识。
    看看隔壁的《人民的名义》。
    高育良、祁同伟明明都是千年狐狸,却被塑造得可爱、可怜、可叹,谁见了都忍不住想先喜欢一下再把他们送进大牢。
    谁能不爱胜天半子?
    而这边的张友成可能真的是个好人,却让人直想吐槽“你个废话精赶紧黑化进大牢里去呆着得了”。
    剧情拖拉成这样,主要人物还被塑造成了无脑工具人,这后面的剧情发展着实令人堪忧。
    但是呢,虽然槽点无数,这剧我却还是忍不住想要追下去。
    为啥呢?
    全然将其当作一个破案故事来看待,迄今为止,该剧在设置疑团、保留悬念方面做得还算到位。
    这样就更加说明了一点,编剧对政治题材的理解、表达能力完全支撑不了他的野心。
    真的可惜了编剧自己苦心经营设下的局,也可惜了宋春丽在机关大院门前撒泼打滚的无赖劲,更可惜了于和伟捻起路人瓜子一顿嗑的那股子灵光乍现。
    明明可以像《沉默的真相》那样,自下而上,从小切口展现大背景,却偏偏选择了自上而下的方式,试图胡子眉毛一把抓,最后比例失衡,风格割裂。
    想学《人民的名义》把饼子摊得太大,不好翻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