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国学堂--中国式心灵秘境6-人性抉择.己.[演员入戏要深,出戏分离要快]

06

演员入戏要深,出戏分离要快

国学堂记:家族系统排列疗法,以模拟情境引发模拟体验,带领人们走出心理的隐忧,重建沟通与理解的桥梁,那么这与演员表演有何异同?沉浸剧情的演员是否也有心灵的隐忧?为什么演绎正面角色更伤身体?《红楼梦》又营造了怎样的情景体验

刚才讲到就是在西方心理学里,有一种叫做家族系统排列游戏,透过指定另外一些人来扮演你的家庭成员,然后观察这些人之间的关系,和他们的表达的时候会更多地了解,原来你处在一个什么样的人际关系的冲突当中。

问题有趣的是,那些扮演你家里人的人,不知为什么会成为了你的家人灵魂的一个投射,一个代替者。仿佛他好像知道你的家庭的一切一样,但是实际上他不知道,他离开那个环境场的时候,这些信息就全没有了。当他不再表演,回来做了分离,比如心理治疗师会说:“你是谁,你现在跟你角色告别,你现在对你的角色说:你是谁,你在扮演这个角色,你不是他。”心理治疗师要做分离的,分离完了以后这些人突然就从扮演的环境场出来了。但是如果不分离有的人没关系,因为他从来就没进去,而有的人进去了,他要出来是需要一点外力进行分离的,尤其是这个脑子。就像林黛玉的表演者陈晓旭,如果有人帮她处理过分离的话,她的后半辈子就不会像林黛玉了。

其实真的是这样子的,如果自己觉得对什么伤心,不要接受这个信息,不然自己伤心控制不了的。这是一个心理学的自我保护。比如张曼玉演过某一个角色,演着演着连自己家人都觉得害怕,抑郁了。她自己演过的角色出不来,就必须要治疗的。其实演员是最需要心理学的,为什么有些狡猾的演员就是说当他觉得这个角色太悲的时候,他是故意不进去的他是用表演,也就是说:“我把他演像,但我不是他。”他一直可以说“我不是他,但是我演他。我可以表演他,但是我不是他。”如果演员知道这个办法也不错,他表演可以不深入,不被卷入,不被缠绕

所以那些伟大的演员,今天导入的这个角色,是让这个角色成为他的主体,明天是让另一个灵魂成为他的主体,时间长了,如果这个演员不够理性的,是会疯掉的,但是实际上演员都需要歇斯底里。所以说很理性的演员是演不出角色来的,往往都是半疯的演员,演的是最好的,就是他演什么像什么。因为他内在很松,整个结构很松。谁都能进来,但是慢慢地慢慢地他会变得很完美,因为他总是保留美好的,放弃不好的。

说到这里,梁冬老师想那些经常演坏人演员他们怎么办呢?难道那些经常演坏人的人是不是最后就变成一个坏人了?其实不会的,这是一个补偿,在人生命里,就有不同的力量,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戏剧人生如果自己可以在戏剧里表现出了,那么其内在的畅达了,这个就不会让自己的身体出麻烦,所以往往演坏人的身体都偏好。而且还有一点演坏人的由于他的角色是,所以他在生活中一定要来补偿,往往其是平和的,就比较追求善的

比如说很多演坏人的演员会去信佛、会去成为一个乐施好善的人。陈佩斯的爹——陈强,他们都是演反面角色,演惯了大反派的,但是他们现实活得很健康,而且他们很善,像陈强都是大善人。常演坏人的葛优也是非常善良的,爱一群人在一起。因为生命有个内在平衡的功能,如果在某种情况下表现出的时候,自己就会有个自动向善的倾向,会在现实生活中一定要回来,而且自己就不会做坏事,就会相信一些东西,就会敬畏一些东西,更知道坏人不好的,所以就不会去做坏事。

反过来,那些经常演好人(人设)的人不是很惨了。经常演好人就要看演员自己的修为。如果认为自己就是高大全的人,那就完了。因为自己要表现出完美的人格,而自己的人性又做不到,就会更多的压抑。演正面角色的人就会压抑很多,在现实生活中,就不能跟别人抢饭盒吃,又不能要太特殊的照顾,因为演的是好人,所以压抑就很多。回到现实生活中由于演的是好人,其邻居每个人都觉得其应该是好人,结果自己还压抑着,内心的那些情绪无法释放,所以就容易得病或者就很容易冲动,其身体要承载这个糟糕的东西

一个好人要允许有一个小坏,其实女人就喜欢有点小坏的男人。因为这样的男人健康,不得病。例如一个男人有点脚气、有点手癣、或有个牙病、或有个秃头,其实都是好。其实男人或女人都是要给自己小毛病,生活中有个坏习惯

待续:庚.国学堂--中国式心灵秘境6-中国文化的人性抉择.庚.【为万世开太平,福泽家族文化】


关注“国学文化太美”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页面:

通讯录→公众号→右上角“+”→搜索“KYGuoXueWenHuaTaiMei”

文章页面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