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 | 艺术家笔下的“丑女”

在定义一幅画时,美,或是丑,某种方面取决于社会的尺度,从古至今,人们所做的价值判断,与他所处的社会环境与道德规范等等挂钩。

在这里我们所说的“丑”的形象,只是数种对于事物认识的一种。

▲ 丽莎. 克莱默 镜中的妇女 2011

“象征着从出生至衰亡的容貌变化”

艺术历史上,画家们都在描绘“丑女”,翁贝托·艾柯在他的书中提到,中世纪时,“丑女”这一主题的绘画被广泛追捧,而至文艺复兴,描绘女性之丑已经成为了讽刺主题。

这里的“丑”,是道德和精神层面上的,这可以说是源来已久的反女性主义传统。

▲ 伯纳多·斯特罗齐 虚荣 约1637

奥维德:“女人之美在于美德而不在于化妆”

在西方文学中,从贺拉斯、马提雅尔到中世纪的但丁、文艺复兴时期的薄伽丘,都在自己的文学作品中描述过关于“丑陋的女人”的形象。

艺术家在这些文学作品中寻觅灵感,但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多数诗人手中,他们的作品不似前人表达对于女性的憎恶,而是以反思的角度去看待这一形象的出现和发展。

▲ 乔尔乔内 老妇人 1506-1507

“作家以女人年老色衰为题,忧郁地省思美的消退。”

——《丑的历史》

到了巴洛克时代,传统的艺术中的人物形象不再十分吸引人们的眼球,人们开始追求不平凡的难得一见的引起人们好奇和怪异感的事物,艺术家们开始创造曾经不被传统所接受的风格。

也借此,人们对待“丑女”的艺术形象的态度也在很大程度上发生了转变。

"女人的缺陷成为令人感兴趣的因素,有时候成为刺激感官的要素。"

▲ 昆汀·马西斯 丑陋的女公爵 1513

《丑陋的女公爵》(又称奇形怪状的老妇人)是一幅讽刺性的肖像画,由佛兰芒艺术家昆汀·马西斯(Quentin Matsys,1466-1530)于1513年左右完成。

画面中是一个丑陋的老妇人,皮肤皱巴巴,乳房干瘪。她戴着她年轻时的贵族式有角的头饰,在画的时候已经过时了,右手拿着一朵红色的花,那是订婚的象征,表明她想吸引一个追求者。

红色的花被描述为“可能永远不会开花”的花蕾。

▲ 莱奥纳多·达·芬奇 怪诞的头部 约1480-1510

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1452-1519)的这幅画像同昆汀·马西斯的可谓异曲同工。

▲ 约翰·坦尼尔《爱丽丝梦游仙境》插图 1865

1865年约翰·坦尼尔《爱丽丝梦游仙境》一书的插图,借用了昆汀·马特西的《丑陋的女公爵》画中的形象。使得这一奇妙色彩的童话有了更为浓郁的怪诞奇异的效果

“丑”,社会对于艺术家笔下的女性形象的印象解读之一,二十世纪后,对于女性形象的诠释意义更为多元化。

巴勃罗·毕加索(Pablo Picasso,1881-1973)“哭泣的女人”系列绘画的原型是陪伴了他将近十年的多拉·马尔。从1936年到1944年,多拉·马尔一直是毕加索的情妇。在这段时期,毕加索以多种形式描绘了她,有些是现实的,有些是善意的,有些是折磨或威胁的。

▲ 巴勃罗·毕加索 哭泣的女人-1 1937

毕卡索:“多拉,对我来说,她就是那个哭泣的女人。多年来,我把她描绘成扭曲的形象,不是通过施虐,也不是出于快乐;只是遵从一个强加在我身上的幻象。这是深刻的现实,而不是表面的现实。

▲ 巴勃罗·毕加索 哭泣的女人-2 1937

艺术家卡米尔(Kamil Swiatek),所做的裸体绘画中的部分也是“丑女”的扭曲的容貌和躯体。

画家希望在自己笔下的这些裸体形象是有灵魂的而不是创作一幅庸俗、低贱或粗糙的作品。

我发现人体是最美丽的东西之一。虽然我的人物在画中是裸体的,但我想让观者关注人的内在美。深入他们的眼睛,看到他们真实的灵魂。因为只有当有人展示了真实的自己,他们才真正的赤裸。

▲ 卡米尔 裸体1——2012系列 2012

当代比利时画家高蒂耶·休伯特(Gauthier Hubert)则用近乎男子的形象来诠释他的“丑女”。

▲ 高蒂耶·休伯特 丑陋的女人画像

我们并不需要站在多高的高度或是以批判性的眼光来看待这些画作,正如文学家莎士比亚的经典名言:“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不同的人眼中,丑的定义也是不同的。

美与丑是相对而言的,在艺术家眼中,或许美与丑并能一概而论,具有表现力才是他们所追求的。

在美术史发展的历程中,画家们使用这类形象作画也许是讽喻某种现象,又或者仅仅是展现出某种风格,也可能是对自己所见真实的自我认知。

[文/编  《弘雅书房》  编辑部:倦子逸]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