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半壁山下:文明福地,还有一座这样暖心的建筑

1、

万丈红尘三杯酒,春秋大业一壶茶。
这是很多人都熟悉的两句话,但不同的人生经历,对这两句话会有不同的理解。能喝酒的时候喝酒,不能喝酒就“以茶代酒”,一杯茶,一壶酒,泡出了整个中国历史。
春天的时候,朋友张志强带我我去了一个地方——凤凰山大桥南御龙瀚府小区里的万木精舍,听琴喝茶,看茶艺培训师任妍女士的茶道演示,听她讲茶的故事。

仙山灵草湿行云,洗遍香肌粉未匀。

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林春。

要知冰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

戏作小诗君一笑,从来佳茗似佳人。

这是苏轼在杭州写的《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芽》,初年花开之时,身处茶室,感受茶道,学习苏东坡,这是人生最好的境界。
人生可以复杂,也可以很简单,这就是苏轼。该喝酒的时候喝酒,喝完酒品茶。
朋友曹辅把新茶寄了过来,犹如把春天也寄到了杭州(武林),诗人的心顿时冰清玉洁:
“欲把西湖比西子,从来佳茗似佳人”。
绝世佳对出来了。
明末天启年间著名的江南才子魏学洢写了很多散文,其中最著名的是大家都熟知的《核舟记》:
明朝有一个人叫王叔远,在不足一寸的桃核上进行了一个伟大的创作,他把桃核刻成了一条船,船上热闹非凡。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船上的五个人是苏轼和他的朋友黄鲁直、佛印以及两个船夫。上学的时候我记住了船上刻的“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今天看到的则是“为炉、为壶”。
三位老先生在船上喝茶,其中佛印是著名的和尚。

2.

和尚喝茶的历史悠久,被誉为茶仙的唐朝人陆羽从小跟着智积和尚种茶、制茶、烹茶、饮茶,在48岁的时候,写成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学专著——《茶经》。
中国茶道在寺庙的香火中熏过,便有了三分佛气。
“茶禅一味”,历史上就有了很多寺庙、僧人与茶的故事,很多寺庙里专门设有“茶堂”用来招待客人,有“茶鼓”,用来召集人们喝茶,有“茶头”,专门负责烹茶待客,还有茶仪,茶礼、奠茶等等,
因为出家人不许喝酒,所以就“以茶代酒”,寺院里就把茶研究了个透!
然而,即便是研究的再透,也不如承德这座暖心的寺庙建筑,他从建设之初,就是为了喝茶,而且寺庙的名字就叫茶棚。
应该是历史上绝无仅有——魁星楼的半壁山下的茶棚。

3.

前两天写完《魁星楼:一个风水先生的几句话,竟影响承德文化教育很多年》这篇文章后,有朋友留言:
我在半壁山底下施工,挖出过海忠写的重修茶棚碑文,原计划橡胶坝修好后放到橡胶坝管理房里,结果被双桥区文物局弄走了,碑文我还没拓呢
这也是一位热爱承德历史的人。
不过他留言里有一句话可能不准确,海忠不是“重修”茶棚,而是第一次修,修完后感觉很好,有欧阳修《醉翁亭记》的感觉,作为地方长官,看到来往的百姓们有地方遮风避雨喝茶,为民造福的成就感一上来,就写了一篇碑文——《半壁山新建茶棚记》,记录了茶棚修建的前前后后。

4.

半壁山新建茶棚记

半壁山魁阁既成,牢醴之献,岁有常期。晨夕香火,虽委之海云寺住持,然两地隔远,伏秋水涨,弥望盈盈,纵矢颛诚,其何由隮(读鸡)巅以虔礼?
魁星楼修好了,又不能承包给安徽农民经营,也不能增加编制,于是就让武烈河对面的海云寺主持代管。可是出现了一个问题,魁星阁规模不小,“牢醴之献”的意思是祭祀用的牲品和祭品,早晚的香火,都是常规的事情,但魁星楼和海云寺相隔很远,中间又隔着武烈河,夏秋水大的时候,满眼都是波光盈盈,等着修武烈河大桥还有一百多年呢。即便是再虔诚,也不能隔着河在那边的山头上行礼呀!隮读鸡,生僻字,在这里是“登上”的意思。
山以下乡市不属,而取道者众。担薪负米,日憧憧于歊(读肖)暑严寒,风雨骤来,趋避无所。衲子广月谋诸信善,度地庀(读匹)材,建茶棚而蹬以通阁。屋五楹,禅榻内置奉瓣香,无间朝暮。往来负贩,任息劳肩。且为之夏水冬汤,无虑烦渴。夫以厦庇所及,使历斯境者皆歌舞欢忻,感召天和,有不叶嘉祥而作士气者乎?
这是承德知府海忠让人感到暖心的地方,这是心里装着老百姓的官员。魁星楼建成了,但山脚下还没有魁福园小区,但从这里走过的人却很多,有扛柴火的,有背米的,不管刮风下雨、酷暑严寒,在这里路过时,连一个歇歇脚避风躲雨的地方都没有。
广月和尚就找了些善男善女,寻找位置、募集建筑材料,修建了这个茶棚,同时还修建了通向魁星楼的蹬阶,(现在这个通向山上的石蹬路还有一部分,十几年前我还走过一次。)茶棚共五楹,禅榻内置奉瓣香,“瓣香”这个词有多重意义,我认为这里应该是提供给路人烧的香。于是,路过这里的劳动人民可以歇脚,夏天有茶水,冬天有热汤,所有路过的人没有不歌舞欢忻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辟天下寒士尽开颜”。
中楹龛祀关圣帝君,赫濯声灵,俨质旁以临上。凡经对越,伊谁敢不慑佚志而起敬心。敬斯端端必获福。然则茶棚之建,又不止妥魁灵,便行旅事,所谓一举而三善备焉者,其在斯欤!余曩典郡事,凡有关于培养利导者,弗惮讨论。今既洊(读间)副旬宣,宜不与劝课之务。乃士若庶不既见遗,殷殷然必欲丐一言,以垂介石。
为什么说这个茶棚是寺庙呢?就是因为最中间的一楹里供奉着关二爷,这也是一座关帝庙。赫濯是威严显赫的意思,凡是看见关帝像的人,没有不收敛起安逸图乐之心而心生敬意的。“敬斯端端必获福”,人必须常怀敬畏之心呀。
老羊铲史写过关羽由张飞的二哥变成武财神的过程《关羽“身在曹营心在汉”的真相》,估计海忠也知道这件事,所以他说:修建这座茶棚寺,不仅仅是供奉关公,主要是方便来往行人,一举三得。接着他又发挥了一下,说我过去在处理政务时,凡是关于对社会有益处的,都不怕大家讨论,因为真理越说越明嘛。今天既然要大肆宣传这件事,就不要像“劝课”那样,劝课是鼓励与督责的意思。不管是干部还是普通百姓,都应该积极进言献策,使好的做法传承下去。
读古文太费劲,解释古文更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事情,上面这几段磕磕绊绊的解释下来,连查字典再网上搜索,但还有不对的地方,所以大家也不要认真,理解个大概就行了。
呜呼!余亦何造于斯民,而顾爱恋不忘若是。是诚余之所歉然,而未敢自信者,重违其请。且与乐观厥成,谫陋弗恤,爰泚笔而为之记。
诶呀!海忠最后谦虚了一下,大家看看就得了,谫陋是浅薄的意思,泚笔是以笔蘸墨的意思。
5.
前几天教师节,上面这个图片火了:说什么报答,日后你惹出祸来,不把师傅说出来就行了。
所以,孙悟空这货始终不说他师傅是谁。
借助多本辞典,还不能把一篇古文直译下来,我也不敢说我的老师是哪位了。

看完这篇文章,看官们知道承德有过这样一个暖心的建筑也就行了。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都是给皇帝和王公贵族用的,而这座叫茶棚的寺庙是给老百姓的,值得记住。

6.

烈日当空,路途遥远,还没有高铁和飞机,所以,去西天取经,没有比唐僧更希望在路上遇到一个茶棚的了。
果然,《西游记》第六十四回,唐僧来到了一个茶棚,正在和四位老者谈诗论道,有美女来访:
四老欠身问道:“杏仙何来?”那女子对众道了万福,道:“知有佳客在此赓酬,特来相访。敢求一见。”十八公指着唐僧道:“佳客在此,何劳求见!”三藏躬身,不敢言语。那女子叫:“快献茶来。”又有两个黄衣女童,捧一个红漆丹盘,盘内有六个细磁茶盂,盂内设几品异果,横担着匙儿,提一把白铁嵌黄铜的茶壶,壶内香茶喷鼻。斟了茶,那女子微露春葱,捧磁盂先奉三藏,次奉四老,然后一盏,自取而陪。
这是明朝人写的唐朝人喝茶的事。在承德,有多个叫茶棚的地方,多是在过去的御道上,古人出行辛苦,荒郊野岭,经常风餐露宿,普通老百姓还将就,但皇帝出行就不行了,所以,沿途有茶棚。
按照王舜、安忠和老师编辑的《避暑山庄大辞典》所列,承德范围内至少有以下几处:

【茶棚】

①承德地名。在丰宁外沟门乡北部。康熙皇帝多伦会盟途中于此喝茶休息,故名。

②承德地名。在隆化湾沟门乡北部。乾隆皇帝行围途中于此喝茶休息,故名。

③清代建筑。建于康熙四十年(1701年),撤于乾隆八年(1743年)。在双塔山东8华里处,一个院落,3间房屋,设施比较简单,是清帝往返避暑山庄和喀喇河屯行宫之间的休息饮茶之处。已无存。

④清代寺庙。在热河半壁山下,道光十年(1830年)建,5间,中间供奉关帝。热河道道员海忠写有《半壁山新建茶棚记》。已无存。

《避暑山庄大辞典》里没有列入的,还有宽城孟子岭附近的一处叫茶棚的地方,也是在皇帝经过的路上。

7.

不风不雨正清和,翠竹亭亭好节柯。

最爱晚凉佳客至,一壶新茗泡松萝。

这是板桥先生在喝茶,他是怪人,不似东坡先生般随和,东坡先生已经和佛印去江上泛舟,赏月喝茶了,他还自己在家等待着客人来。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海忠听到了扬州郑板桥的竹叶,于是就有了承德这座暖心的寺庙。
茶棚,一座留在了人们心里的建筑。

本文参阅:
《避暑山庄大辞典》
《中国茶道》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