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推手的柔性用力 2024-04-10 23:37:48 太极拳有以柔克刚之说。这个柔是什么意思呢?认为这个柔是弱小、无力,那是把经念歪了。这个柔是柔性用力的意思,以柔克刚是柔性用力对付刚性用力的意思。太极拳的练习不管是套路还是推手,大多是柔软,是柔性用力。套路练习要求用意不用力,自然是柔性用力,不用太担心不会柔。推手则不一定,如果方法不对,可能达不到柔性用力的目的,本文主要讨论推手的柔性用力。柔性用力的反面是刚性用力,柔软的反面是坚刚,坚刚基本释义是坚硬、坚强。大多外家拳术从速度、硬度、力度等上表现坚刚,练习也主要从速度、硬度、力度上入手。太极拳有柔软有坚刚,坚刚的获得走另一条道路,“极柔软然后极坚刚”,从柔软从柔性用力入手,练习从柔,效果显刚。如,用柔柔绵绵的力量别逼封盖堵截,把对手的力捂闷在身体里出不来,效果上力量犹如泰山压顶大得出奇,对手没有反抗的余地,连想反抗的念头都没有。被别逼封盖堵截者常感叹,“你的力量真大”,他以为是力大起的作用。太极拳者力量真得大吗?一个人力量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肌肉的体积及神经调节能力的强弱。太极拳套路练习是用意不用力,其对肌肉体积的增大对力量的贡献相对其他拳术和运动要小得多。太极拳套路练习虽然对提高神经调节能力有帮助,但神经协调能力主要是先天因素决定,于遗传关联度很大。太极拳套路练习不能完成增大肌肉体积的任务,对提高神经调节能力的贡献也有限的很。太极拳推手有用极大力、用极小力训练法,不管是极大力训练还是极小力训练,其对力量的贡献都不能与借助器械练力相比。力量不是太极拳者的长项,“你的力量真大”不是实际情况。力量不大,效果上却显刚,是柔性用力之功。柔软、柔性用力何以能显刚呢?一、柔性用力的特殊作用(一)柔软是比较安全有效贴触接敌的方式接高速抛送过来的篮球,双手先主动迎球,将触未触之际,松开、抱球、顺着来球运动的方向回缩,回缩中给来球一个恰到好处的阻力和让其继续移动的距离。这样做不但容易接住来球,还不容易受伤。对于来拳来腿来力,接拳接腿接力的方法与接球相似。先两手大胆迎伸,积极主动迎上,将触未触之际,松开,顺着来拳来腿来力的方向走,实现软着落。手如果不敢迎伸,回缩余地就小,甚至没有回缩余地,只能硬接,硬接不但容易造成损伤,身体还容易发硬,影响稳定和后续动作的速度和力量。顺着来拳来腿来力走不仅是手的回缩,还有腿的移动。手的回缩,身形的回缩,加上腿的移动,整个回缩的余地就更大,更从容。其中腿的进退是所有回缩的重中之重,手是两扇门,全凭步赢人。上了年纪腿脚不灵便,散手就没法打。百艺跑为先,是至理名言,没有跑跳训练,腿不灵不快,难能成为散手高手。两手大胆迎伸,阻碰到对方来拳来腿的机会大大增加,又战场远离我方,安全系数增大。受到柔性用力阻滞,会出现短暂的呆滞,我方趁机哪里便那里走,远击近弹斜打不一而足。当对方处得机得势,密集进攻,我方无力反击,又退无可退时,为免受伤害双手可以回缩护头护肋。大多情况双手力争大胆迎伸,柔性用力训练有素者,短距离发力的能力强,无须回缩就能发出大力。李小龙的前手拳很有力量,柔性用力者的前手拳也很有力量,发力无须长途跋涉,无须拉开架子。拳腿发力是拳腿由曲转直过程,如果发力中被对手顺走,拳腿会被动地伸展拉直,成为强弓之末后继无力。发力中被柔软的力量裹挟吞吸顺走,不但肢体回缩困难,还会出现断气现象。所谓断气现象,就是只有出的气,难有进的气,气断则力断,难能再次组织有效进攻,很被动。发力落空也常会出现断气现象。发力被硬力阻碰,对呼吸几无影响,被柔力顺走,呼吸就会被打乱。散手对抗,大多情况拳腿发力只能被顺走一点点,被偏转一个小角度。这个时候不要一相情愿固执地坚持捋带,已经带不动了。如果限于推手,能顺走一点点后,力迅速转变方向,对对方肢体进行别逼折叠。顺走是顺势顺力过程,折叠肢体是顺势逆力过程。顺着对方的势逆着对方的力封盖堵截,迫使对方某一关节疲软无力而被折叠。顺势逆力的操作,有兴趣的同好可以参看拙著《太极拳推手入门与提高》(人民体育出版社)“顺势逆力加力和顺势顺力加力”节。散手,不要刻意捋带,不要刻意推发,能够捋带推发的机会很少,如果刻意为之,则不但无效,还会招来打击。(二)柔性用力者有“中间态”大多武技对抗,在身体没有接触的时候,能保持松的状态,在身体接触的情况下难免会有程度较大的发紧发硬,或松或紧松紧交替是为常态。劲力柔软,柔性用力的太极拳者除了或松和或紧之外还有“劲似松非松将展未展”状态,这是介于松和紧之间的一种状态,称之为“中间态”。“中间态”好似被拉伸或被压缩的弹簧,充满弹性,随时可伸可缩。说“中间态”是防守状态,对,如果力比我大,我会自动回缩。说是进攻状态,也对,如果力比我小,我会自动伸长跟进。有“中间态”者,两手可以大胆迎伸,蛇行无定向,哪里便那里走,无招无式,手不空回,挨何处何处发,进如流水寻缝,退如鹅毛吹风,攻即是防,防即是攻,攻防一体,特能节省体力。没有“中间态”者,松紧分明,松就松得彻底,紧就紧到位,在松紧转换攻防转换之间相对空隙较大,为了弥补这个空隙,需要通过幅度较大的躲闪、移动、上窜下跳,及密集的组合动作,特消耗体力。一个罩子,水泼不进来。疾速旋转的电风扇,水也泼不进来。有“中间态”者,他的出手就是一个罩子,严密、省力、方便。没有“中间态”者,他的出手就是疾速旋转的电风扇,费力费神,且不严密。肌肉具有明显的时间效应,收缩时间越长,收缩力与速度就会越降低。无“中间态”者,因肢体被连续不断地搁碰遮拦笼罩,肌肉更多地处于紧张收缩状态,少有放松的机会,容易疲劳。有“中间态”者,两手始终处于将展未展似松非松状态,敢于肢体接触,攻即是防,防即是攻,换劲不换手,发力无断续,死缠烂打,不容易累。一拳打出,在触及目标之前,拳松,臂松,离目标10厘米左右时再次发力,拳紧,全身绷紧。触及目标前的进击途中拳松臂松,这个时候人体处于很弱势的状态,如果遭到搁碰,进攻会受到严重干扰,进攻效果会大打折扣。对进攻途中的来拳来腿进行拦截,叫做“拳打半势”。有“中间态”者,不但不怕搁碰,较少会成为“拳打半势”的牺牲品,还是一个天然的“拳打半势”高手。把快把主动攻击把耗能让够对手,等对手诱对手来碰,碰到劲似松非松将展未展状态的你的手上身上,如同在沙滩上跑步,海涂上跋涉,要快快不了,特累。有“中间态”者,因习惯全身上下一体连着,在还没有达到学以致用的程度时,要松松不彻底,要硬硬不到位,很容易被对手打到根上。未练太极拳之前,一身蛮力横冲直撞,本能充分释放,如被撞个正着,威力尚有,如撞不着发现危险,会马上松懈逃丢。“劲似松非松将展未展”初步上身,原先的蛮力横冲直撞、见危逃丢本能减少或消失,对抗能力反而下降。太极拳者在相当一段时间里,越练越无用是客观的,太极十年不出门,在某种角度有一定的道理。“中间态”是柄双刃剑,练习者要为此付出代价。柔性用力的特殊作用远不止于此。柔性用力者因力的作用时间相对硬力要长很多,对方受到的力即使不大,但力的累积效果大,运动状态被轻易改变不是难事。柔性用力是能把基础力量转化为专项力量的有效工具之一,平时练力练硬不用担心练僵了。套路、推手是太极拳术的基础,散手是它的上层建筑,散手主要是打不是推,打的主要形式是拳打脚踢,柔性用力能有效提高击打速度,拳似流星发如弹不是难事。爆发力是刹那间的事,发出之后难以改变,如泼出去的水,不再受控制。柔性用力可以控制,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都可以随时改变,对关节别逼折叠实施大擒拿不是难事。等等。二、柔性用力的练习太极拳套路练习不受外力刺激,能从容的柔性用力,但对增大力量的贡献很小。大成拳的试力也一样。套路练习和试力练习的柔性用力,健身作用很好,有情趣,看起来很柔韧,尤其是试力的“推之不动,拉之不移”练习,韧性十足,但如果不经过外力刺激,几无技击作用。技击需要的柔性用力,需要经过外阻抗刺激,把力练大练活练灵,这主要通过推手获得。严格意义上的不丢不顶推手练习对柔性用力的贡献远远优于套路和试力,配合性推手练习的“推之不动,拉之不移”,较试力的“推之不动,拉之不移”,效率不知要高多少。试力的“推之不动,拉之不移”有身体表现,更多地是意识体操,自娱自乐,极有可能走空。推手的“推之不动,拉之不移”是实打实的用力过程,不会走空。同样多的练习时间,从技击角度来说,推手较套路和试力要强得多,可以不练套路和试力,不可以不练推手。“太极拳的功夫在套路”,是从健身娱乐角度来说的。“太极拳的功夫在推手”,是从技击角度来说的。有人相信“太极拳的功夫在套路”,拼命在套路上化时间,等发现不对时,为时已晚。“太极拳的功夫在套路”,误人不浅。“太极拳的生命在套路”,是对的,更多的练习者是奔套路而来的。推手练习的柔性用力,其力度可大可小,可小至“用意不用力”,可大至竭尽全力,唯相互作用力不可是零。相互作用力为零,就是相互之间没有作用力,相互之间没有作用力就谈不上是柔性用力还是刚性用力,就沦为不痛不痒徒有推手之形无推手之实的空推。柔性运用小力,可使劲力灵敏,柔性运用大力,可使劲力强大。推手柔性用力练习的关键技术是,不丢不顶沾连粘随匀缓连绵。可以将不丢不顶沾连粘随匀缓连绵和柔性用力划等号。这个技术的操作要靠双方配合,没有双方默契配合,很难达到目的。配合性的推手只能在师生间,同门师兄弟间进行。说配合性推手是师生间的游戏,是同门师兄弟间的游戏,是熟人间的游戏,确是实情。配合会推出不丢不顶,会推出柔性用力过程,会推出推之不动拉之不移,对抗几乎没有不丢不顶,对抗主要是不丢不顶功夫的运用,不是不丢不顶功夫的练习。柔性用力的练习要有专门的练习伙伴,俗称对子,今天在这里和我推几下,明天在那里和你推几下,后天又换个人推,很难会练出高质量的柔性用力。太极推手的不丢不顶是怎样的一种情形呢?一个歹徒行凶后手里还拿着刀,怎样做才能既不让歹徒走脱,又保护自身免受伤害?一边报警,一边与歹徒不即不离保持距离,他跑,我追,“不丢”,他过来,我跑,“不顶”,不丢不顶不即不离。游击战,敌退,我进,“不丢”,敌进,我退,“不顶”,不丢不顶不即不离。这些个不丢不顶和推手的不丢不顶可不是一回事,这些个不丢不顶是双方隔空进行。推拉小车,轻轻地推,它慢慢地走,重重地推,它快快地走,“不顶”。换个方向,轻轻地拉,它慢慢地跟,重重地拉,它快快地随,“不丢”。这个不丢不顶与推手的不丢不顶有点相似,彼此接触且有作用力,不同的是,推拉小车是手抓握着用力,推手只能沾粘着用力,不能抓握,推拉小车是硬性用力,推手是柔性用力。推手的不丢不顶是模仿推拉小车的过程。老师把自己当作小车,让学生推拉。推拉不能用手抓握,只能用肢体沾粘。定步。学生推过来,老师顶住,给以阻滞,“推之不动”。如果不两力对顶,而是与学生步调一致的顺着学生的推进后移,那是无力,是没有相互作用力,那是丢,是空推。顶力的大小是关键,过大,学生推不动,成真顶,是双重,是错误。顶力大小恰到好处,老师整个身体能被推动推走,不顶。推到尽头,学生往回走,这个时候,老师不让他走不让回去,用相反的力回拉给以阻滞,“拉之不移”。回拉阻滞力的大小是关键,过大,可能学生回不去,可能双方肢体滑脱。恰到好处,有阻滞拉力,老师整个身体又要被学生拉动拉走,不丢。推过来,顶住,不让走,非要走,边顶边让学生推动推走,不顶。往回走,拖住,不让走,非要走,边拖边让学生拉动拉走,不丢。周而复始循环往复。要不顶,先互顶,两力相向,互顶又不顶死,能动不呆滞,不顶就有了。要不丢,先互拉,两力相反,互拉又不滑脱,能动不呆滞,不丢就有了。不丢不顶是在对抗之力作用下形成,对抗之力的大小是关键。学生往前推时有撞意,往回走时有荡意,往前撞往后荡。撞,需要运用体重力,荡,需要运用体重力,往前撞往后荡时,用柔柔的绵绵的软软的含着的悠着点的有控制的力,体重力。老师的对顶力和对拉力与学生的前撞力和后荡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可小至用意不用力,可大至极大力。推习如图所示。 图一 图一是学生(白衣者)住前撞的情形 图二 图二是学生(白衣者)往后荡的情形。推习中腕腕相贴触,把力练到梢节。梢节有力,长一寸强一寸。梢节紧,根节自然紧。根节紧的感觉是身如铅灌,胸腹腰背自然紧绷向外膨胀。胸腹腰背不要故意紧绷,要自然放松,但由于梢节紧,根节不得不紧,这个紧是被动的,是紧得恰到好处。这种推习,在能保证有高质量的不丢不顶沾连粘随,有高质量的柔性用力的同时,至少还有以下二种特别的功效。一是,训练肩节传力转力能力跳高先水平助跑,再近竖直跳起,两者几近直角,瞬间水平运动转为竖直运动。一个优秀的跳高运动员能够将水平运动能量最大限度地瞬间转变成竖直运动能量,一般的人转变效率很低,所以也跳不高。发力打击对方与跳高类似,也存在转变力的方向问题。为方便把问题说得清楚一些,我们来一个极端假定,假定腿发力为竖直方向,手施加给对方的力为水平方向,两力成直角。将竖直力转为水平力,有两个问题要解决,一是,如何将竖直向上的力转为水平方向的力,二是,腿粗臂细,臂要承得住。解决这两个问题的关键部位是,柔弱的肩关节。发力抵达对方身上时,足蹬地之力和手施加给对方之力,如果不考虑体重力的话,几乎是一样大,力路径上身体的任何一点受力都几乎一样大。身体各节各部位粗细不同强弱不同,在受力大小相同的情况下,各部承受的刺激不同,差异很大。人体能承受的最大力不由最强壮部位决定,由最薄弱部位决定,其中的肩节为关键之枢纽。上面介绍的推手方法,接触部位是腕,这种结构,足为支点,腰腹部为体重力作用点,腕部为受到的外力作用点,身体构成一根费力杠杆,利于强刺激肩关节,强壮肩关节,利于把力练到腕节练到前节。最吃劲最难受的是肩关切,首先败下阵来的是肩关节,是肩关节首先受不了。大多练武的人,腿有力不成问题,“瓶颈”“木桶短板”是在肩关节或僵硬或疲软或不够健壮有力,有力传不了,力方向转变效率低下。“金肩银胸锡蜡肚”“运用在两肩”都一针见血地道出肩关节作用的关键性。二是,能保证肌肉大多时候是在做等速收缩运动。肌肉以恒定的进度进行最大用力收缩,且肌肉收缩产生的力量始终与阻力相等的肌肉收缩称为等速收缩。肌肉进行等速收缩时,在整个运动范围内都能产生最大的张力,等速收缩练习是提高肌肉力量的有效手段。这种大幅度、慢速度、匀速、用力持续紧张、肌松力掤、无招无式,大多时候做等速肌肉收缩运动的特别的推习,对增大力量有奇效。这种在体重力高度参与下能够不硬撞硬压,不硬荡硬拉,有控制能控制,对劲力的柔软、灵敏有奇效。学生一般只能熬四十秒左右,不过一分钟。两力咬合得越紧密,越绵软柔和,配合得越好,学生越吃力,越受益,能熬住的时间越短。推习很痛苦,柔柔的绵绵的软软的含着的悠着点的用力,反而更能产生力量,何乐而不为呢,痛并快乐着。等速肌肉收缩训练还能十分有效地保护我们在日常生活劳作运动时远离可能的伤害。上面介绍的柔性用力练习是左右对称往前撞往后荡的情形,还有左右挂荡等不对称的多方位多角度练习。小力小劲得小柔小软,大力大劲得大柔大软,大柔大软更为优质和重要。面上看,这种推手是手在动,接触部位是手,而实际上腰的锁力含劲更为根本。向前撞,用得是体重力和腰的锁力,往后荡,用得也是体重力和腰的锁力。一个人的体重与怎样练习没有关系,不会改变,体重力的利用却与练习密切相关,体重不用白不用,用了也白用,为何不利用?备注:原文发表于《少林与太极》2020年第6期 太极和院 弘扬文化 传承经典 中国 杭州 赞 (0) 相关推荐 太极拳论 力大胜力小,有力打无力,手快打手慢,是一种规律,但力量和速度也不是先天自然之能,也需要学习锻炼才能加大力量,加快速度.因此,「非关学力而有为也」这句话是错误的. 太极拳从名字的含义来讲是有柔有刚,有轻 ... 太极拳之内劲-好文章 太极拳之内劲 太极拳的劲,实际跟其他内家拳是一样的,这个劲就是腰腿发出的劲,而且太极拳有且仅有一个劲,简单点说,就是腿上的力,至于如何将腿上的力传递到手上,就是太极拳修炼的目的. 所有的内功内气,最后 ... 易学难精太极拳 网络文章,纷繁复杂,良莠不齐.既有读之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的真知灼见,亦有牵强附会.东拼西凑的垃圾文章,更有一些如玄幻小说般云山雾罩.故弄玄虚的.我辈习武之人,唯有努力提高自身水平,擦亮一双慧眼,才能 ... 太极拳推手的不同阶段 我跟大哥学习太极推手三十多年了,对其要领的认识反反复复,多因功夫不到时急于参悟拳论,结果是空耗体力与精神,反而耽误时间.为使学者少走弯路,我把多年推手感悟,按阶段略述于下. 第一阶段,局部用力阶段.有 ... 练太极拳到底要不要“用力”? 练太极拳要不要用力?这是每个练拳人都必须自思.自问.自答,谁都绕不开的问题.虽然回答各有说词,但归纳起来不外两种声音:一种说"要用力",一种说"不用力".如果是 ... 【原创】陈式太极拳推手有别于其它各式,只有“顺步”“活步”! 洪式太极--通过力学原理阐释实战技击:通过人体经络运行感知节节贯穿:通过辩证哲学述说平衡与和谐.本微信平台愿与世人共同探索太极拳的奥秘和唯美! 征稿邮箱:jy6108@163.com 陈师教拳,不 ... 太极拳推手反关节擒拿防身技巧讲解运用 保持健康:太极健身舒心平气 保持健康:太极健身舒心平气 Show More 太极拳推手“放劲”如何练 太极拳推手“放劲”如何练 太极拳推手训练中的几个关键问题 关于舍己从人的问题,关于接劲和借劲的问题,关于蓄劲和发劲的问题,关于解决"双重"的问题,都是太极拳推手训练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也是必须正确对待和认真解决的关键问题.现结合自己的教学体 ... 李雅轩老师阐述太极拳推手要领 练太极拳为什么必须练推手呢?因为太极拳一百多个动作的实用价值都得从推手中体验出来.但我们得认识推手不是打架,也不等于对打,切忌摔扭和用力推手. 推手的方式大体可分为四种类型:一为单手定步:二为双手定步 ... 威海玄同太极拳馆,玄同说太极:太极拳推手,是一场风花雪月的事 最近在拳场说太极拳推手时,最多的一个字,就是少,少不是没有,是不显现. 太极拳讲柔.讲虚,柔劲不是软劲.虚劲不是身子虚.两腿发飘.两眼迷离.虚劲是敛着劲.是不断劲.是一直瞄着猎物. 打靶和打猎两回事, ... 内功太极拳推手之分阴阳 郑智杰师兄解读太极推手之分阴阳: 什么是阴阳?师父在<太极可道>中说"若从"内运外动"的本意来讲,"内运"占主导地位,应该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