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的病因病机、类证鉴别和辨证论治

眩晕

一、概述

1.眩晕的定义眩是眼花,晕是头晕,二者同时并见,故统称为“眩晕”。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恶心、呕吐、汗出,甚则昏倒等症状。

2。眩晕的源流眩晕最早见于(内经),称之为“眩冒”。汉代张仲景认为,痰饮是眩晕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至金元时代,对眩晕的概念、病因病机及法方均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此外《医学正传·眩运》还记载了“眩运者,中风之渐也。”

3.古代医家对眩晕病机的认识《丹溪心法·头眩)偏主于痰,有“无痰则不作眩”的主张,提出“治痰为先”的方法。《景岳全书·眩运》指出:“眩运一证,虚者居其八九,而兼火、兼痰者不过十中一二耳。”强调了“无虚不能作眩”,在治疗上为“当以治虚为主”。

4.主要相关西医疾病的诊断高血压病:十八岁以上成年人高血压定义为:在未服抗高血压药物情况下,收缩压大于等于140mmHg和舒张压大于等于90mmHg。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目前正服用抗高血压药物,即使血压已低于140/90mmHg,仍可诊断为高血压。

二、病因病机

1.眩晕的病因(1)肝阳上亢素体阳盛,肝阳上亢,发为眩晕;或因长期忧郁恼怒,气郁化火,使肝阴暗耗,风阳升动,上扰清空,发为眩晕;或肾阴素亏,肝失所养,以致肝阴不足,肝阳上亢,发为眩晕。(2)气血亏虚久病不愈,耗伤气血,或失血之后,虚而不复,或脾胃虚弱,不能运化水谷以生化气血,以致气血两虚,气虚则清阳不展,血虚则脑失所养,皆能发生眩晕。(3)肾精不足肾为先天之本,藏精生髓,若先天不足,肾阴不充,或老年肾亏,或久病伤肾,或房劳过度,导致肾精亏耗,不能生髓,而脑为髓之海,髓海不足,上下俱虚,发生眩晕。(4)痰湿中阻嗜酒肥甘,饥饱劳倦,伤于脾胃,健运失司,以致水谷不化精微,聚湿生痰,痰湿中阻,则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引起眩晕。眩晕的病因虽如上述,但往往彼此影响,互相转化。如肾精亏虚本属阴虚,若因阴损及阳,可转为阴阳俱虚之证。又如痰湿中阻,初起多为湿痰偏盛,日久可痰郁化火,形成痰火为患。失血过多每使气随血脱,出现气血两亏的眩晕。

2.眩晕的病机及转化本病的基本病理变化不外虚实两端。虚者为髓海不足,或气血亏虚,清窍失养;实者为风、火、痰、瘀扰乱清空。本病病位在头窍,其病变脏腑与肝、脾、肾三脏相关。痰湿中阻,郁久化热形成痰火为患,甚至火盛伤阴,形成阴亏于下,痰火上蒙的复杂局面。再如肾精不足,本属阴虚,若阴损及阳,或精不化气,可转为肾阳不足,或阴阳两虚之证。若中年以上,阴虚阳亢,风阳上扰;往往有中风晕厥的可能。

三、诊断和类证鉴别

1.眩晕的诊断要点(1)头晕目眩,视物旋转,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甚则仆倒。(2)严重者可伴有头痛、项强、恶心、呕吐、眼球震颤、耳鸣耳聋、汗出、面色苍白等表现。(3)多有情志不遵、年老体虚;’饮食不节、跌仆损伤等病史。

2.眩晕与中风的鉴别中风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口舌歪斜,半身不遂,失语,或不经昏仆,仅以喁僻不遂为特征。中风昏仆与眩晕之甚者相似,眩晕之甚者亦可仆倒,但无半身不遂及不省人事、口舌歪斜诸症。也有部分中风病人,以眩晕、头痛为其先兆表现。

3.眩晕与厥证的鉴别厥证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四肢厥冷为特征,发作后可在短时间内苏醒。严重者可一厥不复而死亡。眩晕严重者也有欲仆或晕旋仆倒的表现,但眩晕病人无昏迷、不省人事的表现。

四、辨证论治

1.眩晕的辨证要点(1)辨相关脏腑肝阳上亢之眩晕兼见头胀痛、面色潮红、急躁易怒、口苦脉弦等症状。脾失健运:痰湿中阻之眩晕,兼见纳呆、呕恶、头痛、苔腻诸症。肾精不足之眩晕多兼有腰膝酸软、耳鸣等症。(2)辨标本虚实凡病程较长,反复发作,遇劳即发,伴两目干涩,腰膝酸软,或面色咣白,神疲乏力,脉细或弱者,多属虚证。凡病程短,或突然发作,眩晕重,视物旋转,伴呕恶痰涎,头痛,面赤,形体壮实者,多属实证。

2.眩晕的治疗原则补虚泻实,调整阴阳为主。虚者当滋养肝肾,补益气血,填精生髓。实证当平肝潜阳,清肝泻火,化痰行瘀。

3.眩晕的分证论治

(1)肝阳上亢[症]眩晕耳鸣,头痛且胀,每因烦劳或恼怒而头晕、头痛加剧,面时潮红,急躁易怒,少寐多梦,口苦,舌质红,苔黄,脉弦。[法]平肝潜阳,滋养肝肾。[方]天麻钩藤饮加减。常用药:天麻、石决明、钩藤、牛膝、杜仲、桑寄生、黄芩、白芍等。

(2)气血亏虚[症]眩晕动则加剧,劳累即发,面色苍白,唇甲不华,发色不泽,心悸少寐,神疲懒言,饮食减少,舌质淡,脉细弱。[治疗]补养气血,健运脾胃。[方]归脾汤为主方。常用药:党参、黄芪、白术、当归、熟地、大枣、茯苓、远志、枣仁等。

(3)肾精不足[症]眩晕而见精神萎靡,少寐多梦,健忘,腰膝疫软,遗精,耳鸣。偏于阴虚者,五心烦热,舌质红,脉弦细数。偏于阳虚者,四肢不温,形寒怯冷,舌质淡,脉沉细无力。[法]偏阴虚者,治以补肾滋阴。偏阳虚者,治以补肾助阳。[方]补肾滋阴宜左归丸为主方。补肾助阳宜右归丸为主方。常用药:熟地、山药、龟板、鹿角胶、紫河车、杜仲、枸杞、菟丝子、牛膝等。

(4)痰湿中阻[症]眩晕而见头重如蒙,胸闷恶心,食少多寐,苔白腻,脉濡滑。[法]燥湿祛痰,健脾和胃。[方]l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常用药:陈皮、白术、茯苓、天麻等。

(5)瘀血阻窍[症]眩晕,头痛,兼见健忘,失眠,心悸,精神不振,耳鸣耳聋,面唇紫暗,舌暗有瘀斑,脉涩或细涩。[法]祛瘀生新,活血通窍。[方]通窍活血汤加减。常用药:川芎、赤芍、桃仁、红花、白芷、菖蒲、老葱、当归、地龙等。

4.常见证候治疗的加减变化

(1)肝阳上亢:若肝火上炎,口苦目赤,烦躁易怒者酌加龙胆草、丹皮。若肝肾阴虚较甚,目涩耳鸣,腰膝疫软,舌红少苔,脉弦细数,可酌加枸杞、首乌。

(2)气血亏虚:若中气不足,清阳不升,兼见气短乏力,纳少神疲,便溏下坠,脉象无力者,可合用补中益气汤;若自汗时出,易于感冒,当重用黄芪。

(3)肾精不足:若阴损及阳,肾阳虚明显,表现为四肢不温,形寒怕冷,精神萎靡,舌淡脉沉,或与右归丸温补肾阳,填精补髓。·

(4)痰湿中阻:若眩晕较甚,呕吐频作,视物旋转,可酌加代赭石、竹茹以镇逆止呕;若脘闷纳呆,加砂仁、白蔻仁等芳香和胃。

(5)瘀血阻窍证:兼见疲乏无力,少气自汗等症,加黄芪、党参益气活血;兼见畏寒肢冷,感冒加重,可加附子、桂枝温经活血。

五、预防与调护

1.眩晕的预防眩晕的发生,多与饮食不节,劳倦过度,情志失调有关,因此预防眩晕的发生,应避免和消除能导致眩晕发生的各种内、外因素。要坚持适当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保持心情舒畅,情绪稳定,防止七情过伤;注意劳逸结合,注意饮食有节,尽量戒烟戒酒。

2.眩晕的调护眩晕发病后要及时治疗,注意休息,严重者应当卧床。注意饮食宜清淡,保持情绪稳定,注意避免突然剧烈的体位改变和头部运动,以防眩晕症状的加重或发生昏仆。

(0)

相关推荐

  • 眩晕诊治精粹

    眩晕是目眩与头晕的总称,二者常同时并见,故统称"眩晕",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舟车,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恶心.呕吐.汗出,甚则昏倒等症状. 本证历代医籍论述颇多.早在< ...

  •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中医病因病机与证治

    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引起小儿腹痛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多见于学龄前儿童,男童发病率较高.该病多因病毒.细菌感染所致,常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程中并发或继发于肠道炎症之后.近几年来,该病有增长趋势,若病情迁延,常 ...

  • 第24讲 第五篇:历节病病因病机、证治(1)

    黑板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 一.概述 二.原文分析 4∼7条∼9条 论历节病病因病机及鉴别诊断 8条:论风湿历节证治 分析:诸肢节疼痛:遍历.递历多个关节 主症 游走性,关节肿胀 身体魁羸┬关节肿大 ...

  • 半夏泻心汤、黄连汤、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类证鉴别

    发表于: 2019-08-042019-08-04 半夏泻心汤与干姜黄芩黄连汤同属辛开苦降寒温并用之方,然前者适用于寒热错杂于中之痞证,故以芩连配姜夏,辛开苦降,佐参.枣.草补中益气.后者适用于寒热格 ...

  •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病因病机 专方加减辨证论治

    通过对近年来中医药防治慢性乙型肝炎的文献进行整理,从本病的中医病因病机.辨证论治.辨病论治或专方治疗以及单味药治疗等4个方面入手,对其临床研究进行总结,为慢乙肝的防治提供新的治疗思路和方法:并提出了研 ...

  • “离魂证”的中医病因病机及辨证治疗

    离魂证是指一种特殊的感知异常,即患者产生一种超脱自身或躯体分离的感觉,一般发生在清醒状态.至于睡眠或半睡眠时出现的异常,虽然与之有明显差别但古代文献仍称之离魂,故聊备之.<灵枢●本神>篇云 ...

  • 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证考核——心悸-病因病机及鉴别诊断

    心悸是临床常见病证之一,也可作为临床多种病证的症状表现之一,如胸痹心痛.失眠.健忘.眩晕.水肿.喘证等出现心悸时,应主要针对原发病进行辨证治疗. 根据本病的临床表现,西医学的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律失常,如 ...

  • 眩晕汇解:《证治汇补》、《类证治裁》

    <证治汇补>曰:诸脉皆系于目,脏腑筋骨之精,与脉并为系,上属于脑,后出于项中,故邪气中于项,因逢其身之虚,其入深者,随目系而入于脑,则脑转,脑转则引目系急而眩矣. 内因:诸风掉眩,皆属肝木 ...

  • 血管源性眩晕的病因鉴别,一文搞定!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天坛医院的眩晕专家鞠奕教授为您讲解! 血管源性眩晕主要是由血管疾病(尤其是脑血管疾病,也包括内耳供血,有时也涉及心血管疾病)引发的一类眩晕或头晕/平衡障碍.常见于短暂性缺血 ...

  • 中医知识05中医内科学10眩晕:病因、病位、基本病机、辨证论治

    中医知识05中医内科学10眩晕:病因、病位、基本病机、辨证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