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得掉渣,美的幽静,人口不足百人的村庄竟藏着深山中的碉堡

说起土楼,想必大多数人和我一样,脑子里浮现的是作为《大鱼海棠》、《云水谣》等电影取景地的福建土楼,那些点缀在青山绿水中的福建土楼,有种坠入梦境里的神秘感,天圆地方,宛若神话里的东方古城堡一般。

其实土楼并非是专属福建的特产,安徽的歙县也有聚集成片的土楼-阳产土楼,也许是隐于群山之中相对小众的缘故,知道的人不多,去的游客亦是寥寥,我也是在抵达歙县之后才知道有阳产土楼的存在,但也因此相比那些在商业化大潮中混得风生水起的人气景点,阳产土楼保留了更多原汁原味的生态之感,被誉为“大山深处的世外桃源”。

阳产,位于皖南山区的群山之中,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依山而建的古村落,为郑姓居地,村中几乎所有居民都姓郑,相传郑姓在南宋战乱期间由歙北迁移定潭而居,明末清初之际郑氏分支见阳产四面环山,古木参天,清泉叮咚,认为这是块风水宝地,遂迁至阳产定居。

虽是皖南古村落,但阳产却与宏村、西递这些人们印象中的皖南古村迥然不同,由于地势较高,交通不便,这里的山民就地取材,采石筑基,夯土成墙,数百年积淀下来,逐渐形成一排排错落有致的土楼群,虽与“粉墙黛瓦马头墙”的传统徽派建筑大相径庭,但阳产的土楼群自带一种乡土美感,俨然一副古朴壮丽的悠然画卷。

乘坐景区的接驳车一路蜿蜒向上,山势陡峭,盘旋曲折,堪称九曲十八弯。车子开到山顶,一面是绵延起伏的青山,沿着青石板铺就的台阶踏步而上,绿荫之中一幢幢土楼鳞次栉比,在眼前依山铺陈开来的壮观景象一下子击中内心,仿佛一脚踏入上世纪百年前的原始村庄。

请了个当地村民作为向导,带我们钻进阳产土楼的羊肠小径,村民大姐身为当地土著,对阳产土楼如数家珍,哪里拍照好看哪幢土楼最有特色一一娓娓道来。

从大姐的介绍中得知阳产现存300余栋土楼,其中年代最久的土楼有200多年历史,是皖南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好的土楼群。

长久以来,村民们终年与青山为伍,以日月作伴,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怡然生活,鼎盛时期村里曾住着400多户,几千余人。

当古村走过数百年风风雨雨,过了几个世纪宛若与世隔绝的日子之后,也不免受到了现代化的影响,村里的年轻人开始向往外面的世界搬到山外居住,很多土楼大多人去屋空,现在的户籍人口只有600余人,生活在山上的常驻人口则不足百人。

古村也随之失去了往日繁华,只留下年迈的长者仍然坚守,就像我们眼前巷口静坐的老妇人,任山外的变幻日新月异,始终故土难离,独守寂寞与清贫。

如果说福建土楼是一座座设计精巧围起来的生生世世,那么阳产土楼便是青石板连起来的长长久久,每幢土楼独门独户,却又彼此相互照应,不同于城市公寓铁门紧闭的疏离,阳产土楼邻里和睦相处,但凡还有村民居住的土楼,大抵处于“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状态。

老人们喜欢坐在村口的凉亭里聊天话家常,路过一户家有小孩的人家,小朋友被太阳晒得黝黑,大概是平常不太能见到同龄的小朋友,看见元宝扯着嗓子喊:到我家里来玩不?然后元宝一听呼唤,居然也无半点隔阂,笑呵呵就去了……

以及碰到一个自来熟的当地小朋友

午后的阳光中,沐浴着琥珀色的山野光影一路来到阳产土楼的半山腰,极目远眺,幢幢土楼在山峦叠翠中层层叠叠,高低起伏,土黄色的外墙宛若奏着一曲山野之歌。

当土楼里的年轻居民渐渐离家远去,也开始有如我一般的城市游人远道而来,爱上这里的袅袅炊烟,不同于都市车水马龙的静谧,坐在晒着玉米,种着映山红的院子里,喝上一杯当地村民亲手采制的毛峰,体会城市里难有的惬意时光。

如此这般,短暂的阳产土楼之行给了我出乎意料的惊喜,那些敦实的如同碉堡的土楼,有种深沉的岁月之感,门前张贴的泛黄的春联,洋溢着温馨而美好的家庭气息,安宁得让人不舍离去,眼前的一切像是一个温暖的陈年旧梦,让人一时沉湎于中,不愿醒来。

点“在看”给我一朵小黄花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