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明出山第一计

孔明感刘备三顾茅庐之诚,随刘备出山,给刘备设的第一计是什么呢?

《三国演义》第三十九回的标题是:“荆州城公子三求计 博望坡军师初用兵”。乍看起来孔明设的第一计应是博望坡用兵,其实不然。孔明设的第一计是“离间计”,这计就隐藏在公子三求计中,作者没有明说,是暗写,所以粗心的读者很难看出來。而且这“离间计”还是公子刘琦三次求来的。求他人设计害自己,刘琦可谓古今第一人。在别人有求于己时设计害别人,孔明也忒阴毒了。

孔明为刘备制定长远战略,认为刘备最迫切、最亟需解决的问题是:建立自己的根据地。而综观当时天下大势,孔明认为最适合做刘备根据地的地方只有荆州。可是荆州是当时大牌诸侯、所谓八骏之一的刘表的老巢,要想谋得荆州,谈何容易。孔明正在冥思苦想之际,机会终于来了。

话说刘表因黄祖被杀而请刘备议事。孔明曰:“某当与主公同往,相机而行,自有良策。”可见这时侯孔明就打起了刘表的主意。“相机而行,自有良策”,就是要设计赚刘表的荆州。在刘表会见刘备之时,刘表忽然说:“吾今年老多病,不能理事,贤弟可来助我,我死之后,弟便为荆州之主也。”对刘表的试探,机警过人的刘备迅及答道:“兄何出此言,量备安敢当此重任。”孔明以目视玄德,意思是:找都找不来的好事,送上门来,就是不敢说受,但也不应该推辞。事后孔明问刘备:“景升欲以荆州付主公,奈何却之?”玄德曰:“景升待我,恩礼交至,安忍乘其危而夺之。”意思是:不能明目张胆夺之,要设计弄巧夺之。夺得他不知道,夺得他心甘情愿,夺得他还要感谢我。

恰在此时,刘表的大公子刘琦来求刘备,泣拜曰:“继母不能相容,性命只在旦夕,望叔父怜而救之。”玄德曰:“此贤侄家事,奈何问我?”孔明微笑。孔明笑什么呢?笑设计的对象自己送上门来了。玄德口里说你家的事,不来问我,却叫琦去问孔明。这里明显的是演双簧给刘琦看。孔明也说:“此家事,亮不敢与闻。”

都说不敢管人家家事,却偏偏要引诱别人来求自己去管人家家事。在送刘琦出来之时,刘备故作神秘,附耳低言对刘琦说:“来日我使孔明回拜贤侄,可如此如此,彼定有妙计相告。”琦谢而去。一个“谢”字,达到了引诱别人来求自己管人家家事的目的。

次日,孔明如期而至。茶毕,刘琦“一求计”于孔明曰:“琦不见容于继母,望先生一言相救。”孔明曰:“亮客寄于此,岂敢与人骨肉之事?------倘有漏泄,为害不浅。”原來是还没有把你骗傻,恐我的奸计漏泄。孔明假装要走,走又不走,却去饮酒。刘琦“二求计”于孔明曰:“继母不见容,乞先生一言救我。”孔明曰:“此非亮所敢谋也。”不是不敢谋,是未到时侯。孔明又要走,刘琦一留,“乃复坐。”即又坐下。口说“不敢谋”,身却总不走。当刘琦请上楼观书时,迅及前往。在楼上,刘琦“三求计”于孔明曰:“继母不见容,琦命在旦夕,先生忍无一言相救乎?”孔明作色而起,假装发脾气,逼刘琦死心蹋地相信自己。刘琦将梯子撤去,求曰:“琦欲求教良策,先生恐有泄漏,不肯出言,今日上不至天,下不至地,出君之口,入琦之耳,可以赐教矣。”孔明作为难状曰:“'疏不间亲’,亮何能为公子谋?”直到刘琦掣剑欲自刎,孔明觉得是时侯了,方才说出他的“良策”:“公子岂不闻申生、重耳之事乎?申生在内而亡,重耳在外而安。今黄祖新亡,江夏乏人守御,公子何不上言,乞屯兵守江夏,则可以避祸矣。”好计,妙计,毒计。分离其骨肉,分散其兵力,使父子不相见,兄弟不相谐,内廷不相安,兵力不相守。只等刘表死,然后不费吹灰之力得荆州。孔明回见玄德,具言其事,玄德大喜。荆州唾手可得,岂有不喜之理。

事后的发展是,刘表将死,召琦久不至,大呼琦名而亡。内庭大乱,次子篡立,兄弟相杀,刘备顺势得之。从此,荆州成为刘备安身立命的永久根据地。

曹操曰“刘景升父子皆豚犬耳”,看得多么准啊!人家那样设计,演双簧,示假意,他们都识不破,还要请人家来算计自己,人家害了自己还要感谢人家,不是猪狗又是什么呢?简直连猪狗都不如啊!

孔明的“离间计”真高明呀!一般用计,“被对方发觉,没有中计”是最低层次;“不被对方发觉,对方知道中了计”是第二层次;“不被对方发觉,对方也不知中了计”是第三层次;“对方不仅不知中了计,而且还要感谢施计者”是最高层次。孔明出山第一计,当属于最高层次之计矣。

2009.10.08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