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蕃的权臣时代:吐蕃军神的陨落
2020-12-24 15:31:49 来源: 白发布衣的藏地读行
【版权声明】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家乡特色签约账号【 白发布衣的藏地读行】原创内容,独家发布在网易号,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吐蕃的权臣时代:07
从军事上说,论钦陵(噶尔·钦陵赞卓)的辉煌无人能及,两次大非川之战、西域寅识迦河之战、陇右素罗汗山之战都让唐军痛彻心扉。
因此,唐臣对他的评价极高,名将裴行俭曾对高宗说:“钦陵为政,大臣辑睦,未可图也。”
诗人陈子昂更是在给武则天上奏的《谏雅州讨生羌书》里写道:“迩来向二十馀载,大战则大胜,小战则小胜,未嚐败一队、亡一矢。国家往以薛仁贵、郭待封为虓武之将,屠十万众于大非之川,一甲不归;又以李敬元、刘审礼为廊庙之宰,辱十八万众于青海之泽,身为囚虏。”
但这位“大战则大胜,小战则小胜,未嚐败一队、亡一矢”的军神,却在699年(武周圣历二年)被迫自杀,噶尔家族长达五十年的弄权岁月终结。
在前文《王权与相权的博弈》里曾讲到,松赞干布去世后,吐蕃王室连遭重创,两任赞普都是孩提继位。
主少国疑的局面,造成了禄东赞父子的长期专权,但王室显然不甘心大权旁落,在禄东赞和赞悉若时期曾两次下场比划,可都未能如愿。王室的至暗时刻发生在676年(高宗仪凤元年),身在盛年的芒松芒赞突然去世,国内叛乱遽起。在覆巢之危下,吐蕃王室甚至弱势到,要请噶尔家确定赞普人选的地步。
好在噶尔家族并无“挟天子以令诸侯”之心,王族才得以继续保持崇高的地位。
也就是在此危局之中,芒松芒赞的长妃没庐·赤玛伦挺身而出,开始主持王室大计。
她先秘不发丧,将亡夫停灵三年。而后又诏赞悉若回拉萨主持大局,停止攻击安西。而论钦陵则在青海,痛击了李敬玄率领的唐军,挡住了外来的危机。
直到679年(高宗调露元年),完全消除内忧外患后,赤玛伦才遣使通告唐朝,抱着年幼的儿子赤都松赞(也称杜松芒波杰,《新唐书》记作器弩悉弄)坐上了王位。
在这一系列的变故中,赤玛伦展示出了优秀政治家的素质。她将要在权臣当道的狭缝中,寻找一条复兴王室的道路。
685年(垂拱元年)噶尔家族的内讧,给了她和吐蕃王室一个难得的机会。
藏文史料《大事记年》记载道:“大论赞聂(赞悉若)与芒辗达乍布相互残杀,大论赞聂薨于“襄’之孙波河。”
噶尔家族兄弟阋墙事件中,王室扮演了各种角色,尚不得而知。
但事件发生后,赤玛伦马上抓住了机会,将大相之位拱手相赠。凭借王室明里暗里的支持,噶尔·芒辗达乍布大肆清除异己,将反对的势力屠戮一空。
论钦陵得知哥哥被杀,恨得血灌瞳仁,但千山阻隔鞭长莫及,只得假意表示尊重王室的决定。
但随后便点齐精锐,取放牧小路,奔袭千里,直入拉萨。
在拉萨城内,钦陵为报兄仇不惜大开杀戒,将芒辗达乍布及其支持者悉数灭族。
短短月余间,拉萨的政治势力连遭两次血洗,不但让噶尔家族元气大伤,也让吐蕃贵族人人侧目。
躲在一旁的赤玛伦,再次召集了盟誓大会,将充满血腥和阴谋的大相之冠,戴在论钦陵头上。
大相之位重归禄东赞一脉,似乎一切都没有变。
但真的没有变吗?当然不是!
禄东赞去世后,噶尔家族的强盛,有赖于赞悉若和论钦陵一内一外的无间配合。
现在噶尔家族自断一臂,吐蕃军政大权由论钦陵一手掌控,看似一切如常。
可相比于令人惊艳的军事天赋,他谋断人心的政治手腕,却相当一般。
尤其是他作为一个军事统帅,不可能长期坐镇拉萨,这相当于给了吐蕃王室斡旋的空间。
事态的发展,完全印证了赤玛伦的判断。
论钦陵担任大相后,被杀怕了的吐蕃贵族,逐渐开始向王室靠拢,以求报团取暖。
在这滴水成溪的过程中,时光又流过了13年。
钦陵、赞婆几兄弟与唐军连番交战,但战局却渐渐趋于均势,谁都无力将对手一击毙命。
此时的赤都松赞早就过了该亲政的年纪,可噶尔家族丝毫没有还政意思。
694年(武周延载元年),王室再次进行了试探。
当年,论钦陵的五弟勃伦赞刃(噶尔·赞辗恭顿)与西突厥联兵6万攻西域。唐将王孝杰会同突骑施,在冷泉、大岭一带,连续痛击吐蕃联军。蕃军溃逃中,钦陵的四弟悉多于(噶尔·达古日耸)被粟特人俘虏。逃回拉萨的勃伦赞刃,也没有安全上岸,一场致命的阴谋,正等待着他。
次年,勃伦赞刃入宫觐见,赤都松赞非常他身上佩戴的小刀,便拿过来在手中把玩,无意中刺伤了手指。
太后赤玛伦马上以“图谋刺杀赞普”之罪,将勃伦赞刃处死。
“赞刃谋反”的事件,可以看出王室已聚集一支可与噶尔家族抗衡的力量。
此时,论钦陵与赞婆均领兵驻扎在青海地区,幼弟被杀的消息传来,钦陵内心十分痛苦。
即便他明知吐蕃王室是在剪除羽翼,可依旧奈何不得顶着“天神后裔”名号的赞普,除非噶尔家族扯旗造反。
王室敢于对勃伦赞刃下手,恰恰说明了赞悉若的重要性,有他坐镇拉萨掌控全局,其他兄弟便可在军中如鱼得水。
而赞悉若被杀后,噶尔家族失去了中央枢纽,内外兼修的不世武功,已经废了一半。
这种情况下,如果论钦陵是个成熟的政治家,那他应毫不犹豫的离开边军,留在拉萨主持大局。但作为一个军事天才,他显然更喜欢军队中的氛围。
这导致他放弃全局,选择了局部,为日后的悲剧结局埋下了伏笔。
勃伦赞刃被杀后,论钦陵做出了错误的决定,准备以战功来彰显重要性。却不知武功越高,对王室的威胁反而越大。
695年(万岁登封元年)七月,论钦陵和赞婆尽起青海之兵攻洮州(今甘肃临潭)。武则天以王孝杰、娄师德领兵与之战于素罗汗山(今甘肃临洮界),唐军惨败,全军覆没。
但陇右的大胜,并没有缓解危机。
论钦陵主政期间,唐蕃两国连年征战。虽蕃军尚能保持战场优势,但战争打到僵持阶段,一城一地得失已不足以扭转战局。
相比于唐朝数千万量级的人口基数和战争潜力,土地蛮荒、人口单薄的吐蕃,渐露捉襟见肘之态。
大量青年劳力的充军,严重制约了吐蕃国内的经济发展,也让吐蕃贵族庄园的利益受损。
论钦陵对国内的情况也很清楚,因此才会在取得了素罗汗山大捷后,马上向唐朝提出谈判的要求。但唐朝根本不可能答应,论钦陵提出的“放弃安西四镇”的要求。
反倒是在会谈结束后,与论钦陵谈判的唐朝县尉郭元振,给武则天出了一条釜底抽薪之计。
《资治通鉴·唐纪二十一》:元振又上言,“吐蕃百姓疲于徭戍,早愿和亲;钦陵利于统兵专制,独不欲归款。若国家岁发和亲使,而钦陵常不从命,则彼国之人怨钦陵日深。望国恩日甚,设欲大举其徒,固亦难矣。斯亦离间之渐,可使其上下猜阻,祸乱内兴矣。”太后深然之。
这说明,唐庭对吐蕃国内民生凋敝、君臣不睦的情况很清楚。郭元振计策便是以“国家岁发和亲使,而钦陵必不从命”,来扩大吐蕃君权与相权间的裂隙,诱使其爆发冲突。
果不出郭元振所料,公元698年(武周圣历元年),赤都松赞带着多达三千人的护卫队,离开拉萨外出行猎。
这一反常的现象,没有引起噶尔家族的重视。
等卫队走到噶尔家族的封地蔚布·蔚达附近时,赤都松赞突然亮出了屠刀。他命卫队围攻庄园,毫无防备的噶尔家族,两千余口全部被杀。横行吐蕃接近五十年的庞然大物,除跟随钦陵和赞婆驻军青海的成员外,几被灭门。
赤都松赞血洗嘎尔庄园后,立刻下诏命论钦陵回拉萨议事。
赞普已亮出利爪,论钦陵自然不敢回拉萨送死。
赤都松赞以不听王命为由,宣布噶尔家族反叛,召集其他贵族势力,亲自带兵追剿亲噶尔的势力。
此时,禄东赞的五个儿子中,长子赞悉若死于家族内讧,四子悉多于在西域兵败没于粟特人之手,五子赞刃因为伤了赞普的手指,被指谋反被杀,只剩下论钦陵和赞婆尚在,盛极一时的噶尔家族已然凋落。
树倒猢狲散的态势,让论钦陵心知大势已去,但他仍然拒绝了唐朝的招降。
当赤都松赞的军队如泰山压顶般袭来时,心力憔悴的论钦陵选择了自杀,以保全对吐蕃的忠诚,吐蕃军神就此陨落。
公元699年,赞婆和钦陵之子噶尔·莽布支迫于王室的军事压力,率部七千余帐降唐。
钦陵之死,意味着噶尔家族烟消云散,吐蕃王室在五十年后终于重掌朝纲。
但噶尔家族弄权的阴影,对吐蕃王室的影响实在太大,对吐蕃王朝产生了以下4个方面的重大影响:
1、噶尔家族被灭后,7年不设大相之位,由王太后没庐·赤玛伦摄政;
2、不敢将军权托付大臣,由赞普赤都松赞亲自领兵作战,导致704年,其在征伐南诏时死于军中;
3、重新设立大相之后,实施多相制削减大相的权威,并引入外戚势力(“尚”)进行制衡。
从此,“尚”与“论”两大势力,在吐蕃政坛交相辉映;
4、论钦陵被逼自杀,导致整个吐蕃的军事威胁减弱。
安西副都护唐休憬曾对部下说:“吐蕃自钦陵死,赞婆降,莽布支新将兵,欲以示武,且其下皆贵巨酋豪子弟,骑虽精不习战。吾为诸君取之。”
随后,唐休璟被甲先登,六战六克,斩麹莽布支副将二人,首二千五百级,筑京观还军。
由此可见,一代军神论钦陵死后,蕃军在军事战略谋划、战术实施两方面均受到了削弱。
再非陈子昂笔下“迩来二十余载,大战则大胜,小战则小胜,未尝败一队、亡一矢”的铁军了。
详解历史细节,厘清来龙去脉,视角不同的中国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