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景武运用真式汤治疗消渴病经验
“消渴病常见口渴欲饮,善食易饥,尿多而频,心烦易怒等证,初为燥热火盛,宜清宜滋,而后大多为虚阳亢奋,若不详察,则鱼目混珠,贻害病家,倘细细辨之,则一目了然。” 文/ 刘立昌、桑树贤
消渴是以“三多一少”为特征的一类病证,它可包括现代医学的糖尿病,但二者不能等同而视。
其临床设治尤以八法为要,然而本病变化多端,症情错综复杂,病同证异,必须审慎辨证,灵活变通,既不可执一法一方,更不能机械拘泥。
消渴病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治疗以养阴清热为大法,这只掌握了辨证论治的一般规律,实难以适应错综复杂的临床需要。
本病应首先弄清发病的原因,病机转化规律,然后才能“现其脉证,知纪何逆,随证治之”。
本病的初期,表现为一派燥热阴虚之象,这种现象随个体差异表现的时间有长有短,有的用养阴润燥之品可以解决,有的久用不效,或反复缠绵,这是什么道理呢?
桑氏认为,该病燥热是标,阳虚为本,肾阳虚衰,气化失职,气不化津,津不上达,有降无升而口渴、小便清长;肾阳虚,水谷精微不布反随小便排出,故多饮善食。
仲景《金匮要略》记载:
“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主之”。
以药测证,也说明本病属肾阳虚衰,不能蒸腾津液,气虚不能化气摄水,故急救其阳,而去其阴,阳回则津回,津生则热除。故桑氏治消渴尤重温阳,附子、肉桂、桂枝、干姜为不可缺少之佳品,临症屡屡奏效。
阳气者,身之瑰宝也,阳生则草以荣,阳衰则木以萎,对于年过不惑,多病体衰之人,尤须刻意护养,阴液精血再生较易,其阳损耗却难恢复。故助阳则阳生阴长,精血自沛,戕阳则阴盛阳设,气乃消亡。
消渴病常见口渴欲饮,善食易饥,尿多而频,心烦易怒等证,初为燥热火盛,宜清宜滋,而后大多为虚阳亢奋,若不详察,则鱼目混珠,贻害病家,倘细细辨之,则一目了然。
初病大都采取清热、滋阴之法,这就不同程度地促进了机体以阴抑阳,导致阴阳格拒,上热下寒,寒热错杂。
该病大多有气虚之证,如四肢乏力,懈怠,不耐疲劳,少气懒言,面色㿠白,头晕耳鸣,心悸气短,舌质嫩,脉沉细无力等症。
故桑氏认为,无论内伤、外感,必是“气虚乃病”,所以治疗上总以随其寒热,护养正气为要,人体阳壮气足,又何病之有。
因此,桑氏常用壮阳补肾之法,方取真武汤治疗消渴,多获效,兹举2例,以示其运用法度之一斑。
王某,男性,36岁。 曾因口渴多饮在某医院査空腹血糖10.08mmol/L,尿糖(+++)。诊断为“糖尿病”,口服各种降糖药,并求中医治疗,病情时好时坏,1983年10月求治。
患者面色㿠白,精神不振,头晕目眩,口渴欲饮,饮而不解,夜间尤甚,尿频,腰膝冷痛,阳痿,气短懒言,脉沉细无力,舌苔白腻,质淡。
査空腹血糖15.4mmo1/L,尿糖(+++)。
此属气虚肾亏之证,治宜益气温阳,方用真武汤。
附子20g,干姜20g,茯苓50g,白芍50g,白术30g。
守方服10剂,诸症渐消,空腹血糖4.48mmo1/L,尿糖正常,脉沉缓,舌淡苔白。
嘱其服用金匮肾气丸2个月以巩固疗效。
宗某,女性,47岁。 患糖尿病13年,于 1983年3月求诊。患者面色萎黄,全身乏力,善饥多食,口渴多饮,尿频口甜,四肢逆冷,脉沉无力,舌苔白腻,舌质淡。
查空腹血糖17.70mmol/L,尿糖(+++)。
辨证为脾肾阳虚之证
急救其阳,真武汤合四逆汤加减。
茯苓50g,白芍100g,白术50g,附子20g,干姜20g,桂枝50g,麻黄20g。
服上药2剂,口渴大减,四肢得温,诸症改善。
效不更方,连服4剂,空腹血糖4.48mmd/L,尿糖正常。
后以金匮肾气丸口服1个月,随访3年未见病情反复。
文摘自《吉林中医药》1991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