揽山观海 岁月如风 anymore 屈少辉 Naruto阳 小罐子妹妹 | 译
本文从美军视角观察了朝鲜战场上的美军是如何组织后勤保障的。在同样的自然和地理环境下,美军依靠其充足的物资供应、强大的海空运力、熟练的后勤人员,较好地满足了美军作战部队需求。同时,作者还以更广阔的视野,分析朝鲜半岛后勤与美军全球后勤保障的联系,梳理总结了一些宝贵的经验。(本文摘译自詹姆斯·休斯顿1957年发表在《军事评论》的“朝鲜与后勤”)既要输送和保障美国自己的部队,又要保障联合国其他成员的部队以及保障韩国的部队,这是美国历史上最繁重的后勤保障工作之一。在朝鲜战争的三年零一个月期间,从美国运往远东的各类物资的总吨位为3150万容积吨(海运中按货物体积计算运费时所用的容积单位),是第一次世界大战19个月期间(1917年6月至1918年12月)从美国运往美国远征军吨位的两倍多。这比第二次世界大战37个月期间(从1942年8月至1945年8月),为支持麦克阿瑟将军指挥的西南太平洋地区陆军和空军而运送的物资总量(1727.7万容积吨)高出82%。
如果没有第二次世界大战,或许就没有朝鲜战争。在某种程度上,在一场战争中生产的物资和装备往往成为下一场战争的储备。现代战争需要在冲突的头一年至两年有足够的缓冲来满足物资需求,然后通过工业动员满足后续的需求。第二次世界大战遗留下来的装备物资是朝鲜战争唯一的缓冲。没有它,在朝鲜的作战行动根本不可能得到支援。第二次世界大战离朝鲜战争如此临近,其规模是如此之大,以至于仍然有大量的装备物资可用。
各种装备物资的库存几乎完全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因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大多数物品没有进行新的采购。此外,太平洋岛屿上剩余的大量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装备物资满足了在日本重建工厂的需要,弥补了严重的短缺。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朝鲜战争后勤保障方面的重要性,并不只是基本物资储备的问题。装载港的操作流程、各技术保障部门能够满足需求、物资快速输送等,这些都主要得益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实践。“朝鲜战争中的后勤保障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后勤保障之一,而从中得到的经验教训和制定的程序在今后仍有巨大价值。”
也许没有任何补给品比弹药更能引起公众的关注。在许多人看来,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在朝鲜战争爆发两年多之后,美国的生产仍然未能克服弹药短缺。在当地,短缺的原因不是补给品的不足,而是当地配送的困难。
然而,远东司令部的许多型号火炮和迫击炮弹药的总库存确实经常低于授权供应水平(90天的供应),有时甚至低于安全供应水平(60天的供应)。未能保持相应供应水平的原因是:1.范弗利特将军认为,在特定情况下,为了对抗敌人的大量兵力,有必要使用异常高的火力密度。3.前置时间过长,从建立生产线到获得相应数量的产品大约需要一年半时间。4.国防部认为战争会很快结束,限制了弹药采购的预算。然而真正的短缺不是在朝鲜半岛,当时的运输工具具备运输某一地区作战所需弹药的能力。真正的短缺(尽管并未引起大多数人的关注)是由于全球兵力部署导致的陆军总体弹药资源的不足。在朝鲜半岛,许多时期的炮弹消耗率异常高,特别是在火力打击天数和规定标准增加时,对运输造成的负担与弹药供应不足同样严重。朝鲜半岛的地面运输可能是保障作战的整个后勤工作的关键。这意味着主要的补给运输要依靠朝鲜半岛的铁路,并在一定程度上辅以公路运输。向前线部队运送物资主要靠汽车,在地形崎岖的地区则由朝鲜勤务部队的人力运输补充。运输系统持续存在的最严重的瓶颈也许是将货物运出港口地区,由于仓库集中在靠近港口设施的釜山地区,这种情况更加严重。从美国运来的物资中有很小一部分(不到1%)是空运的。以运送1万吨货物计量,飞机运送货物的速度远低于“自由轮”(二战中一种造价低廉、大量生产的船型)的速度,而且空运远比海运昂贵。在朝鲜战争期间,海上运输仍是常态,但空运至少在两个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迅速运送少量的必需品和后送伤病员。它最大的价值是可在紧急情况下使用。后送和医疗系统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使用的系统大致相同。这方面最重要的进展包括:普遍使用机动式陆军外科医院,使用直升机实施战场后送,以及普遍依靠空运将伤病员后送至日本和美国。在朝鲜半岛,装备维修方面的困难在冲突一开始就出现了。在崎岖的道路和山地上大量使用车辆、某些坦克自身存在的机械缺陷、以及火炮的密集射击,都导致了维修方面的困难。但在战争的最初几个月里,大部分的麻烦似乎更多地是由于缺乏训练有素的人员来实施有组织的野战维护,而不是由于装备本身的设计或材料的缺陷。另一个困难,至少在1952年之前,是缺乏备件。对于必须保持运行的各种高度专业化的工程设备来说,这是一个特别严重的问题。无论是远东司令部还是陆军部,似乎都没有保障朝鲜半岛军事行动的计划。派遣地面部队进驻朝鲜的决定显然是在没有考虑后勤计划和分析的情况下,根据远东司令部的建议而作出的临时决定。在满足第一批关键需求时,华盛顿、东京和釜山的陆军领导人大多只能“听天由命”。详细的计划确实开始了,当然,如果在此之前有一些预案的话,计划的过程会更加迅速而有效。这一经验表明,为世界潜在冲突地区可能发生的各种行动制定详细的计划,是有一定价值的。显然不可能有具体的计划来应对所有的可能性。即使在紧急情况出现时,这些计划可能不得不“扔出窗户”,但在计划过程中至少能获得一个好处:在计划过程中,必须收集和评估某些数据、考虑程序、研究局限性、力量分析等。这样,在必要的时候,实际的保障行动就会变得更简单、更快速、更有效。只有事先考虑到这些基本问题,新的数据才能会更快、更有效地投入使用。这些应变能力靠的是想象力,而想象力靠的是经验:个人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这些经验既是后勤学校培养的主要任务,也是在不断地计划制定过程中得到的。在朝鲜战争后勤保障过程中,创造性克服逆境的例子不胜枚举。当1950年7月朝鲜早期进攻势头正盛时,第2师以创纪录的速度从华盛顿的刘易斯堡投送到朝鲜战场。在中国介入后,日本和美国富有创造力的军官快速展开了装备的紧急运输,运用海上快运(MARINEX)和集装箱快运(CONEX)等程序为高优先级物资实施快速海运,成为空运的补充手段。在朝鲜山区几乎无法到达的战斗阵地,简易缆索升降机在后送伤员和运送物资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韩国的手推车和直升机很快就成为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进行补给和后送的几乎不可或缺的工具。
军需服务中心的完善是军需部队在朝鲜半岛的突出改进之一。淋浴和衣物交换点、修补以及维护设施的集中配置,大大节省了衣物,同时有助于改善部队的健康水平和提升士气。同时,被装和装备的大量浪费,特别是丢弃不受欢迎的物品等现象,在不同时期都存在。不幸的是,在1950至1951年寒冷天气来临之前,位于朝鲜半岛北部的许多部队未能得到冬装和装备,这表明在某些突发情况发生时,原有的计划就不起作用了。朝鲜战场首次在后送和医疗系统中实际使用了机动式陆军外科医院。这种医院拥有60张床位,设在师救护站附近或配置在一起,目的是为伤势过重的伤员开展外科治疗,在没有得到这种治疗的情况下,无法进一步后送至后方。实际上,保障第8集团军的机动式陆军外科医院已扩大到200张床位,在战争的大部分时间里,它们都是作为小型后送医院。显然,朝鲜有限的、通道式的地面交通设施,以及对航空运输的日益依赖,使得这些医院按照原来的方式使用不太实际。在战争的最后几个月,其中一些机动式医院床位减至60张。在交通设施允许的地方,在师一级使用60张床位的机动式医院是标准的做法。向日本及美国国内后送病人主要靠空运。在日本的陆军医务处负责人员形成了一套接收病人的流程,由医疗保障连队在三个不同的机场接收病人,并在三家不同的医院对他们进行分类,这样就可以消除单一接收医院的拥挤状况。在美国,医疗列车实际上已经成为过去,因为从远东来的病人被空运到他们各自家附近的医院进行疗养。
空运除了后送伤员,在远东司令部最重要的是紧急运送特定的装备和补给,例如1950年11月至12月,在长津湖地区,向孤立的海军陆战队第1师和第7步兵师的部队空投补给,其中包括伞投M-2履带桥。在航空运输的控制和运行中,空军、运输部队和军需部队之间的责任划分并不明确和固定,这是一个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朝鲜战争中形成的技术和流程需要根据未来的情况进行调整。吃着从日本水培农场运来的新鲜蔬菜的官兵们,会期待在将来有更好的饭菜。面对“不可能的”铁路桥梁建设任务的工兵们,可能会想起1951年4月在原州南部重建克拉川(Kilra-Chon,未找到对应地名)大桥的情景。这项工作需要建造两座103英尺高的预制的替换钢塔,通过螺栓和焊接工字钢来制造270英尺长、重约130吨的连续梁,并通过日本制造的特殊滚轮来启动梁。补给军官为今后的作战行动补给第四类物资(工程建筑/障碍)时,可以采用15个月的第四类物资补给预测系统。这种系统是在朝鲜战争后期开发的,通过不断检查需求并调整当前供应的状况,满足各补给机构的要求,使第四类物资的补给更加统一。美国应与其盟国合作,在世界各地潜在危险地区附近的战略地点储存各种军用物资。如果这样的话,后勤部队的骨干力量可以接收、储存和保护这些物资;然后,如果出现紧急情况,可以将勤务部队空运到离受威胁地区最近的基地,开始全面的供应行动。(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