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去的文明——额济纳风光系列之黑城 

黑城,又名“黑水城”,位于额济纳旗达来库布镇东南约35公里,阿拉善盟额济纳河下游的东方,巴丹吉林沙漠的边缘,是北方党项族建立的西夏国古都。黑城为长方形,东西长434米,南北宽384米,周长约1.6公里。东西两墙中部开设城门,并筑有瓮城,现在城墙仍高耸地表高达10米。城墙西北角保存有高约13米的喇嘛塔4座,是黑城的重要标志。

民间传说黑城由一位黑将军(名哈日巴特尔)驻守。敌军攻城时,先把自额济纳河经黑城的支流堵塞,切断了水源。黑将军率众死战,直至储水耗尽,乃下令将城中所有金银珠宝秘藏在一口枯井中,最后战死。城陷,敌军屠城,黑城从此成为荒凉的的废墟。

黑城闻名于世就是因为探宝而意外发现的文物引起的。近代,外国人来黑城探宝的,除科兹洛夫外,还有英国的斯坦因率领的“探险队”。他们为寻黑将军的宝藏,到处乱挖,始终没有找到那口枯井,却挖出了大量的西夏和元代文书以及其它文物。科兹洛夫在一座藏式佛塔里发现了刻本、抄本书籍2000种以上,并发现300张佛画和大量木制的、青铜镀金的小佛像。另外,他还在一座公主墓中发现了画在丝绸、麻布和纸上的佛教绘画25幅,至今保存在列宁格勒博物馆。挖掘出的书籍中有著名的西夏汉文字典《番汉合时掌中珠》,后来人们据此解读了西夏文。

走在黑城里,看着夕阳照在残垣断壁上,千年的古建筑变成金黄色,在湛蓝的天幕下,透着一种苍凉而悲壮的美,一种无法用词藻堆砌的美,一种胜过雕梁画柱的美。

黑城是在14世纪中期因水源枯竭而成为沙海中的孤城残址,历尽沧桑,衰老不堪,在茫茫流沙包围中,有一大半已被流沙吞噬。据说,这种情况是在最近一二十年才出现的,也许再过不了多久,这座曾经辉煌的古城将永远湮没在时光和流沙之中。

城市的兴衰是人类活动的重要见证和记忆,每一次文明的嬗变与进步都必然伴随着城市的崛起和衰落,但在严酷的自然面前,人类意志的重要标志——建筑也只能以自然的形态被风沙所一天天吹散……(华希良摄并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