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如烟5:卫立煌髽髻山战役与北京后桑峪天主堂,古老教堂成了当时的作战指挥部
这是一个赏心悦目、与众不同的公众号
能告诉你许多有趣的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
历史是一方镜鉴,可以明是非;历史是一架天平,可以知得失,历史是一座宝库,可以启智慧。
——献给喜欢历史、善于思考的朋友。
髽髻山战役与后桑峪天主堂
髽鬏山战役是1937年南口战役的一个组成部分。1937年8、9月间,奉命驰援南口的卫立煌部与日军在门头沟髽鬏山地区激战20余天。当时的作战指挥部就设在后桑峪的天主教堂。
一,1937年8月,南口战役打响
1937年7月底,日寇相继占领了北平、天津。为了灭亡中国,日寇紧接着沿津浦、平汉、平绥三线扩大侵略。沿津浦路进攻,为的是策应对上海、华东等地的侵犯。
1937年8月5日,汤恩伯率领国民革命军第十三军到达居庸关,8月7日与日寇板垣师团步骑混合旅及空军在南口发生激战,南口战役随即打响。
南口,位于北平(今北京)城西北45公里处燕山余脉与太行山的交会处,是居庸关南侧的长城要隘,是北平(今北京)通向大西北的门户。
二,增援南口,拉开了髽鬏山战役的序幕
在南口战役期间,国民党政府8月11日令其嫡系部队卫立煌部增援南口,会同汤恩伯抗击日寇。当时卫立煌任国民党第十四集团军总司令。
第十四集团军,1937年8月上旬奉令组建,首任集团军总司令为卫立煌,其基本部队第十四军为中央军嫡系,下辖第十师、第八十三师、第八十五师,该集团军是抗战爆发后首支开进华北作战的国民党中央嫡系部队。
十四军绕行京西山区,进至南口附近,侧击日军。卫部主力经梁各庄、大安山到达百花山、史家营附近后,卫立煌即下达了行动命令。从而拉开了髽鬏山战役的序幕。
髽鬏山,海拔1524米,位于今北京门头沟区雁翅镇青白口与大台地区千军台村之间,与清水尖、百花山同在一道大梁上,因主峰两个状似古代少女髽鬏发型的山峰而得名。
三,卫立煌作战指挥部就设在后桑峪的天主教堂
后桑峪村天主教堂,北京地区所存历史最久的教堂,位于门头沟区斋堂镇后桑峪村。元代时已有外国传教士于此行医、传教。
明嘉靖十年(1531)修建大教堂,长16.6米,宽10米。大门上方匾额题有“万有真源”4字。
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教堂又向东侧扩建为九开间,面阔30米,进深10米。可容纳400余人。大门内的屏风上有匾1块,上书“博爱为怀”4字。
四,髽髻山战役,战斗激烈,双方伤亡重大
1937年8月,国民党将领卫立煌率14集团军在门头沟髽髻山一带阻击日军,战斗激烈,双方伤亡重大。
9月18日卫立煌率部下撤出战斗,日军占领门头沟。
据山西张光尧老师考证:
在北京教区朝圣地—后桑峪天主堂,曾找到一块脸盆大的被烟火熏黑的古砖,一了解才知道该教堂在抗战时,曾是中国军队在“北平保卫战”时京西战线的指挥部,卫立煌将军在此浴血奋战,中日双方激战半月余。
这儿的老教友都记得当年给阵地送水救伤员的事,老会长告我;那死的人太多了,一个团顶上去一天就打光了,教堂里都是穿黄泥子大衣的大官们白天黑夜指挥战斗,地下铺滿电话线通向山上。
木涧沟当时是日本鬼子烧尸体的地方,現在还能挖出厚厚的一层层骨灰。后来国民党军队撒走,教堂成了八路军的被服厂兵工厂,日本鬼子为了报仇解恨,把这座建于元朝的教堂泼上汽油烧毁了。
五,今日所见教堂乃1988年翻建教
1988年翻建为今日所见之新教堂。高耸的白色塔尖在雄伟的大山烘托之下感人而壮观。依山势修筑的一条曲曲折折的“苦路”,通向半山腰的“圣母山”,形成特有的气势。
1988年8月后桑峪耶稣圣心堂正式竣工,8月31日后桑峪耶稣圣心堂举行圣堂庆典。98年修建了钟楼,成为京西著名的教堂。
后桑峪天主堂,本是一座北京地区所存历史最久的教堂,不曾想在“七七”事变后,国民党将领卫立煌于髽髻山阻击侵华日军进攻的时候,变成了歼灭侵略者重要战役的指挥部。1939年教堂遭日军破坏。“文化大革命”时期被毁。1989年重修。
正所谓日月如梭、世事难料,如烟往事让人感慨万千。
这是一个赏心悦目、与众不同的公众号
能告诉你许多有趣的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
历史是一方镜鉴,可以明是非;历史是一架天平,可以知得失,历史是一座宝库,可以启智慧。
——献给喜欢历史、善于思考的朋友。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