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德西十 四逆散类方治验

​十 四逆散类方治验

1.四逆散加良附丸治疗消化性溃疡

治验:

男性,54岁。患胃、十二指肠溃疡,西药、中成药无所不用,终日胃脘绵绵作痛,有时剧痛,腹胀气滞,大便溏软,舌淡、苔薄白,脉缓有力。以四逆散加良附丸治之。

方药:

柴胡10克,白芍10克,枳壳10克,炙甘草6克,高良姜10克,香附10克,郁金10克。水煎服,每日1剂。服5剂,疼痛基本控制,后拟四逆散合六君子汤调治,近期疗效显著。

来源:

李赛美等.经方临床应用(第一辑)[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0:198.

注释:

本例为伤寒学家陈瑞春的治验。陈氏认为,四逆散为“疏肝理气,调和脾胃”的代表方。他将四逆散四味药分为两组,一组是柴胡、芍药为肝药;一组是枳实、甘草为脾药。此外,枳实、芍药相配,又是《金匮要略》枳实芍药散,为妇人之良方。他的临床经验是,凡临床从肝论治的疾患,诸如颈与颌下淋巴结核、乳腺小叶增生、肋间神经痛、胃脘痛、胆囊炎、胆道蛔虫、肝炎胁痛、腹痛、泄泻、甲状腺囊肿、睾丸鞘膜积液、肝硬化、慢性肠炎、耳鸣、耳聋等,均可以本方化裁治之。本例有肝郁,又有寒凝,所以加用良附丸温中化滞,郁金疏肝理气而止痛,所以很快痛止;后又加用六君子汤调理脾胃功能,肝胃同治,疗效显著。

约言:

消化性溃疡,肝郁脾胃寒凝者,四逆散加良附丸治之。

2.四逆散类方治疗妇科诸疾

治验:

30岁。4年前早孕而行人流术,术后反复下腹疼痛,左侧为甚,伴有带下量多,色白,味臭。平素有口干,失眠,二便调,纳可。妇科检查:外阴已婚未产型;阴道通畅,宫颈光滑;子宫前位,常大,质中,活动,无压痛;左侧附件压痛明显,右侧无异常。白带常规检查,清洁度Ⅱ,未见滴虫真菌。舌红、苔薄黄微腻,脉弦滑。辨证为肝气郁结,湿热蕴结,治以四逆散加味,以冀肝气舒达、湿热分离、和血止痛。

方药:

柴胡10克,白芍15克,赤芍15克,枳壳10克,苍术10克,黄柏10克,薏苡仁14克,川牛膝10克,炒川楝子10克,延胡索10克,土茯苓15克,丹参10克,合欢皮10克,夜交藤10克。5剂。药后腹痛减轻,仍失眠、带多,治法同上,效不更方,继服5剂而愈。两年后产一子,无不适。

来源:

邓铁涛.名师与高徒[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309.

注释:

上方为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杨家林教授的医案。该方由四逆散与四妙丸为基本方,以冀疏条肝气、清利湿热;所加药物有活血止痛之金铃子散,还有宁心安神的丹参、夜交藤、合欢皮;土茯苓为祛湿解毒剂,为治疗妇科炎症之要药。

四逆散出自《伤寒论》318条,原文云:“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这里所说的“少阴病”,包括手少阴心和足少阴肾两经。心主火属阳,肾主水属阴,水火交泰,阴阳互济,脏腑自安。今少阴失衡,而少阴为三阴之枢,介于太阴与厥阴之间,邪郁少阴,枢机不利,阳气不能疏解,故见四逆,但其或然症颇多;或及肺而见咳喘,或及心而见惊悸,或及肾而见小便不利,或及脾胃而见腹中痛,或及肝而见泄利下重等。陈修园《伤寒论浅注》云:“少阳为阳枢,小柴胡汤为转阳枢之专方。少阴为阴枢,此散(指四逆散)为转阴枢之专方。学者于二方细细体会,并于二方加减处,细细寻绎;知其异并和其同,知其同中之异,并知其异中之同,则于本经治法,思过半矣。”由此可见,四逆散为疏解剂,非温阳剂,亦非清热剂,所说之“四逆”与热之厥逆和寒之厥逆截然不同,当用疏解法。而四逆散正是疏解阳郁之良方。请看杨氏之认知。

杨氏认为,治疗妇科痛症当以止痛为先。在确立了肝郁病机后,治疗大法为疏肝理气,调畅气机,一旦肝郁得解,气血调和,必将“通则不痛”。然而古今医案中疏肝理气方药不胜枚举,如何遣方用药?经过临床实践,杨选定以四逆散为基本方,通过随证化裁,治疗各种妇科疾患,屡获良效。杨氏认为,取用四逆散为治疗妇科痛症之基本方,理由有三:一是从方剂组成来看,柴胡主升,升达肝气,疏肝解郁,升清透邪;枳实主降,调中泄浊,与柴胡合用,升清降浊,又利于气机之升降。白芍养血柔肝,甘草益气健脾,两药合用,缓急止痛。全方仅有四味,柴胡、枳实,一升一降,升清降浊;芍药、甘草,组成芍药甘草汤,是缓急止痛之良方;枳实、芍药组成枳实芍药散(见《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脉证治》篇,主治产后腹痛),调理气血,止痛除满。二是四逆散止痛之临床实践,为其治疗妇科痛症提供了临床依据。早在20世纪60年代,原华西医科大学、泸州医学院就用四逆散治疗急性胰腺炎、胆囊炎、阑尾炎等急腹症,取得良效,为四逆散治疗妇科痛症提供了思路与依据。20世纪70年代初,杨氏首先将四逆散用于痛经的治疗,后来进一步扩大适用范围。三是现代研究成果揭示了柴胡、芍药、甘草良好的镇痛解痉效果,为四逆散治疗妇科痛症提供了理论依据。

杨氏运用经方几十载,对四逆散加减自如,活用有如神助。归纳起来,有如下若干:

①丹柏四逆散:四逆散加牡丹皮、黄柏。主治肝郁化热证,证见妇科痛症,伴有口苦、口干,阴部灼热,苔黄腻等。

②丹栀四逆散:四逆散加牡丹皮、栀子。主治肝郁气滞证,证见妇科痛症,伴有心烦易怒等。

③乌艾小茴四逆散:四逆散加乌药、艾叶、小茴香。主治肝郁气滞证,证见妇科痛症,伴有小腹冷痛四肢不温,脉象弦紧等。若寒甚者,改加吴茱萸、桂枝、炮姜。

④金铃四逆散:四逆散加金铃子散。主治肝经热郁,证见妇科痛症,以四逆散疏肝解郁,金铃子散行气活血,解热镇痛。主治肝郁疼痛明显者。

⑤二香四逆散:四逆散加广木香、青藤香。主治肝郁气滞,偏于肠胃气滞者,主治腹胀,矢气频作者。

⑥四物四逆散:四逆散加四物汤,具有养血活血、疏肝解郁作用,主治妇科腹痛,月经后期量少、色黑者。

⑦四君四逆散:四逆散加四君子汤,具有健脾益气、疏肝解郁作用,主治妇科腹痛,伴有脾胃虚弱之证者。

⑧四妙四逆散:四逆散加四妙散,具有清热燥湿、疏肝解郁作用,主治腹痛明显,伴有白带量多,色黄而臭,舌苔黄腻,属于肝郁湿热证者。

另外,还有四逆散加丹参、香附,主治月经先期,腹痛明显者;四逆散加当归、鸡血藤,主治月经后期,有肝郁气滞证者;三四汤,即四逆散加四君子汤、四物汤三方,主治腹痛伴有脾胃虚弱,月经量少者,还可以举出一些。

约言:

妇科肝郁气滞之腹痛证,四逆散主之,随证加减,其效必应。

3.四逆散加薤白、附子、海螵蛸治疗下利

治验:

男性,32岁,本院中医科门诊患者。腹痛半年余,环脐腹痛,喜温喜按,常屈身以缓之。痛则即有便意,排便不爽,多夹黏液,日便七八次,或二三次,本院内科诊为“结肠炎、结肠过敏”。消炎缓痉之西药投之不效;所用中药多为香运理气、温中化滞之品,但不显著。舌质淡红、苔白腻,脉象沉细而弦,此阳为阴郁,不得宣达也,四逆散加薤白、附子、海螵蛸治之。

方药:

柴胡15克,白芍24克,枳壳9克,甘草6克,薤白18克,附子(先煎)6克,海螵蛸4.5克。水煎服。服药3剂,腹痛顿减,守方不更,连进10剂,黏液亦净,大便初硬后溏,诸候亦均向安。

来源:

李俊龙.中医临床家——魏龙骧[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23.

注释:

此症属“下利”范畴。寒气内郁,阳气不得宣通所致。故当疏达表里,宣通阳气为法,四逆散为疏达阳郁剂,所加辛温之薤白,可宣通内外之阳;附子为温阳剂,可温通心肾之阳;海螵蛸为收敛剂,可止泻痢,《本草蒙筌》有治“环腹疼痛”之说。魏龙骧先生认为,应用伤寒古方,贵在审证,盖有是证用是药,不可孟浪。

这里要说说薤白。其实在《伤寒论》四逆散方下就有用薤白的记载。原文曰“泄利下重者,先以水五升,煮薤白三升,煮取三升,去渣,以散三方寸匕,内汤中,煮取一升半,分温再服。”说明薤白是可以治疗泄利下重的。在上可以助阳散结,在下可以升阳止利。《伤寒论》中的或然加减方,是不可以忽视的。

约言:

下利不爽,便多黏液,环脐腹痛,喜温喜按,此阳郁不得宣达也,四逆散加薤白、附子、海螵蛸治之。

4.四逆散加茯苓、辛夷等治疗化脓性鼻窦炎

治验:

男性,28岁。罹患化脓性鼻窦炎半年,一月前行鼻中隔弯曲治疗术。术后头痛,鼻涕多,流向喉咙,鼻涕有时带血,睡眠差,从左右季肋下至脐旁,腹直肌硬如木棒,症如术前。四逆散加茯苓、辛夷、薏苡仁治之。

方药:

柴胡5克,枳实2克,白芍4克,甘草1.5克,茯苓3克,辛夷2克,薏苡仁10克。服药3月,如果无感冒,鼻子无堵塞,鼻涕多现象消失,停止服药。

来源:

大塚敬节.汉方诊疗三十年[M].北京:华夏出版社,2011:141.

注释:

本病例所选用四逆散的指征为腹症,即胸胁苦满、腹直肌绷紧凸出等。作者还用四逆散诊疗胆囊炎、胆石症、胃下垂、肺结核、慢性胃炎等。所用剂量比较小,这是日本汉方医家的用药习惯,可供参考。

约言:

过敏性鼻炎,头痛,鼻涕多,伴见胸胁苦满者,四逆散加辛夷、茯苓、薏苡仁治之。

5.当归四逆汤加三七、红花等治疗下肢冷痛

治验:

女性,32岁。两小腿冷痛5天,头不痛,项不强,不呕不渴,饮食如故,两小腿下部隐现颗粒状小结节,表面微紫黯,苔薄白,脉象细涩。病理诊为“皮肌炎”,为风寒郁痹证,当归四逆汤加三七、红花治之。

方药:

全当归10克,赤白芍各10克,桂枝10克,细辛3克,木通8克,炙甘草8克,红枣5克,三七10克(打),红花10克,炒甲珠10克。5剂。服之4剂,厥冷疼痛均见明显减轻,结节压痛稍减;继服12剂,厥冷、疼痛以及结节消失,脉象无涩。至今未发作。

来源:

李赛美等.经方临床运用(第二辑)[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68.

注释:

当归四逆汤出自《伤寒论》350条,原文云:“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是方为养血温经、祛寒化瘀方,基本病机为血虚寒凝,即素体阳虚,复感寒邪,经脉瘀滞,气血被遏。可以用来治疗许多杂病,如冻伤、头痛、脉管炎、雷诺病、风湿病等,本例就是疑难杂病之一。资料表明,是方临床应用指征有四,即手足寒冷、疼痛、面白、畏寒。尤以手足寒冷、疼痛为主症。本例“冷痛”,符合当归四逆汤之证象,故放胆用之,果然有效。

约言:

下肢冷痛,脉沉涩,如冻疮、雷诺病、风湿病等,凡如前症者,取当归四逆汤治之。

6.当归四逆汤加炮附子等治疗女性下肢冷痛

治验:

50余岁。左下肢冷痛,沉重如灌铅,尤以左足趾处尤甚,下肢畏寒明显,舌苔薄白,脉紧,余无不适。诊为阳虚寒凝证,拟当归四逆汤加味治之。

方药:

当归10克,桂枝10克,白芍10克,细辛6克,通草10克,炙甘草10克,大枣10枚,生姜30克,炮附子30克。水煎服,一日1剂,服用1剂后,电告云:服药后,非麻但辣,似姜辣,嘱继服。服6剂,其冷痛及沉重均十去七八。

来源:

宋永刚.名方60首讲记[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2:112.

注释:

《伤寒论》351条云:“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若其人内有久寒者,宜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当归四逆汤为血虚寒凝而设,特别是四末之寒痹疼痛,尤当选用;若寒甚久羁,可加吴茱萸、生姜治之。本例下肢寒凝明显,特加附子以增强温阳散寒止痛之力,附子有毒,故加生姜以制其毒。但在具体水煎时,患者未将附子先煎,幸无憾事,特铭记之。

约言:

下肢冷痛,畏寒明显,苔白、脉紧,当归四逆汤温养之。

7.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治疗妇人阴缩症

治验:

女性,45岁。天气严寒,在田间劳作,汗出解衣,因而受寒。归家即感不适,晚饭未进便睡,极恶寒,夜半抖颤不已,旋即肢厥,屈伸不利,少腹拘痛,恶心欲呕,约半时许,阴户出现收缩,拘紧内引,小便时出,汗出如洗,自觉阴户空洞,时有冷气冲出。清晨,其脉细微,舌苔白润,身倦神疲,余症如上,病属虚寒。由于肝肾亏损,遽被风寒侵袭,经络拘急,气血寒凝,如三阴直中,当温经散寒为法,投以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方药: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原方,未显剂量。服三剂告愈。书中又一例,亦为中年妇女,患阴户收缩症,服药鲜效。与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服两剂,并用艾灸气海、关元十余炷,又锡壶盛开水时熨脐下,次日往视,已笑逐颜开,操作厨下,唯有身倦而已。

来源:

赵守真.治验回忆录[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9:99-100.

注释:

阴缩症,泛指男女前阴缩,亦指女性乳房缩入症。虽然此症并不多见,但偶遇此症多无良方。前阴与乳房皆属厥阴经所过,足厥阴者肝也,肝主风,既恶寒又恶热,若受风寒,便会引其经脉拘挛,正如《素问·经脉》云:“肝足厥阴之脉,起于大趾丛毛之际……循股阴入毛中,环阴器,抵少腹,挟胃属肝络胆,上贯膈,布胁肋……”又云:“足厥阴气绝,则筋缩引卵与舌”,这里所说的“卵”,即阴茎。《伤寒论》厥阴篇的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所治之症,有“内有久寒者”一词,“久寒”即阳虚寒气内居,筋脉拘急,不能舒展,轻则痉挛,重则内缩而痛。当归四逆汤为温阳养血散寒之剂,加入吴茱萸、生姜,更易于入络搜寒。《本经疏证》云,吴茱萸“辛温走散开发,故能使风寒湿之邪,从腠理而出。”它与生姜均为辛温通络药,唯在应用时,吴茱萸不可过量,否则有耗气伤阴之弊。

约言:

风寒直入三阴,阴户收缩,少腹拘痛,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主之。

8.当归四逆汤加排脓汤治疗肠粘连腹痛

治验:

女性,25岁。6年前曾因阑尾炎穿孔引起腹膜炎,用手术治疗。但遗患腹痛,今因感寒,腹痛又作,恶心呕吐,舌淡苔白,脉濡。取活血疏理法,拟当归四逆汤加排脓汤治之。

方药:

当归6克,桂枝3克,白芍9克,炙甘草3克,红枣6枚,细辛1克,通草3克,枳实3克,桔梗3克。3剂。腹痛止,脉迟,舌淡苔白。后去通草、枳实,加吴茱萸1.5克,生姜3克。2剂。腹痛大减,脉弦,舌红苔黄。上方加枳实3克,4剂。腹痛止,胃纳、睡眠正常,微有腹胀,脉缓。前方再进,巩固疗效。

来源:

徐荣斋.读书教学与临证[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1:344.

注释:

当归四逆汤方证前文已有叙述,重点说排脓汤。排脓汤出自《金匮要略·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篇,原方由甘草、桔梗、生姜、大枣组成。粗看起来,其四味药无一味有排脓作用,但细细分析,其中有一味药不可忽视,这就是桔梗。当代经方大家陆渊雷对此,颇有研究,他说:“桔梗汤与桔梗散,皆用桔梗,排脓汤中的桔梗用得最重。这两个方子,虽不说主治何病,然列入“疮痈肠痈”篇中,方名又叫排脓,自然是专于排脓了。排脓汤除了桔梗,只甘草生姜大枣三味。这三味皆没有排脓作用,可知排脓是桔梗的功效。吉益东洞根据这几点,断定桔梗的功效是排脓。但是白散桔梗汤(指桔梗白散与桔梗汤)所主的浊唾,简直是痰,不是化脓球菌所酿成的脓。就算久久吐之,所吐的也未必是真脓。在下于是悟得仲景之所谓脓,是指人体内不当有而有的半流动体,上之在气管支气管,下之在肠。凡不当有的半流动体,皆为之脓。而桔梗皆有本领把他排除掉。桔梗也能排除下部的脓。不过桔梗虽能排脓,若要排上部的脓,须与贝母、杏仁等治肺药同用;若要排下部的脓,须与枳实、橘皮等肠胃药同用(见《陆氏医论集》卷四)。我们再来看看《本经疏证》怎么说的,“排脓何必取桔梗?盖皮毛者肺之合。桔梗入肺,畅达皮毛,脓自当以出皮毛为顺也。散之所至者深,汤之所至者浅。枳实芍药散,本治产后瘀血腹痛,加桔梗鸡子黄为排脓,是知所排者,结于阴分血分之脓;桔梗汤本治肺痈吐脓喉痛,加姜枣为排脓汤,是知所排着,阳分气分之脓矣。二方除桔梗外,无一味同,皆以排脓名,可见排脓者,必以桔梗,而随病之浅深以定佐使。是知桔梗者,排脓之君药也。”现代药理研究认为,桔梗有比较强的抗感染作用,这种药性对脓性分泌物也是适宜的。所以要引证这些文字,只是提醒:桔梗绝非只有上部引经作用,桔梗还是排脓药,特别是对于那些脓性分泌物的病症,不管是上部或是下部,都是适宜的。

约言:

阑尾炎穿孔术后,遗患腹痛,今因感寒,腹痛又作,恶心呕吐,舌淡苔白,脉濡,拟当归四逆汤加排脓汤治之。

9.变通当归四逆汤治疗痛经厥逆

治验:

23岁,学生。月经不调年余,经期延后,行经时腰痛如折,少腹冷痛,手足逆冷,得温则痛减,痛甚则昏厥。经色紫黯,量少,伴有呕吐恶心。细问病史,起于冬季泰山旅游,适值经净之时,因入野厕,自感寒袭于下,冷冽异常,旋即腰腹冷痛,经期错后,经来而发痛经。其人面色㿠白,形体消弱,手足欠温,舌质淡红略黯,边有瘀斑,苔薄白而润;脉象沉细而弦,左关弦细而涩。脉证合参,乃系寒客胞宫,血脉瘀滞所致,法当温经散寒、养血通脉,方以当归四逆汤加味治之。

方药:

当归12克,桂枝9克,白芍12克,小茴香9克,甘草6克,吴茱萸6克,炮姜6克,失笑散18克(包煎),半夏9克,通草6克,大枣6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两次服用。自述服上药18剂后,手足转温,腰腹冷痛亦减,精神倍加,食欲增强。经来痛减,呕吐昏厥未作。舌质红,脉来细数。为寒邪得散,趋于化热,去大辛大热之炮姜,加生姜3片;去活血之失笑散,以免久用伤正。增醋香附入肝以理气行滞,调达气机。续进12剂,诸症悉平,月事得时而下。一年后随访,痛经未再发作。

来源:

路志正.路志正医林集腋[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62-63.

注释:

本例主症为经期延后,经行腰腹冷痛,手足厥冷,呕吐昏厥等,加之脉沉弦而细,显系厥阴病无疑。从厥阴经脉起行所过着眼,大凡阴部、少腹、两胁、头部的病症,皆可考虑从肝经论治。本方取当归四逆汤去细辛,加小茴香温经散寒,养血通脉;增吴茱萸、炮姜暖肝散寒,温中降逆;入失笑散,行气活血以化瘀止痛。诸药合用,温阳而散寒,化瘀以通脉。任冲脉盛,血海自充,月事自然归顺。

约言:

经行腹痛,手足厥冷,痛甚则昏厥,得温则减,肝经寒凝也,当归四逆汤加味治之。

(0)

相关推荐

  • 经方补:排脓散/排脓汤(胃化脓/肺化脓)

    排脓散/排脓汤 [原文] 排脓散方: 枳实十六枚 芍药六分 桔梗二分 右三味,杵为散,取鸡子黄一枚,以药散与鸡黄相等,揉和令相得饮,和服之,日一服. 排脓汤方: 甘草二两 桔梗二两 生姜一两 大枣十枚 ...

  • 金匮要略80:排脓散、排脓汤、黄连粉、肝脓疡、胰脏炎。

    原创 南山小松 南山小松 5月6日 " 概要:排脓散(胃部化脓),肝脓疡(肝部发热,排脓散+柴胡黄芩炙甘草),胰脏炎(脐左动悸,苓桂甘草汤+排脓散),排脓汤(肺化脓.喉舌化脓加减),黄连粉( ...

  • 18.人紀金匱-瘡癰腸癰浸淫病脈證並治第十八

    我们继续介绍第十八篇,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治第十八. l  诸浮数脉,应当发热,而反洒淅恶寒,若有痛处,当发其痈. 大家看这个条辨,他说脉是浮数的,应当发热,诸位在读伤寒论的时候,唉,老师这个脉是浮是数 ...

  • 大医传承二 第24

    学习日志大医传承二第24-1讲排脓汤排脓散 文章重要观点或知识. 1.排脓汤方---对外周围组织的排脓 甘草28克,桔梗42克,生姜14克,大枣10个,水800毫升,煮取200毫升,温服100毫升,日 ...

  • 这些带“四”的方剂,你分得清吗?

    在备考执业药师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带"四"字的方剂挺多,比如四逆散.四逆汤.当归四逆汤.四君子汤.四物汤.四神丸等,非常难记,且容易混淆,因此编写了简易的记忆歌,并整理了这些方剂的方 ...

  • 日读一方(九十)|《张仲景50味药证》 —— 桔梗

    黄煌 康仁堂基层医药传承 今天 桔梗为桔梗科植物桔梗的根.<神农本草经>谓本品主"胸胁痛如刀刺,腹满,肠鸣,幽幽惊恐悸气".<伤寒论>入3方次,<金匮 ...

  • ​毛德西六 泻心汤类方治验2

    杜丽荣.经方验案三则[J].江西中医药,2007,38(8):18. 注释: 黄芩加半夏生姜汤除见于<伤寒论>外,又见于<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篇,原文云:" ...

  • ​毛德西十一 理中汤类方治验2

    某患两膝酸痛,阴寒加剧,已1年余.予甘草附子汤加牛膝,服8剂痛大减,后取10剂制蜜丸,每服6克,日服2次,服完而愈. 来源: 朱不远.朱颜医案医话选(续)[J].中医杂志,1980(2):15. 注释 ...

  • ​毛德西九 四逆汤类方治验

    ​九 四逆汤类方治验 1.四逆汤治疗沉沉而睡 治验: 女性,30余岁.月经期不慎冲水,夜间忽发寒战,继而沉沉而睡,不省人事,手足厥冷,脉微细欲绝.当即针刺人中.十宣等穴,针后一度苏醒,但不久仍呼呼入睡 ...

  • 毛德西二 麻黄汤类方治验2

    也,予麻黄细辛附子汤合苓桂术甘汤治之. 14.麻黄附子甘草汤加黑豆.车前子等治疗浮肿 治验: 女性,25岁.患全身浮肿4个月,腰以下浮肿尤甚,按之凹陷不起.腰疼酸重,小便短少,大便闭结,四肢厥冷,面色 ...

  • 毛德西二 麻黄汤类方治验

    二 麻黄汤类方治验 1.麻黄汤治疗太阳表实证 治验: 男性,50岁.隆冬季节,外出途中不慎冒受风寒,当晚即发高热,体温39.8℃,恶寒甚重,覆盖两双棉被,仍淅淅恶寒,发抖,周身关节疼痛,皮肤滚烫,咳嗽 ...

  • ​毛德西一 桂枝汤类方治验2

    治验: 女性,年五旬.患者经常跌倒抽搐,昏不知人,重时每月数发.经西医诊断为"癫痫",多方治疗无效.后求伤寒经方大家李克绍先生诊治.望其舌象,上有一层白砂苔,干而且厚.触其胃部,痞 ...

  • ​毛德西一 桂枝汤类方治验

    ​一 桂枝汤类方治验 1.桂枝汤证治验三则 治验: ①杨男,某年夏,先其畏热,启窗而卧,周身热汗淋漓,遂睡.夜半觉冷,覆被再睡,其冷不减,反甚.次日头汗出,周身汗不多,予桂枝汤. ②王女,无表证,月事 ...

  • ​毛德西四 柴胡汤类方治验

    ​四 柴胡汤类方治验 1.小柴胡汤加大黄治疗经期高热 治验: 女性,34岁.经期因被雨淋,当晚突然高热,体温40.0℃,即服复方磺胺甲[插图]唑片.复方阿司匹林.羚翘解毒丸.藿香正气水等,均无效.汗多 ...

  • 葛根汤类方治验录

    经方医案 葛根汤 1.葛根汤治疗夏日空调感冒 吕志杰治验: 男性,50岁.2日前始觉周身拘紧,无汗,喷嚏,流清涕,曾服复方氨酚烷胺胶囊.氨咖黄敏胶囊等药,仍不汗出,且恶风,头晕,恶心呕吐,颈项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