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时代乐园小苇河印象】/ 文哲

少儿时代乐园小苇河印象
文哲

每一个人因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每个年龄阶段的经历不同,因而生活历程的感受就不一样;有的人艰难困苦曲折坎坷不平酸辣苦甜咸都点滴的品尝过,感觉生活似苦果、似苦海、似地狱;有的人所处的环境和自然谐平顺一点,乐趣也就多一些,经历也就温馨快乐一些,感觉生活似人间乐园、似人间天堂。我的故乡村庄沟坡底南端2里左右有一条苇河,在古周原西府古镇(岐山、扶风东到武功镇)境内河床水面宽约7-8米,河滩蜿蜒逶迤,宽约500-1500米,她就是我少小儿时的人间天堂乐园。

我们村庄沟坡底有一条远古时代当地民间沿线村庄的先民,为了日常生产生活方便自发修建的从东向西沿苇河流向的便道公路(官道),宽约3米左右的土路,从武功镇漆水河畔一直婉转曲折通道扶风县老县城东关,又从扶风县老县城南的苇河北岸逶迤蜿蜒通道岐山县益店镇南边的沟坡边沿,农耕时代的当地先民几乎普遍喂养牛平时助力田间的农业生产活动;富户人家都制作有古老的木制品大车1-2辆,除了饲养成群的牛,还喂养马几匹,靠牛马拉大车,装运粪土或运输庄稼粮食,或到乡镇街道跟集赶会,走亲访友;东西过往可以让马车相向通行;苇河河滩两岸地势高出河岸约300-500米,形成高原,属于旱塬地带,先民们普遍居住在苇河两岸的沟坡两边依高土崖邰塬梯田高处每家每户自己动手依沟挖土窑洞错落有致自然分散独家独院居住生活。古周原西府地区自古缺水吃,几乎每家院子里都会掘挖20米左右的水窖,春夏秋季雨天收集院子里的雨水解决生活用水问题;若遇干旱年间,久无天雨,水窖干竭,就只好挑着木制水桶到苇河里去挑水爬陡坡费尽心机力气运回家里装满水瓮存着节省着用水生活,富户人家家大人多地多,生活用水量也自然很大,平时都雇佣几个或十几个长工干家里农田种收庄稼干活,财主或管家就会安排2-3名长工伙计套起牛马大车到苇河岸边去停稳当,伙计给大车里放着的水缸水瓮里挑满河水,再运回家里供生活应用。因当地普遍严重缺乏水井能供人生活和牲畜饮用的水,由此自然形成苇河沿线两岸的先民平时每天上午、下午都会把饲养的牛马羊赶到苇河滩的沟坡边草地里放养饮水的习惯,也都很珍惜爱戴这些条滋养百姓的生命河、辛福河。

从西向东苇河途径古周原几个各县,长约四五百米,河滩宽阔约300-1500米不等,河床水面因地势地理环境从上游到下游宽约3-10余米不等,河水最深处约2.米左右,最浅处约60-90公分。河水清澈见底,游鱼戏水,水鸭企鹅成群结队,河滩上空时常莺歌燕舞徘徊齐比翼;晴天丽日午饭前后常见鳖游到河岸边晒鳖盖;河道南北的河滩草木茂盛,芦苇、竹笋遍布,洋槐树、桐树、白杨树、柳树、皂角树、枣树成林成片沿河两岸星罗棋布,迎春花、向日葵、野菊花等野花草纵灌木遍布河滩沟坡两岸。每个生产队几乎都有一处的桃园、苹果园、菜园、水车等遍布河道两岸,多种雀鸟在树林里盘旋啼鸣,潺潺流水,蓝天白云映碧水,空气新鲜湿润清凉,鸟语花香,在这处人间天堂我渡过了儿童少年时代,她曾经是我少小儿时的乐园。

说起儿时乐园苇河流域我耳闻目睹的趣事逸事,三天三夜也说不完,道不尽。

我们生产队在苇河滩北岸和南岸大约有近200百亩河滩地,靠沟崖河岸边梯田坡地上栽植桃园30多亩、种植菜园近十亩、柿树园七八亩、苹果园近三十亩、芦苇林二、三十亩;红苕、豌豆、高粱、黄豆、谷子等耐旱的粗杂粮农作物每年换茬轮流种植三、五十亩。成年大人在队长的安排下隔三差五到河滩的桃园、菜园、苹果园、杂粮农田间去干农活、作务农作物。小时候在我的祖父、父亲和兄长及发小伙伴的带领下,我稍有时间就跟着他们到河滩去游戏玩耍。好奇的是,在河流北岸平整地域羊肠小道南边人工挖掘了一口约七八米深的浅水井,上边制作架设了一台古老传统的木制品汲水车,靠人用力脚踏传递动力给水车的木制品转轴,就可以把地下水带上水槽,既可以供村民来河滩劳动游玩时饮用,水质新鲜冰冷甘甜爽口,是三伏酷暑解渴降温的绝美珍品,干旱年间,当地村民还有人起早贪黑不辞劳苦到河滩底水车处跳水回家供生活用;水车汲上井岸水槽的水也可以流入提前修设好的小水渠灌溉桃树、蔬菜,因此,与苇河沿线两岸其它村庄一样,我们生产队在七八十年代以前基本上就已经是在摸索走着靠水吃水因地制宜多种经营搞活农业经济的路子,当时的苇河沿线两岸的村庄普遍把在河滩地里栽植桃树、种植菜园当做一种有利可图的多种经营渠道副业来经营作务发展。桃子熟了,队长安排妇女老人每天上午到下午提着笼子摘桃,堆放在桃园外边平坦区域,队长安排精壮劳力自由结合2人一组每天拉着装满架子车的桃子约200-300斤左右,由村上饲养室养着的牛或马匹在前面牵引挂着架子车到村庄北口的平原地带生产干道上,然后,他们就各自自谋出路去附近的街道走村串乡去卖桃;时常为了每斤多卖5分到1毛钱,三更灯火五更鸡就早出村庄,东到杨凌、武功镇、普集(武功新搬迁后的县城),西到扶风县城、益店镇,北到法门镇、天度镇、店头镇,距离都在二、三十到六、七十里左右,时常在太阳落山时分才陆续返回村庄,囫囵吞枣吃点粗粮淡饭,就又拉着架子车到苇河滩的桃园去装运第二天要卖的桃子去。菜园种植的四季蔬菜定期安排劳力采摘收集用牛来车拉运到村庄按人口平均分给村民食用,蔬菜旺季每逢附近几个镇间街道有集市,队长就提前一天安排劳力到菜园去采集各种蔬菜,再安排精壮劳力两人一组,用架子车装满拉到集市上去卖;每逢民俗传统节日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春节,就提前采集好各种时令蔬菜给村民按人均分过节。

每天外出卖完桃子给每人记10分工,那时候实行人民公社公有制,县乡政府统一规定每10分工为1个工日,每个工日因每个生产队的经济基础状况不同,年终决算分红的价值不同;有的生产经营状况不好,生产队每个工日年终决算价值仅二三毛钱,干了一年到头,扣除过村上分的粮食、棉花、油等物品的折款,许多人家都倒贴欠款;我们生产队人心齐,集体生产劳动大家热情高,多种经营经济作物副业收入略高,生产经营情况在当地还算好一些,夏季缴纳过公粮外每人可以分到小麦300-500斤,秋季收秋季节每人还可以分到包谷200-300斤,菜籽油3-5斤,冬季每人分到棉油2-3斤,村上兴办的豆腐坊、安排有经验的村民2-3人专门加工制作豆腐、粉条,平时安排1-2名精壮劳力用架子车拉着到外村去走街串巷吆喝着卖,到、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春节这些民俗传统重要节日之前集中加工制作不外卖,给村民按人分食;村上还兴办了一个土围墙小土窑洞作猪圈的简易养猪场,每年安排2名饲养员专门喂养着20-30头土猪,年关前请屠夫来杀猪,每人分大肉2-3斤供村民过年享用;从七十年代初期村民们几乎没有出现过那家缺粮断顿饿肚子的现象;连续近十年,在年终决算分红时,每个工日平均在7-8毛钱左右,引起邻近村庄人们的羡慕和赞许。

八、九十年代以前,关中地区冬季气候普遍较低,有时寒流降温下大雪,最低温度在零下十三、四度,冰天雪地的寒冬,河水就会结冰;村庄前的涝池里的水面结冰厚度有五、六公分左右厚,上学的学生和青年人冬天经常就在涝池的冰层上滑冰,作为一项妙趣横身的娱乐活动。

每年早春,河水解冻,村庄的小姑娘、大闺女,小媳妇、老太婆,在农闲时节或午饭前后往往就呼朋唤友不约而同三五成群端着洗衣盆提着桶(七十年代中期以前农村普遍使用的木盆、木桶,七十年代后期到八十年代农村开始陆续使用洋瓷盆、铁皮水桶)、带着一些皂角(七十年代以前农村洗衣剂几乎普遍没有肥皂洗衣粉之类的化学工业制品)、拿着木棒槌, 用竹笼子提着或小竹背篓背着家里人脱下一大堆的脏衣服、脏被单、脏鞋,熙熙嚷嚷到二、三百米长的苇河岸边平坦安全河段,各自找好合适位置一字摆开去洗衣物。

五一节过后,直到国庆节前后我和发小伙伴就几乎时常不约而同三五成群徒步去河滩游玩;上午十点多开始就在河岸边脱光母亲手工缝制的遮羞布—粗布衣,踢掉母亲手工制作的粗布鞋,也不知羞涩,更不顾小姑娘、大闺女,小媳妇、老太婆投来嬉笑的眼光,偶尔夹杂着娇遣羞辱的言语;一丝不挂从河岸高处跳进河水里游泳戏水,避暑纳凉、捉鱼捉鳖、发小伙伴分成两组互相打水仗戏耍,饥饿了渴了一两个发小伙伴自告奋勇就拿着粗布衣衫,从提前侦查好的桃园、菜园隐蔽处悄悄溜进去,其他发小伙伴瞭望观察看桃园、菜园的大人,吸引看护人员的注意力,好让溜进去的发小伙伴趁机偷摘一些甜桃、黄瓜、西红柿,用衣衫包裹着顺利带到河床隐蔽处树荫下,我们几个发小伙伴围成一圈狼吞虎咽充饥解渴;在河水里自由自在流连忘返不亦乐乎,直到太阳落山时分才上岸,我们各自急匆匆穿上衣服兴高采烈地才结伴回家去,我的游泳技术就是在那时在兄长、发小的示范教授指导下学会的。

那时正值全国城市的知识青年下乡插队劳动锻炼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练红心的运动高潮,我们队六、七年时间一共来了两批从西安、降帐镇由政府安排来插队劳动接受再教育锻炼;队长就在我家附近的几户有空余土窑洞或房屋宽敞的人家安插居住,每批男女生六、七人,都二十岁左右;他(她)们从小在城市生活习惯了,农村生活条件贫穷艰苦,且一日三餐生活艰难朴素,三、五天吃不上鸡鸭鱼肉就浑身没劲,馋的发熬煎;他们发现了天赐的机会和现成的资源,串通商量,每隔六、七天,就利用午饭后时间,安排一个男性同伴给队长请病假,随后就带着2-3个洋瓷盆,1-2个铁皮水桶,叫上我和七、八个发小去苇河滩,克里马叉脱光衣服,下到河水里帮他手拉手围成一圈扑鱼、捉鳖、捞贝壳、捉虾米,嬉戏折腾一下午;每次到太阳快要落山之际,我们围捕捉到的1-2只水桶鲜活奔跳的小鱼,有时也会捉到大小鳖3-5只、贝壳、虾米捉捞1-2个洋瓷盆兴高采烈趁着夕阳满载而归;回到住家院子后,城里来下乡插队劳动锻炼的其他(她)知青同伴也陆续下班回家了,他(她)们就会不约而同各司其职,杀鱼、洗鱼;教我们几个发小帮着他(她)们把贝壳里的小块肉用竹签挑出来收集在洋瓷盆里,主厨就麻利地点火烧锅,滴油,把洗净切成块的鱼肉、贝壳肉倒进油锅里,再适当添加些许水,放上适量的食盐、调料品,慢火作清炖鱼。三四十分钟过后,一大铁锅清炖鱼肉就炖熟了,香气喷喷四溢,主厨的女知青就给我们每人都盛一碗解馋过瘾,我们都兴奋的不亦乐乎;就是在那时我跟着知青大哥大姐们学会在河水里扑鱼、杀鱼、清炖鱼、吃鱼了,并且与他们结下了较深厚的友谊;期间,他(她)们几次回城里看望亲人带回来农村里当时还没有见到过,大多数人都从未品尝过的一些时令水果送给我品尝让,至今我记忆犹新。

当时国家的文学书籍印刷发行等各行各业还是较落后,他(她)们从城市里带回来许多小说、连怀画小人书、手抄本小说,隔三差五借给我阅读,从那时起我接触到了许多同龄人或大人还不曾见到过的小说、连怀画小人书、手抄本小说等文学书籍精神食粮,我课余时间不论寒暑易节,有时在半夜深更微弱的煤油灯光亮下,如饥似渴地阅览了那些难得见到的书籍,极大的满足了我幼小心灵的好奇心,也充实了我的精神世界,奠定了我从此爱好国学历史文化艺术的根基;他(她)们返城参加工作多年后,我还与他们保持着通信联系。

少年时代,随着年龄的增长,进入四、五年级和初中时代后,我们些微有了一点力气,在学校老师的教育下要求我们学习以前的先贤伟人的事迹作为榜样,从小锻炼勤工俭学自力更生的生活技能,知道了放学回家去主动帮家里大人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路;在大人的要求下,我和发小伙伴在春夏秋季星期天或暑假期间就经常结伴到苇河滩的沟坡边去割猪草、割白蒿、挖药材(柴胡、远志等)背回家里晾晒干,由家长带领着到附近杏林镇、杨凌镇上街道的药材店、青草收购处去变药柴、干草,卖一点小钱,作为勤工俭学购买作业练习本、笔墨纸砚、连怀画小人书的费用。

那年月,我家里饲养了一只奶羊, 我下午放学后、星期天或节假日时常手里拿着一根我父亲手工制作的长皮鞭,家养的黄狗调皮摇着尾巴一路小跑紧随跟着,我赶着奶羊到河滩去一边放样,一边与发小伙伴们玩耍,打扑克、下象棋、捉迷藏,快到天黑之际才赶着奶羊从河滩沟底一路吆喝着,一路和发小伙伴嬉闹着回到家里。

到了国庆节过后,进入冬季,星期天或寒假期间,我们一般早晨在家里复习功课写老师布置的作业,十点过后,天气暖和了,我就和几个发小伙伴到河滩的树林里去拣树枝柴火,看着捡的柴火堆在一起有水桶一般粗了,就互相帮着用带着的一条麻绳将柴火捆扎成水桶一样粗的捆,扛在肩上或背着,走一段路,靠在高处歇息一会儿,一路从河滩沟底扛背到家里,每年冬季这段时间都会拣一个柴火树枝摞子,闲暇时间再用砍刀或斧头砍剁成短节,供家里厨房母亲做饭时烧锅作柴火用。

我们村庄的小学初中以前就设置在村庄沟坡底苇河滩北岸的辛家台村庄的西边一座古庙里(辛家寺),是当地政府选择利用这座庙里的原有庙宇房屋作学生教室和老师的办公室间居住室,学校门坐北朝南向着苇河开设;在学校后院北边的坡岭地带由村上当家人安排乡亲们精壮劳力人工开挖平整了一个操场,在操场东边设置了一排简易的土夯围墙围挡分隔成的男女生厕所,供师生平时体育运动和便解所用。七十年代中期以前国家还比较落后贫穷,农村几乎普遍还没有通电,我们早晨去学校了,都是使用各自提前准备好的一盏煤油灯看书早读,等上过早操三十分钟以后,天麻麻亮了,才开始上课;五年级以下学生还没有资格享用木制品课桌凳子(只有初中六、七年级学生才能坐上陈旧破烂缺胳膊少腿的长条木板凳,两个人用一张破旧的课桌上课写作业就不错了),都是村上当家人安排泥瓦工到学校来制作土胚用泥巴垒的宽60 公分,高50公分的土台子作课桌,学生各自从家里带来木板凳坐着听课写作业。听说当时的老师工资低廉微薄,一般刚参加工作几年的青年老师的月工资二十七到三十四元,工作了十几年的校长的月工资也只有四十到四十八元,每月国家给老师供应面粉二十斤,粗杂粮十余斤,生活质量与现在比较,确实有点差。就是在这种简陋艰难困苦的环境了,老师任劳任怨呕心沥血用心教书育人,学生含辛茹苦认真踏实努力学习文化知识,给国家架设发展兴旺发达繁荣富强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德才兼备的有用人才。

我的高中时代三年是在1981年暑假后的秋季开始,在杏林镇南关破沟底的刘家底村庄南的县办杏林高中渡过的。

那处院落以前是占用刘家底村庄地皮修建的县办水泵厂的处所,坐落在苇河北岸不到三百米处的一块平坦地带,后来为了方便机械物品运输方便,县政府决定将水泵厂在六十年代初期搬迁到陇海铁路过往之地的降帐镇街道,把这处场所改建成县办高中。

学校坐北朝南,正中开设着一处六米宽,三米高的栏杆式型钢铁制品大门,高中院落约有三十四亩大,统一是一层砖木结构的两坡流水青砖碧瓦房屋。在我们上高中以前是两年制高中,每级设四个平行班,每班男女学生50人左右。1981年我上高中时,正值国家进行学制改革阶段,提倡科学技术是生产力,高中学制由两年变成了三年,杏林高中同样是每个年级开设平行班四个,只不过当时国家已开始实行高考择优录取上大学,为了大量培养人才,允许各地高中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开设补习班,杏林高中每年都开设两个复习班,每班60人左右,把历届高考落选后给予继续补课学习参加高考的极会,愿意到学校复习的高中毕业生吸收到学校补课,第二年重新参加高考,使面壁寒窗十年的大批落选学子能通过学习改变命运,坚韧顽强地不断学习科学知识技能后,走上社会能学以致用给国家和社会创造财富,促进国家社会持续发展兴旺发达繁荣富强。

那时高中学生时代生活清贫艰苦条件的确差,学生除家离学校距离较近的学生外,一律在学校住宿,实行通铺,听说刚开始前几年,学校给住宿的学生不论男女生宿舍还没有配置木床板使用,一律采用麦草铺设在地上一层,其上铺设自己带来的棉褥子,晚上凑合着休眠。到我上高中时,男女生宿舍都统一配置了木床板,实行通铺,一间五米宽,不到十米长的宿舍住着三、四十多位学生,每人占用的宽度不能超过70-80公分,宿舍里冬天没有暖气,寒夜里常常冷得我们浑身打颤无法入睡,后来不得不费尽艰难到医疗站或医院去找人要两个吊针瓶,傍晚装罐满热水塞进被窝,将被窝提前暖热才能稍微有点暖和热度,将就着也就迷迷糊糊地熬过了漫长的寒夜。

那时候,农村普遍农业生产耕作技术落后,没有化肥厂,许多地方的水利灌溉设施条件也还未具备,农作物产量低,人们常常为吃饱肚子发熬煎,学生也不例外。高中时代的学生食堂很简陋,饭食简单粗糙质量极差;学生都是凭每学期定期提前从家里背到学校的面粉交给后勤处设置的仓库里,兑换成的饭票排队购饭;早晨包谷珍、稀面水糊糊,咸菜馒头,上午面条,晚饭一般是宽面片或稀饭馒头夹咸菜;一日三餐,粗粮淡饭,清汤寡水,每周三或周四上午能蒸制一顿大米饭,两三个素菜夹杂着些许肉块供应就算是给学生改善生活,这也就算不错的生活了。存放面粉的仓库围挡不严密,我进去缴纳面粉多次,常见麻雀四飞、老鼠乱窜,令人恶心难受;有多次售饭后,有同学发现饭菜里的老鼠屎、头发等赃物垃圾,就与食堂管理员争吵,可能是惧怕引起学生闹事的事件发生,为了大事化小息事宁人,食堂管理员只得让炊事员赶快倒掉有污物的饭菜样品,给当事者另打一份饭菜,训斥一顿炊事员将事情不了了之。简陋的学生食堂仅有三、四间六米宽、十二、三米长,没有条件设置餐厅,食堂里面既是食品加工制作间,又是对外买饭的场所时常排队买饭时,对外仅开设四个售饭进出饭碗的窗口,要求几百学生排成四行队形,一次递进买饭;几乎每天午饭时都会产生拥挤混乱局面,这时,维护秩序的四、五位后勤管理人员就会像饿狼一样操起掀把粗的长竹竿在人群顶部乱打制止拥挤混乱的局面,多次打得几个学生头破血流,洋瓷碗掉落地上被混乱的人群踏匾,此类事件一直在高中时代每个学校几乎普遍存在多年。

杏林高中学校对面隔河相望就是名载史册的三国时代蜀汉五虎上将马超曾经驻军训练士兵,防守曹魏军队阵地战场遗迹—马超岭,她坐落在天降公路小沟坡上边曾经传说的藏龙卧虎风水宝地的三峙塬上由西向东的茂陵塬边,由小沟深沟东边的茂陵山边向北凸显延伸约1500多米左右;茂陵北边属于阴坡,长期湿润阴凉,高崖沟坡边草木纵生,孙柏成林枝繁叶茂;高岭沟底根脚下的苇河从田家台、苏家台、西坡村顺着曲折蜿蜒到杏林镇南关沟坡的刘家底绕道东坡村、孙家底、马家河形成一个大月牙型或大写倒写的U字型,形成形象一只昂首飞奔的猛虎状,气势恢宏;随着岁月转换,风吹雨淋,昔日威名远扬的马超岭只剩原始地貌犹在,其它原有建筑设施早已被毁坏殆尽,当地村民历经多年挥汗如雨平整土地修设梯田变成了广种薄收靠天吃饭的农田;传说中的藏兵洞、藏粮洞、藏宝洞、地道仅显露出几处低矮敞开的破败洞口,里面充满神秘莫测,成为后来附近百姓传说中野狼藏身栖息的处所,附近人谁也不敢斗胆冒然进去过。

在此学习生活期间,我和学友们多次利用课余时间徒步走过苇河上一座宽不到两米供两岸百姓日常生产生活活动过往方便,由当地乡村自己架设的硬杂圆木便桥爬登上马超岭顶部。登上岭顶,向南远望五泉镇街道的建筑群、秦岭逶迤蜿蜒横亘在眼前,近在咫尺;向苇河对岸远眺,杏林高中校园景象尽收眼帘;杏林镇及我的老家附近许多村落清晰可见,使我顿感天高地阔,神清气爽。

就在这道三峙塬(东有武功镇东边从北向南走向的漆水河,南有从西向东走向的甘陕人民的母亲河-渭河,北有关中西府古周原西东走向的苇河,三河围拢怀抱自然形成的高嫄)上,历经数千年,发生过许多惊心动魄的历史事件,据史料记载,三国时代,西凉白袍虎将:马超奉蜀汉军师宰相诸葛亮之命,曾经在他先祖老家所在地(五泉镇毕公村为汉伏波马媛将军故里)的三峙塬上(从东边的武功镇漆水河沟东边向西到杨凌镇、五泉镇、段家镇、午井镇、麦禾营镇、枣林镇,纵深约100多里、宽约20-30里左右的高原平坦地域安营扎寨,率军驻扎在茂陵塬边此处练兵防守,扼守关中西安至宝鸡过往之地的咽喉;平时操练士兵,战时出击苇河-渭河南北两岸,作为一只虎狼之师牵制曹魏大军,策应军师诸葛亮北伐六出祁山的军事战略大业。

据传,西凉白袍虎将马超曾经为了向曹操报杀父之仇,率领西凉兵马铁骑一路进击到潼关黄河东岸,与隔河相望的曹军对阵,当时曹阿满轻视小眺小儿郎马超(二十多岁),策划派遣多位大将兵分几路企图率领大军十几万人趁黑夜乘坐船只渡过黄河,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击败马超,扫除占据他雄霸关中到天水平凉一带的障碍祸患,就在黄河岸边举行了一场名载史册的大决战,结果被早就成竹在胸的少帅马超布置指挥西凉兵马提前在黄河东岸设下埋伏和陷阱,几乎围剿了曹阿满的虎狼之师,差点生擒活捉曹阿满;情况危急,命不自保,曹阿满当时就只想趁乱跳进黄河自尽,避免被马超手下活捉,使自己身体遭受极刑摧残和侮辱煎熬;幸亏曹操手下护卫保镖猛将徐晃、于禁、典韦、夏侯渊、夏侯尚、夏侯存等得力虎将及时赶到奋力拼杀救驾,才杀开一条血路,保护曹阿满脱离险境。

史载,鬼才司马懿曾率领曹魏大军欲往宝鸡至天水一带抵抗七出祁山的诸葛亮蜀汉大军,听探马来报,西凉白袍虎率领的西凉兵马大军在关中西府古镇杏林驿站南边茂陵山驻守,吓得司马懿率兵绕道从北边乔山根脚向西而行。

传说元初明末,元朝政府狂征暴敛,搜刮尽老百姓的粮食物品,苛捐杂税徭役繁多,剥削压迫当地百姓造成饥民遍野,饿死病死的饥民横尸田间地头路边,老百姓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怨声载道,是可忍孰不可忍。在当地好汉张化龙、李化虎的带领下,从兴平、乾县、武功到杨凌、周至、扶风、眉县、岐山、凤翔一带的苇河至渭河两岸百姓纷纷响应,齐心协力到凤翔府扶风县衙去抗粮抗捐游行示威,最后打进警戒森严的几处县域官府粮仓,分粮济困解救饥民百姓,官逼民反,占据三峙塬作根据地,以苇河两岸的天然复杂地和树林、窑洞形作掩护,揭竿起义与元朝官府兵士周旋长达近两年;最后终因赤手空拳,缺衣少食,寡不敌众,被如狼似虎的元朝政府虎狼之师铁骑围剿镇压;张化龙、李化虎被俘,最后凶残的元朝政府为了杀鸡给猴看震慑关中西府古镇的民心,两位好汉枭雄豪杰被元政府下令凌迟处死。小时候,我们兄弟姐妹听我祖父、父亲多次闲暇时间给我们讲起这段祖辈口口相传的辛酸往事和与我家族有关的家史;最后当地官府派重兵分头通缉捉拿这次农民起义的同案在逃饥民闹事头目,我的上上祖父,也就是我爷爷的他爷爷一辈弟兄三人:杨朝武、杨朝凤、杨朝仪因从小习文练舞,农闲时节喜爱舞拳弄棒,平时总爱路见不平一声吼,他们从小养成了助人为乐急公好义,宽仁厚道见义勇为的性格;在民族大义面前是非分明嫉恶如仇,作为抗粮抗捐对抗官府农民起义的骨干头目成员秘密参加了那次声势浩大名载史册的农民起义活动,最终被官府密探破获得到实际情报;在那时冬季漆黑风急寒冷的一个夜晚,大队元朝兵马突然包围了我们的村庄一条深沟两岸及上下沟坡底,挨家挨户搜查反贼乱党骨干领导头目,将我的三位宅心仁厚武艺高强的老爷爷抓走,并将家里喂养的一匹马、三头牛、粮食等一应有用值钱物品洗劫一空;第二年秋斩被当地府衙判斩立决;从此我的祖辈一大家人失去了顶梁柱,生活失去依靠,薄田缺乏精壮劳力收种作务而荒芜,家道衰落,全家老小孤儿寡母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张化龙、李化虎和我的三位上祖辈老爷爷等民族英雄豪杰为了当地乡党邻居老百姓的利益敢作敢挡,宁死不屈,其大义行为光照日月,千秋万代昭后人,虽死犹荣。

1984年夏季六月份我参加了国家统一高考,暑假过后,为了求学深造学习文化科技知识,不得不背井离乡到省城西安去进行为期三年岁月学习深造,也不得不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少小时代近二十年的苇河区域少小儿时乐园。

到了青壮年时代,随着年龄、文化历史地理知识和阅历的增长丰富,直到青壮年时代我才从历史资料、遗迹、典故、传说等方面弄清楚了,苇河是与关中西部古周原地区千山山脉相连接,向东蜿蜒逶迤绵延途径西府古镇凤翔、岐山至扶风、武功、乾县、礼泉、泾阳、三原县域地区,屛护大地原点帝王都咸阳、西安,横跨渭南地区北部多个县域,跨越华夏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到山西省的临汾吕梁地区一带北部的乔山---关中至汾渭平原北部的一道起伏绵延上千里的北部山脉。八百里秦川大地的关中百姓的父亲山境内深处与麟游县域接壤处的多支山谷溪流汇集而成的河道,天然形成沟塬台阶梯田式地貌,南北方向沟坡每隔七、八里或十余里相间,溪流潺潺,数以百计汇入苇河,上游河床宽约3-5米,两岸河滩宽约200-500米,途径岐山县域东的三沟六坡:蒲村镇(鲁班沟)、清华镇(蚂蚁河)、益店镇东扶风县域黄埔乡(田家河、董家河),流经扶风老县城东南与七星河相汇水流量增大了许多;随着三峙塬走向顺着突兀的高岭(300-500米左右)北侧九沟十八坡及南岸附近的道教圣地苇峰塔、青龙庙、背阳观山脚下蜿蜒曲折经过我的故乡村庄南端沟坡底约2里左右,从道教圣地:背阳观坡底根脚转了一个月牙形大湾向东南方向流去,经过杨凌区五泉镇北的小沟村以东的茂陵山与对岸杏林镇地域南关塬坡沟底从西向东的九沟(浪店沟、高家沟、肖家沟、安家沟、曹家沟、王家沟、杨家沟、任家沟、马家沟、董家沟),十八坡(辛家台、田家台、苏家台、王家台、西坡、射弓寺、刘家底、东坡、孙家底、孙家台、马家台、漳沼、孙林……武功镇 [与乾县的梁山脚下大唐女皇武则天与皇帝李治合葬墓乾陵西南的石牛乡、临平镇、苏坊镇接壤)河滩西坡、东坡],经过沟坡高崖边的道教遗迹朝阳洞、马超龄、孙家底(台)、马家台沟坡根脚流向武功镇东南汇入漆水河,向南途径杨凌区东侧--姜嫄水乡(从武功镇东北方向北部的乔山深处永寿至乾县接壤处汇集多股溪流的漆水河畔---后稷教稼圣地、皇帝母亲姜媛封地和圣庭地),潺潺流水汇入甘陕人民的母亲河---渭河,自古以来长期哺育滋养着蚂蚁河、田家河、董家河、七星河、浪店沟良峪泰川河、羊毛湾河、漆水河及苇河沿线两岸的子民百姓。

其实,苇河就是古周原人民的母亲河,也是一条救命河,更是一条幸福河;她天造地设,自然形成,自古经流不息滋养哺育着沿线(岐山、扶风、武功、杨凌)两岸百姓子民。在儒道国学礼仪: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传统美德的熏陶教育哺育修养下,盈育出了许许多多厚德做人,强技立身宽仁孝信厚道行,为国家民族和百姓利益是非分明,勤劳勇敢,敬业守岗任劳任怨,精忠报国取义成仁的仁人志士精英娇子奇才领军人物。

自古以来的儒道根本人文圣地大兴国学礼仪出现了许多传道受业解惑弘扬华夏民族国学为当地或国家文化教育事业呕心沥血长期奉献心身的的先贤伟人、教育家,如,周公、召公、姜子牙、苏武、班固、马融、李淳风、张载、张三丰、康海、高真民、梁国栋、冯乃生、任志远、醋宗海、冯钟鸣、安永成、任重远、翟志荣、屈宗常、苏迎社、魏宗武、王彩玲等教授、博士及良师校长、院长。

自古到今战乱时期或和平年代涌现出了许多保境安民、献身军事国防、保卫边疆的虎将英雄豪杰英才,如:班超、马援、马超、马钧 、窦宪、窦滔、李达、公秉藩 、冯九、王根成、王宗仁、窦孝鹏、罗振江、李登武、杨有全、王难民、杜功万、童根深、屈宗智、张虎城、马周奇、任秉贤等等军中翘楚英杰。

涌现出了一大批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名族精英父母官,如: 唐太宗、党阁老、王伦、牟氏三兄弟、温氏五兄弟、杨东儒、张世龙、李敬、赵德全、严宗智、吴晓健、杨荣尚、张红兵等等杰出精英娇子人物 。

从周秦汉唐起,历经宋明清各个朝代几千年来出现了班马窦耿等几个姓氏家族世袭皇恩,七朝人才辈出,男人祖孙几代、父子同朝、兄弟几人在朝廷当宰相、当司马、当元帅将军、当大学士;女人姊妹几人、姑女两人同时给皇帝父子、爷孙当皇后、当贵妃的历史传奇轶事逸韵事件。

在西安深造学习近三年结束后,我走上工作岗位,工作事务繁杂,此后返回故乡老家的机会越来越少,特别是我的二老父母亲大人及几位舅父舅母、叔父叔母、姑母姑父等至亲去世后,回去故乡家园的次数更是越来越少,很少有机会到苇河滩寻觅那少儿时代难忘的经历与感受,时常对我的少儿时代乐园---苇河,魂牵梦绕千百度;在外奔波多年的游子--我总是惦念牵挂,惆怅若失,耿耿于怀儿时的乐园---苇河。

八十年代初期,因连续几年阴雨连绵时间较长,造成苇河沿线两岸依沟坡窑洞居住的村落许多窑洞进水坍蹋,陆续出现伤亡人身安全悲惨事故,苇河沿线两岸当地政府将事故层层上报到省政府,引起国家政府和民政部门的高度重视,在省政府和各县民政部门的长远规划安排下,利用将近二十年的时间,对苇河沿线两岸沟里祖祖辈辈长期居住窑洞生活的百姓按村庄实行有序搬迁,将祖祖辈辈长期居住窑洞的村庄统一规划,有序迁移到苇河滩两岸的南北高嫄靠近公路干道两侧的平坦地带,才消除了困扰当地祖辈久居土窑洞且生产生活自古以来极为不便的老百姓的安全隐患。国家政府部门为了解决搬迁到高嫄地带百姓日常生活生产用水问题,又按规划方案在国家扶贫政策的引领支持下,县水利局陆续派遣县上的水电部门组建的专业机井打井队,给每个村庄都打了一口深200-300米的机井,配套齐全管道电气设施,给每个村庄修设给排水管沟,将自来水才接引进每家每户,田间地头修设灌溉农田的渠道,用混凝土统一浇筑衬贴,解决了关中古周原地区旱塬地带自古以来灌溉农田的根本问题。

八、九十年代,在人为的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思想诱导下,一度时期,苇河、乔山沿线的有些人唯利是图只顾自己发财致富,一哄而上在乔山脚下、苇河沿线两岸兴办料石场、白灰场、水泥厂、造纸厂、化学药品制剂厂、修造厂,当地政府主管部门缺乏环保方面的管理措施和监控力度,放任自流;那些企业主缺乏环保意识,愚昧的将废水污水、粪便脏水和大量垃圾胡乱倒进沿线的苇河支流,造成了河水污染,自然环境和气候生态平衡被毁坏,河堤损坏不堪,河道堵塞几乎断流,水土流失严重,昔日清澈见底游鱼戏水、鸭鹅成群嬉戏的景象不在了,沿河两岸的草木泛黄,病恹恹陆续枯萎,溪流河水被污染成褐黄色发臭……

近二、三十年来,在国家政府几代领导人倡导制定的富民强国理论”退耕还林山川秀美工程“、”科学发展观“、”扶贫攻坚奔小康践行中国梦“的宏伟战略政策引领支持鼓励带动下, 苇河沿线两岸的广大群众紧跟国家”三农国策“,科学发展,惠农稳根基;”扶贫攻坚“,利民惠民生,全民努力奔小康的步伐。当地县政府相关部门领导深入实际调查摸底,仔细研究,走村串户动员指导,详细周到抓规划、抓落实,从根本上解决了几年来老百姓祖祖辈辈想都不敢想,想都想不到的大事情。有利的改善了苇河沿线两岸百姓的居住条件,促进了广大群众勤劳致富奔小康的热情和干劲,促进了全民参与构建和谐社会,振兴中华民族,实现中国梦的群众运动。政策引领,科技兴农,政府鼓励,企业资助,民间百姓唱戏;桥山脚下,苇河沿线两岸的百姓陆续建起了苹果园、桃园、猕猴桃园、樱桃园及各种果树风景树苗圃成林成片,小麦良种繁殖基地、大棚菜基地、枫树园林基地等大型农林科技项目星罗棋布,农业生产多种经营农作物产量、质量和收益不断增产提高,百姓生活日新月异蒸蒸日上,西宝公路南北沿线两边热情好客的西府古镇农家乐、度假山庄、关中风情园、姜媛水乡等田园风景游览区数不胜数,与儒道根本佛都圣地七星河国家湿地公园、周公庙、法门寺、野河山民俗风情旅游风景区、大明寺、长命寺、青龙寺、背阳观、朝阳洞、隋文帝泰陵、马援故里、药王庙、姜媛庙、教稼台、太宗故里、苏武纪念馆等等名胜古迹吸引着五湖四海的游客到西府大地来游览观光,用心品味当地自然优美的民风民俗田园风光。

如今的关中西府大地旧貌换新颜,苇河沿线两岸的百姓栽植的苹果园、桃园、猕猴桃园、果树花卉苗圃等农业经济作物成片成林,到处鸟语花香,莺歌燕舞;杏林镇南关坡沟底苇河滩的宽阔深沟上部从南岸的马超岭到射弓寺、浪店沟、七星河、三沟六坡、漆水河及扶风县城新区东南的苇峰塔附近宽深的苇河滩上部等沿线多处由政府拨款相继修建起了多座高科技宽敞便捷的钢筋混凝土大桥,方便了苇河两岸百姓的日常生产和生活活动,极大的带动了当地工农业国民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当地老百姓勤劳致富奔小康的群众运动热潮,也有力地促进了国家“扶贫攻坚”实现共同富裕振兴农村经济的战略宏图,更坚强有力地促进了复兴中华民族大业,早日实现“中国梦”的战略运动。

老百姓勤劳致富,丰衣足食,相继更新换代修建了二、三层砖混结构的楼房居住,明窗几净,祥和满院,安居乐业,普遍受益非浅,处处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安居乐业的祥和繁荣欢腾景象,真是换了人间,令天南地北的人们恋恋不舍向往惊奇,简直就是人间天堂,天造地设的人间乐园。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 文 哲,秦川文学爱好者,爱文理哲史、喜诗词书画,笔名:鸣 哲;祖居陕西省扶风县杏林镇,长期在西安工作居住生活,陕西建工安装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工民建高级工程师;兼职陕西奥林文化传媒广告有限公司,任总经理;西安汇豪文化传媒广告公司副总经理,在西安长期从事策划组织举办诗词书画文学作品宣传推广活动。

八十年代初,参加柳青小说创作研究院函授研修班学习,业余擅长散文、诗词歌赋、游记、报告文学、新闻报道等体裁创作,近十余年来,创作的文学作品多次在《周原文艺》、《宝鸡旅游网》、《扶风百姓网》、《扶风生活》、《扶风文艺》、《扶风生活向导》、《泾渭文苑》、《三秦文学》、《大西部观察》、《乡土关中情》、《秦岭文学》、《中国作协作家网》、《美篇》、《华夏精品文苑》、《西部国际诗坛》等网络平台上发表近300篇,约100万字以上。散文集《踏歌行印象》系列以父亲山、母亲河游览见闻轶事为题材,近三十万字,即将出版。

杨明哲,身份证号码:610324196408282311;电话:13193352069

【春游野河山印象(一)】/ 文哲

【泾渭分明显奇观】/ 文哲

【秦岭父亲山印象】/ 文哲

【两游东湖印象】/ 文哲

【春游野河山印象(二)】/ 文哲

【五丈原诸葛亮庙拜谒游览印象】/ 文哲

主一位编 :张

副  主  编:沉   穗

编一位委 :王宏民     万   毅

编委一位 :郭   旭     韩   晓

编委一位 :巨   石     薛光炜

顾主编问 :周海峰     苦   艾

主编顾问 :亓宏刚     蒲家富


(0)

相关推荐

  • 记忆中的芝溪河

    记忆中的芝溪河 苏时进 我的老家地处衢州城北莲花畈,一条清澈的河流从村庄的西南边缓缓流过,她是哺育我的母亲河---芝溪. 芝溪河发源于衢北千里岗山脉,自西南向东北又折东南而流,溪形似"之&q ...

  • 我的村庄丨商洛市山阳县户塬镇桃园村麻地湾组

    初四,表叔家做客.拍下屋檐的苍茫 金钱河,将一个村子隔离,又将一个村子拉近 寒冬烤火用的柴,堆满了雪 庄稼地里,也有诗意的生机 像一幅逼真的水墨画 岩石上的腊梅,居然开花了,尽管分不清花朵是梅花还是雪 ...

  • 浅谈襄阳地名

    □程元银 襄阳的地名,林林总总,大约有数万之多.襄阳的地名除了具有中国地名的所有属性之外,还有很多地方烙印.它们有的富有浓郁的文化气息,有的体现地方特色,有的是对人口状况的说明,有的是对地形地貌和地理 ...

  • 明清时期的华州四十一里

    邮箱:3125136050@qq.com 明清时期的华州四十一里 作者 闫广勤 "里",在这里是古代户籍管理中基层组织的名称.一个县,管辖若干个"里",一里有若 ...

  • 看图:莱阳五龙河有一处大拐弯,在鸭儿沟和富山村之间

    莱阳的五龙河,是胶东半岛的一条大河.在烟威范围内,位列第一:在胶莱河以东的范围内,次于大沽河. 不过,与大沽河流经多个县市区不同,莱阳的五龙河虽然有多条源头都在栖霞,但五龙交汇之后的干流,全部在莱阳境 ...

  • 家乡的桥‖文 / 万光破晓

    家乡的桥 ○ 万光破晓 桥作为人类劳动创造的成果到底起于何时,现在已难以考证.在中国的周朝时代(公元前11世纪--前256年),开始有了建设梁桥和浮桥的文字记载,这大概是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关于桥的最早记 ...

  • 文/新潮 小河沧桑

    文/新潮            小 河 沧 桑 村子东边有条小河,忘却了,却又记忆了.那条河记忆着父辈们的劳累,记忆着生活的羞涩,记忆着改革开放后的忘却,但它永远是一条不会干涸的河,是生长在这个村子人 ...

  • 华州部分以“堡”为名的村庄

    邮箱:3125136050@qq.com 华州部分以"堡"为名的村庄 作者:宋朝峰 2015年2月,华州区镇村行政区划完成合并重组后,形成14个新型农村居委会和121个村委会.据2 ...

  • 莒南县卢姓村庄

    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涝坡镇卢结庄村 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涝坡镇卢范大庄村 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涝坡镇大涝坡村 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涝坡镇红运社区夏家沟村 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坊前镇水泉头村 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坊 ...

  • 这一天,我们大家伙来到了灵璧这里

    相邀五月观鸬鹚 文/董锡琼 相邀的信息穿越时空而至,等待期盼的心似江海翻卷澎湃. 有人说,五月是年轻人的心在青葱灿然的季节里萌动. 我认为,五月是让不老的心在初夏的早晨再一次启航. 告别四月梨花雨,迎 ...

  • 《大山带你走黄河》---【滩地】

    大 河 边 上... 滩地是指因大的河流经过,河边由于泥沙沉积而形成的天然滩涂土地. 由于黄河含沙量高,四季水量不同,河床产生变化.河沙淤积,当淤积发生到一定程度时发生改道.大河历经百万余年,逐渐淤积 ...

  • 平凉市雷氏村庄

    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盘安镇雷家村 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盘安乡下雷村 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盘安镇孙沟村三社 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韩店镇东门村 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治平乡雷沟村 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治平乡安宁街 甘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