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最美“冬”字!

自古以来,中国传统节日冬至的地位便不亚于新年。那么,在文人墨客心里,冬至又是如何一番模样呢?整理了30首古代冬至诗词以及历代名家写的“冬”字,让大家在寒冬里过节之际,也能感受到文化韵味的熏陶。

甲骨文的“冬”字

1.小 至

(唐)杜甫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飞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汉武威王莽新简《仪礼》

2.冬 至

(唐)杜甫

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

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

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

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望三秦?

3.邯郸冬至夜

(唐)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著远行人。

《石门颂》的冬

4.冬至夜怀湘灵

(唐)白居易

艳质无由见,寒衾不可亲。

何堪最长夜,俱作独眠人。

5.小岁日对酒吟钱湖州所寄诗

(唐)白居易

独酌无多兴,闲吟有所思。

一杯新岁酒,两句故人诗。

杨柳初黄日,髭须半白时。

蹉跎春气味,彼此老心知。

王羲之 冬

6.冬至宿杨梅馆

(唐)白居易

十一月中长至夜,三千里外远行人。

若为独宿杨梅馆?冷枕单床一病身。

7.冬至日遇京使

(唐)杜牧

远信初凭双鲤去,他乡正遇一阳生。

尊前岂解愁家国,辈下惟能忆弟兄。

旅馆夜忧姜被冷,暮江寒觉晏裘轻。

竹门风过还惆怅,疑是松窗雪打声。

智永 冬

8.朔旦冬至摄职南郊,因书即事年代

(唐)权德舆

大明南至庆天正,朔旦圆丘乐七成。

文轨尽同尧历象,斋祠忝备汉公卿。

星辰列位祥光满,金石交音晓奏清。

更有观台称贺处,黄云捧日瑞升平。

9.谪官辰州冬至日有怀

(唐)戎昱

去年长至在长安,策杖曾簪獬豸冠。

此岁长安逢至日,下阶遥想雪霜寒。

梦随行伍朝天去,身寄穷荒报国难。

北望南郊消息断,江头唯有泪阑干。

欧阳询《千字文》的冬

10.奉酬中书相公至日圜丘行事合于中书省斋移止

(唐)武元衡

郊庙祗严祀,斋庄觌上玄。

别开金虎观,不离紫微天。

树古长杨接,池清太液连。

仲山方补衮,文举自伤年。

风溢铜壶漏,香凝绮阁烟。

仍闻白雪唱,流咏满鹍弦。

11.铜 仪

(唐)韦庄

铜仪一夜变葭灰,暖律还吹岭上梅。

已喜汉宫今再睹,更惊尧历又重开。

窗中远岫青如黛,门外长江绿似苔。

谁念闭关张仲蔚,满庭春雨长蒿莱。

颜真卿

12.冬至夜寄京师诸弟兼怀崔都水

(唐)韦应物

理郡无异政,所忧在素餐。

徒令去京国,羁旅当岁寒。

子月生一气,阳景极南端。

已怀时节感,更抱别离酸。

私燕席云罢,还斋夜方阑。

邃幕沉空宇,孤灯照床单。

应同兹夕念,宁忘故岁欢。

川途恍悠邈,涕下一阑干。

13.冬至夜作

(五代)韩偓

中宵忽见动葭灰,料得南枝有早梅。

四野便应枯草绿,九重先觉冻云开。

阴冰莫向河源塞,阳气今从地底回。

不道惨舒无定分,却忧蚊响又成雷。

柳公权

14.辛酉冬至

(宋)陆游

今日日南至,吾门方寂然。

家贫轻过节,身老怯增年。

毕祭皆扶拜,分盘独早眠。

惟应探春梦,已绕镜湖边。

15.冬至日独游吉祥寺

(宋)苏轼

井底微阳回未回,萧萧寒雨湿枯荄。

何人更似苏夫子,不是花时肯独来。

苏轼

16.冬至日

(宋)苏辙

佳节萧条陋巷中,雪穿窗户有颜风。

出迎过客知非病,归对先师喜屡空。

17.冬至日

(宋)苏辙

阴阳升降自相催,齿发谁教老不回。

犹有髻珠常照物,坐看心火冷成灰。

酥煎陇坂经年在,柑摘吴江半月来。

官冷无因得官酒,老妻微笑泼新醅。

赵孟頫的冬

18.冬 至

(宋)朱淑真

黄钟应律好风催,阴伏阳升淑气回。

葵影便移长至日,梅花先趁小寒开。

八神表日占和岁,六管飞葭动细灰。

已有岸旁迎腊柳,参差又欲领春来。

19.满江红·冬至

(宋)范成大

寒谷春生,熏叶气、玉筒吹谷。

新阳后、便占新岁,吉云清。

休把心情关药裹,但逢节序添诗轴。

笑强颜、风物岂非痴,终非俗。

清昼永,使眠熟。门外事,何时足。

且团奕同社,笑歌相属。

著意调停云露酿,从头检举梅花曲。

纵不能、将醉作生涯,休拘束。

米芾的冬

20.冬至感怀

(宋)梅尧臣

衔泣想慈颜,感物哀不平。

自古九泉死,靡随新阳生。

禀命异草木,彼将羡勾萌。

人实嗣其世,一衰复一荣。

21.水调歌头·冬至

(宋)汪宗臣

候应黄钟动,吹出白葭灰。

五云重压头上,潜蛰地中雷。

莫道希声妙寂,嶰竹雄鸣合凤,九寸律初裁。

欲识天心处,请问学颜回。

冷中温,穷时达,信然哉。

彩云山外如画,送上笔尖来。

一气先通关窍,万物旋生头角,谁合又谁开。

官路春光早,箫落数枝梅。

王宠 的冬

22.冬至吟二首

(宋)邵雍

冬至天之半,天心无改移。

一阳初动处,万物未生时。

元酒味方淡,太音声正希。

此言如不信,更请问庖牺。

23.今日交冬至

(宋)李之仪

蛾眉亭上,今日交冬至。

已报一阳生,更佳雪、因时呈瑞。

匀飞密舞,都是散天花,山不见,水如山,浑在冰壶里。

平生选胜,到此非容易。

弄月与燃犀,漫劳神、徒能惊世。

争如此际,天意巧相符,须痛饮,庆难逢,莫诉厌厌醉。

王铎的冬

24.冬至相催

(宋)释绍昙

小春才过,冬至相催。

光阴驹过隙,须鬓雪成堆。

松根石上,槁木寒灰。

冻膝拥深霜树叶,禅心清点野桥梅。

唤起来打,更莫迟回。

蛰龙须奋跃,保待禹门雷。

25.冬至一阳初动

(宋)张抡

冬至一阳初动,鼎炉光满帘帏。

五行造化太幽微。颠倒难穷妙理。

遇此急须进火,速修犹恐迟迟。

茫茫何处问天机。要悟须凭师指。

乾隆的冬

26.冬至一阳来服

(宋)张伯端

冬至一阳来服,三旬增一阳爻。

月中复卦溯晨潮。望罢乾终姤兆。

日又别为寒暑,阳生复起中宵。

午时姤象一阴朝。炼药须知昏晓。

27.冬日

(元)朱德润

卷地颠风响怒雷,一宵天上报阳回。

日光绣户初添线,雪意屏山欲放梅。

双阙倚天瞻象魏,五云书彩望灵台。

江南水暖不成冻,溪叟穿鱼换酒来。

启功的冬

28.杂咏

(元)杨允孚

试数窗间九九图,余寒消尽暖回初。

梅花点遍无余白,看到今朝是杏株。

29.江城子·龙阳观冬至作

(元)尹志平

六阴消尽一阳生。暗藏萌。

雪花轻。九九严凝,河海结层冰。

二气周流无所住,阳数足,化龙升。

归根复命性灵明。过天庭。入无形。

返复天机,升降月华清。

夺得乾坤真造化,功行满,赴蓬瀛。

30.题耕织图二十四首奉懿旨撰

(元)赵孟頫

冬至阳来复,草木渐滋萌。

君子重其然,吾道自此亨。

父母坐堂上,子孙列前荣。

再拜称上寿,所愿百福并。

人生属明时,四海方太平。

民无札瘥者,厚泽敷群情。

衣食苟给足,礼义自此生。

愿言兴学校,庶几教化成。

(0)

相关推荐

  • 飞花令之含有冬的诗句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唐·宋之问<渡汉江>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唐·张谓<早梅> 秋月扬明晖,冬岭秀寒松. 晋·陶渊明<四时>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 ...

  • 冬至—赏诗词三十首,历代最美“冬”字!

    自古以来,中国传统节日冬至的地位便不亚于新年.那么,在文人墨客心里,冬至又是如何一番模样呢?整理了30首古代冬至诗词以及历代名家写的"冬"字,让大家在寒冬里过节之际,也能感受到文化 ...

  • 美!历代书法家写“冬”字

    冬季是四季之尾,本义是"终",一年结束了.从我国甲骨文字形可以清楚看到,"冬"字像一段绳子两头上打结,表"结束"之意,人们将农作物收割后收藏 ...

  • 福字 | 历代最美80个福字,接“福”了

    福:佑也 --<说文解字> 过年写福,家家贴福 在这里小编祝福所有的书友们 新一年,福气满满! 历代80个福字 写福接福 请欣赏 ▼

  • 历代书法家写的“冬”字

    冬季是四季之尾,本意是"终",一年结束了.从我国甲骨文字形可以清楚看到,"冬"字像一段绳子两头上打结,表"结束"之意,人们将农作物收割后收藏 ...

  • 今日冬至,赏历代书法家笔下的“冬”字!

    冬至,又称日短至.冬节.亚岁等,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冬至是四时八节之一,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在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 ...

  • 立冬丨历代书法家竟然把“冬”字写得如此精彩!

    111 农历九月廿二 二十四节气之一 立冬 2020年11月7日 立冬 古代不少书法作品大量出现"冬"字写法, 别看这寥寥五笔,精彩尽显! 一起来看看! 01 甲骨文 甲骨文的&q ...

  • 【远方杯·全国诗文大赛】贵州《忆父母》作者·潘美冬​ 主播•安宁

    参赛详情请点击 关于远方诗歌文化传媒和中国远方诗人协会联袂隆重举办首届"远方杯"全国诗文大奖赛的公告 忆父母 文/潘美冬 我的父母相隔几年, 离开了我们. 每每忆起二老, 除了对他 ...

  • 这才是清朝300年最美丽的行书,当代人再也写不出这么美的字了!

    书法,是中国及深受中国文化影响过的周边国家和地区特有的一种文字美的艺术表现形式.包括汉字书法.蒙古文书法.阿拉伯书法和英文书法等.其"中国书法",是中国汉字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 从 ...

  • 两味“冬”字辈的滋阴补虚经典药

    小编导读 全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了寒冬模式,在广袤丰富的中药世界里,也有着许多和"冬"有关的中药.其中,有两味"冬"字辈的中药,它们不仅是补虚滋阴的代表药物,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