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在流浪,小丑在殿堂:唐伯虎曾给茅房写对联,结果成千古绝对

在周星驰的电影中,唐伯虎是一个风流倜傥的江南才子,是一个大户人家的浪荡少爷。但是,在真实的历史中,唐伯虎却是一个典型的悲情人物,更因为生活所迫,做出过有违尊严的事。

唐伯虎出生在江苏苏州的一个富裕家庭,父亲是一个商人,用一句现在的话来说:唐伯虎在当时就是个富二代。但是,在古代,商人的地位最为低下。唐伯虎的父亲并不想他以后也做商人,被人看不起,所以就送唐伯虎去读书。唐伯虎也确实是个人才,无论是写诗、写文章还是画画都特别出众,所以也被别人称为是神童。

16岁的唐伯虎参加童生试时候考了第一名,他的名气也因此变得更大。但是,这样的好日子到他25岁时候就结束了。这一年,他的亲人都相继离世。整个人也因为这样陷入了很低迷的状态,好友祝枝山希望他能够转移注意力,所以就让他拿起书本考取功名来告慰家人的在天之灵。

虽然有家庭巨变的打击,但是,唐伯虎在乡试时候依旧取得了第一名,也因此被称为了唐解元。能够在童生试和乡试里都取得第一名很难得,他的名气再一次大增。当时有一位姓何的名门女子觉得唐伯虎是匹千里马,就嫁给了他。

可能有的人觉得唐伯虎的生活应该有了转机,但是,他却在参加会试的时候跌入低谷。在这里就不得不说到两个人:程敏政和徐经。徐经的家庭非常好,对唐伯虎也很崇拜,他在进京赶考的时候资助过唐伯虎。跟唐伯虎走得很近,两个人也一起去拜访过程敏政。

程敏政很有学识,是当时会试的主考官,他出题也别具一格,喜欢出一些冷门的题。自然大部分学子都答不上,答上的两个人恰好就是唐伯虎和徐经。所以,有的考生就怀疑他们作了弊,还写了举报信。

程敏政因为受不了被人冤枉,所以入狱以后三天就被气病了,最后死在了狱中。经过大半年的审查之后,没有查出唐伯虎和徐经作弊,但他们两个人也失去了继续参加科考的资格。这件事情出现以后,唐伯虎的整个人生跌入了低谷。不仅平时巴结他的人远离他,甚至对他冷言冷语。就连他的妻子何氏听说他无法参加科考以后,也选择了离他而去。

至此以后,唐伯虎就彻底陷入了“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世人看不穿”的状态。他经常处于醉生梦死的状态,但是,他的才华却无法埋没。

当时在苏州,有一个大官在家里面修了个茅房,茅房竣工以后想要写一副对联。很多才子都认为这样做降低了身份,就算对方给出高价也不愿意做。这时候这个大官就想到了唐伯虎。唐伯虎缺钱,面对邀请竟也不拒绝,挥笔就写了一副衬景同时又不失文雅的对联:

且看来客多情,甘解衣带终不悔;莫道此物无用,化作春泥更护花。

对联写完,不单单是那位官员,就是其他的文人都对其才华大加赞赏,反而提高了唐伯虎不少名气。只是说,唐伯虎给茅房写对联这件事太特殊,很多文人想要模仿都拉不下身份,更别提文采超越唐伯虎,这就导致唐伯虎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为了茅房对联的“王者”,而这幅对联也变成了千古绝对 。

唐伯虎就这样浑浑噩噩的过了好多年,本以为这一辈子就这样过了。但是,45岁那年被宁王看中他的才能,请他去做幕僚。当时的唐伯虎以为自己终于可以晚年得志,也准备为江山社稷做点贡献。但是他却发现宁王是为了谋反,所以他不敢继续留在宁王家里。这个宁王就是电影《唐伯虎点秋香》里故意找茬,并上门邀请唐伯虎的宁王原型。

不过,想要离开宁王并不那么容易,如果宁王发现他已经知道自己要谋反,肯定不会留他性命,也一定不会让他离开。所以,唐伯虎想出一招:在宁王府装疯。经过试探,宁王以为他真的疯了,没有利用价值,就把他赶出宁王府。

从那以后,唐伯虎也不再去想什么政治抱负或者是求得功名,整天就花天酒地,能吃一餐是一餐,能睡一晚是一晚,在54岁时候,死在了饥寒交迫当中。历史上的唐伯虎的一生就是这样被衰神附体一样过完,相信很多人不有些同情唐伯虎,可是在那个时代,确实有很多才子是这样落魄的过完一生。

唐伯虎其实在当时只是在江南比较有名气,放到整个明朝来看根本还算不上最顶尖的。比如明朝三大才子之首的杨慎就与唐伯虎处于同一个时代。唐伯虎在四处流浪的时候,杨慎已经以廷试状元的身份入驻翰林院了。后来,杨慎卷入一场皇帝出身争论的风波,也跑不了被打板子,罢官的命运。

对于唐伯虎的遭遇,也有网友表示,他命挺好的了,相比其他才子,唐伯虎还算逍遥。比如明朝三大才子还有写草书的谢缙,最后被扔到雪堆里冻死。还有比唐伯虎画画还好的徐渭,因胡宗宪出事,自己也疯癫发狂,不但杀了自己的妻子,最后还贫寒交迫而死。

如果没有科考案风波,唐伯虎是否会成为明朝的一位官吏?甚至走上朝堂身居高位?答案可能是否定的。在那个封建时代,有才华、有抱负并不一定会得到任用,甚至会遭到嫉妒和陷害,也许只因为认识某个人、写了某句话而罢官入狱,再也不得任用,甚至怀揣满腹才华而亡。

唐伯虎虽然也遇到窘境,但是还过了一段逍遥自在的日子。在到处给人写诗作画,以才艺换口粮的过程中,给后人留下了不少墨宝和作品。这也应了现在很流行的一句话“大师在流浪,小丑在殿堂”,在明朝时代,真正的大师把这些满怀情感、抱负的传世佳作展现出来,证明了真正的才华。

虽然人生不易,可从传世作品这个角度来说,这些才子比写完《滕王阁序》就意外丧生的王勃、画完《千里江山图》就去世的王希孟更加幸运很多吧。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