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黄钟应律好风催,阴伏阳升淑气回
文/踪影
时光流转,转眼又是冬至。冬至大如年,人间小团圆。是自古人们重视的一个节日。2020年这个不平凡的年份,岁月满是坎坷曲折,疫情一波三折地威胁着我们人类的健康。但该来的节日,该流转的光阴,总是载着我们的生命历程走过四季更迭的春夏秋冬。
今日冬至,天空万里无云。
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的方式,测定出“冬至”与大自然的流转变迁关联,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节日(在每年的阳历12月22日,23日之间)。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冬至是四时八节之一(四时指“春夏秋冬”四季,八节是“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立春立秋,立夏立冬”八个节气),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因此,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冬至的习俗也因地域不同而存在着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比如:冬至这天,北方人吃饺子,南方人吃汤圆等习俗。
冬至,是一个小团圆的节日。在我们北方,冬至这天,有“冬至不端饺子碗,耳朵冻掉没人管”的说法。这个冬至也不例外,无论怎么忙,也要和家人一起吃顿饺子。
冬至之所以受到重视,也许是大自然流转变迁和预兆一年中的天气变化有关吧!冬至,就像是天气预报,预测着来年光景的丰盈欠缺,是我们华夏民族文明伊始,智慧总结的象征。正如谚语:“冬至阴天,来年春旱;冬至毛毛雨,夏至涨大水;冬至晴一天,春节雨雪连;清爽冬至邋遢年,邋遢冬至清爽年”等等语言的写照。自从记事起,就常听老祖母说:吃过冬至饭,一天长一线;吃了夏至面,一天短一线。
“冬至”以后,白昼渐长,“夏至”以后,白昼渐短。这是我们华夏民族用智慧总结的经验,也是大自然对于我们人类的恩赐,——有了这样四季不同的更替,日照长短不一的变化,给予了万物遵循自然更生,而蓬勃,而成长的环境。
这个冬天未见雪至
今日冬至,阳光从落地窗照进室内,暖融融的,在阳光下看书听音乐,可谓是一身的舒畅。偶尔接到冬至祝福,与友人谈天说地,说起今冬未雪,说起“疫情”,心中陡生沉重。今日冬至未见雪至,新冠病毒依然时不时骚扰我们人类的健康。或许真如谚语所说:“清爽冬至邋遢年,邋遢冬至清爽年”?但不管怎么,世间万物需要雨水滋润,谚语:“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农民把冬天的雪比喻为冬小麦的棉被,冬天下了两三场雪,才是来年麦子丰收的保障。真希望这个冬天有一两场雪花飘舞在人间,给农作物以灌溉,给人类以滋养,给病菌以抑制。让人类健康快乐平安。
写到此处,禁不住顺口溜出几句七言诗:冬冷未见雪来访,今起回阳天渐长。寒风漫卷春信至, 腊梅一枝秀南墙。
一枝寒梅应时开
“冬至”也叫“阳生”。冬至这天阴气会到达极点,阳气开始回升,阴气逐渐减少,正是大地回暖的开始。正是冬寒达到了极致,春天便开始了回归的脚步。(宋)与李清照齐名的女诗人朱淑真的《冬至》诗就写出了冬至回阳春信至的希冀,录全诗如下:
黄钟应律好风催,阴伏阳升淑气回。
葵影便移长至日,梅花先趁小寒开。
八神表日占和岁,六管飞葭动细灰。
已有岸旁迎腊柳,参差又欲领春来。
冬至过后,应合历象,和风催动,大自然应时之变,——阳气渐升,诗人形象生动地描述了自然万物的生长变化。变化中梅花先趁小寒盛开了,岸旁迎来“腊柳”泛绿,梅花开了,玉兰开了,迎春开了,一些早春绽放的花朵,“参差又欲领春来”。春天,就这样在冬至大节过后,随着阳气渐升的季候,回到人间。
人间又是四月天了,人间四月天,是一个耕耘播种的大好时节,更是人们寄托希望的季节。春种秋收,是我们人类永不疲惫的生存方式。
“黄钟应律好风催,阴伏阳升淑气回”或许,这就是自古以来,华夏民族非常重视“冬至”这个节日来由吧!
踪影于2020/12/21冬至日
#原创散文随笔#
感谢浏览,感谢关注,欢迎留言讨论,我们一起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