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前谈话时医生把握好这些原则,能让患者充满信心
戳一下,了解更多软组织管理知识技巧
在进行手术前,医生将和患者、家属进行术前谈话,让患者对自己的病情和与疾病的治疗有关的情况有尽可能清晰详尽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做出决定,是否要接受医方提供的医疗措施。
手术前谈话目的是要通过此次医患间的交流,让患者及其家属了解到:
谈话内容一般包括:患者疾病的诊断情况,手术治疗的必要性,手术方式选择依据,术中和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并发症及意外情况,拟采取的预防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及意外情况的有效措施,手术治疗的预后和经费估计等方面。
医生在谈话时既要做到全面、准确、自信,又要让患者充满信心,主要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1. 全面性
表现在诊断思路、预后及并发症判断的全面性。作为一个外科医生,为一个手术准备时,要对本手术的适应证,风险、医学技术局限性及手术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注意事项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掌握,有的放矢地把所有的问题都一一列出,并详细介绍给患者及其家属,让患者及家属充分了解病情,从而争取他们的理解、支持和配合,进而充分信任医生,保证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
2.准确性
在谈话中,医生要准确清晰地介绍患者病情、诊断、制订的治疗方案及预后等相关情况,进一步增强患者及家属对医生的信任,加强其接受手术治疗的决心和信心。
3.客观性
我们在谈话时不能有所隐瞒,必须要实事求是地描述病情、治疗风险及可能的并发症,避免造成医患关系紧张和相互的不信任,减少并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4.鼓励性
对于一个患者来说,在术前存在恐惧心理是完全正常的,他们对术中术后的担心是应该的,我们对其交代时要予以适当鼓励,让其减少或消除这种害怕的心理,用言语来减少可能的并发症的发生率。
5.回避性
来源:《骨科手术学》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