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书画名家」当代最具收藏价值书画家——苏晓佳油画

2004年我于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毕业到人大艺术学院工作,最早开始接触的就是晓佳他们这一届同学。记得当时协助闫平老师带他们前往山西碛口古镇写生,在那古穆苍远的黄河边上,朴素的民风、古老的街景与小镇初涉外界的激动鲜活交织在一起,使师生颇具画意。晓佳在同学中表现突出,不仅仅写生作品进步快,更重要的是他特想画好的那股子劲儿让人印象深刻。他又喜欢张罗同学们一起搞活动,每晚汇看完,他总是能逗得大家开心一乐。

▲西行笔记 去炳灵寺20x28.5cm 可溶性油画棒 拼贴 油画

晓佳毕业十几年了,在自己的工作单位早已成为挑大梁的专业骨干教师,这些年忙于教学任务的同时,他依然在绘画的探索上孜孜不倦地忘我实验,不断变换艺术形式追逐自己心中的艺术理想,在同龄人中颇显难能可贵。

人限定于具体生活之中,没有谁能获得真正的自由。正是由于这一点,文艺的价值与意义才备显重要,因为,只有在精神世界里人才能够为自己营造一个自由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每颗心灵往古来今自由驰骋,所谓“精骛八极,神游万仞”,内在世界的主动超越让我们原本的现实生活焕发出别样神采。“精神大于物质”,不就是从这个角度来说的吗?

▲西行笔记 老妪20x28.5cm 可溶性油画棒 拼贴 油画

精神世界之大,无边无垠,“小宇宙”的称谓足见我们身处世界之同理而存。但当心灵面对漫无际涯的内在世界之时,还是要有所根据。其根据者,无非源于眼中世界所提供的一切,也无非基于由此而触动的心灵波澜,这就是内在自然与外在自然。外在自然本就在那里,并不因人而变。内在自然却人人相异,正是内在世界的差异让人类眼中的世界演化出无数的异度空间,世界因此而人人不同。文艺也由此展现出无比丰富的可能性,其魅力正在于那无以穷尽的差异性。如何完成这样的差异性?对于文艺家而言至关重要。什么样的形式语言映现什么样的精神世界,所以,内在世界的独立才是艺术形式真正获取独立价值的根本依据。人要独立,并不依赖口头逞强使力。独立源于识己,识己在于明心见性。你是什么样的人,其实早已注定,但人身处现实世界的喧嚣之中,多么容易违“初心”而顺“他意”。坛经中说:“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自性迷即是众生,自性觉即是佛”,本文之旨当然不是要说僧众成佛之道,而是想说从艺者唯有真正认识自己,才可能找到与自我心性相契合的艺术表达形式,否则,一切形式无非代他人口舌耳。自性本在己心,艺术语言的个性化呈现自然不离本心本性,所以,不断追问,追问自己究竟是什么样的人、究竟因何而画、究竟画什么、怎么画?就成为所有从艺者都无法回避的核心问题。

▲西行笔记 你来了20x28.5cm 可溶性油画棒 拼贴 油画

晓佳自毕业以来,一直与我保持联系,时常发些作品与我交流。他近期以《行走》与《莫高窟印象》系列小品向我们展示了他关于艺术的思考。“更倾向于采用符号性的单纯表达。简化一切可以精简的内容,追求更加直接的画面表现。”从作品表现形式到装裱手段,都体现出实验性的特点。其中纸砖系列《角》《新衣》等作品,以斑驳粗率的媒材,迟涩质拙的形式,暗含着对敦煌艺术的忆写。这样的意趣在其油画创作中体现得更加鲜明。《佛记·东行》《遥望丝路》《佛记·鹿王》借助敦煌壁画中具体形象符号般的挪用,在或浓郁或清丽的色彩对比中折射出创作者对传统艺术的遥远承接,这种承接所隐含的陌生与隔离感恐怕正是当代年轻的艺术学子之于传统艺术的心态。在今天这个资讯高度发达,图像极度繁荣的时代,人们越来越清醒地意识到,任何艺术都离不开自身生存的土壤,虽然对传统的学习与借用因人而异,但是,生存环境的浸染,或隐或现的视觉身影,正显现着从艺者审美眼光中是否具有的文明自觉。否则,我们的劳作岂不仅仅成为他人的附庸?艺术的问题看似极其个人的问题,其实他何尝能脱离家国与民族?创作者的思虑、胸怀、格局,由此可见。近来晓佳参加中国写意油画画派主办的第三届“国际海洋绘画展”的作品《瞰海系列之三——北冰洋》颇为出色,超越以往较为直白的符号化挪用,灰白形色的处理占据画面较大空间,平面化手法含化内敛,材质薄厚控制得宜,油画语言的表现力也得到较好的展现。我感到晓佳的艺术探索又进入到一个新的状态。

晓佳正觉悟着这一切,祝愿他未来的艺术之旅更加稳健。

2019年1月3日

▲西行笔记 创世的山 20x28.5cm 可溶性油画棒 拼贴 油画

艺术家陈思源

“此在”与“不可见物”

——我看苏晓佳的绘画

海德格尔提出“此在”,意欲揭示笛卡尔与康德对存在的自然本性的忽略,也是“自在”相当于康德的“自在之物”,即形上之在,终极性存在,也相当于庄子的无待之在;海德格尔提出“此在”,是要提示一切存在的感知都以此在之人为基准,而人之感知有限度,此在与存在尤其与自在之间的互动,是一个不断解蔽的过程,人对存在的认识,离不开人的澄明,也离不开存在向人的敞开,而这双向互动过程,离不开各自的去蔽,实际上这与《易经》“是故知幽明之故”的“幽明”相类。真理的敞明,即是隐蔽的消失。

▲莫高窟映像-碑铭 28x40cm Monotype

苏晓佳的绘画作品,从视觉经验上,让人感受到了某种不可抑制冲动,同时又是特别让人惊讶的理性,这就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由此画面升发出无法释怀的精神力量,画面在多个空间场域的游弋,这种游弋是一种诗化叙事的语境,情感被转化为图像和符号,传达出一种自我对话的快感,以主观意念对话现实世界,艺术形式和个人理念成为一种内在的逻辑。画面是艺术家以自己的方式对世界的解读和阐释。而非物质感和造型的不确定性,可以在不断的建构和解构中产生力量,隐喻是他画面的特质,他不停地试图多维转化诠释它,提示人们要区分人之世界与人不知之世界,强调人对于存在的意义。

▲莫高窟映像-黑手 30x30cm monotype

艺术史涵括了艺术的营养,同时也给了我们对艺术诘问的依据。苏晓佳作品个人风格化的确立,是他相对独立的认知过程不断完善艺术语言的修辞方式。无论自觉与否,哲学、宗教等诸多文化因素的影响,使得每个艺术家都在艺术创造性的语言中或激进、或徘徊。如何与经验保持距离,如何保持探索追问状态是一种意志力的体现,是一个没有终点的精神探寻之途,也就是“此在”的苏晓佳用艺术对“不可见物”深度探究并加以表达的结果。

陈思源

2019/12/20

▲莫高窟映像-拿来主义 30x30cm monotype

"Dasein"and "Invisibles"

——My view on Su Xiaojia's painting

Heidegger's "Dasein" is intendedto reveal the natural neglect of Descartes and Kant's existence. It is also"freedom" which is equivalent to Kant's " thing-in-itself",that is, metaphysical existence and ultimate polarity, it is also Zhuangzi'simpermanence. Heidegger's proposal of " Dasein " is to remind thatall perceptions of existence are based on the being, and the perception of manis limite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presence and the existence, especiallythe freedom, is a process of continuous dissolution. People's understanding ofexistence cannot be separated from the clarification of human beings and theopenness of existence to people. This two-way interactive process cannot beseparated from their respective unmasking. It is similar to "YouMing" in The Book of Changes "the reason for knowing You Ming".The openness of truth is the covert disappearance.

From the visual experience, Su Xiaojia'spaintings make people feel an unstoppable impulse, and at the same time, aparticularly surprising reason. This is a two-way interactive process. Fromthis, the picture develops an inexhaustible spiritual force. The picturecruises in multiple spatial fields, this cruising is a poetic narrativecontext. Emotions are transformed into images and symbols, conveying the thrillof a self-conversation, using subjective ideas to talk to the real world, artforms and individuals. Idea becomes an inherent logic. The picture is theartist's interpret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the world in his own way. Insteadof materiality and uncertainty of shape, power can be generated in constantconstruction and deconstruction. Metaphor is the characteristic of his picture.He constantly tries to interpret it in a multidimensional way, prompting peopleto distinguish between the world of people and the unknown, emphasizing themeaning of people for existence.

Art history contains the nutrition of art,and it also gives us the basis for questioning art. The establishment of personalstylization of Su Xiaojia's works is a rhetorical way in which his relativelyindependent cognitive process constantly improves the artistic language.Whether consciously or not, the influence of many cultural factors, such asphilosophy and religion, makes each artist either radical or hovering in thelanguage of artistic creativity. How to keep a distance from experience and howto maintain the state of exploration and inquiry is a manifestation ofwillpower and a way of spiritual exploration without an end, that is,"Dasein" is Su Xiaojia's in-depth exploration and expression of the"Invisible"

Chen Siyuan

2019/12/20

▲莫高窟映像-千佛洞 30x30cm Monotype

作品欣赏

▲西行笔记 历史的碑文 20x28.5cm 可溶性油画棒 拼贴 油画

▲西行笔记 千佛洞 20x28.5cm 可溶性油画棒 油墨 油画

▲ 西行笔记 山与佛窟的对话20x28.5cm 可溶性油画棒 拼贴 油画

▲ 西行笔记 读不懂的图腾 20x28.5cm 可溶性油画棒 拼贴 油画

▲ 西行笔记 白马 20x28.5cm 可溶性油画棒 拼贴 油画

▲白马东行 170x450cm 2016年 布面综合材料

▲大漠的散文诗--天落泪了50x26.8cm 拼贴

▲大漠的散文诗--我在这里等待圣光55x30cm 拼贴

▲大漠的散文诗--已经远去 50x26.8cm 拼贴

▲敦煌行 布面油画 80cmx140cm 2015年

▲佛记-鹿王 270x60cm 2015年 布面综合材料

▲佛记之锁阳塔 布面油画 65x165cm 2016年

▲祁连山风景研究1 45x400cm 布面综合材料 2016-2017年

▲佛记 东行 65cmX170cm 布面油画

▲遥望三危 布面油画综合材料 60x180cm 2015

▲遥望丝路 175x500cm 布面油画 2017年

▲遗梦故城 130x220cm 油画综合材料 2017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