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人物 | 张继

渔舟唱晚 付娜 - 佰度烧-古筝

刊头题字:鲍贤伦

把握感觉 别开生面
——张继的书法艺术
文 | 刘 恒
如果从学习书法的途径方式来考察,当今有成就的书法家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从某家或某件经典作品入手,通过认真反复的临摹练习来掌握技巧,进而积累经验并转化为创作能力;另一类则是根据自己对书法艺术规律及风格要素的理解,直接通过创作实践来训练技巧和探索个人面目。前者需要的是刻苦、坚持和熟练,而后者更倚重悟性、胆魄及综合修养。张继的书法篆刻创作近年来勇猛精进,在书坛上受到广泛的关注,堪称是这后一种类型的成功代表。
张继学习书法的时间想来不算短,但以鲜明的个性面目驰誉书坛则是近几年的事情。从他下功夫最多,成绩也最显著的隶书来看,或许他对诸如《张迁碑》、《曹全碑》、《石门颂》等经典碑刻都曾有过程度不同的攻习或涉猎,但在其相对成熟的作品中却很难找出专门摹仿某一碑刻的确切痕迹。我猜想他可能也经历过一个尽管勤奋临习却苦于不能自运的烦恼阶段,直到有一天从某一点上获得启发,产生顿悟。这样说并不意味着他此前的学习努力都是毫无价值的徒劳,相反,从前练习中所掌握的基础技巧能力,这时已转化为一种深层的支撑在不自觉中发挥出功效。事实上,在古往今来许多成功书家的艺术历程中都存在着这样类似的茅塞顿开、脱胎换骨一般的蜕变转折。其中的诱发媒介可能来自前代的经典名作,可能来自同时师友的启发,可能来自对自己探索努力的思考,甚至可能来自其它艺术门类的旁通……,从张继奇峭、生动、老辣的隶书风格中,我们可以明显感到作者的聪颖和自信,他的隶书显然不是循规蹈矩、墨守成法的重复古人,也不是闭门造车、盲目创新的自由涂抹,其中既有隶书传统的规范法则,又有作者的提炼发挥。在这里,对传统经典的理解、选择与个人性情、敏悟自然和谐地融汇在一起,构成了风格面目背后的内涵及延伸。
书法的技巧有用笔、结字、章法、墨法等诸多方面,其中用笔是最重要的环节。在不同的书体中用笔技巧的要领各有不同,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的规律,那就是用笔的动作习惯以及由此产生的点画形态特征,是构成一个书家风格特点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依据。张继对这一点的认识非常明确。他的隶书点画很有个性特征,其凝重厚实的形态或许使人联想到汉代碑刻摩崖的意趣,然而笔锋起落之间的爽洁畅达,又流露出汉代简牍墨迹所特有的洒脱韵致。尤其是通过墨色浓枯转换所形成的干笔飞白效果,更是运用得自然生动,恰到好处。记得著名书画家张道兴先生曾说:书法中类似山水画皴法那样的枯笔飞白,就好比京剧花脸唱腔中偶然一用的沙哑“炸嗓”,往往能起到画龙点睛般的提神效果。看张继隶书作品中用笔的浓枯变化,正有如此的感受,这甚至可以说是他的“招牌”手段。
自清代后期碑学主张盛行以来,写隶书者往往刻意模拟汉碑斑驳残损的效果以求浑厚古拙。这种追求固然促进了隶书笔法拓展,但也形成了诸如过分顿挫乃至有意颤抖之类的习气。张继的隶书点画可以说得上是浑厚古拙,但却并无上述习气,其浑厚古拙是通过运笔的坚实沉稳来达到的,保持了书写性这一书法艺术的根本要素。其中的关钮在于他领悟并把握了隶书用笔的核心规律,从而找到了具有个性色彩的点画样式,这是作者超群悟性的突出体现。
在近二十多年来的书法热潮中,对形式感的追求逐渐成为当代书法发展的一个显着特点。对形式感的提炼及强化,与传统的书法审美原则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牴牾和冲突,应该说这是当代书法家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张继在这一点上更多的是选择了融合、协调的处理方式,力求通过统一规律下的多种表现手法,来达到一种既不违背传统审美标准,同时又富有时代、个性气息的风格面貌。这种努力主要体现在他对字形结构的塑造处理之中。
张继的隶书字形多取方正之势,虽然间有横扁、竖长或欹斜的处理,但并不过分突出和夸张。不过如果观察一下他对字形结构的塑造,便会发现其中的丰富变化。比如他对笔势方圆的分别把握,对部首穿插挪移的运用,对笔划变形或合并的处理,都显示出对不同形式感的追求和探索。尤其是他作品中频繁出现的圆形、三角形结构以及点的各种变化形态,将合并笔划、浓枯墨色、轻重用笔等技巧交替结合,由此形成了一种清新、活泼的隶书面貌。
除结体外,墨色的变化对比效果也是张继隶书实践中的一个显着特点。在他的作品中往往墨色浓枯对比强烈,或墨汁洇涨晕化一团,或枯笔劲扫若隐若现,浓涨处不失字形,干枯处犹见笔迹,在线的结构中增加了块面的效果,观之令人惊奇,颇有耳目一新之感。
值得指出的是,张继作品中种种的形式感效果,大多并不是他的发明创造,而是他在传统书法资源中深入挖掘,精心提炼,大胆发挥的结果。前人作品中的一个偶然效果,古代碑刻中的剥蚀残损,其他艺术种类中的特有手法,经过他的改造和借用,便成为一种新的表现方式甚至是规律性技巧,而这一转化及结果,正使我们看到了作者的勇气与胆魄。

张继 第六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获奖作品

自古以来,书法艺术始终不是单纯书写技巧的展示,而是一种综合修养的体现。当人们叹息当代书法艺术中文化素养的缺失时,张继的脱颖而出,正得益于他对自我修养的重视和不懈提高。张继虽然以隶书享誉书坛,但在楷书和草书方面同样造诣不凡。特别是他的草书,取径于章草而注重体势的醇古,不故作波磔挑脚之姿,朴实而有奇崛之趣,与其隶书异曲同工,相得益彰。书法之余,他还兼擅铁笔,所刻白文印纯宗汉法,端严之中尤重轻重虚实之趣;朱文印则洒脱奔放,不拘一格,点画的疏密、断连饶有封泥遗意。当然,最重要的不在于多能,而在于他能够在不同的书体和门类之间保持着统一的技巧特点以及审美追求,同时更能将数者相互贯通,彼此滋养。在他的隶书中就不难看出对某些篆刻技法乃至篆书结构的化用与借鉴。而这种能力的体现,应当看作是张继在艺术上走向成熟的标志。
对书法技巧规律的准确领悟,对传统的善于学习和大胆发挥,不仅使张继个人的书法创作获得了成功,同时也为我们探求书法艺术在当今的学习、传承方法有所借鉴、作为一个才气聪敏的书家,张继书法实践的成功途径及其经验,更值得研究和思考。
化碑于简 求趣由心
文 | 张继
我于隶书可谓情有独钟。年少时受两位小学教师影响,喜用毛笔涂鸦,尤对“蚕头雁尾”之书体甚爱,后知其为隶书,然不曾见到古人碑帖。十多年后方得《曹全碑》一册,继而又得唐楷法帖数本,间以临习。之后又涉行、草、篆诸体,并游艺于绘画、诗文、篆刻之中。然而也许是先入为主之故,我对隶书之偏爱实发乎于心,故渐多思考与摸索。
由于知识境界所限,早年作隶,以求字正笔实为美。后受时风影响,曾取汉碑汉简皮毛,然故作姿态,貌似雄放生动,实则不见内涵,既少传统,又无新境。继而又在清人隶书中淘金,然终无大果。但每次探索都促使我于勤奋中多些观察、体验与思想。我以为,当代隶书似更多偏侧于对气势或情调的强化,对所谓个性风格的张扬,实缺乏对经典的深刻认知及对汉风的有效传承,我自不例外。真正之精品应是以上诸要素的有机结合。
张继 第六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获奖作品
我开始忘情遨游于经典书法的海洋之中。上至甲骨金文,下至明清及近人墨迹无不涉猎,但我仍更倾情于隶书。汉碑乃隶书之基,其调之高,其势之大,其法之完备,其形之多端令人震撼,令人心仪,令人回味无穷。《张迁碑》之粗犷朴茂稚拙方劲、《石门颂》之疏朗野逸苍茫高浑、《乙瑛碑》之端庄凝重姿美态妙、《曹全碑》之严谨秀丽柔中寓刚、《礼器碑》之庄重典雅铁画银钩、《西峡颂》之气象浑穆体势开张、《鲜于璜》之丰茂坚挺斩截爽利、《褒斜道》之遒劲苍朴伟气宏魄均使我兴奋,汉代众多竹木简牍之纵放率意、淋漓痛快、千姿百态与天真烂漫更让我着迷,一卷卷古本都令我爱不释手。
然而如此博爱利乎弊乎,我曾一度迷惘。但历经践行,我渐明朗,如何处理好主与次、化与合之矛盾至关重要。基于我“审美中庸”之本性,于法度之中求雅趣成为创作审美主调。具体言之,用笔率中藏涩,结字巧中见拙,用墨实中有虚,章法稳中求变。故所书既非怪异离奇,亦非精缜无比。

张继 第六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获奖作品

我深知,一件真正优秀之作品,传统是基础,创新是条件,个性是灵魂。然不乏法源之个性生成绝非易事,往往须毕生追寻。对此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或曰完全顺乎于自然,或曰倾心设计而成,但自觉均有偏颇之处。我认为,寓构思于自然发展之中更合情理。虽自愧目前于此尚无大成,但却有些许体会与感悟。首先,个性表现须有独具面目之线条语言,此为最基本元素。孙过庭语:“草不兼真,殆于专谨;真不通草,殊非翰札”。故我尝试用笔师法汉简之率真与畅达,并间或揉以草之飞扬洒脱,篆之婉通圆健,但尽力不失汉碑之金石气息。隶书主笔之一雁尾处理,亦不拘于成法,而是方圆、收放、曲直、轻重多变,均受众隶启发,但务求统一。整体用笔轻重反差之巨亦是从《礼器》中悟得,但务求和谐。为充分调动线条语言之功能,也为丰富用笔,丰富结字,偶以线代点,或以点代面,或以面代线,使得点、线、面相映成趣,似有新奇之效。结字甚喜诸如汉碑《张迁》、《石门》、《西狭》、晋碑《好大王》、唐碑颜氏《麻姑仙坛记》一系风神,其胸襟宽博、气势雄强与我心之追求甚合。但汉代诸简尤其《居延纪年简》、《武威仪礼简》之生动跌宕、奇姿异态更为我所用,以借简之动化碑之静,借简之意化碑之法,借简之趣化碑之工。结构并依因字立形、参差错落、聚散有致、收放间施、动静结合之法,偶以草符调节,似有不破不立之果,亦有字眼生成之效,以此求其多变,求其神韵。纵、横、斜之排线亦是我常用之术,以使动中取静,荡中有序。有时为章法所需而使结字由繁变简,或由简增繁,均由心造,但不悖古法。用墨亦一向为我所重,无论真、草、篆、隶皆如此。但墨之变须服务于整体,为此不避涨墨,不避枯笔,虚实相生,其妙无穷。但枯润有序,不可单调,亦不可杂乱。章法处理不曾小视,除继承汉碑传统之规外,诸体诸家均有借鉴,绘画之构图、篆刻之布局也为我带来灵感,或行列分明,或有行无列,或无边无沿,或大疏大密,或散如星布,或密若乱石,各具其趣。妥贴之章法不仅能展示作品整体魅力,有时尚可创造奇异字形,心手双畅之时确有妙趣横生之感。至于款识、印章与作品的和谐统一也从无忽略。
前之所述乃我对风格追求的初探,尚待完备成熟。但化碑于简、以简融碑仍是我研习隶书之心路,意写碑帖、取我所用仍是我临书之主要手段,博涉诸艺、兼攻诸体乃至取法秦砖汉瓦、诏版权量仍是我隶书创作之重要辅助;不求怪诞、不事严整、发展古法、追随时代、心悟雅趣、抒发情性仍是我追寻个性风格并向纵深发展之目标所在。

(双击图片,可看高清作品)

▲张继  隶书  《天地之道,极则反,盈则损》
▲张继  隶书 《落笔横缣联》
▲张继 隶书 《思九州之博大 横四海以无穷》
▲张继  楷书  自作诗《天山遥望》
▲张继  篆书 《德艺双馨》
▲张继  撰联 《草体通神境  书坛戒躁心》
▲张继  草书 《兰亭集序》
▲张继  楷书  涛
▲张继  楷书 毛泽东词三首
▲张继  撰 《我之当代书法创作观》
▲张继  周兴嗣《千字文》
▲张继  撰盛德良缘联句
▲张继  撰 书画诗文联
▲张继 朱海《复兴的召唤》
▲张继  自作诗 《咏欧阳询》
▲张继  撰 画印诗书联
▲张继 吴国伦诗《次奢香驿因咏其事》
▲张继 撰 技能巧匠联
▲张继  《管子·牧民》节选
▲张继  自作诗《强军战歌》
▲张继 撰联 九域长城固  十方硕画新
▲张继  吴均《与朱元思书》

其他平台转载请注明:(来源:大美书画 微信:zgdmsh)。

(0)

相关推荐

  • 兰亭佳作奖得主,带你一窥《礼器碑》精粹技法,助你突破作品创作

    当下书法圈各类书风盛行,其中隶书作品也算是广泛的一块.各大展会上,隶书作品也是层出不穷,但是想要达到创作优秀隶书的水准,并不是件轻易的事情. 隶书的创作,不单要雄强,也要典雅,将雅致温润融入到隶书里面 ...

  • 三品课堂回顾:传播经典,我们是认真的!

    亲爱的粉丝们,2017已近岁末,不知你们是否总结了这一年的收获?小编细数这一年里可是收获满满!自去年12月28日,我们陆续开展了张建会.张继的隶书班和王友谊.刘颜涛的篆书班,四位名家,各有千秋,所授内 ...

  • 说实话,不爱读帖,效率很低。

    杂画十八开 明 张路 帮主斯唔嗯·超:"习惯于读帖和心临,基本上一天醒来就可以一直在学书法知道睡着,积累下来很可怕的." 书法技法简单讲就是运用毛笔正确书写的技巧和方法," ...

  • 广东“隶书巨擘”林直勉,12幅隶书佳作欣赏:貌丰骨劲、雄健洒脱

    许多人对于林直勉的第一印象是辛亥革命者的身份,其实除此以外,他还是广东书坛开隶书新法门的书法家,只不过一直以来,他书法家的身份总是为前者所掩.如果只谈同时期书法家对广东书坛的影响,林氏超过了一大帮专业 ...

  • 诗人样本||封面人物:张继劳

    18 12-2018 作者简介: 张继劳,男,陕西太白县人.太白县作家协会会员.中华文学签约作家.中国散文网会员.桃花诗会理事.中国网络诗歌学会会员,<中国诗>杂志签约作家.西府文学社会员 ...

  • NBA4大神奇魔咒:2K封面人物必换队,近37年决赛球队都有奥胖队友

    尽管都已经21世纪,绝大多数人还是相信科学,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一个感触,那就是生活中还是有一些违背常理的魔咒,虽然听上去有些虚无缥缈,但是却十分的邪门,而NBA中也有这样或者那样的魔咒,如果不是真实 ...

  • 【桑梓人物】《中国乡土文学》封面人物戴方毅

    封面人物:军旅作家戴方毅 2021年第三期·总第5期 人物简介:戴方毅,笔名蓝精灵.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华新文学联盟暨<青年文学家>理事,泉州市作家.泉州市摄影家.广西文学艺术协会会员:大 ...

  • 吴门现代花鸟画领军人物 张继馨 作品欣赏

    张继馨(1926--),又名馨子,江苏武进人,苏州市职业大学艺术学院教授.

  • 「365星计划」封面人物丨李盼盼

    " 雅致的色彩搭配是一种与灵魂相惜的表达. " ARTIST 李盼盼 1983年出生于安徽安庆 2005年本科毕业于安徽工程大学艺术设计系 现居北京 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 北京美术家 ...

  • 诗人样本||封面人物:代江涛《生命原本如此动人》

    作者简介:代江涛,90后军旅作家,供职于武警某部.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散文见于<黄河文学><青年作家><橄榄绿><中国武警>< ...

  • 诗人样本||封面人物:陈义

    [作者简介]陈义,笔名陈九安,海南乐东人,广东作协会员,广东省地方志专家库专家,广东省地情专家库专家,副研究员,珠海作协理事,著有文学专著<崖州民歌简论>和诗集<故乡那轮明月> ...

  • 上了封面人物

    封二 [台] 国文天地·2018年12月 心怀杞忧,独上高楼 --何二元先生的大学语文研究 韩建立 吉林大学文学院博士 从文艺理论研究到大学语文研究 何二元先生,一九五一年元月元日生于浙江省杭州市,读 ...

  • 尘封60年才解密的《西行漫记》封面人物

    珠江潮声 红星故事 关注军旅警营公众号 阅读更多军旅美文 来源:深圳东边纵研究会 人物介绍: 谢立全(1917-1973),江西兴国樟木乡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经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是美国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