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工人子弟的人生经历(兼谈机关生涯)

  这段时间工作不忙,一个人坐在明亮的窗前,打开许久不曾浏览的网页,看了一些职场文章。看完后,想想自己毕业后二十多年,先后待过几个单位,一直在体制内上班,经历过一些事,也有些感慨。一时兴起,准备写写自己的一些经历。

  本想起名为《一名工人子弟的奋斗史》,但回想过往,虽曾努力过、拼搏过、奋斗过,但也曾懒散过、懈怠过、消沉过。若是起名奋斗史,那是给脸上贴金,还是题为《一名工人子弟的人生经历(兼谈机关生涯)》更好。

  人的一生会经过不少十字路口,先后碰到一些机遇。如果自己事前准备充分,或者有家人朋友帮忙、贵人相助,那么在接下来的旅途中会更加顺畅。当年曾因懵懂无知并且没有好的指导,选错了路;也曾由于准备充分,抓住机遇,跨上台阶。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本人出生于内陆某省X县偏僻的山村,父母均为垦殖场所属企业的普通职工。垦殖场是与乡镇同一级别,十几年前经过机构改革,已经由XX垦殖场改名为XX乡了。垦殖场与乡镇的主要区别就是所属企业多一些,职工多一些。职工退休了,垦殖场还要发放退休工资,不像农民,乡镇政府不需要筹集资金支付退休工资。当然垦殖场所辖人口中,务农人口还是占大部分,他们要种田交农业税,和乡镇农民完全一样。

  八十年代初,县城北郊一家国企规模扩大,另外圈了一块地重新建厂,老厂区就空闲了。垦殖场领导英明决定,获得该厂区筹建工厂。父亲由于技术水平较高,作为建厂人员先期抵达。过了一两年时间,工厂各方面稳定下来,母亲也办了调动。我跟随母亲,从山村搬到城郊,开始在县城读小学、初中、高中。

  若不是垦殖场的决定,我可能就在场办小学、初中读书,中考能否考进县城重点中学,那就是个问号了。

  90年中考,要填中考志愿。当时有几种选择:中专、重点高中、普通高中、职业高中。中专有师范、卫校等学校,老百姓把初中考取的中专叫做小中专,高中考取的中专叫做大中专。两种中专参加工作完全没有区别,工资待遇完全一样。

  回家和母亲说要填志愿。中专录取分数线最高,考进去包分配,毕业后就是国家干部,吃商品粮。我略微有些想法,就向父母问起师范。母亲就说,这师范出来后是教幼儿园小朋友的。我一听,就不敢再提了。

  当时填志愿是一条龙模式,就是可以先填中专,再填重点中学,普通中学……。农村同学和县城女同学大部分都先填中专。因为家长觉得早点考到学校,早点分配工作好,可以早拿工资,又可以少开销高中三年费用,万一小孩高中成绩掉下来,考不到学校就更吃亏了。

  我是没有填报中专,只填了重点高中。后来发现我中考成绩上了中专录取线,大部分成绩好的县城男同学也没有填中专。

  我儿时的玩伴阿阳,比我小一岁,和我是同一个工厂子弟。我先读一年级。第二年,阿阳准备去报名读书,上面来了文件,要严格儿童入学年龄,必须年满六周岁才能读书。阿阳差了几个月,于是没有报到名,第三年才入学读一年级。读了几年,上面又来了文件,小学由五年制改为六年制,于是又老老实实地去读六年级。

  这样,我读高一,阿阳读初一。正好班主任也是我初中的班主任,阿阳成绩也不错,班主任也喜欢阿阳,就让阿阳担任班长。

  到阿阳中考时,上面又双叕来了文件,填报志愿不搞一条龙了,填了中专就不能填重点高中,填了重点高中就不能填中专。阿阳父母便让阿阳填了中专。可惜,中考成绩离分数线只差几分,没考上。结果不但中专没有机会读,连重点高中也没有机会读。

  而我县普通中学很少有人能考上大学,就算有,基本上也是到重点中学借读,然后因为学籍在普通中学,才说是由普通中学考上大学的。

  当时学生考上大学,要举行升学宴,都要请老师,而老师不需送贺礼。社会上有句玩笑话,一中老师吃得不愿吃,二中老师想吃没得吃。

  由于初三不能复读,只能参加一次中考,阿阳不愿在二中浪费三年,后来就去考技校了。当时技校是公办的,毕业后也包分配,吃商品粮,不过出来是工人身份,不是国家干部。

  阿阳考到技校,毕业后分到一家县属国有企业。若干年后,该企业改制,卖断工龄解除劳动关系,阿阳离开企业,另谋生路了。

  同学阿季,据说父亲是县某局领导,因为另外一个同学原因,有过几次交往,感觉还好,没有什么特殊。他原本比我高一届,初二留了一级,就与我同届了。

  中考时与我同一考点。一天考完一门,听到一些同学议论纷纷,说有人考试作弊,夹带资料偷看,被监考老师当场抓获。一问原来是阿季,大家都以为他考不上一中了。因为作弊,不说取消考试资格,至少也要取消一门成绩判为零分。高一开学,却在校园里看见他,他也在一中读高一。真不愧是有个好爸爸。

  93年高考,那年题目比较难,所以认为自己没有考好,加上估分保守,估分不高,可能考不上普通大学本科。由于那年代没有网络,父母文化程度不高,哥哥成绩不好,对填高考志愿没有多少好的建议。奶奶是退休教师,但是八十多岁了,更没有指望她能有什么指导。

  当时,我省高考制度是先由考生估分,然后根据估分成绩填写高考志愿,高考分数要到填好志愿若干天后才公布。高校分为重点大学本科、普通大学本科、大专(可细分为省级大专、地区大专)、中专几类。

  由于教师待遇不高,所以师范院校分数线都很低,而父母对教师行业却比较认可。这是因为父母所在企业乃场办企业,工资很低,比县属企业工资低许多。我奶奶虽是退休教师,但她一人工资比我父母两人工资之和还多。因此我父母从小叫我好好读书,长大能进公家单位上班,当教师对我家而言也是比较好的选择。

  省内有所大学往年分数线不高,不过那年,那所大学有重大变化,省政府要着力打造。班主任他们去省城转了一圈,回来说省城很多学生都填了那所大学,所以不建议我们填报。

  为了确保能读本科,于是志愿都填写师范类院校。特别是一位邻居(比我高一届,去年已考入大学)出了一个建议:提前志愿的三个志愿全部填报我省师范大学这一所学校,向校方显示我的决心,从而让校方录取我。

  重点本科志愿随便填写了院校。普通本科志愿填了两个师范院校,还空了一个志愿,母亲叫我填医学院校,可我不愿意在医院工作,觉得医院环境不好,有股药味,不好闻,特别是来往的病人愁眉苦脸,就没有填,空在那里。专科也填报了师范院校。

  后来,高考成绩和分数线都出来了。我的成绩比平时稍微差些,上了普通本科线,离重点线差8分。又过了一段时间,录取结果出来了。

  首先,由于今年题目难,很多人以为没考好,为了保本科,提前志愿都填报我省那所师范大学,导致该校分数特高(据说该校领导可高兴的不得了),我仅差该校录取线一分,虽然提前志愿三个志愿全部填报该校,然并卵,没用!

  其次,没上重点线,重点志愿也全部没用。

  再次,普通本科第一志愿学校不在我们地区招生,没用。第二志愿学校准备录取我,但是其他专业都录满了,仅剩生物专业,因为工作要用显微镜,我视力不够格。招生老师对我当面检查后,连说:可惜,可惜,早知数学专业就少录取一人。这样第二志愿又没用。第三志愿又没填,更没用。

  最后,由于我高考志愿填写了服从调剂,于是被分配到本省一所冷门学校读冷门本科专业。

  母亲却有些难过,她含辛茹苦,对我抱有很大期望,问我要不要复读一年。我想了想,不想复读。主要原因可能大家不相信,不是担心读书苦、读书累(当时读书不觉得有多苦,不过后来才觉得高中三年学习辛苦,再也进入不了高中学习那种精神状态)。而是高考前,学校要我们填写各类档案,老师一再讲要字迹端正,不能涂改、不能涂改,涂改影响后果很严重。而我字写得差,又担心写错涂改,有点怕再次填写档案,于是不愿意复读。

  还好没有复读,第二年录取的大学新生学费开始涨价了,而老生还是老标准。大学时期,父母企业效益也越来越差,工资也不稳定。哥哥和父母都在一个企业上班,94年结婚。父母花光了多年积蓄,还欠了外债,分了一半债务给他。企业工资太低也不稳定,95年当了父亲,挺不住了,不得不到沿海去打工了。特别是我毕业那年,企业彻底关门了。

  幸好,我毕业了!

  人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十字路口就这样过去了。

  (未完待续)。各位放心,每篇3000字左右,写完之后我会整理成一个系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