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道悟医,治病其实很简单

我们在学校学的中医临床思维,主要是通过四诊摘要,尤其是问诊得到的信息,根据病人的各种症状来分析病位在哪,病性的寒热虚实是什么,最终辩出一个总结性的证候,根据这个证候来确定治法和方药。

比如,一个病人她有很多很多的症状,你根据这些症状可能会辩出很多个证型,有阳虚、有寒凝、有气滞、有血瘀,还有痰湿等等;或者你根据病人诸多复杂的症状,根本没法辩出一个明确的证型出来。

病人说了一大堆症状,你一听,傻眼了,当时就晕了,这么复杂,我怎么辩证呀!比如说一个病人,腿沉重抬不起来,腰椎间盘突出腰酸痛,脖子这块僵硬,头昏昏沉沉的不清醒,记忆力还差,头还怕风,脸上还容易长包,面油多,脱发,鼻炎,嗓子不舒服,打嗝反酸胃胀,便秘,子宫肌瘤月经也不正常,整个人浑身不舒服。

这时候你一听,这么复杂,还不晕倒?

如果按学校学的这一套,你根本没法给她辩证呀。

但是你如果换个思维,站在更高的层次,站在这个“二”——阴阳升降的层次看这些问题,就会发现其实诸多症状背后的病机很简单,

那就是后面督脉、膀胱经的阳气升不上来,前面任脉、肺胃的气机降不下去。

湿邪阻在下面,阳气升不上来,所以腿沉重,项背阳气不够,容易受风寒湿气侵袭,所以僵硬;头部阳气不足,所以头昏沉不清醒怕风;肺胃气机不降反上逆,所以就长包,咽、食道、胃这块都不舒服;任脉降不下去,阴血降不下来,任不主胞胎,所以月经肯定量少。

所有的这些问题,从阴阳升降的角度来看,就是清阳升不起来,浊阴降不下去,给她升清降浊,所有的问题都可以解决。

所以治疗疾病的难易程度,就取决于我们看问题的角度,取决于我们所站的高度。

正所谓“难易相成”,看似复杂的问题,如果换一种思维角度,从一个大格局来看,可能就变得非常简单了。

其实,真正的中医大家看待疾病,绝不仅仅是站在三生万物的层次,而是从更高的角度,从二,从一,从阴阳,从道的境界看待问题。

所以,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主要内容,就是谈如何从道和阴阳的角度来看待疾病。

我分享的题目是“中医思想的源泉—以道悟医”。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之所以和各位新经络公众号网友分享这个“以道悟医”的内容,就是教大家怎么从简单的自然规律,从日常的生活现象中去感悟最纯正的传统中医。

咱们老祖宗就是通过观察这简单的自然规律而悟出了中医的大道。

“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这个自然现象说明的是中医升降相因之道。具体而言,这个升降相因可以分解成四大中医心法,十六个字:阴随阳升,阳随阴降,欲降先升,欲升先降。

结合理法方药和病例,咱们来具体聊聊这四大中医心法。

一、阴随阳升

“地气上为云”,地气(水)被太阳蒸腾上升而成云,这是一个阴随阳升的过程。那么“阴随阳升”这个中医心法有什么临床指导意义呢?

我们来看两个病案。

1、口干案。口干嘛,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阴液不足,用滋阴的方法来治,这有一定的缓解,但用久了又没有什么效果,甚至严重的口干可发展为消渴。

其实消渴,不一定得用滋阴的方法,有很多是因为阳气升不上来才口干的。

为什么阳气升不上来会口干?

我们可以用桂附地黄丸加减治疗。地黄丸就好比给湖泊补足水,肉桂、附子就好比太阳的蒸腾,这样阴液自然就随阳气被蒸腾上去滋润口唇,口干的症状也就得以解决。

所以,口干,看似是阴不足,但阴不足的背后,是不是阳不能够把阴液蒸腾上去呢?是不是阴不能随阳升呢?所以以后大家上临床要注意到这个问题。

再举一个阴随阳升的例子。

2 、眼花案。很多人一看眼睛干涩,水不够嘛,

所以会用枸杞菊花泡水喝,但是泡久了又不管用。

为什么呢?

因为他只解决了局部肝木—目的问题,肝开窍于目嘛。

但是中医要时刻注重整体观、升降观。

这局部的问题,不但要看到上面,也要看到下面。是不是有下面不足呢?现在很多人喜欢上网、玩手机,久视耗伤肝血肾精,长久的宅着不动,本身就有一种肝郁倾向,新经络公众号提示肝郁后,气血就升不上来,自然就眼睛干涩。

怎么办?

我们可以用逍遥散加桂附地黄丸的思路。桂附地黄丸把肾精补足,把肾阴蒸腾起来以滋水涵木,逍遥散本身就濡润生发肝木,这样,肝血肾精,就随着肾阳的蒸腾、肝气的生发而上注于目,濡养眼目,眼睛干涩的症状不就解决了嘛,

这才是治本啊。

道理很简单,就是阴随阳升,就是从地气上为云这么一个自然现象悟出来的!再比如,现在很多人输液打吊瓶太多,老是咳嗽不好,一看舌苔水滑,阴盛有余,全身都是一股死阴。怎么办,直接用温药给他气化一下,马上就好了。

二、阳随阴降

我们再来看另一半,“天气下为雨”,天气往下一降,它就形成了雨水,这是一个阳随阴降的过程。我们知道沙漠里,天气非常炎热,太阳火红火红的,老不下雨,连动植物都很少,这就是一个典型的“阳升有余、阴降不足”之象。

又比如炎热的夏天,很闷热,很难受,怎么办?

下一场雨就舒服了,下完雨后很清爽,空气很清新,因为阴雨把天空中的阳热之气压到了地下去,这就是阳随阴降的典型生活现象。

那么“阳随阴降”这个中医心法又有什么临床指导意义呢?

我们再来看两个病案。

1 、狂躁症。狂躁的病人,我们知道,他登高而歌,弃衣而走,打人毁物,骂詈不避亲疏。气血往上涌,一片阳热之象,就好比沙漠中火红的太阳,很躁动。

怎么办?

下场大雨不就得啦。既然阳亢有余,阳热浮在上面降不下去,我们就想办法让阳随阴降。用什么?凉膈散加减。凉膈散中栀子、竹叶,导热导心火从膀胱小便而出;芒硝、大黄导阳热从大便出,南少林火功推拿提示通过大小便,这两大排浊阴通道,上面的阳热就自然随浊阴而降下去了,狂躁的表现也就归于平静了。这法的还是“天气下为雨”这么一个象。我们再来看一个阳随阴降的案例。

2、失眠案。有一种常见的失眠,心火亢,心里很烦,睡不着觉。

怎么办?我们知道可以用导赤散加减。导赤散中,木通和竹叶通心,导心火从小便出;生地滋肾水,吸引心火下行。

心火得降,心烦失眠也就得以解决。这法的还是阳随阴降这么一个道!新经络公众号平台今天发表的第二篇文章《让你进入“ 深睡眠 ” 的一个小方法,只需几分钟!》,文中所介绍的方法,其实运用的也是一种阳随阴降的道理。

三、欲降先升

天气下为雨,雨降下来,这是一个阴降的过程,但雨的形成是因为云层的聚集,而云的形成则是由于地气上蒸,地气上为云嘛,这是一个阳升的过程。

所以要想形成雨并降下来,要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地气上蒸形成云,所以从这个自然现象中,我们又可以总结出升降相因的第三大中医心法:欲降先升。

根据这个理论,咱们再举两个病案来加深理解和运用。

1、双下肢水肿案。双下肢水肿的病人,很常见,大家觉得该怎么治疗?

怎么办?

可以仿湿毛巾晾干这个象,将水湿郁滞的气机疏通,就好比将攒成团的湿毛巾撑开,然后把气血提起来,把阳气提起来,就好比攥着湿毛巾的两个角提起来挂着,这样由于湿性趋下,水湿就自然而然的流下去了,湿毛巾很快被晾干,同样的,水肿也会很快消除。

具体用药——水肿三药:黄芪、川芎、益母草。黄芪入脾肺,将气提起来,川芎入肝,将血提起来,这样气血提起来,就好比撵着毛巾的两个角挂起来,然后用点益母草,既活血又利水,血水通调,把气分血分的水湿郁滞疏通,并轻轻一利,水肿很快就消除了。这样治疗水肿其实很简单,就是从湿毛巾的故事中感悟出来的。但这其中蕴含一个大道,一个中医心法,那就是“欲降先升”。郁在下边的水湿要利出去,必须先把气血升起来,也就是升阳祛湿嘛。(其实治疗水肿还有另外一种取象比类的方法——提壶揭盖法)

2 、便秘。便秘的病人很常见,便秘这一症状也让人很痛苦,因为人体最大的排浊通道—肠道功能异常了,浊邪就排不出去,浊阴不能出下窍,体内的毒素不能及时排出去,这可就麻烦了,浊阴不降,清阳就升不起来,便秘、腹胀、人还觉得乏力、头昏沉、打不起精神来。所以,便秘要引起重视。

那么对于顽固的便秘怎么治疗呢?

有一个老人,便秘十多年了,大便3-5天一次,找你看,你怎么办?

一般的便秘治疗,浊阴不降嘛,首先想到的是用通降法,如用大黄、番泻叶、麻子仁丸等。但是对于老人这种顽固便秘,单纯用通降法不好使。可以用“三仁通便”——杏仁、郁李仁、火麻仁。这三仁,均有润通作用,因为老人便秘,肯定有阴血不足的一面。同时杏仁还可以肃降肺气,通过肃降肺气来通腑气;郁李仁则能升能降,上可开宣肺气,下可润肠通便。这样,三仁丸将肺肠的气机理顺,润通整个肠道,肺与大肠同治,同时又蕴含“提壶揭盖”之法。南少林火功冲击疗法提示还可以加点生白术和当归。生白术一方面润肠通便,一方面健脾升清,清升则浊降;当归本身就能养血润肠。白术配当归,既补气血,又能升清降浊,润通肠道;同时白术健脾气,在里边用力,杏仁和郁李仁宣肃肺气,在外边使劲,就好像车在爬坡,一边从前边拉,一边从后边推,车很快就上去了。如果便秘仍不缓解,还可以加点肉苁蓉和巴戟天。这两者,温润通便,因为老年人肠蠕动差,肠道有寒,肾阳温煦之力不足,加肉苁蓉和巴戟天,温补肾阳,润肠通便。所以,老年人顽固便秘,就用这三个思路组合,总的来看,这七味药均可润通降下,降浊;白术健脾气,郁李仁宣肺气,巴戟天温肾气,这三味升清。这样一方面降浊,一方面升清,清升浊降,升降相因之道也!(济川煎治疗便秘)

四、欲升先降

1、脱肛案。脱肛,会想到气虚下陷,会用补气升提的方法,但这还不够全面。现在治疗脱肛,有一个共识,那就是用补中益气汤+枳实/枳壳。用补中益气汤好理解,为什么要加枳实/枳壳?因为清气要升得够高,浊气就要降得彻底,用枳实/枳壳即取欲升先降,升降相因之理!就好比杠杆,从两端同时用力,比从一段用力要好使,就叫“四两拔千斤”!用的是巧劲!

2头晕案。现在头晕的病人很多,头晕,头昏沉不清醒,整个人乏力,打不起精神来,典型的清阳之气升不起来。

怎么治疗?

其实,这是一种典型的时代病。现代的人普遍富营养化,肠道积滞太多,又缺少运动,胃肠蠕动功能不够,整个浊阴郁积在肠道降不下去,浊阴不降,清阳就升不起来。就好比电梯里挤满了人,载的负荷太重,电梯就开不上去,类似人的清阳就升不起来,所以就头晕,头昏沉。所以对于这种头晕,治疗就应该通肠排浊,佐以升清。所以,当清阳升不起来的时候,我们要看到是不是有浊阴降不下去;当浊阴降不下去的时候,我们要看到是不是有清阳升不起来,因为升降本一体,升降相因之道也!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用道的思维,用阴阳的思维来看待问题,这才是高境界,大格局,这才是中医最传统最精髓的东西,这样的中医才称得上是真正地中医!

总结一下和大家分享的内容,第一,希望大家重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句话,从“三生万物”的层次看待问题的同时,多往上看,从二,从一,从阴阳,从道的高度来看待疾病;第二,好好琢磨下“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这句话背后蕴含的道——阴阳的升降相因观,从升降相因观提炼出四大中医心法;最后就是希望大家学会这种以道悟医的思维,做个有心人,去观察自然和生活现象,去感悟事物背后的那个道!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