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说于右任书法是拿特制的大号原子笔画莼菜条

他的原话是这么说的:“_————至于另一位富有民主风度的于胡子,本精六朝书,老年手不得用,写的字就已经像是用大型特制原子笔画成的莼菜条笔锋了”。这是沈从文一九四八年七月写的《谈写字》中写的。从“宋四家”到民国的写手,发表他的评价和书法发展趋势的看法、主张。

“于胡子”也就是于右任,应该说当今喜爱书法的无人不知,这么一位书法大师,和他极具个人风格特征的草书,被沈从文先生这么不咸不淡的道来,初一读,猛然间真被他带上了道,一想可不是么,那字若缩小到一厘米竟像原子笔(圆珠笔)写的线条了。说白了就是圆珠笔字。沈先生写这文章的时候还没有现在的圆头记号笔,否则他会拿这个打比方的。

“莼菜条”作为一种线条描法,见于绘画,圆浑而又灵动,吴道子发明出来的。类于莼菜叶子,细长呈半椭圆状态,厚实温润,加上动态变化,本是很好的。但在沈先生的语调里听不出是赞赏。他以“原子笔”做比喻,是说少变化。道理如此,即便你的线条足够陈厚古拙,少了变化也确实不完满。

其实颜鲁公后期楷书,尤其行草书取篆籀笔意,线条也多有这种感觉。外在特征就是藏锋逆入形成的圆浑起笔痕迹,以及铺毫中锋沉稳行笔的厚重线质,给人雄浑肃穆的感觉,但有一点,对于点画处理与整体变化,轻重粗细灵活运用,鲁公又不是那么“憨厚朴实”了。拙不代表笨,就如说一个人,性情温厚朴实,不代表他必须是傻子一样不懂变通。

由此看来,说于右任的书法古拙有余,缺少灵动还是挺到位的。但也仅是从线条这一方面讲的,而字形结体的变化不差。但书法作为线条艺术,大部分感觉源自线条线质,差了这一点,感觉就差了很多。但也别完全被沈先生牵着走,要知道写成这种线条是吃功力的。毛笔毕竟不是“原子笔”,不是记号笔,它有笔锋啊,要笔画线条力在其中,含而不露非一朝一夕可成。有取巧者用秃笔倒也可以较轻松地获得这种效果,真习书者不足取,踏实用功为好。

再者如秦篆一直到吴昌硕先生的篆书字体没有太多得线条变化,美感不差。沈先生也说着“大小篆的雄秀,秦权量文字的整肃”,不知为什么对于右任先生就不依不饶。我哈哈两声,可不是为于右任先生抱不平,就想对于书法这类艺术形式,也如平常事物,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可不必定出个权威说法。真太差劲的不看便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