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冷知识?说出来你别不信,比如和尚也会卖猪肉
相信历史冷知识这五个字屏幕前的您应该是非常熟悉的,因为现在网上确实流传着很多各式各样的历史冷知识。但作为熟读史书的各位朋友,应该也能看出来,现在网上流行的很多所谓冷知识,其实要么是根据小说野史而来的捕风捉影,要么是自己创造或胡编乱造的小故事,跟真正的冷知识毫无关系。
但这回各位可以放心,笔者今天为大家带来的这三个冷知识,保证都是平时很少接触到的,也都是出自官方正史的,比如标题中提到的和尚也会卖猪肉。
一,秦汉强于古罗马,从种地就能看出来
现代的各大历史论坛上,关于秦汉强大还是古罗马帝国强的这个话题,那是你来我往生生不息,经常往下翻个几百页都不能找到一个令人信服的答案。但今天笔者想送给大家一个标准答案,那就是秦汉时期远胜于古罗马帝国时期。别的我们就先不提,只需要问问那些觉得古罗马更强的人,看同时期其他的所有西方人在种地的时候,到底是用几头牛几道犁。
秦汉时期,我国的铁器行业和农业技术发展迎来了高速发展期。而这种双重进步带来的最大优势就是,解决了以往农民在耕种的时候,没有足够多的“牛”的问题。
我们都知道,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们中华民族的普通百姓们就已经学会了使用铁犁和耕牛,来完成种地这一人生必经的负担。
但同时,在随后的汉朝时期,我们就已经普遍使用了“二牛三犁”的生产模式,也就是三把耕犁两头耕牛一同劳作,并顺利完成一亩田地,打出120斤小麦的优秀成绩。可反观古罗马帝国或整个西方,他们直到14世纪,也就是明朝时期才学会使用铁犁,而之前一直使用的都是笨重的“阿得犁”等,因而在耕地的时候,最起码得六到八头牛才能完成每亩田地100斤小麦的产量。
二,想要喝好茶,真是不容易
看过新版《三国演义》的朋友一定发现过,剧中经常会出现泡茶的场景,比如诸葛亮给关羽张飞泡茶等。但笔者想说,身为纯正北方人的关羽张飞,如果喝的真是同时期的茶,那他们有可能得喝吐,因为当时的茶可不是现在的茶(明朝以前只有南方人才喜欢并经常喝茶)。
史料记载,宋朝以前,我们中原大地上的喝茶基本都等同于吃茶,为什么这说呢?因为当时喝茶可不是将茶叶用开水冲开,而是在开水里放入茶叶以及葱姜蒜等其他物品,有的甚至还会往里面倒油(大碗茶不算)。
我们不妨想象一下,如此多东西共同烧开的味道,那会是何等的刺激!笔者依稀记得唐朝诗人陆羽曾说,当时的茶汤的味道基本相当于“斯沟渠间弃水耳”。
那喝茶到底是什么时候才变成现在这个样子的呢?其实还得从宋朝说起,宋朝时期我们通常是把茶叶做成茶饼,然后喝的时候放进水中烧开,在过滤到残渣并加上包括薄荷生姜食盐等东西,然后才能喝。宋朝以后到了明朝,人们发现直接把茶叶清炒后用开水冲开味道更好,这才逐渐习惯了现代意义上的“喝茶”行为。所以,在古代要想喝上一壶好茶,起码得等到明朝以后。
三,宋朝的和尚,也可以卖猪肉和做猪肉
这里笔者不清楚下面要提到的这些和尚们吃不吃猪肉,但起码在售卖和烹饪猪肉上,他们绝对是有参与和有高技术的。北宋年间,因为人们已经掌握了阉猪的技巧,所以原先肉质并不好吃的猪肉也就成为了日常百姓们的家用肉类。根据记载,北宋首都汴京,每天清晨排在外面等候安检进城并售卖的猪肉贩子不下万人之多。
但这还不是最离谱最神奇的,同样根据《宋史·食货志》记载,北宋早年的大相国寺里有一位高僧名叫慧明,他最出名的地方不是念经诵佛,而是烹调猪肉。而且最令人称奇的是,慧明和尚每次烹调猪肉都是五斤起步,少了还不做。除此之外,慧明的师兄弟们因为觉得他做的真心不错,甚至还专门开了一个铺面来售卖慧明所做的猪肉,并取名为烧猪院。
除此之外,宋真宗时有位大臣名叫杨亿(说宋朝官员工资低,不够花的那个),他在品尝过慧明徒弟所烹调过的猪肉后赞不绝口,所以便经常从牙缝里抠出一点零钱来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甚至,在一次吃饱喝足后,他还给大相国寺提出建议,要不将烧猪院改为烧朱院,要不然前一个名字实在不太雅观(这要是在明朝,那不得了)。
最后,上文提到的三个历史冷知识,不知道屏幕前的您以前是否知道是否相信。但笔者别的不敢说,您看完这篇文章以后,应该还是可以相信的,因为这些都出自官方正史。即使以后您拿出去跟朋友闲聊,也是不用担心被人家说是假冒伪劣的历史段子,就比如这个和尚也会卖猪肉!
参考资料:《宋史》《明史》《汉书》《唐书》等。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