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七月半鬼节起源于宁远!
按语:中国传统有三元节,即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中元节,即七月半鬼节。据相关文史资料记载:中元节即祀“清虚大帝”、“洞灵清虚大帝”、“青灵帝君”、“地官大帝”,这么多称呼其实都是指舜帝。舜帝南巡,驾崩苍梧,葬于九疑,始有祀祭。所以说,中元节始于宁远。上元祀尧帝,为天官;中元祀舜帝,为地官;下元祀禹帝,为水官。你搞懂了吗?
《宁远县志》中元节的记录截图
地官大帝——舜帝
天官、地官、水官合称三官,或称“三官大帝”,又称“三元大帝”,在南方一些地方通称“三界公”。传说元始天尊分别采取始阳九气、清虚七气、晨浩五气融合腹中,经过九九八十一天,分别于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三日从口中吐出三个婴儿,这就是尧、舜、禹,后来封为“三官大帝”。尧为天官大帝,舜为地官大帝,禹为水官大帝。道教认为,三官神位仅次于玉皇大帝。天官住在玄都元阳七宝紫微上宫,统帅各天帝王、众星诸神,以及各位神仙;地官住在无极世界的洞空清虚宫,统帅三山、五岳、土地、四维八极诸神;水官住在金灵长乐宫,统帅九江、四渎以及一切与水有关的神。
道教奉舜帝为“中元二品赦罪地官大帝”。传说地官大帝派遣监察神八方巡游,三尸神呈报人间罪业,以期补过、赦罪。舜又有“清虚大帝”、“洞灵清虚大帝”、“青灵帝君”等称号。其神像,头戴冕旒冠,巍然高坐清虚宫,身穿红龙袍,手执玉笏,凤眼柳须。
民间七月十五日,称“中元节”是祭地官大帝的节日。这是与正月十五的上元节和十月十五的下元节鼎足而三的古老节日之一。由于舜事亲至孝,所以中元节又叫“孝子节”。这天,地官来到凡世,考察核定人们的善恶。所以,家家户户都要杀鸡宰羊,烧香祭祀地官和祖先。
在孝祭地官和祖先的同时,还要推而普遍超度那些无方游魂,叫做“中元普度”。普度又有“公普”和“私普”之分。首先,人们在七月初一这天,要到地藏庵祭请地藏王打开鬼门关,使所有的无祀孤魂返到阳间,接受祭享。“私普”在各家各户举行:各家各自做好饭菜,招待来自阴间的饿鬼;从当天下午四点起,就要摆上三牲或五牲及其它食品,并焚烧纸钱超度孤魂。传说如果供品不够丰盛,饿鬼不够吃,或吃得不满意,那么这户人家就会遭到饿鬼的报复,发生家人生病、牲畜伤亡的情形,因此家家在准备祭品时都尽量丰富。“公普”则以寺庙为中心,由庙中主事担任主祭人。届时,在庙前竖起一根大竹竿,上挂一盏“灯笼”。
传说各处孤魂一见灯笼点亮,就会纷纷“联袂前往”。至于水中的水鬼和孤魂,人们则以“放水灯”来通知他们。“水灯”是用竹条和纸糊成尖顶盒子状的“纸厝”,上写“庆赞中元”、“普度阴公”等字样,里面点上蜡烛,放在麻杆或木棍编的小筏上。在普度的前一天晚上,人们手捧水灯,由僧、道在前引导,敲锣打鼓,首先在街市上巡游,然后来到河边,将载着灯笼的小筏放入水中,让它随流漂荡,慢慢远去。在漆黑的夜晚,岸上锣鼓齐鸣,水中点点灯火,却也有几分阴森的情趣。“公普”时除庙前搭祭坛外,还另搭一座“孤棚”(即席棚),附近各家都竞相前来送贡品。当超度仪式结束,人们听道士的铜锣为号蜂拥而上,抢拾饿鬼食余的供品。人人相信,谁能抢到供品,这一年就会幸运无比,此举就叫做“抢孤”。人们还说,用抢孤来的供品喂猪,猪会长的特别快,特别肥。
(根据山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4月版《中国神仙传》的相关内容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