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将军不可降曹,鲁肃一语惊醒孙权,也揭露出古今三种职场嘴脸

惟将军不可降曹,鲁肃一语惊醒孙权,也揭露出古今三种职场嘴脸

人心隔肚皮,有人就有江湖。但凡混迹在职场的人,想必对这两句话是深有体会的。而对于人心、人性揭露最为鲜明深刻的,莫过于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

在古典名著《三国演义》里,人称“忠厚长者”的鲁肃,却在无意之中揭露出了古今职场上截然不同的三种嘴脸。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九月,北方暂时获得安定的曹操,举兵南下,陈兵在长江北岸,以号称八十万大军的强大兵力觊觎江东孙吴政权。

当时,刘备新败,以为数不多的残兵败将投靠孙权。虽说是寻求合作,其实以当时的情景看,不过是为寻求庇护找一块遮羞布罢了。而以当时的力量对比论,刘备所寻求庇护的孙吴政权,其实也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

所以,作为孙吴政权领袖的孙权,当时就势必面临一个非常艰难的决策过程。无论成败,对于江东集团来说,他们即将面临的,乃是一场都是决定命运的战争。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首先占据政治优势;北方基本平定,屯田制开始推行,人口和物质生产开始恢复,经济优势也开始凸显;多次战斗胜利,势如破竹,将士久经沙场、士气旺盛,军事优势也非刘备集团和孙权集团所能比拟。

对于任何一个人,在面对当时的情景时,估计第一反应就是恐惧,进而产生投降的念头。但孙权也有自己的难处,他继承孙坚、孙策用命换来的基业,先抛开他是否有北图中原、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单就败坏祖宗基业这个罪名,就会让孙权背负沉重的道德负担。但选择与曹操对抗,又毫无胜算可言。

在这种纠结与踟蹰之中,江东集团围绕孙权,展开了一场异常艰难和精彩的思想斗争。先是群臣讨论,主要集中在政治分析方面,看似主战派和主和派各执一词、势均力敌,但从人心向背的角度讲,以张昭等为首的文臣们主和的基调是占了上风的。

主和的调子占了上风,使得孙权心里更加没底。所以,鲁肃出场了,他主要打的是心理战。从心理分析的角度,剖析了战、和两派的特性,算是给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孙权的心理恐慌。但这个时候的孙权并未下定与曹操一决雌雄的决心。

其次,就是刘备集团的使者诸葛亮出场了。诸葛亮在面见孙权之前,先是经历了江东文臣群体的诘难,这就是《三国演义》里最为精彩的一场辩论赛“舌战群儒”。从辩论技术分析的角度看,诸葛亮在这场以一对众的比赛中,不论从辩论技巧、辩论气势、临场应变等方面都堪称是完美的。

江东文臣也最终以“无一言回答”“不能对”“默然无语”“语塞”“尽皆失色”等表情或形体语言宣布了诸葛亮的全胜。这段“舌战群儒”的辩论赛,也被后人当作演讲与口才的经典范例进行研究和效仿。但不得不揭示的是,这也仅仅停留在辩论赛的层面。

尽管诸葛亮在这里展示了风采和才华,出尽了风头,但他并未心服口服地说服江东群臣。被“怼”得哑口无言,并不意味着对方就接受了诸葛亮的观点,在思想、意志、情感上与诸葛亮站在了一边。全胜的辩论赛不等于一次成功的外交,言语上的激战极有可能让辩论双方更加坚信自己的观点。

诸葛亮以“激”的方式,让孙权动了怒气、长了豪气、增了勇气,但孙权也绝非仅有匹夫之勇的莽夫,而是一个能够稳掌大局的领袖。在怒气平息之后,他心里的疑惑和担忧并未消除。也就是说,在思想斗争进入到诸葛亮这个阶段以后,孙权的决心依然是摇摆的。直到周瑜出现,以做“算术题”的方式,替孙权算了一大笔“军事账”之后,孙权才算是下定了决心。

孙权东吴集团的这个决策过程,是符合常情常理的。莫要说是决定家国命运的大课题,即便是普通人面对一些重要的人生抉择,也难免会经历迷茫、徘徊和犹豫。而本文重点要说的,是鲁肃与孙权的那次会晤。

朝堂上论调不一,孙权陷入了迷茫犹疑状态。鲁肃觉察到了孙权的为难,就在会议间隙,孙权进入后堂更衣的时候,悄悄尾随孙权。从这个细节看,鲁肃不是一个鲁莽直率的忠厚长者,而是非常谨慎和细心的。他要对孙权说的话,显然是不能在大庭广众之下说的,属于那种贴心的“悄悄话”,所以他刻意创造了一个亲密的“二人世界”。

鲁肃用一句话概括了自己想要表达的全部思想:“众人皆可降曹,惟将军不可降曹。”从孙权在接到曹操战书之后的表现看,投降曹操的想法已经不知道在心头萦绕了多少次了,群臣的争执或许已经让他心中的天平开始向投降倾斜了。鲁肃一句“惟将军不可降曹”,可谓是一语惊醒梦中人。

所以,孙权就对鲁肃的话非常感兴趣,请鲁肃讲明其中的缘故。于是鲁肃就说了,张昭乃至包括鲁肃在内的一众臣子投降了曹操,依然可以做官,饭碗固然丢不了,就连面子上也似乎没有什么说不过去的地方;但孙权这样的一方枭雄投降了,曹操该如何安置他呢?丢了祖上的基业,没有了做“一把手”的乐趣,所有的雄图壮志也就全部成了泡影。

众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鲁肃解释:“众人之意,各自为己”。有着投降心思的人,都是打自己的小算盘,算自己的得失账,根本没有站在江东集团的整体利益或者兴亡大业的角度上评判得失。

张昭是江东文臣首领,在江东地面,张昭、鲁肃等一众文臣基本是一些地方上的名门望族或者世家豪强,拥有一定的社会财富,也是声望比较高的名士。周瑜、黄盖、程普等也都是在曹营知名度相当高的武将。倘若这些人投降曹操,爱惜人才的曹操必然会欣喜不已,加以重用。而且从笼络人心的角度说,志在一统天下的曹操也必然不会让这些人失业。不但不会失业,八成会给予他们比在东吴更高的官位和俸禄。

从打个人小算盘的角度看,东吴的臣子投降是一个“旱涝保收的铁杆庄稼”,甚至从中还可能实现人生价值的“上浮”,获得最大化的收益。唯独孙权投降就是一场赔本买卖。以前的荣耀、地位、权力、梦想烟消云散都是小事,以曹操对待政敌的一贯做法看,孙权能否保全自己的性命都得划一个大大的问号。

这就是表面忠厚而内心精明、透彻的鲁肃的智慧,他看透了人心,看透了东吴集团那些满腹经纶、口称道德,每每以高人、名士自居者的嘴脸和龌龊内心。“惟将军不可降曹”的论断,不仅仅是一种揭示,也为孙权在决心下定之后,如何统一人心找到了着力点。孙权最后在朝堂大会上挥剑砍桌角,就是在暗示主张投降的臣子:别打自己的小算盘,谋富贵之前先小心自己的脑袋!

如果细细思量,就会发现鲁肃的这一番话不仅仅是促进了孙刘联军对抗曹操的决策形成,也在无意之间揭示出了职场上的人情人性。

东吴集团其实就是一个大职场,各人的位置不同,扮演的角色不同,利益诉求也就不一致,在面对一些抉择的时候,就极有可能出现各自谋算、各奔前程的情形。孙权、鲁肃、周瑜属于那种有理想、有事业追求的人,自然会时时处处以集体的前途命运为重,将个人荣辱与事业兴衰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形成“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合力。这类人就是团队里真正意义的精英。

张昭之类在职场中也占相当一部分。他们当然也有才干、有能力,也有一定的声望和影响力。但他们显然缺乏理想或者事业心,至少是那种将个人利益放在集体利益之上的人。面对困难或危险,这类人首先想到的并不是如何共渡难关,而是如何保护自己的既得利益。甚至于即便团队毁灭,事业失败,对于他们而言不过是换个主子继续吃饭这么一个简单事。而这类人最危险的地方在于,他们很有可能为了个人利益而损害、出卖团队利益。

再有一种就是浑浑噩噩,随波逐流,既没有同心同德的境界,也没有小算盘打得啪啪响的精明。要么只知道低头拉车,从不抬头看路;要么就是东风来了向东风,西风来了向西风,毫无主心骨;还有就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对于集团、个人的前途、未来,从不思考,是谓盲流。这类人没有大用但也没有大害,一个团队里也不能没有这样的人。

(0)

相关推荐

  • 煮酒论英雄之三国良将,鲁肃篇(中)

    三国良将系列之鲁肃(中)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鲁肃重大事件之五--榻上对 诸葛亮的隆中对,使刘备终于找到正确的战略方向.东吴也有一版非常精彩的榻上对,为孙权规划出谋取天下的战略方针,提出者便是 ...

  • 犟驴上套

    中国人历来都比较重视"礼"和"义",从这两个方面戳对方的痛处,也能取得很好的效果.比如三国时期的刘备,就是凭着"礼"求来了军师诸葛亮的智慧和 ...

  • 降血压的中药有哪些?降压效果最佳的三种中药

    高血压素有"无声杀手"之称,事实上.高血压的治疗并非一劳永逸的事,需要长期坚持服药,为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选用降压药物时,应尽量避免不良反应较多.较大的药物.另外,一些中药对于 ...

  • 蜀国本可以拥有“六虎大将”,有一人果断弃刘降曹留下千古美名

    静笃网络旭友关注2021-04-23 10:21大图模式三国初期的北方军阀公孙瓒,与刘备的渊源很深.两人在少年时代曾经是同学,共同就读于儒学宗师卢植门下.东汉末年黄巾大起义中,两人先后起兵,但公孙瓒的 ...

  • 刘备身边不起眼小兵,降曹后一飞冲天名传千古

    然,反观刘备,他自微末中而崛,即起兵最晚,又布衣出身,因此他只能通过仁政爱民的名声来吸引各方人才.相比之下,刘备实则是占据人和. 众所周知,刘备拉拢人心的手段是非常高明的,因此他手下能人志士非常的多. ...

  • 杀重臣、降曹魏,历史上的刘禅真就是个“扶不起的阿斗”吗?

    作为三国时期蜀汉的第二位皇帝,刘禅向来给人的感觉就是懦弱无能的庸碌之辈,特别是蜀汉灭亡后,"扶不起的阿斗"和"乐不思蜀",也自然而然成为了刘禅留给世人的第一印象 ...

  • 诸葛亮力劝刘备赐死刘封,只因孟达降曹、关羽之死,还是另有深意

    刘封,原名寇封,他是蜀汉昭烈皇帝刘备的养子,也是东汉末年的著名将领.性格刚猛的刘封有武艺且气力过人,曾跟随赵子龙和张飞等人扫荡西川,立下赫赫战功,深受刘备的信任. 然而,就在关羽北伐蒙难之时,曾多次要 ...

  • 阎圃:深得张鲁信任,降曹一起封侯

    他日封侯,编简为谁青?开头依然要提醒出行的小伙伴要注意防护呀.提及三国时期的阎姓人物你会想起谁?本篇要谈及的这位应该很少被提及,阎圃pǔ. 阎圃是益州巴西郡安汉县人,三国时期与他同样来自巴西郡的人才不 ...

  • 【义读三国3】美髯公关羽 降汉不降曹

    桃园结义的誓言犹然在耳,三英纵横沙场的酣畅似乎就在前一刻.自涿县.平原.徐州,甚至小沛,刘.关.张三兄弟素来形影不离.生死与共,却在此刻迎来命运的第一场考验.曹操进攻,刘备败投袁绍,张飞逃亡芒砀,而赤 ...

  • 方先觉效法关羽,先降汉不降曹,又千里走单骑?为啥不学杨继业?

    对于方先觉率第十军残部两千人及伤残六七千人最终放下武器,向日军投降的事实,第十军一些老兵是不承认的,认为这是日军与第十军讲和,方先觉做出这个决定,也不是因为他个人怕死,而是因为考虑到六七千伤残士兵的生 ...

  • 关羽降曹,全因张辽抓住了他这一弱点

    <三国志>等史书上所记载的张辽,既有名将之智勇,又有君子之风度,应该是曹魏一方数一数二的良将.<三国演义>基本依据史实,对张辽的形象作了真实的描绘.值得注意的是,演义不仅写到了 ...